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宁 《大江南北》2023,(4):31-33
阮万钧同志是安徽省芜湖军分区第三干休所离休干部,1928年出生于芜湖市,1942年参加新四军,翌年入党,历任新四军七师机要科科员、华东野战军机要科组长、抗美援朝志愿军炮兵63师机要科科长、浙江省龙泉县武装部部长、安徽省淮北市武装部部长等职。离休后,他先后多次被省市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  相似文献   

2.
房列曙 《百年潮》2024,(1):5-13
<正>毛泽东是新四军的主要缔造者、新四军发展华中的战略设计师。新四军发展华中战略方针的部署及实现,为新四军选准了战略基点,使新四军发展为“华中人民的长城”、更好地发挥华中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的作用。毛泽东是新四军的主要缔造者全民族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区。蒋介石急欲调动红军开赴前线,因而在国共谈判中开始表现出较多团结合作的愿望。8月22日,  相似文献   

3.
徐永坤 《铁军》2023,(12):5-8
<正>一位百岁新四军老战士对我们说:“今年12月26日,毛主席整整130岁了,你们得好好宣传宣传他老人家。”话音未落,他就动情地讲起了关于毛泽东与新四军的故事。末了,老人揉揉泪花闪闪的眼窝,一字一顿:“没有毛主席,哪有新四军?没有毛主席,何来新中国?”  相似文献   

4.
徐君华 《铁军》2023,(12):17-19
<正>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纪念日,特发此文以志纪念。我们都知道新四军战斗在华中敌后地区,这个“华中”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特定的地理概念,它是一个随形势发展而变化的地域概念,有别于地理教科书上的“华中”。在毛泽东和党中央指导下,新四军由小华中走向大华中,显示了新四军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新四军抗日反顽斗争的胜利成果。国民党当局最初划定的新四军活动地区是:第一、第二支队在长江以南的芜湖以东,高淳、溧水、金坛以北,丹(阳)金(坛)公路以西,东西不过百余公里,  相似文献   

5.
1941年1月11日,在国民党突然发动皖南事变期间,毛泽东致电新四军军政领导人叶挺(字希夷)、饶漱石:“希夷、小姚的领导是完全正确的,望全党全军服从叶、姚指挥,执行北移任务。”在此,饶被毛泽东昵称为“小姚”。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应吴印咸的请求,亲自为《南泥湾》(原名《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当时边区群众都亲切地称之为《南泥湾》)影片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吴印咸当场拍摄了这个有意义的细节。由于使用的胶片是16毫米的正片,感光度较慢,而毛泽东办公的窑洞光线太暗,不好拍...  相似文献   

7.
1944年,新四军军长陈毅将军在延安得悉新四军总政治部秘书处长黄诚遇害的消息,以沉痛而敬佩的心情赞誉道:“黄被俘不屈,精神可佩!”并赋诗以寄哀思:  相似文献   

8.
1939年底至1941年初,在应对因国民党的驱赶政策而产生的新四军危局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并实施了将新四军战略重心向长江以北地区转移的方针。在实施过程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始终立足全局,灵活辩证地指导江南新四军北移行动的或急或缓,华北八路军南援计划的或备或启,皖南事变中军事政治应对的或攻或守,最终促使蒋介石政府不得不承认新四军坚持在长江以北地区自主抗战与发展的事实。新四军的危局在反击皖南事变的斗争中被破解,构成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后国共关系向有利于中共方面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是开国大将张云逸诞辰130周年,对于这位比毛泽东主席还大1岁的资深革命家,人们经常提起他在担任新四军副军长兼二师师长期间创办新群烟厂的故事。这个烟厂打响了“飞马”牌香烟,成为新四军的钱袋子和硬通货。1984年在张云逸逝世10周年之际,韦国清、张劲夫、胡立教、朱云谦、陈锐霆等新四军老同志在发表的纪念文章中说:“他调回军部专任副军长前,指示二师供给部办了飞马烟厂,有力地配合了政府开展对敌经济斗争。”[1]  相似文献   

