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涛 《文史月刊》2023,(4):24-28
<正>薛家大院位于“桐叶封唐地,三晋发端处”的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城内,原称“县太爷公馆”。据《曲沃县志》记载,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薛家大院由当地的薛氏家族修建。2004年6月10日,薛家大院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其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
南宁府中学堂创办时间考证雷成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当局创办南宁府中学堂,辛亥革命成功后,改称南宁府中学校(1913年6月废府制称南宁中学校)。民国时期先后改为广西省立第一中学校、省立一高中(后与省立第三师范合并)、一初中、南宁高中、南宁初中...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贺培真《原名贺果》,曾于“文革”中为我叔叔贺绿汀等人的冤案进京告“御状”,引起毛泽东的关注,因为毛的直接干预,叔叔才得以从上海“四人帮”余党魔掌脱险回家与我父亲重逢。父亲于1913年由家乡湖南邵阳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四师”后并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直到1918年毕业,与毛泽东同班达五年之久,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之后数十年的革命风雨中,父亲与毛泽东虽不在一起,却是经常互相惦念、关心着对方的安危。全国解放后,父亲奉调贵阳任市教育局局长,与毛泽东恢复了通信,父亲一生珍藏着毛泽东于1951年12月5日…  相似文献   

4.
<正>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在全国正式展开。实际上,山西省已经于1966年5月10日组建了“文化革命办公室”。7月1日,山西省委在太原召开了“文化大革命”动员大会。7月17日,经省委批准,太原市“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立。8月8日,太原市部分大学生闯进了中共太原市委大院,贴出了省城的首份大字报。8月20日,  相似文献   

5.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坐落在太原市五一路北端,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校创建于“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教学体制为“半工半读,以工养学”,每年在全省各县招生约1200余人。由于大部分学生出身贫苦,受新文化和新思潮的影响,1924年春,该校学生梁卜五(梁其昌)、韦思恭、纪秀川(纪子中)三位同学秘密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5年山西省党组织又在国民师范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国师支部,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的火种。从此,国民师范的一大批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接受马列主义启蒙教育,走上革…  相似文献   

6.
1925年,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拉开了全国大革命风暴的序幕。在塞北古城大同,反帝反封建的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6月初,在党的领导下,大同各界沪案后援联合会组织学生、市民及城关工农商各界3000多人在城内大有仓广场隆重集会,愤怒声讨英日帝国主义者的卑劣行径。大会散发了大同各界沪案后援联合总会宣言,通电全国,并于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紧接着,沪案后援会组织山西省立第三师范和省立三中、省立五女师等校学生,到大有仓、四牌楼一带进行街头演讲,控诉帝国主义罪行,捣毁了经销洋货的大北街“盛记”商行焚烧了洋货、洋纸烟;组…  相似文献   

7.
<正>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了武装起义,成功地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史称辛亥革命。山西是响应辛亥革命的第四个省份,10月29日太原辛亥革命起义成功,其实也得益于清道队队长杨沛霖的“开门献城”,成为民国初期太原城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8.
(一) 1922年夏天,黄克诚考入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毛泽东就在这年4月从长沙来衡阳宣传革命,并在那里演讲。黄克诚从同学处了解到毛泽东演讲的内容,觉得他讲的都是穷苦人的心里话,很受教育和启发。从此,黄克诚便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积极参加第三师范进步学生的活动。为北伐进军湖南作准备,中共中央指示湖南党的组织选送一批学生投考  相似文献   

9.
杜艳丽 《百年潮》2022,(6):39-44
<正>申纪兰(1929—2020),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曾任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支部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的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改革开放后,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称护国起义是“第三次革命运动”。戴戡在这场反对复辟、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运动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活动家,还是一名重要的军事将领,在护国起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戴戡,字循若。1880年10月1日(清光绪六年八月二十七日)生于贵州省贵定县猴场堡一农家。父戴连城,母钟氏。截幼时家贫且多病,12岁时丧母。13岁时父亲将他送到旧治(今旧治镇)拜郎云程先生为师。为方便其读书,其父很快便举家迁到了旧治。戴戡天资聪颖,在郎先生门下苦读三年,如坐春风,进步极快,一举成为秀才,初露锋芒。后来,因家中实在困难,不…  相似文献   

11.
<正>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近郊五一村召开。唐宏经是142位大会代表之一。出席中共六大前后唐宏经(1901—2005),又名唐韵超,曾化名金红、洪景,祖籍山东烟台,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五四运动后,大连的爱国知识分子于1920年成立“大连中华青年会”(以下简称“青年会”),唐宏经通过参加青年会组织的学习和各项活动,受到进步思想的启迪,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有关“邙皮戈”铭的补议张德光(山西省博物馆)1992年本刊第三期发表了拙作《邙皮戈考》,引起有关学者关注。戈铭共有铭文一行15字,工师合文,曰:“廿三年,弋阝相邙皮,右库工师吏堂泽,执剂。”当时,由于对戈铭刻文纤细的“弋阝”字未曾细察,而以“邦”字考...  相似文献   

