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舜都蒲坂     
古蒲州城是传说中尧舜建都的地方,它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南隅,普救寺西的黄河岸边。 据有关史料记载,黄帝,尧、舜、禹等古帝王都曾先后生活在这里。据《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中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老城。”阐骃《十三州记》中记载:“蒲坂,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这里所记的传说地,是指今蒲州一带,尧帝时曾在此建过都,后来迁都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市)。尧在蒲州一带建都一事,历史传说中称为尧的旧都。  相似文献   

2.
《沧桑》1993,(1)
清乾隆乙亥(1755年)重镌版《蒲州府志》,是运城地区现存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府志。1985年运城行署组织力量标点重印了这部志书,这对保存旧方志史料,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可惜这次出版未作较勘,故原版中一些误镌之处仍未得以刊正,再次起了传讹的作用。卷之三《古迹·寺观》门“普救寺”条的记载即为其一。《府志》曰:“普救寺,在郡城东六里。唐时名西永清院。五代时汉遣郭威讨李守贞于河中,周岁城未下。威召院僧问之,对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威折箭为誓,翌日城果破,乃不戮一人,因改院曰“普救寺”。明初,并广化、旌勋、藏海、乾明四寺入焉。寺有窣堵  相似文献   

3.
刘潇  刘宝成 《旅游纵览》2011,(12):40-43
<正>在逶迤中条山下,奔腾黄河岸边,山西省最南端的县级城市永济市像一叶小舟,静静停泊在母亲河的臂弯。永济,古称蒲坂、蒲州,是山西省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华夏诅先最初生活与繁衍的摇篮,这座小城内历史遗迹星罗棋布。仅在黄河岸边,就有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的张生和崔莺莺那一唱三叹的传奇爱情故事发生地普救寺,有唐代诗  相似文献   

4.
<正>9月,相约《西厢记》故事发生的普救寺,我们结婚去。普救寺,莺莺待月西厢记一座被视为爱情圣地的普救古寺,一段刻骨铭心的浪漫爱情;一本传诵了千年的《西厢记》,一份"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祝愿。目的地,就选在永济普救寺。  相似文献   

5.
历史名剧《西厢记》,描述了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当年,张生赴京赶考,途中遇雨,到普救寺游玩。碰巧,在寺内看见了扶送父亲灵柩回乡时滞留在寺内的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剧中的普救寺位于今山西省西南部永济市境内的峨眉塬头,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风景独秀,南倚巍巍中条山为屏障,西临滔滔黄河水为襟带,寺前坡底即是长安通往北京的古驿道,西向蒲州古城仅三公里。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蛤蟆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我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  相似文献   

6.
从隋“栖岩道场舍利塔碑”看蒲州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栖岩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府城东南l2公里的中条山巅,为隋太祖武元皇帝“于北魏孝武帝永熙年间(532-535年)建立。初名灵居寺,隋初易名栖岩寺、栖岩道场,为“河东诸寺胜赏之最”。栖岩寺地处历史上的蒲州,相传为舜帝之都蒲坂界,历代物胜迹汇萃,有昙岩洞,仁寿寺、普救寺、万固寺等;这里高僧云集,仅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就记载蒲州高僧15位,其中栖岩寺有昙延、道杰、神素、真慧和智通等五人立传。史载,隋帝常以外国所贡玛瑙施寺为供,唐代人儒士游历于此,现有李益、卢纶、李端等赋诗咏叹传留。  相似文献   

7.
永济,古曰蒲坂,为(历史传说之)舜都所在地。战国时为魏蒲反邑,汉置蒲反县,东汉曰蒲坂,北周置蒲州,清代始改称永济县。蒲州城址在县城西南黄河东岸,因治理黄河工程需要,徒县治于东北赵伊镇(即今址)。旧城曾一度被黄水淹没,今水势下泻,墙垣基址仍清晰可辨。普救寺在永济(今县址)西南10公里土垣上,名曰峨嵋原,西临黄河,波涛汹涌,与潼关隔河相望;南近中条(山),势若屏障,与万古寺  相似文献   

8.
蒲州城概述     
张红 《文物世界》2011,(4):63-64
《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日老城。《阚驷十三州记》中记载:蒲坂,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这里所记载的地方,便是指今蒲州一带。尧帝时曾在此建都,后来迁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因而,蒲州城也称为尧的旧都。  相似文献   

9.
杨贵妃是哪里人,历史上众说不一,有的说是四川人,因她父亲杨玄琰在四川做过司户;有的说是赠人,因她祖籍在河南。据《永济市志》(光绪十二年版本)、《蒲州府志》均载:“杨妃村在雷首山下独头村。唐贵妃杨氏本弘农民,其父玄琰,家于蒲州独头村,贵妃生其间。及人宫后,因号其村,今独头坡,正唐时村地。” 《辞源》、《辞海》两大工具书中均分别记载:“杨太真(贵妃)唐蒲州永乐人”(今山西永济)。《新唐书·杨贵妃传》记:“玄宗贵妃杨氏,随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由此看来,杨贵妃是永济蒲州独头村人,确信无疑。  相似文献   

10.
<正> 《元和郡县志》和《新唐书·地理志》备载各地贡赋,从中可见唐代手工业和农业等方面的地区发展差异。但贡赋品类并不能全面反映各地的实际生产情况,如入贡名纸的州郡中就没有著名纸产地蒲州。 蒲州纸为唐代名纸,可见于《唐国史补》卷下“叙诸州精纸”条:“纸  相似文献   