10.
当今人民中国获得世界上160多个国家的承认,外交成就显著。这是新中国地位的反映,也是众多外事工作者努力的结果。新中国的人民外交的成功,其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军委外事组开展的“窑洞外交”。毛泽东、周恩来等在陕北即已展示出他们的外交风采。本文作者作为当年“窑洞外交”的目击者和参与者,忠实地记下了当年发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11.
1939年6月24日。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这位蒋介石花10万大洋买其人头却不得的一代名将,却被新四军领导人向蒋介石呈请而“枪刑照准”,年仪32岁。36年后.高敬亭的遗腹女高凤英冒着巨大风险上书毛泽东,请求中共中央澄清其父被杀原因,并作出结论。正在病中的毛泽东亲自指示有关部门重新审查高敬亭一案。1977年4月27日,沉冤38年的高敬亭案得以昭雪。2013年冬,乍冷还暖,高凤英女士在家中接受了本刊编辑王金梅的采访,讲述她为父亲平反的坎坷经历。  相似文献   

12.
文史博览     
张玉凤与晚年毛泽东 毛泽东主席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在主席逝世后,回到了铁道部做老干部工作。她出身于工人家庭,14岁参加铁路工作,18岁在长沙专列上,开始在毛泽东身边从事机要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谦 《文史天地》2006,(9):19-25
叶挺,早期的共产党人,广州起义失败后,因不满党内“左倾”代表的无理指责而脱党;在抗战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将组建新四军的重担交给了他。结果,当然是历史给蒋委员长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相似文献   

14.
沈伟东 《铁军》2018,(12):22-22
10多年前,由新四军老战士、苏州军分区正师职离休干部杨奎倡议,苏州市新四军研究会成立了“老战士宣讲团”。首批参加宣讲团的20余位老同志,绝大多数为新四军老战士。“老战士宣讲团”成立后,老战士们就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不顾酷暑严冬,顶风冒雨,穿梭奔波于大街小巷,不辞辛劳地前往中小学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他们忙碌奔波的身影,成了苏州市区街头巷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被苏州市委宣传部领导赞誉为“苏城铁军轻骑兵”。  相似文献   

15.
他是参加北伐战争的勇士他率1个营在“八一”南昌起义后随朱德转战他在红军里一直为朱德、毛泽东所器重他实际上是新四军的参谋长  相似文献   

16.
武际良 《百年潮》2013,(12):32-36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奔走呼号了一生。1937年,在保安的窑洞里,斯诺与毛泽东一见如故,相识、相知,结下了终生不渝的伟大友谊。中国革命胜利后,斯诺又三次访问新中国。斯诺既是毛泽东的挚友,又是诤友。国际上赞誉斯诺是“最了解中国和毛泽东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7.
俞风流 《文史天地》2002,(11):11-15
毛泽东说:“李克农对党是有大功劳的!”建国后,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李克农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2年,美国情报局获悉李克农去世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宣布休假三天,庆贺一位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  相似文献   

18.
1940年6月1日下午,正在延安杨家岭的毛泽东,欣然走出窑洞,等候他慕名已久的远来客人──爱国侨领陈嘉庚。毛泽东将见的陈嘉庚,早年就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23年创办《南洋商报》,宣传抵制日货;1928年担仟“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致力团结华侨的抗日力量;抗战爆发不久,他就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次年10月,被东南亚40多个华侨救国团体推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在三年中为祖国抗战募集的各种款项不下30亿元;广州、武汉沦陷后,汪精卫公然发表对日和平谈话,陈嘉庚不顾与…  相似文献   

19.
30年代,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回忆当年在北京大学时的情景,曾动情地谈起邵飘萍。他对斯诺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1926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张作霖为什么要杀邵飘萍?这得从邵一生作为独立报人说起  相似文献   

20.
1940年秋冬,在判断蒋介石有无联合日本夹击八路军的阴谋的问题上,毛泽东与莫斯科之间发生意见分歧。几经往复,毛泽东最终放弃了先发制人,集中15万精兵进入甘肃与河南,打破日蒋夹击的军事行动计划。紧接着,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总部近万人大部分牺牲,部分被俘,蒋介石公开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了新四军的番号。毛泽东再度提出政治上和军事上同时采取攻势的策略,并多次告诫莫斯科不要再向蒋介石国民党提供援助,双方为此又一次发生重要意见分歧。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不能不考虑根本改变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的关系。这既是中国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