13.
我幼年随父亲在黄陂读书的时候,就认识了蔡济民。记得我的父亲和蔡的父亲唱和的两句诗:“伤心怕看澎湖月,妙手难回旅大春”(甲午后割澎湖、旅大),曾使我们两人深受感动,同时又看到当时的一些进步书报,就起了革命的念头。1908年(戊申),父亲叫我到省考学校谋出路,我却响应了“要革命到营里去”的号召,于是年下季,毅然投入第三十一标第一营前队当兵。蔡济民则在我之先投入第二十九标,  相似文献   

14.
蒋仁 《福建史志》2010,(6):45-47
民国23年(1934年),蒋介石调百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军事“围剿”。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转移.牵制国民党进剿兵力.是年7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奉命由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和随军中央代表曾洪易率领.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  相似文献   

15.
何功济,又名何愚,1921年农历6月生于湖北咸宁柏墩中田畈一个地主家庭里。五六岁时,母亲张氏就去世了,留下他和一个妹妹,妹妹后来又得暴病而死。功济的外婆出于对女儿的怀念,对功济备加疼爱。他年幼时聪明好学,写得一手好字,从小在家中是娇惯的宠儿,父亲又望子成龙。1935年他在咸宁县中心小学毕业,是年考入武昌湖北省立第一中学(即今武汉市第14中学)。他在读初中时就立下大志,决定今后献身革命,曾向一位进步的老师表示过想到延安去读抗大的愿望,老师说:“只要有志气,随时随地都可以搞革命工作。”“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烽火燃遍了全中国。…  相似文献   

16.
四师学潮     
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创建于1916年.当时,太原有省立第一师范,运城有省立第二师范,汾阳有省立第三师范.长治的省立第四师范,是上党唯一培养师资的地方,校址在城西南的天晚集(即在今长治一中).那时,天晚集是个繁华热闹的商业区,清晨,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傍晚买东西的人群络绎不绝.四师学生享受公费待遇.书籍课本、伙食费均由学校发给,另外每个学生每月还发2元津贴费,学生一般都住宿.由于这些原因,它吸引着那些渴望求知的穷苦青年.全校400多名学生,绝大部分来自贫苦人家.  相似文献   

17.
宋若瑜播爱信阳吴腾凰中州女杰、革命作家蒋光慈(赤)夫人宋若瑜(1903--1926年)在1924年至1925年休学期间,曾受聘于信阳河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此间,她倾注了教师的片片爱心,饱览了信阳奇妙的景观,抒发了对情人思念的苦楚。"我很爱二女师的...  相似文献   

18.
早年投身革命,战功卓著,毛泽东、朱德称他为大名鼎鼎傅先生傅柏翠,1896年出生于福建上杭县蛟洋的一个地主家庭。少年时期,他凭着勤奋努力,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并考取了福州中学,继而进省立法政学校专攻法政专科。1914年,他受孙中山进步思想的熏陶,东渡扶桑,考进东京早稻田大学学法律。在那里,他见到了久仰的孙中山,聆听他的教诲,并参加了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中华革命党,积极投身革命活动。1917年,傅柏翠完成学业,返回福建蛟洋宣传孙中山的政治纲领和革命思想。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傅柏翠同《新青年》等多家…  相似文献   

19.
王素先生的《高昌史稿·统治编》是作者计划撰写的约200万字的《高昌史稿》的第一编,其他四编分别是《交通编》、《政制编》、《经济编》和《文化编》,据说有的已经完成有的还在撰写中。《高昌史稿·统治编》共六章:第一章“姑师与车师前国(先秦至西汉中期)”,第二章“高昌壁垒(西汉中期至西晋)”,第三章“高昌郡(上)(前凉至段氏北凉)”,第四章“高昌郡(下)(西凉至沮渠氏北凉流亡政权)”,第五章“高昌国(上)(阚氏、张氏、马氏王国)”,第六章“高昌国(下)(麴氏王国)”,后附“高昌统治年表”。自本世纪初以来…  相似文献   

20.
《广西地方志》2010,(2):61-64
民国27年(1938年) 12月 下半年 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迁到梧州,改名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后迁到藤县、融县.院长林励儒.次年8月迁回广东. 冬 因军运急需,省政府拨款15万元疏竣灵渠.第一期工程12月完工,第二期工程次年末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