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立田 《世界历史》2005,(3):137-139
2004年10月28—30日,由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与天津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天津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2.
2000-2004年中国的世界中世纪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高 《世界历史》2006,(3):128-137
21世纪中国的世界中世纪史研究,取得了许多的突破和进展。新世纪的研究呈现出的新气象、新面貌令人欣喜。走向日常:西欧社会史的新取向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史成为国内学界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研究取向渐渐走向日常生活①。西欧中世纪是一个等级社会。教士在中古等级社会享有特殊的地位,圣职推荐权问题也不全是宗教事务本身,它也具有鲜明的世俗社会特征②。贵族与骑士处于中古社会的上层,骑士是大众关注的中心,也是不少研究者探讨的主题。倪世光关注的是中世纪骑士的日常生活,故其着力介绍骑士的武器装备、比武大赛、骑士的培养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5日至7日,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2005年年会在四川大学红瓦宾馆召开。来自全国30多个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出版单位的5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学术论文30余篇。与会学者们围绕反思和创新两大主题,一方面就以往的史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实  相似文献   

4.
乃耀 《世界历史》2001,(6):119-120
由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与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世界中世纪史学术年会于2001年5月24日至5月28日在济南和曲阜两地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6所高校、科研和出版单位的学以及海外华人、日本同仁约6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大会的讨论议题是:1.新世纪世界历史研究的新课题与新方法;2.科技的力量与艺复兴;3.思想解放与宗教改革;4.世界明与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董晓佳 《沧桑》2013,(5):183-184,194
《世界中世纪史》课程作为国内高校历史学科的专业必修课,对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环境史研究的兴起,将黑死病研究引入到世界中世纪史教学过程中既是十分必要,又是可行的。在将“黑死病”引入教学的过程中,应从黑死病的性质、传播的途径及路线、造成的严重人口损失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从而有助于对中世纪后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趋势进行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6.
吕桂霞  何言 《世界历史》2008,(1):152-153
2007年9月20-22日,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2007年年会在山东聊城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历史》编辑部、人民出版社等国内27所高校、科研机构和出版单位的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现将会议内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2010年10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15—18世纪世界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8.
2004年9月19日至23日,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古代史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在湖南衡阳———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古代史专业委员会、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和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来自全国3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7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并提交论文  相似文献   

9.
国内高校历史学专业中普遍设立了"世界中世纪史"课程。将疾病史纳入教学,有利于学生从生态环境因素出发把握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同时,从瘟疫的发源地、性质和影响等问题着手教学,有助于学生大致了解历史学的基本研究路径,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界的西欧中世纪史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拓展与深化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我们对唯物史观进行了正本清源,引进和借鉴西方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注重史料的搜集和翻译。同时,也对封建西欧的经济、政治、宗教、文艺复兴等方面的历史现象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并运用本土的学术资源进行中西比较,还就某些问题展开争论。所有这些,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可喜成就。不过,我们的研究还处在一个初始阶段,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甚至是严重的缺陷,与欧美同行的差距甚大。要使我们的研究水平显著提升,首先,必须努力克服语言关,培养能够运用原始资料来进行研究的学术群体;其次,必须全面梳理西方的相关学术史,为研究提供全面的参照;再次,还必须克服对西方史学的路径依赖,构建中国式的学术理路。唯有如此,我们的西欧中世纪史研究才能跻身于国际史坛。  相似文献   

