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1911年10月29日,辛亥革命太原起义爆发,至1917年,由于全国及山西政局不稳,太原城内的环境卫生比较脏乱,路面垃圾、粪便比比皆是,如山丘般大小的灰渣堆有130多处,成为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清徐,古称梗阳,始建于春秋时期鲁昭公28年(公元前514年),隋开皇16年(596年)置清源县。金大定29年(1189年)于县之东境置徐沟县,均属太原府管辖。1952年7月,两县合并,取其首字为清徐县。清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三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安海 《文物世界》2014,(3):50-54
<正>清代乾隆《太原府志》载,太原文庙原在府治东,于宋太平兴国四年,迁徙至城东南,毁于靖康之变。金天会九年(1131年)耶律资让镇守太原府时重修文庙,当时位于阳曲县城县前街中段路北(今太原市府西街四十六中东部),金大定年间增贤堂,明昌二年,又增建殿宇、讲堂、斋市,但是随着元末战争频繁而倾圮。明洪武三年重建,嘉靖九年,建立敬一亭,嘉靖十年,又建立了启圣祠。到了清光绪初年,太原连降大雨,汾水泛滥,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书局校勘本《明史·地理志》"山西太原府河曲县"条云:"府西北。元省。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复置。"然而,洪武十三年之前已经设置了河曲县。自上世纪60年代起,学者们对《明史·地理志》做了许多校勘类工作,都未涉及河曲县沿革。《明代政区沿革综表》与《〈明史·地理志〉疑误考正》亦未指正这  相似文献   

5.
一、明代前期潮汕地区吏治概况 (一)明代潮州府下辖区域 明代所设广东潮州府,所管辖地域十分之广,下属十县。洪武二年(1369年),省去梅州,改为潮州府。初领县四,即海阳、潮阳、揭阳、程乡,成化以后,陆续增置六县,为饶平、惠来、大埔、平远、澄海、普宁,共为十县。足见当时潮州府所管辖的地域有多广,腹地广袤,地处粤闽交界,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均可海陆皆通.在明代对外海上贸易上为一处通商点。  相似文献   

6.
元代合兰府水达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史》多处记载辽阳行省管辖内有水达达、合兰府水达达以及合兰府水达达路。由于书内记载笼统和混乱,史学界长期以来在认识上一直没能统一。过去中外史学界一向认为水达达和合兰府水达达是同一部族名称的不同写法,他们是分布在第一松花江下游至黑龙江下游的渔猎部族,合兰府水达达是管辖这一水系女真人的一个机构。笔者在研究东女真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明朝立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为加强防务、巩固统治,对诸皇子实行封藩制,封第三子朱棡为晋王,封地在太原。从洪武十一年(1378)朱棡就藩太原至崇祯十七年(1644)大顺军攻陷太原,晋藩宗室在此生息繁衍267年。其间,府第营建、陵墓修筑、礼仪施行、文化生活等宗室活动深刻影响了太原城市风貌和社会景观。在经过时代变迁和岁月冲刷之后,曾经恢弘壮丽的王室景象逐渐模糊,甚至消散,后世文人常于藩府废墟之上凭吊古迹,抒发思古幽情。  相似文献   

8.
正背倚青山,环抱绿水,半城山色半城湖,这就是文化古镇清源,今清徐县治所在地。清源,古名梗阳。春秋时为祁氏邑,晋灭祁氏,魏献子为政,分其地为七县,以魏戊为梗阳大夫,此梗阳城名所由始也;战国梗阳属赵;秦属太原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梗阳故城置清源县;唐宋清源县属并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分设徐沟县,清源县,属太原府;明沿此制,清朝乾隆八年(1743年),废清源,并入徐沟县;民国初年,复设徐沟,清源两县;1952年两县合并,定名清徐县。1958年,隶属于太原市。  相似文献   

9.
康基田事略     
《沧桑》1995,(3)
康基田,字仲耕,雅号茂园,清太原府兴县人。童年丧父,家境贫寒。7岁入村塾,资性颖悟,14岁进学成秀才。继赴太原入晋阳书院,困苦中攻读5年,乾隆十八年(1753)乡试中举,二十二年(1757)北上会试中进士。  相似文献   

10.
许子华 《文史月刊》2002,(10):32-34
1949年3月间,我从解放军太原工作团调到太原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组,学习人城接管政策,为太原的解放做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1.
明清太原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宋火焚水淹晋阳城。越三年,大将潘美便在原城址北40余里的唐明镇重新筑起一座城池,并将并州治所从榆次移于此。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设立太原府,将河东路治所置于府城内。城市迅速发展,重新成为北方的一大都会。经过金元明清,太原城不断繁荣壮大,俨然煌煌都市,今日太原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相似文献   

