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1936年初,在日军侵华、民族危难、蒋介石政府对外不抵抗对内继续围剿红军的形势下,初到陕北的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下,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积极响应全国民众的抗日呼声,组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做出“东渡黄河,挺进山西”的伟大决策。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从1936年2月20日渡河东征到5月5日胜利回师陕北,历时75天,转战山西50余县,扩红(征召新兵)8000余人,唤醒了民众,  相似文献   

2.
<正>“密云遮星光,万山乱纵横。黄河上渡过民族英雄们,摩拳擦掌杀气高,我们的铁红军……”1936年早春,随着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作战命令的下达,2月20日晚,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北起绥德沟南至清涧河口长达一百多里的黄河线上发起了“东征战役”。仅仅三日,红军就突破阎锡山晋军防线,占领了包括三交、留誉、义牒各镇在内的横跨50余公里、纵深30公里的地区,随即兵分三路,转战山西,历时75天。  相似文献   

3.
《沧桑》1996,(3)
毛泽东一生对山西的革命和建设做过许多重要指示,但真正踏上山西这片黄土地却仅有时间不长的两次。然而,这两次都是在中国革命发生战略转折的关键时期。其中一次就是在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这是一次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行动,至今已整整60周年。 挥师东征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力排众议,提出:东渡黄河到山西去,开辟吕梁山根据地,逐步向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发展,以便通过河北或察哈尔开赴抗日前线。毛泽东认为东征的重要性在于,一是到外线去打击阎锡山部,调动其在陕北的4个旅兵力,借以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边区新的“围剿”;二是配合北平“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和全国反内战高潮;三是壮大红军的力量,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瓦窑堡会议统一了“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战略指导思想。1936年1月19日,毛泽东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签发《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宣布:“打倒阎锡山,开通抗日前进路;打倒阎锡山,解放山西。”并命令以红一方面军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毛泽东任总政委,彭德怀任总指挥,叶剑英任总参谋长,杨尚昆任总政治部主任。下辖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  相似文献   

4.
张贵桃 《文史月刊》2006,(11):41-42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和蒋介石“围剿”红军的严重形势,以及陕北地瘠民穷、交通闭塞的客观实际,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红军应当利用当前蓬勃发展的抗日形势,积极向山西发展,在发展中求得苏区的巩固”。通过“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的方针,1936年“应准备对日作战”,“猛力扩大红军”,把红军的行动与苏区的发展方向放在山西和绥远。会后党中央即筹划东渡黄河,拟在山西:开辟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在一起,成犄角之势。  相似文献   

5.
董岩春 《文史月刊》2006,(12):F0004-F0004
1996年落成开馆的红军东征纪念馆,建于山西石楼县城北侧的山洼处,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1936年2月至5月中国人民红军东征抗日历程的专题纪念馆。这次东征,是加快中国革命进程的一次战略行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序曲,是中国革命史上引人注目的光辉篇  相似文献   

6.
1936年5-11月,宁夏境内发生了在中共党史、战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两件大事——红军西征和宁夏战役。红军西方野战军所进行的西征,是继红军东征山西回师之后,为继续贯彻中共中央所确定的“以发展求巩固”的方针,所进行的又一次重大战略行动。它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  相似文献   

7.
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转战到陕北。12月,党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日本由东北侵入华北,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为把抗日主张扩大到华北,把抗日和反蒋斗争结合起来,1936年2月,红军在前委领导下开始渡黄河东征,3月10日,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由毛泽东任政委、彭德怀任总司令。  相似文献   

8.
《沧桑》1994,(2)
抗日战争爆发的前一年。 1936年2月20日晚,两万多名中国人民红军先锋军将士,一举突破阎锡山苦心经营多年的黄河防线,从陕北开进山西,从而拉开了鲜为人知的红军东征的帷幕。 这一历史壮举是如何发生的呢?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这时的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建立了在其控制下的所谓“满州国”。之后,又进一步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华北策划了“冀察政务委员会”。面对这一形势,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却只顾“围剿”共产党和红军,根本不进行抗战。这就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加重了亡国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一生对山西的革命和建设做过许多重要指示,但真正踏上山西这片黄土地却仅有时间不长的两次。然而,这两次都是在中国革命发生战略性转折的关键时期:一次是在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另一次是在1948年3月23日至4月10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取道山西,实施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0.
1937年8月31日,八路军115师先遣部队从陕北韩城芝川黄河渡口出发,乘着简陋的木船渡过湍急的黄河,东进山西。6天前,这支部队还叫红军,其后在三原云阳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担任正副总指挥。他们率领第115、120、129三个师陆续渡河进入山西境内,从此开始了世界军事史上颇为神奇的远征。  相似文献   

11.
1936年2月21日至5月初的红军东征,毛泽东曾四次到石楼县,共和国的10位元帅中就有5位来石楼参加战斗。石楼是红军东征的根据地。这次东征,红军到过山西几十个县,但石楼人民贡献最大,牺牲的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府人员最多。在石楼,由李富春、胡耀邦、蔡畅、王达成、白治民、冯  相似文献   

