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多年前在革命圣地延安的一个剧场,大幕缓缓拉开: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齐聚在延安宝塔山下的延河之畔,正准备开赴抗日前线……这是正在上演话剧  相似文献   

2.
林默涵在清凉山黎辛林默涵同志在延安时期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副刊部作过编辑,那是1943年春至ig44年末的事。《解放日报》位于清凉山东侧山麓。“滚滚延河水”在山下从北往东绕过,站在山上往前看,它的前面便是“巍巍宝塔山”。清凉山历代古迹名胜多,山...  相似文献   

3.
曾自 《世纪》2022,(3):18-23
<正>这篇文章,是写我小时候保姆的故事。保姆叫李佩,清代贵胄家族儿媳。新中国初建时,走进毛泽东的秘书、我的父亲田家英的家庭,走进中南海十七年。当国家陷入动荡苦难的时候,她为受难者的儿女搭起了避风的港湾。我的父母尊重、感激她。父母尊敬她1950年1月30日,姐姐出生了。新中国成立初是供给制,母亲所在机关统一给生了孩子的领导干部找保姆,就这样李佩到了我们家。我的父母都是抗战时期的“延安人”。母亲董边最终从事妇女工作,  相似文献   

4.
朱安平 《百年潮》2011,(9):37-41
巍巍宝塔,滚滚延河,延安这座庄严雄伟的古城,曾令多少追求光明的进步人士向往不已,曾令多少进步青年不远万里争相投奔。1940年,国统区《塞上风云》摄影队利用远赴塞外拍摄外景的机会,突破重重困难取道延安。他们在延安有哪些独特的见闻,延安带给他们怎样的心灵震撼呢?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共中央延安时期,除军事和政治优秀精英云集外,也有一批在延河边以艺术服务大众、以科学精神奉献延安生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工作态度在延安实践,留下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境界在此升华。研究延安时期艺术和科学界的优秀人物,将加深对党百年艰苦卓绝历程和延安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70年代,我的父母投奔亲友来到新疆伊宁,他们在这里相识相恋,组建家庭,我家所在的伊宁县东一区居委会辖区,居住着11个民族、1 000多户各族群众,以维吾尔族居多。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我出生的地方就是父亲工作的医院,母亲原是一名工人,由于我的出生,母亲辞去工作,父母经营了一家小商店,这样既能照顾家又能补贴家用。那时的商店就是在临街的墙  相似文献   

7.
有两个传统的观念虽然并不合理,却源远流长、深入人心。其一是父亲干事业、母亲带孩子,其二是父亲管儿子、母亲管女儿。其实,家庭是一个整体,父母共同关注和引导孩子的成长不仅是毋庸置疑的责任,也是发挥教育效能最佳的方式。而父母按照性别来分工也并不可取,母亲对儿子,父亲对女儿都有特殊的、  相似文献   

8.
严农 《文史春秋》2003,(2):58-62
延安初会毛泽东终于见到了宝塔山上巍峨的塔影,贺绿汀的眼睛润湿了。他沿着亲切的延河,听着老乡豪放粗犷的“信天游”,兴奋激动地向前走着,最后,在老乡热情的指引下,来到了桥儿沟鲁艺宿舍。在这儿,他终于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妻子姜瑞芝和三个女儿,同时见到了很多30年代在上海认识的老朋友。在为他举行的欢迎会上,他十分简单地讲述了来延安途中的经历。当时,鲁艺整风正进入“抢救”运动高潮。当晚,便有两个保卫局的人来到他家,对他沿途的经历提出种种疑问,让他详详细细述说一遍。尽管粟裕在他离开新四军的当天便给延安拍过电报,但…  相似文献   

9.
父亲和母亲现在已年过半百,二老经常感叹:这辈子再也不会去建什么房子了!一句简单的话,积淀了父母大半辈子的信念和辛劳,个中滋味,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  相似文献   

10.
父亲和母亲现在已年过半百,二老经常感叹:这辈子再也不会去建什么房子了!一句简单的话,积淀了父母大半辈子的信念和辛劳,个中滋味,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正1939年11月,由于被八路军、新四军俘获的日军官兵日益增多,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延安创办一所能对他们进行系统教育,进而争取和团结他们的日本工农学校。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学校位于著名的延安宝塔山下,共有16个窑洞和一栋不大的平房。包括校长和炊事员在内的全体工作人员仅20余人。校长由当时日本共产党领导人野坂参三担任,副校长由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政治部敌工科科长赵安博担任。赵安博因会  相似文献   

