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日两国第一次战争,是以后五十年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开端。甲午战争中的平壤战役,则是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战后两国陆军第一次大规模作战。在这次战役中,喋血奋战、为国捐躯的回族爱国将领左宝贵,是清军高级将领中  相似文献   

2.
李少兵 《史学月刊》2000,5(4):66-72
抗日战争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阀侵略的战争,它还是一场中日两国全面敌对的战争,中日各阶层民众都深陷其中,两国佛教人士也不例外。战争伊始,佛界爱国人士就对日本侵华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揭破其侵华理论。为解除教内人士的顾虑,他们还引证佛经,说明杀敌护国并不违背佛教戒律。对于战时日本佛教界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行为,他们还进行了抨击。较之同期国、共两党的抗日理论,佛界爱国人士的抗敌思想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但其意义仍是积极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抗战前国民政府经济备战的军事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萍 《民国档案》2003,20(4):116-120
经济是战争的基础 ,没有现代化的工业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国防 ,也不可能打赢现代战争。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现代战争。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中日两国军事力量的较量 ,也还是两国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的较量。 2 0世纪 3 0年代的中国 ,不仅在军事上 ,而且在经济上都与日本存在很大的差距 ,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虎视眈眈已久 ,中国绝不可能等到自己的经济发达了再与日本对抗 ,而必须在日本的步步紧逼下作出自己的回应。从 1 93 1年九一八事变至 1 93 5年华北事变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步步升级。中国人民一致呼吁和强烈要…  相似文献   

4.
今年8月,日本“日中学生会议”访华团一行20余人,在日本外务省、日本“日中友好协会”的协助下,对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校进行了友好访问。“日中学生会议”是由日本大学生组成的民间团体,自1987年成立以来,已是第五次访问中国。参加这次交流活动的中国大学生代表团,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三校分别组成。8月15日,是日本战败投降46周年纪念日,日本“日中学生会议”访华团在南京,与南京大学学生代表团一起,举行了“日本侵华战争”讨论会。会议期间,双方代表还参观了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次讨论会围绕着日本侵华战争这个主题,两国学生代表进行了坦诚的思想交流。讨论会的议程分为基础报告、分组讨论和联组总结三个阶段。与会代表首先听取了双方报告人提交讨论会的基础报告。中方代表林江(南京大学代表团团长)在报告中强调,中日两国间的友好交往有着悠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是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一场新侵华战争。日本妄图以武力制造地方“事变”的模式,肢解、蚕食中国,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从此,中日两国进入了长达十五个年头的战争时期。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九一八事变,引起了中国、日本乃至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巨大变化。中国历史出现了新的转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国内阶级矛盾逐渐居于次要地位,终于形成了第二次国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赔款数额问题,主要包括日本在战争中消耗的军费开支、中国的实际支付、日本实际接收等几个环节。不论哪个环节,中日学者之间一向存在较大分歧。对中日两国现存的相关档案文献和主要论著进行分析考释,对已有的几种学术观点及依据予以深入讨论,结合战争前后与赔款有关的几种货币兑换关系的考察,综合考虑战争前后日元的币值变动,日元与中国库平银、英镑之间的比价关系等问题,可计算得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实际支出的军费总数不超过1.25亿日元,而清政府的实际支付,陆续折换成日金,却总计3.5836亿日元。日本从中国强行掠夺的资金高达2.3336亿日元,是当时日本全国年度财政总收入的3倍。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史学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说法,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种:(1)日本为侵略朝鲜和中国挑起的;(2)中日两国在朝鲜争夺统治权引起的;(3)中国政府凌驾于朝鲜王室之上反对朝鲜改革内政而与日本支持朝鲜改革内政引起冲突;(4)中日两国派兵讨伐朝鲜暴乱发生冲突;(5)朝鲜发生东学党(亦称东学教)起义是战争的  相似文献   

8.
正二战结束后的70多年间,中日两国的战争记忆、战争认识存在不少分歧。一般来讲,日本民众的战争记忆往往与东京轰炸、冲绳战役、原子弹爆炸等"受害"经历有关,"美英同罪史观""自卫战争史观""解放战争史观"等认识长期存在。【注文1】中国民众的战争记忆和战争认识,基本围绕"侵略—反抗—胜利"的逻辑链条展开。遭受侵略是该链条的起点,否认或美化侵略都是难以接受的挑战。很明显,围绕着同一场战争,中日有着不同的战争记忆和战争认识。引发两国产生分歧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9.
孙志强 《沧桑》2012,(5):40-43
日本和德国在二战后的崛起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历史上两国都是在近邻的强大文明的辐射下发展起自己的文化,战争中,两国都遭受了巨大的失败,而后又在战争的废墟中重新崛起。两国崛起的相似原因主要有战争给两国带来新的"机遇";美国对日德的扶植;两国强大的国民精神以及积极稳健的国内政策。研究日德崛起的相似性,可以为我国发展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德日比较看日本为何不能坦诚地反省侵略战争林治波德国与日本分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西方和东方的战争策源地,战争的结局是他们都遭到了彻底失败。战争结束了,两国都面临着对法西斯主义和侵略战争的反省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两国的政治、军事走向,而且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1.
1956年10月,日本商品展览会(以下简称“日展”)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日本首次在新中国举办展览会,意义非同寻常,当然引得世人关注。展览会能否悬挂日本国旗 当年,中日两国并无外交关系,而且日本发动略华战争所造成的阴影在中国人民的心灵中依旧留存,  相似文献   