12.
1936年2月20日夜晚,陕西清涧县黄河河口,一支头戴红五星帽子、衣服背上缝着方正白布的队伍,乘着木船和羊皮筏子向着对面山西石楼县驶去。“密云遮星光,万山乱纵横,黄河上渡过了抗日英雄们。”这是红十五军团先遣支队在执行开辟红军东征道路的任务。没有星星,没有月亮,黑漆漆的夜晚就是最好的掩护。伴随着河面冰坨的撞击,渡船驶向河中央,对岸阎锡山晋绥军的防御工事突然发出了猛烈的枪炮  相似文献   

13.
孟兰英 《文史春秋》2013,(12):60-63
1936年初,刚刚在陕北站稳脚跟的中共中央,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发起“东征战役”。此时,黄土高原飘起了鹅毛大雪,仿佛是要为出征的红军战士壮行。毛泽东目睹了雪后初晴的高原风光,抒写了这一传诵遐迩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发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共产党人”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14.
1936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廿八),是石楼县人民永远铭记在心的一天.那天,毛泽东亲率红军总部,指挥红一方面军及红十五军团,东渡黄河,北上抗日,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战.对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壮大红军力量,宣传发动群众,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抚今追昔,心潮难平,往事历历在目,虽年逾八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奋笔记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1936年红军东征途中,足迹遍及中阳多半个县,并有四次较大的战斗.强占黄河渡口1936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发布以全面抗日为目的的《东征宣言》.20日,红一军团二师五团三连即强渡黄河,组织了以连长曾国华为首的24人突击队,于晚8时羊皮筏齐放,冲过激流,直驶对岸,在河东守敌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激战3小时,胜利占领王家坪渡口,并乘胜追敌到三交镇,于次日凌晨全歼阎军二○七旅四一四团杨有贵连.红军大队人马渡河后即兵分两路,直指柳林和中阳县城.  相似文献   

16.
《沧桑》1994,(4)
1936年3月10日兑九峪会战后,蒋介石应阎锡山的请求,抽调10个师10万人,兵分三路,火速挺进山西.一旦援晋蒋军的主力全部进入山西,并和阎军一起形成对红军的包围,红军将会陷入异常艰难的境地.面对这一形势,3月12日上午,红军总部在孝义县郭家掌村(今属交口县),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商讨对策.会议决定,在10万蒋军尚未进入山西之前,红军分兵三路:毛泽东率中路军,留在晋西吕梁山区活动,以吸引和牵制晋西阎军;红15军团为右路军,向省会太原方向挺进,牵制阎军主力;红一军团则南下敌军空虚而又富足的晋南地区筹款和扩红.  相似文献   

17.
阎锡山从联共抗日到联日反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颗鸡蛋上跳舞”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2月,红军东渡抗日。阎锡山任命第三十四军军长杨爱源为总指挥,把晋绥军所有七个师的兵力编为四个纵队,沿黄河一线设防阻击。在第一阶段战斗中,关上村一战,晋军周原健全军覆没。阎锡山大吃一惊,深感红军的强大,绝非山西一省的力量所能抗拒,便急忙电请蒋介石派兵增援。蒋介石早想把他的势力伸向山西,便立即答应阎的请求,迅速派嫡系部队第十三军汤恩伯部、关麟征所属第二十五师孔令恂部、李仙洲部,经陇海路输送到豫西,由通晋的各渡口过黄河人晋,沿同蒲路北上增援。另派三十二军商震部…  相似文献   

18.
苗体君 《文史春秋》2023,(10):24-28
<正>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科学界定了长征的起止时间是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长征历时两年的时间;界定了参加长征的部队,包括红一方面军、  相似文献   

19.
王金昌 《百年潮》2012,(3):79-80
正红军长征艰苦卓绝,黄镇将军当时留下"长征速写",在红军将领留下的长征墨迹中应是凤毛麟角,日记也不多见。日前,在位于北京门头沟区的"忠良书院博物馆"展出的建党前后、苏区至红军长征众多早期文物中,其中有一本吴奇伟始写于1936年1月1日止于1936年9月底的日记。内容大都是记述  相似文献   

20.
从日军侵晋之后到阎锡山集团在晋覆灭之前,阎锡山的“十三高干”是山西社会颇多议论的一个话题.现在对此作一介绍,不仅能使读者了解阎锡山统治山西的一段重要史实,更能了解其中的不少历史内幕.产生背景“十三高干”事实上是指同志会的高干委员会,它的产生是有背景的.1931年日军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并逐步侵占热河、冀东和察北六县,并通过其驻归绥(今呼和浩特).包头、宁夏、阿拉善旗.额尔济旗和太原等地的特务机关;扰乱后方,以配合日军向绥东进攻.日本侵略的魔爪就要伸到山西来了,感受到此种威胁的阎锡山不得不高喊“自强救国”,并写过“非自强无以抗日”的话(未公开).面对如此严重形势,阎锡山想到1936年初红军为抗日从陕北渡过黄河东征到山西的凌厉攻势,想到蒋介石借红军东征之机派人山西5个师,在红军于同年5月撤回陕北之后蒋军仍赖着不走,他感到日本人、蒋介石、共产党都是自己的大敌,但他无力消灭任何一方,更不能同时与这三方面作对,只能在三者之间周旋.或在三者中至少与一方结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