12.
张梦婷 《南京史志》2022,(21):30-32
<正>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396万户单亲家庭中,70%为单亲母亲家庭,30%则是单亲父亲家庭,他们在这层身份中有快乐有彷徨,也有泪水。笔者在班级中观察到有这样几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对父母的离婚没有深刻的认知,只是单纯好奇自己的爸爸或者妈妈的去向,在每天下午的三点半,即将放学的时候,成了他们一天中最为期待的时刻。  相似文献   

13.
正延安相识结姻缘王光美,1921年9月出生。当时在政府部门任职的父亲王槐青正在美国参加九国会议,接到家里发来的电报,知道自己喜添千金。王槐青已有6个儿子,一直盼着能有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儿,这次终于如愿以偿,兴奋不已,为女儿起名"光美"。小光美出生后,母亲董洁如又生了4个女儿,家中兄弟姐妹共11个。虽然孩子多,但父亲俸禄丰厚,生活还算宽裕。母亲董洁如毕业于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校,有文化教养又通情达理,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让他们全部到学  相似文献   

14.
1938年春,母亲康美云带着不到5岁的我从家乡晋西北柳林县到延安去寻找父亲王达成。然而此前由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与白区无法取得联系,所以待我们见面时,父亲已在延安组建了新家庭。在王若飞伯伯的关怀下,母亲被安排到女大学习,周末、寒暑假到王若飞爱人李培之妈妈家指导陕北姑娘带孩子,并帮忙缝缝补补。  相似文献   

15.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今年是父亲尹之本诞辰100周年、母亲黄华诞辰99周年,此时,我们兄妹4人心中对父母的那份思念如潮水般奔涌!我们的父亲尹之本、母亲黄华都出生于泰兴贫苦农民的家庭。父亲的家庭是大革命时期三泰地区共产党创始人沈毅的一个联络点,祖父、叔祖父、大伯都是早期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6.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半个世纪前,诗人贺敬之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也哺育了整整几代人的成长. 当渭北高原上的麦梢开始泛黄,我也有了西出阳关的想法.说实话来到延安,你不要奢望看到江南易碎的青山绿水,你不能走马观花应酬自己.你得老老实实地去观看、去琢磨、去品味才对.走在延安的风情圣景里,你不必担心烦人的寻常叫卖,南来北往的客人,东奔西走的行者,打起了背包一路风尘,“回到延安”去的人们大多是为了抒情还愿,为了寻根收魂;走在延安,很少遇见人在景中游,心在境外飘的浮泛浅薄之辈;来到延安,一定要走进近现代历史铮铮作响的走廊里去瞻仰、回味.穿梭在陕北的山沟沟里,只见纯朴的陕北人,只见凝静的天和地,还有山村的纯净之美.  相似文献   

17.
马振犊  郝在今 《纵横》2013,(9):25-28
1938年,承担着陕甘宁边区锄奸、保卫、肃特工作的边区保安处发现在延安宝塔山下面的古寺里有一位僧人形迹可疑,他常和一个小杂货店老板接头。边区保安处立刻对僧人实施了抓捕,原来这名僧人是中统派往延安的特务,名叫孟知荃。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日记     
从记事起,我就看得出来,母亲和父亲的关系不像别的父母那般亲热,因为很难见到他们在家里相互说句话,出了门更没有走在一起的时候。母亲还常常问我,假如我和你爸分开了,你跟哪一个?那时,每次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跟爸。是的,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对我更好。每当见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只要我提出,父亲二话不说就会给我买。而母亲则不,她除了给我买各式各样的连环画、看图识字之类的东西外,很少会满足我别的要求。而我又是个好吃贪玩的孩子。所以,我就喜欢跟在父亲身后,不愿意和母亲呆在一起。然而,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父亲便因病去世了。父亲…  相似文献   

19.
雯娟 《湖南文史》2002,(1):48-54
王首道的父亲王问礼,母亲李平贞,夫妻俩共同养育了7个子女,在5个男孩中,王首道排行第四。当时父母给王首道起名叫王芳林。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2007,(6):77-78
延安 虽然延安在中国早已妇孺皆知,并且名声在外,但直到今天,延安人口还不到20万,说它是小城实不为过。1935年以后,历史就选择了延安,毛主席在这里点燃了星星之火,不久以后就照亮了中国,延安的宝塔山成了当时年轻人朝圣的地方。[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