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于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于谦生命历程,有着四种境界。这正如《石灰吟》诗所云:“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在登上历史舞台之前,受过“千锤万击”的锻炼,步入仕途;在登上历史舞台之时,经受“烈火焚烧”的烤炼,铁骨铮铮;在登上历史舞台之巅,经受“粉身碎骨”的熬煎,成为人杰;在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终于“留下清白”在人间,永垂史册。于谦生命历程的四种境界,是其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并具有普遍社会意义——杰出人物生命历程,多历如是四种境界。  相似文献   

2.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我国历史上名的学家、书画家,其诗豪放慷慨,情真意切;书法遒劲,力透纸背,揉隶、楷、行、草为一体,自号“六分半书”;画艺出神入化,疏岩洒脱,寥寥数笔,丛兰、修竹、怪石便跃然纸上。乾隆年间,郑板桥考中进士,曾被派往河南范县和山东潍县作过知府。谁知这位生性倜傥,不拘小节、  相似文献   

3.
钱国莲  项文惠 《文献》1998,(2):252-256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我国明代功勋卓越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4.
陈根民 《收藏家》2010,(12):51-54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代名臣干谦的墨迹《题公中塔图赞》。此帖为纸本,纵28.9、横61厘米。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于谦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也是一位永远令人景仰的民族英雄。他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卒于明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历任御史,山西、河南、江西等地巡抚,英宗正统十三年,入京为兵部左侍郎。第二年景帝即位,升兵部尚书,加少保。景泰八年,英宗复辟.他被诬陷致死,后归葬于杭州西湖西面的三台山麓。“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袁枚把于谦提到和岳飞同等的地位,并非“一己之见”。稍后的林则徐在《重修于忠肃公祠墓记》中写道:“维公纯忠伟伐,与岳忠武同昭天壤,千古以两少保称”。可见于谦在后人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形象。于谦的爱国思想,首先是和他的政治理想与抱  相似文献   

6.
褚雅琴 《古今谈》2002,(1):17-18
于谦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历史上名的民族英雄,深受百姓爱戴。于谦不仅功绩赫赫,而且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官十分清廉,至今犹为人传颂不息。  相似文献   

7.
夜读于谦爱民诗文/周少汉凡是知道于谦是明朝的一位民族英雄的人大都是从学校历史课本上获晓的。是的,我还清楚记得40多年前那位白发苍苍的姓刘的历史老师在讲到蒙古族瓦刺部落南侵这个章节时,他很激愤地说,在明军溃败于土木堡之后,英宗被俘,朝内多数人主张京都南...  相似文献   

8.
龚留柱 《史学月刊》2005,(10):87-96
朱绍侯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半个世纪来笔耕不辍,在中国古代史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在对他的访谈中,内容涉及到了其治学经历、主要学术成果、学术风格及他长期形成的史学观和方法论等诸多方面。最后,朱先生还对当前学术研究的环境和风气提出了自己的评判,并对21世纪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做出了乐观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杨震(?——124),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人,东汉中期杰出的政治家,著名学者。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时人誉之为“关西孔子杨伯起”。他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琢郡太守、太仆、大常、大尉等要职,为官清正刚廉,政绩卓异,改产极佳。其时汉安帝刘枯昏庸无道,国家政治腐败,官场污浊。安帝奶娘王圣及其女儿伯荣、权宦樊丰等人互相勾结,贪著骄横,为非作歹,官吏、百姓敢怒而不敢言。杨震正气凛然,刚直不阿,不顾个人安危,一再上书弹劾。谁知安帝竟将奏呈交给王圣等人传看。王圣一伙恼羞成怒,对杨震恨之入骨,必欲…  相似文献   

10.
两袖清风忆凌鹤杜宣我和凌鹤相识是1938年春天。当时我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驻扎在南昌。凌鹤在上海“八·一三”全面抗战后,参加了第八集团军由钱亦石领导的战地服务队,从报纸上看到他们在上海保卫战中的活动。我们服务团当时和军部驻在一处。一天我在军部,看到一...  相似文献   

11.
1937年3月到1945年8月,贵州来了一位湖南平江人张止爰,先后任黎平、镇远、岑巩三县县长。其人已故50多年。至今人们对其印象仍然很深。  相似文献   

12.
在《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一卷问世将近三十年之后,我们总算看到了本书第二卷的出版。古人说,三十年为一世。在第一卷问世之日,作者和我们这一代读者,都曾经是青春年少;及至第二卷出版之时,大家又都是垂垂老矣。掩卷沉思,感慨万千。 正如作者在第二卷《前记》中所追述,第二卷迟迟未能成书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左”潮泛滥  相似文献   

13.
书法班郭十博老师将他的获奖作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拿到班上让大家观摩,见我看得入神,随即将复制件送给我一份。我问他这个条幅是给谁写的,他说:“给共产党写的。”我听后感慨不已。是啊,共产党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个最圣洁的名字,共产党员个个都应该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典范。据我看来,这八个大字也是陈元方同志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赵永春 《文史月刊》2010,(11):10-10
<正>明朝有名的廉洁官吏于谦,其《入京》一诗中有"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自述。现代人也常借用"两袖清风"来赞扬廉洁奉公的干部。这"两袖清风"与"廉洁"又有什么联系呢?  相似文献   

15.
敬爱的李懋之将军与我们永别了。噩耗传来,悲痛至极。我除对其家人表示慰问外,并立即写挽联、写悼诗以寄哀思。德高望重的老首长虽然安祥地走了,但他的光辉形象,包括他的音容笑貌,他的搏大胸怀,他的高风亮节,他的长者风范都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下面几件事,至今笔者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6.
“八宝山革命公墓”地处北京石景山区八宝山南山脚下,占地面积150余亩。该陵园安放着我国党和国家已故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及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国际友人,还有部分县团  相似文献   

17.
姚宅后人     
肖向云 《风景名胜》2010,(10):102-103
他肯定没有想到,自己设计建造的三幢房子,在今天,虽然只剩下了一幢,但却成了杭州市历史建筑,被永远地保护起来了,现在被称为“姚宅”。  相似文献   

18.
他的命运与明朝两大事件相关——“土木之变”使他成为举国拥戴的英雄,“夺门之变”使他因“谋逆之罪”而丧命。他能够战胜入侵的外敌,却不能战胜内部的对手  相似文献   

19.
<正>敬爱的李懋之将军与我们永别了。噩耗传来,悲痛至极。我除对其家人表示慰问外,并立即写挽联、写悼诗以寄哀思。德高望重的老首长虽然安祥地走了,但他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20.
父亲于1976年10月3日在合肥去世,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回忆与父亲共同生活的岁月,他严于律己、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艰苦朴素、联系群众、任劳任怨的高尚情操和道德风范,又浮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