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之夏 《民国档案》2021,(2):125-134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设立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大力发展军队政治工作,期望以此提振军队战斗力.独立于部队的政工体系,一向是国民党推进军队中央化的重要工具之一.抗战期间,通过人事安排及干部的培养与调训,蒋介石利用黄埔系进一步巩固拓展了其对全国军队政工体系的控制.这一系列政工人事运作,无疑推进了政工人员专业化及军队中央化,然...  相似文献   

2.
李银 《中国钱币》2010,(2):58-59,70,F0002
鲁苏战区系1938年11月国民政府军令部在湖南衡山南岳军事会议上增设的游击战区,职权与其它大战区相同,可节制所属地区党、政、军。设置鲁苏战区除了为在敌后抗日,另外有三个目的:一是与共产党争夺山东;二是支持山东国民党政府和地方武装,统一山东军政力量;三是削弱东北军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李银 《中国钱币》2010,(4):59-62,I0007
一、鲁中分行的成立 鲁中区是山东革命抗日根据地五大战区之一的中心区,位于山东腹地偏东南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共产党的山东省政府、国民党的山东省政府以及鲁苏战区总司令部都曾设于此地。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引入军队政工制度原因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共十月革命后建立的”以党领军”的统军制度,为孙中山重新考量”以主义集合”军队提供了鲜活的参照物。受俄共政治工作的启发,孙中山1921—1922年特别注重对官兵进行政治教育。1922年6月,陈炯明的背叛说明,孙中山的政治工作观念存在致命缺陷。在苏俄的引导下,孙中山决心由党建军,1923年8月,以蒋介石为首的考察团赴俄。此次考察对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改党建军,影响巨大。苏俄红军的政工制度成为国民党进行政治工作的模本,党代表制与政治部制是政工制度的两大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调查室工作,对时任省保四团团长的李朗星有所接触了解,现把我知道的他的有关事情,回忆如下。1938年底,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韦永成为了联络国民党郧阳专员刘翔,特地给刘写了一封亲笔信。信内韦称刘为政工老大哥(因刘在复兴社内曾任过科长),以示亲近。韦要我拿着这封信到郧阳去见刘,以便拉关系。我到郧阳后就住在刘翔的私寓内,以后又多次到郧阳,总是住在刘家。当时,李朗星率保四团也驻扎在郧阳,李也常到刘翔家,这样我也便与李有所接触,对其有了进一步了解。保四团在郧阳时的…  相似文献   

6.
1942年8月3日,驻山东的东北军第一一一师在师长常恩多和鲁苏战区政务处长郭维城率领下,脱离国民党的统辖,并包围、解决了鲁苏战区总部,宣布组成“东北挺进军”。数日后,该师大部哗变,常恩多病逝,郭维城率2800余人进入山东抗日根据地。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八三”事变。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后的东北军西安事变后对东北军造成致命的震荡便是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张学良亲送蒋介石返回南京,临上飞机前,留下了一张手令:“弟离陕之际,万一发生事之际,万一发生事故,切请诸兄听从虎臣、孝侯指挥。此致何、王、缪、董各军各师长。”张学良被扣后,东北军内…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民党早期军队政工制度的演变:1924-192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沛 《安徽史学》2008,3(4):57-66
在孙中山的“党治”理念及苏联“党军”体制影响下,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改组后积极倡行“党在国上”、“党在军上”的政治制度,在黄埔军校教导团时代,即仿效苏联红军实施以党代表为中心、以政治部为具体实践单位、辅以自上而下建立党部的三位一体的政工制度。1925年7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这一体制在黄埔军校生为主体的军队内基本保留。因国共间的猜忌,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随着“清党”运动而产生重大变异,党代表制废除,政治训练部地位下降,军队党部更是形同虚设。试图控制军队的国民党,却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军人反控,形成了事实上的“以军干政”、“军强党弱”现象,成为此后影响民国政治走向的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8.
姜涛 《中国现代史》2022,(10):135-146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符合近代化军事理念的后勤体制。战前军队军粮通常就地征发,战时则由后方办理,向前方部队补给。与此同时,军粮配拨权力逐渐收归中央,更便于统筹与调剂。理论上,各级兵站与军粮局设立后,军队可专心练兵、作战,不必参与军粮的配拔、征集、移交、补给诸环节。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地方粮政部门、军粮局、兵站以及各部队间难以协调,在体现军事近代化的后勤体制下,国民党军军粮补给反陷入困境。国民党军队后勤补给运作的失灵,使前线部队士兵温饱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严重影响国民党军战斗力。  相似文献   

9.
金之夏 《近代史研究》2023,(1):132-145+161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形成以军事委员会统辖全国军民作战的战时体制。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负责军队政治工作的同时,接管了战时民众工作指导权,这意味着军队开始参与党部和政府负责的民众工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立的初衷是统一管理战时政治工作及民众工作,综合领导各方力量抗战。然而,由于军队、党部和政府各方对职权互不相让,无法实现党、政、军的结合。国民党主导的民众工作多头开展,相关各方互无联系,甚至矛盾频发、互相拆台。究其原因,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和派系纠葛直接影响到相关各方的职权划分和工作展开,加之国民党对于民众运动的忧虑与恐惧,导致其主导的战时民众工作成果有限。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堂哥郭维城少将(1912—1995),辽宁义县人,满族。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入东北军,先后任张学良机要秘书、鲁苏战区秘书室主任、政务处处长等职。1942年任新一一一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后任山东行政委员会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齐齐哈尔铁路局局长、西满护路军司令员、东北野战军铁道运输司令员、衡阳铁路局局长等职。1952年任中朝联合新建  相似文献   