12.
雷颐 《江淮文史》2014,(6):4-22
正今年是甲午中日之战120周年。此役,中国惨败于日本,然后是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屡败于西方列强,但实在未想到会被千百年来以中国为师、为中国所轻视的"蕞尔岛国"日本打败,自然大为震惊,群情激愤,痛心疾首。战争,尤其大规模战争,是两国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两国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甚至文化的较量。"天朝上国"被"岛夷"所败当非偶然,给人深刻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日庚子赔款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中,日本充当了急先锋。战争结束后,饱尝了甲午战争索赔甜头的日本在列强各国中第一个提出了战争索赔要求,日本最后从中国庚子赔款的总额中得本利75944689 海关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效法英美等国,同意中国对日庚款缓付5年。战后,日本鉴于其他国家纷纷以各种形式向中国“退还”庚款,于是决定将中国对日庚款的剩余部分用于所谓“对华文化事业”。北京政府虽然与日本订立了《中日文化协定》,但实际上中国并不能自主掌握这笔赔款,庚款的处置权仍操在日本手中,庚款的去向也很少真正用于中国的文化事业,多数是投在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各种文化事业上。由于日本“退款”之举包藏文化侵略的野心,因此遭到中国各界的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一方面废除了《中日文化协定》,另一方面照旧如数支付对日庚款,一直到1937 年9月。  相似文献   

14.
为了侵略中国和朝鲜,争夺远东霸权,1904至1905年,沙俄和日本进行了一场强盗分赃的火并。这场战争,毫无疑义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霸权的战争,是沙俄远东政策与日本大陆政策矛盾斗争的必然产物。但是,苏联某些史学家却认为,在这次战争中只有“日本是真正的侵略者”,战争之爆发主要是由于“日本采取了发动战争的坚定方针”,而俄国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日两国贸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即中国对日本出口的食品及矿产等初级产品在对日出口总额中降到不足一成,而纤维产品贸易以几乎每年占中日贸易额的20~30%的速度强劲发展,推动了两国贸易总额的迅速增长,但同时也引起贸易摩擦。尽管纤维产品贸易由垂直贸易分工向初级水平贸易分工发展,以及密切的依存关系两大特征,使中日两国避免了在该领域的贸易战,但是,如何在互补性贸易结构中寻求更多的合作领域以减少贸易摩擦甚至避免贸易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中日纤维产品贸易带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姜秀峰 《沧桑》2010,(1):111-112
两国军事的较量是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的综合较量,具体来说则是参战人员、战略战术、武器等的较量。甲午战争对于中日来讲都是一场决定国运的关键一战。中国之战败,从中国与日本的战争意志、战局判断、战前工业、军政体制、战争准备等方面的比较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两国军事的较量是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的综合较量,具体来说则是参战人员、战略战术、武器等的较量。甲午战争对于中日来讲都是一场决定国运的关键一战。中国之战败,从中国与日本的战争意志、战局判断、战前工业、军政体制、战争准备等方面的比较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灾难,它所带来的苦痛至今仍使世界人民记忆犹新。然而同样作为战争罪魁祸首的德国和日本对其战争罪行的反省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恳切认罪,做出各种努力以取得受害国家及人民的谅解;而后者则百般推脱,极力掩饰甚至美化其侵略行径。造成德日两国产生这种认识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战胜国对德日两国的改造程度不同及受害国对两国的态度不同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达到快速占领中国的目的,在齐齐哈尔建立了代号为"516"的化学毒气部队,用以研制化学武器。遗留至今的化学毒气依然对人们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战争的阴影依然存在,"516"毒气部队遗址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罪证。如何对待历史问题,正确认识历史,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历史的认识,考验着一个民族的良知。保护战争遗址是为了纪念战争,为了世界不再爆发战争,铭记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516"毒气部队遗址应当成为人们珍爱和平的纪念地,而不是仇恨的延续。战争的销烟已经过去,中日两国应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深刻地汲取战争教训。  相似文献   

20.
一、中日政治关系曲折发展   纵观中日交往的历史,交织着友好的往来和恶意的战争.1972年,我国与日本建交,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我国放弃战争赔偿和日本对我国提供经济援助奠定了两国政治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开始了中日最高领导层的互访.中日关系发展进入高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