11.
刘健 《世界历史》2000,(2):119-120
1999年11月10日-12日,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世界古代史专业委员会在福建省召开年会,厦门大学历史系为东道主。来自全国各地的43名学者参加会议,并展开学术讨论。1999年正值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界老前辈林志纯先生90寿诞,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长、南开大学王敦书教授以《林志纯先生和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全文本刊本期另发)为题做报告,向林先生表示祝贺。北京大学拱玉书博士介绍英、法、美、德各国亚述学研究领域内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以此祝贺中国的亚述学之父林志纯教授的寿诞。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都将15世纪末发生的英国圈地运动和地理大发现看作是现代世界的开端。作为人类历史上率先完成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国家,英国中世纪晚期的历史一直是西方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英国是何时、如何以及为何能完成这种从封建主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史研究中,存在着“假定前提的欧洲中心论”、“文化传播的欧洲中心论”以及“反欧洲中心论的欧洲中心论”三种“欧洲中心论”。它们是一种同构关系。替代论、调和论和修正论是对“欧洲中心论”的三种批判形式。批判“欧洲中心论”不仅是创建“中国学派”的理论前提和实践路径,而且有助于中国世界史学界健康积极的心态和生态的生成。拒绝任何形式的普遍主义、培养理论方法论上的自觉意识和批判精神以及将本土学术资源与西方的学术成就结合起来,是创建健康的、自觉的、开放的“中国学派”必须跨越的路径。就中国世界史学界而言,最关键的是寻求和建构一种“中介”即对话和争论。只有构建世界史阐释的“多元主义”视角,非西方学术界(包括中国世界史学界)才能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并搭建起相对公允的学术对话平台,才能完成学术文化上的“解殖”任务。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回顾近年来中国海疆史研究近况的基础上,从中国海疆史研究的目标、方法和面临的问题等方面提出建构中国海疆史话语体系的必要性,并论述了中国海疆史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建构中国海疆史话语体系的着力点,为建构中国海疆史研究的话语体系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中世纪史与东北亚”学术会议综述王乃耀由黑龙江大学历史系与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中世纪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世界中世纪史与东北亚”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8月1日至5日在黑龙江大学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46人,分别来自全国31所高校、科研和...  相似文献   

16.
周永明教授的《20世纪中国禁毒史》通过将民族主义和国家建构带入禁毒研究,阐释了近现代中国禁毒运动的复杂性。本书具有研究的系统性、内容的创新性、材料的丰富性三个显著特点,较为详实地论证了禁毒运动与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密切关系,可谓深化禁毒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7.
王乃耀 《史学月刊》2005,(10):13-16
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涌现出了像六卷本《美国通史》、“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丛书”、“英联邦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世界文明史》等或具有里程碑意义、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成果,同时出现了若干令人欣慰的新变化与新趋向,如研究领域的拓展,学术视野的开阔,新的学术生长点如世界现代化史、经济-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生态环境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的兴起等。由于许多新的史学生长点在中国世界史领域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全面总结近十余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也许为时过早,但对其中的个别领域进行初步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质量和水平进行大胆的新构想,或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新建议,还是可为的。鉴此,《史学月刊》编辑部约请了王乃耀、李宏图、阎照祥、黄安年等先生就他们各自所关注的史学领域,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近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如何提升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水平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感、思考和建议。我们诚恳希望有更多的世界史学者来密切关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新变化与新趋向,提出更多的新思考和新建议,并将观察和思考所得惠赐本刊,以飨读者。来稿径寄《史学月刊》编辑部,或将电子稿发至本刊电子信箱:sxyk@henu.edu.cn。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三史”与三史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列入“三史”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二书自身的质量高下。在唐代的三史中 ,《汉书》的研究风气最盛 ,但《史记》的地位决非“最下” ,而是远高于《后汉书》。在唐初 ,史学与进士科没有直接关系 ,国家因之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进士习史的措施 ,从而有“一史科”的出现。穆宗时终于有了常科“三史科”的设立 ,原属制举的“一史”也变为常举 ,它们既是礼部贡举的科目 ,也是吏部科目选的科目。  相似文献   

19.
张宇晨 《安徽史学》2023,(1):109-118
当前学界普遍认为“拉丁美洲”这一名词出自法国人或哥伦比亚人之手,然而,对历史文献的研究表明,这一概念的建构者实为智利思想家弗朗西斯科·毕尔巴鄂。长久以来,“拉丁美洲”概念的生成并未受到足够关注,这对理解拉美地区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之上的人民造成很大障碍。通过对大量西班牙语和法语一手文献材料的研究,“拉丁美洲”概念生成的历史脉络逐渐清晰,同时,这一概念建构者的形象也愈发丰盈。毕尔巴鄂对其身处的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倍感忧虑,对于他者的文明与野蛮认知深刻,他怀揣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构建出“拉丁美洲”这一属于所有“拉丁美洲人”的身份概念。  相似文献   

20.
《历史研究》近期发表的两组义和团研究论文 ,展现出历史事件研究的新前景 ,即不再把事件视为自足的研究对象 ,而将其作为透视社会结构的研究路径和视角。“事件路径”的历史意味着事件外延的扩展和看待时间的不同方式。在史学研究中 ,“事件路径”是沟通宏观与微观、结构与事件的有效途径 ,它与社会史、总体史、叙事史等当代史学的新进展并行不悖 ,因而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