11.
军队政治工作在中国的出现,源于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孙中山效仿苏联红军,首先在黄埔军校建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后来,在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的积极主持下,广东政府又在国民革命军的各级军队中普遍地建立起党代表和政治部,并成立了政治训练部  相似文献   

12.
笔者因工作的需要查阅了一些抗战时期的报刊资料,发现鄂北第五战区的进步文化工作很有特点,尤其是抗战中期中华文协第五战区分会(又称鄂北分会或襄樊分会)与战区政治部共同组织的“笔部队”的几次“笔征”活动,在全国战区中独树一帜。所谓“笔部队”,是指抗战时期在各战区内从事救亡的作家团体。“笔征”,则是指作家团体为配合战区的军事行动而有意识有计划组织的作家深入前线的活动。第五战区的文协分会成立于1938年年底。当时,鄂北聚集了相当多的已成名作家和青年作家,中华文协总会批准臧克家、姚雪垠、孙陵等为文协筹备员,当年…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军是由国民党六十军长春起义而改编建立的。1948年10月17日,国民党六十军在长春起义后,中央军委根据党的政策,1949年1月2日正式称这支部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随后从各老部队、院校调入1500名骨干,按照我军建军原则建立了各种制度,特别是政治委员和政工制度,对部队进行了组织上、思想上、作风上"脱胎换骨"的改造,从而使这支部队成为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相似文献   

14.
在抗战中奋不顾身杀敌的军队,都是我中华民族的英雄!李宗仁将军是广西临桂人,国民党爱国高级将领,也是桂系首领。他长期与蒋介石不和,1930年,他参加反蒋中原大战失败后退回广西。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宗仁将军积极主张抗日,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1938年初,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和日军在台儿庄地区展开了激战。日军参战的部队是板  相似文献   

15.
叶铭 《民国档案》2020,(2):106-115
战前国民政府并未真正实现军事统一,因而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在参谋业务方面存在机构组织不健全、联络不畅、情报不准、计划不周且执行不力等问题。向各战区、各部队派遣联络参谋,进行参谋视察,并形成制度,能够获取下属各部队真实情况,也能考察各部队参谋业务实施情况,了解各部队参谋业务运作情况及业务得失,同时进行视察考核,以作为军事委员会及军令部评定各部队战绩、进行赏罚的依据。因此,联络参谋与参谋视察制度是军令部用以沟通各战区、各部队参谋业务的纽带,并在业务方面为建立参谋系统提供保障,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16.
我是湖北红安人,早年毕业于湖北省立师范,后投笔从戎。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研究室上校主任,后任国民党武汉稽查处处长,海军总部情报处处长。1950年去台湾,历任“台湾宪兵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海军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国防部”总政治部副主任、“台湾警总”副司令、“法务部”调查局长等职,1988年退休。抗日战争期间,我亲身参与了华中战区的受降工作,特追记其事如后。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后,在国共两党合作竞争的战略互动下,国民党军队的政工和党务重新恢复。但在"武主文从"的大背景下,文职的政工人员与职业带兵官难相颉颃,政治工作成了军队的附庸,党务又成了政工的附庸。在黄埔系和力行社的参与和长期掌控下,政工、党工与特工三位一体,更使国民党军队的政治工作蒙上了一层诡异的色彩。同样是"党军",共产党确实做到了枪由党来指挥,兵受"主义"训练。苏联红军政工制度被移植过来后,在中国不同政党的运用下,竟结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果实。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各个地方推行的"军人治政"并未促进地方的军、政关系,反而因为军队"派系化"问题激发出较为严重的军、政对立。第五战区久驻湖北,逐渐体现出"桂系化"的特征,并发展为一个军事利益集团。严重代理湖北省主席时尚能与第五战区保持微妙的平衡,然而出身中央军嫡系的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兼理湖北省政后,军、政双方迅速走向对立。围绕着鄂东的人事任免问题和鄂北的军粮征集问题,第五战区和湖北省政府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和争斗。在这类军队系统侵夺地方行政大权所引发的军、政对立中,派系因素始终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高平 《百年潮》2006,(9):30-31
我于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战斗剧社文学队,之后随军进军西北、西南。成都解放几个月后,我由军管会文教科调往川北中江县,参加了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第七兵团的工作团。这个兵团的司令是我的山东老乡裴昌会,他宣布起义时奉我军之命防守成都。我下到第一四  相似文献   

20.
任荣 《民国档案》2005,(3):90-94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围绕战时经济建设,一些国民党政要提出了在各战区设立战区经济委员会的主张和建议,被国民政府所采纳。随后,各战区经济委员会相继设立,颁布制定了一些措施和办法,侧重在筹拨事业基金、从事生产事业、物资统制、财政金融、交通运输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各战区经济委员会在具体工作中也遇到了诸如职责范围不明确、工作与地方机关重复、未能与军事密切联系、委员会组织不够灵活以及资金运用不足等方面困难和问题。1942年1月战区经济委员会与战区经济游击队指挥处被合并改组为战区经济作战处,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