11.
蒲州故城作为历史上河东地区的重要城市,自北魏始建以来历经多次修葺,现存的蒲州故城城垣为明代在唐基础上所建,分为东西两城。本文拟在《数学九章》记载城身耗砖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筑技术,管窥蒲州故城城砖消耗量,以期达到从工程量的角度研究蒲州故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之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将向其所有的成员国开放,旅游市场的竞争将日趋国际化。这对于国家4A级旅游景点山西永济普救寺来说,时逢机遇又面临挑战。普救寺旅游产业如何才能做大做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突出情侣文化,打造爱情圣地品牌,引深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是普救寺引领潮流和永铸辉煌的必由之路。 突出情侣文化 普救寺历史悠久,文明博厚,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这里因为是中国著名的古典戏曲《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所以,千百年来,普救寺成为一代又一…  相似文献   

13.
蒲州青柿饼     
地处黄河中游的永济市,古往今来,柿树遍存,其栽植历史距今已有1500多年。元、明、清时代,柿树的发展在这个县为鼎盛时期。据《蒲州府志》、《永济市志》记载:“柿为蒲人利。如古所谓木奴者矣。其植多者千树,少犹数百株。”元代著名的剧作家王实甫在他的传世名篇《西厢记》中,对蒲州的深秋柿景就有生动的描写。张生和崔莺莺讲的“晓来谁染霜林醉”,“难传红叶诗”,诗意指的就是柿景。《永济市志.艺文诗卷》中辑录的元、明、清时代的诗作数十篇,无不与柿相关。清周景柱在他作的《蒲州柿林红叶》一诗中这样写到:“尽把珊瑚映夕曛,瑶仙齐看石榴裙;无边红树多情思,遮断青山锁白云。”  相似文献   

14.
崔莺莺与唐蒲州粟特移民踪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寅恪先生推测元稹《莺莺传》中的主角崔莺莺原型是与酒家胡有关的中亚粟特种族女子。本文继续其思路补充新证:一、蒲州唐河中府治所官衙“绿莎厅”可能是粟特语“首脑、头子”的译音,证明蒲州曾有粟特胡人聚落存在。二、大历至贞元年间蒲州为李怀光根据地,其部下有大量粟特胡人驻此。三、蒲州乾和葡萄酒的“乾和”二字是突厥语“盛酒皮囊”译音,证明蒲州有胡人酿造葡萄酒业存在。四、唐初蒲州地区就有酒家胡,相邻的绛州王绩写有题壁酒家胡诗。五、元稹对胡人生活非常熟悉,写有许多有关“胡化”风气的诗歌。从而进一步证实了陈寅恪的推测。  相似文献   

15.
当你驰车在太风公路,经过永济市城南端,沿条山脚下西行20余里,便会看见山腰茂林修竹处屹立着一座挺拔秀丽,风姿卓绝的八角砖塔,与蒲州城东普救寺的莺莺塔遥遥相对。这儿便是被誉为“中条第一禅林”的名刹万固寺。 顺峪水南行2里许,便有一条石径。两旁松柏成行,芳草萋萋。踏石径东行约百米,只见高大影壁守卫在古寺前。“中条第一禅林”的巨匾悬挂在山门上。  相似文献   

16.
永济,古称蒲坂,位于山西省的西南端,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早在六、七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后为尧、舜建都之地。《史记》载:“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都蒲坂。”据《蒲州府志》记载:“汉置蒲坂县”,隋后,蒲坂并人河东县。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改为蒲州,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始为永济县。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园林中 ,古代保留下来的回音建筑 ,堪称一绝。现在 ,全国保护完好的还有五处 ,它们分别是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和“三音石” ;山西省蒲州普救寺的“莺莺塔” ;河南省陕县宝轮寺的“蛤蟆塔” ;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的“七孔桥” ;四川省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北京天坛皇穹宇外面的“回音壁” ,是明代建筑。人们只要在回音壁前讲话 ,就会回音四起。如果你贴近墙壁小声说话 ,另一个在远处把耳朵贴在壁上 ,便能听到你说话 ,而且十分清楚。在天坛皇穹宇台阶前 ,还有三块奇妙的石板 ,人称“三音石”。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掌或叫一声 ,可…  相似文献   

18.
王萍 《东南文化》2000,(6):113-115
永济古称“蒲坂”。位于山西省的西南端,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据《蒲州府志》记载,永济原为“蒲反”,是魏国的领地。秦国压取后,又还给了魏国。魏人喜蒲之返还,就把此地称为“蒲返”。《汉书·地理志》上说,本为蒲,秦始皇东巡,见长坂加土于坂,所以叫“蒲坂”(此为传载。蒲坂古时即称为蒲反。古时坂反相通,反即为坂也)。黄河从西北高原倾泻而下,冲击黄土高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绕在这九曲十八弯的断层地带,自然形成了一块肥美富饶的盆地,这就是如今的永济县。据《蒲州府志》记载:“汉置蒲坂县”,隋后,蒲坂并入河东县。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为蒲州,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始为永济县。相传远古时代的舜王就出生于此地,并在这里“淘河滨”为民治水。尧舜帝  相似文献   

19.
《沧桑》1994,(5)
1994年1月31日,视察三晋大地的中共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来到了山西最南端的永济市.江总书记视察30万亩黄河滩涂开发后,风尘仆仆来到了《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普救寺,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该寺.  相似文献   

20.
唐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其始置之年代,史书记载共有以下四说:1.开元元年说。《通典》卷三三“职官十五”:“开元元年正月于蒲州置中都,改州为河中府,至六月而罢。”《元和郡县志》卷一二河中府:“开元元年五月,改为河中府,仍置中都;丽正殿学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