12.
唐晓 《福建史志》2012,(1):27-31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次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此后,闽台两地由于地缘、血缘的关系,经贸往来迅速发展,并出现两地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太原知府的职责重大,宋政府在知府的选择、任期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地方官任职任期一般以三年为一任,从太平兴国四年到靖康元年147年的时间里,太原府长官更替将近一百任,平均任职时间不足一年半,远远低于官员三年一任的标准。在宋神宗之前其任职期限基本能够达到朝廷的规定,宋神宗后太原知府的任期一再缩短,至徽宗年间,随着政局的变换,官员的更替愈加频繁。  相似文献   

14.
赵乐 《沧桑》2014,(1):48-49
太原知府的职责重大,宋政府在知府的选择、任期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地方官任职任期一般以三年为一任,从太平兴国四年到靖康元年147年的时间里,太原府长官更替将近一百任,平均任职时间不足一年半,远远低于官员三年一任的标准。在宋神宗之前其任职期限基本能够达到朝廷的规定,宋神宗后太原知府的任期一再缩短,至徽宗年间,随着政局的变换,官员的更替愈加频繁。  相似文献   

15.
正《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北宋元祐元年(1086)二月"殿前都指挥使、武信军节度使燕达等言,试验到太原府曲阳县大保长刘用事艺应法。诏刘用与三班差使,赐衣带,令归吏部别承差遣"(1)。材料所涉及地点为太原府曲阳县,然而北宋一朝,(并州)太原府并无曲阳县。曲阳县作为县级行政建制属河北西路定州,据《太平寰宇记》定州条载:"元领县十一。今八:安喜、蒲阴、唐县、陉邑、北平、望都、新乐、曲阳。"(2)《元丰九域志》载:"曲阳。(定)州西六十里。三乡。龙泉一镇。有常山、曲阳水。"(3)《宋史·地理志》载:"政和三年,升为  相似文献   

16.
论闽台文化传统的共同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曾经属于福建行政区域管辖。宋赵汝适《诸番记》载:宋时,澎湖台湾就“隶福建路泉州府晋江县”。元代,中央政府在澎湖置巡检司,届福建行省泉州路同安县,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明代因之。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台湾府,置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属福建省。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与福建分治,但仍称“福建台湾省”。台湾士子仍要来福州参加乡试。台湾宝岛,主要是靠闽人开发的,宋元时代就有闽人去台,明末郑成功以后,大批闽人开发台湾。自清  相似文献   

17.
<正>1948年8月,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徐向前签发了《进攻太原的战术指示》,明确了攻取太原的作战思想。1948年9月28日,中共太原总前委向中央军委报告了攻打太原的作战方案。1948年10月17日,于榆次成立太原市政府。1949年3月29日,阎锡山从河西圪僚沟乘飞机逃离太原。1949年4月20日,华北野战军发起了对太原的攻坚战。1949年4月23日,太原前线司令部发布总攻命令。1949年4月24日5时30分,人民解放军向太原发起总攻,1300门大炮从四面轰击城墙。  相似文献   

18.
贞观四年,唐灭东突厥,以其部落置府州,历来关于此番突厥府州的名目可谓众说纷纭。本文考察唐初政治社会背景,结合出土墓志铭文,对贞观四年至贞观二十三年间突厥府州的置废沿革提出新的见解,认为贞观四年唐仅置顺州一州,贞观六年后方新置北开、北抚、北宁、北安诸州,其中北安州为粟特胡人州,故不在史载的顺祐化长四州之列。并探讨唐廷对其行政管辖方式的变迁,指出唐置宁朔大使属于突厥无府州时期的临时性监管系统。  相似文献   

19.
新界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之东,九龙半岛的北端,清代隶属于广州府新安县,在英国租借之前,新界由新安县属九龙巡检司直接管辖。新界是清朝政府的重要海防要地,清政府在此设有大鹏协水师副将,驻扎九龙城,统率重兵,据以防守。  相似文献   

20.
刘媛 《文史月刊》2023,(1):34-38
<正>明“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镇,遗址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所谓“九边”是指由九大军镇构成的边防体系,《明史·兵志》载:“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宣府镇是最早一批设置的军镇,其地位在明万历年间成书的《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有记载:“本镇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