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4年1月21日,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签订了《澳新协定》。这是西南太平洋地区两个重要的英联邦国家之间签订的有关区域安全与社会发展的合作协定。该协定的签订有着复杂的历史成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国建立的对日作战磋商与合作机构以及盟国召开的一系列战略会议对澳方利益的忽视迫使澳大利亚做出反应;英国无力保障太平洋地区英联邦国家的安全,为澳新两国承担这一地区的防御既提供了动力,又创造了条件;澳新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存在的特殊利益必然要限制美国对这一地区的影响;而在澳大利亚看来,与新西兰的合作是保障西南太平洋区域安全以及促进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澳新两国把盟国的磋商机制发展成为以协定的形式来体现的双边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汪诗明 《世界历史》2007,1(3):120-127
1951年《澳新美同盟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澳美同盟关系正式形成。澳大利亚的外交和防务政策从依附于英国到依附于美国的转变,不仅是英帝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战后国际关系发生巨变的一个表征。1954年,澳大利亚成为美国主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一员,  相似文献   

3.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于1945年8月14日。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苏、美、英等国已着手安排战后世界的新秩序。在这种国际背景下签订的中苏条约,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强权政治的烙印。从条约内容来看,它基本上是《雅尔塔协定》中有关中国条款的延伸和具体化;而《雅尔塔协  相似文献   

4.
自从1902年“英日同盟”条约签订以来,澳大利亚一直担心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扩张,为此,澳大利亚积极寻求美国的军事庇护,但同时又难以割舍英澳之间的传统联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南侵态势,澳大利亚工党政府适时调整其外交政策,澳美联盟关系基本上取代了英澳传统关系。大战期间,澳美两国在政治、军事等领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这不仅是澳大利亚外交重新取向的开端,也为战后澳美特殊关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1945年,在美苏两国双重压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雅尔塔协定》,并基于东北、新疆、中共问题的考量,同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允许外蒙古自决独立。国民政府虽宣告外蒙古独立,但始终未能勘测中蒙边界,使中蒙关系紧张。1947年"北塔山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转为否定外蒙古独立,并采取反苏政策,争取美国支持,却陷入左右不讨好的困局。而美苏冷战与台海两岸的对立,也连带影响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使其难以进入联合国,成为冷战格局下外交争端的筹码。  相似文献   

6.
赵军秀 《史学月刊》2004,24(9):83-87,97
1915海峡协定是英国战时外交的产物。出于对德战争的需要,英国向俄国承诺战后根据俄国的意愿解决海峡问题,但这绝非是英国单方面的让步,也并没有改变英国传统的“帝国防御战略”。英国在做出让步的同时,不仅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在中近东地区的利益要求,还为在这一地区获得进一步的补偿保留了充分的余地。《海峡协定》签订后,列强开始了对奥斯曼帝国领土的全面瓜分。  相似文献   

7.
1945年2月,美、英、苏3国秘密签订了一个《雅尔塔协定》,以牺牲中国主权来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蒋介石得知后曾进行了抗争,但在美、苏的压力下,终于接受了这一协定,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出卖中国主权换取苏联出兵的《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原沙皇的夏宫里,美、英、苏3国首脑举行了会议,史称雅尔塔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尽快战胜德国;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和战后世界格局等问题。关于苏联出兵对日作战之事,早在1943年底,美、英、苏3国第一次举行德黑兰会议时就已经提出,斯大林只是笼统地表示,苏…  相似文献   

8.
《雅尔塔协定》与中苏谈判1945年6月27日,中国政府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及其随员,搭乘一架租用的美国飞机,由重庆起飞前往苏联首都莫斯科。他此行的任务是,为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苏联政府举行谈判。中、苏两国政府之间曾于1937年8月签订过一个《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而在此时,为何又要签订友好同盟条约呢?这要从《雅尔塔协定》谈起。1945年2月上旬,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三国领袖签订了《雅尔塔协定》。该协定全文如下:“苏美英三大国领…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后,经国共双方重庆会谈,于1945年10月10日签定了《停战协定》,并专门成立了由国、共、美三方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以监督《停战协定》的执行。然而,《停战协定》仅仅是国民党蒋介石为准备大规模内战、单方面制约中共根据地向外扩展而设置的幛眼法,因此,在协定签订之初,国民党军队就屡屡进犯解放区,致使国共双方的边缘地带摩擦不断,而作为调停人的美方则借调处之名积极支持、帮助国民党对解放区的进攻,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口岸。在随后的时间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到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签订时,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已达40多个,涵盖18个省份,[1]其中广州即为首批约定开埠的口岸。  相似文献   

11.
##正##1945年,在克里米亚的疗养胜地雅尔塔,美国、英国与苏联签订了实际将战后世界一分为二的《雅尔塔协定》。《协定》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经谅解,有关外蒙古……的协定尚须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根据斯大林元帅的提议,美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三强领袖同意,苏联之此项要求须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展看当前国际环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缔结了为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全球合作提供法律框架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来,国际上已经历六次缔约方大会。虽然1997年其第三次缔约方会议签订了具有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数量和时间限制具体目标的《京都议定书》,取得了该领域的一个关键性进展,但最近在荷兰海牙召开的旨在就《京都协定书》的目标与措施达成具体协议的第六次缔约方会议却以失败而告终。纵观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问题上的后续行动进展,可以充分看出当前的国际环境关系具有环境问题政治化、环境关系复杂化、环境合作艰难化以及环境斗争激烈化的特点。这使中国今后在环境与发展的问题上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尽早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52年9月15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胶、割胶、制胶及售与苏联橡胶的协定》。该协定在扩大中国橡胶生产、派遣苏联专家到中国担任顾问、贷款和还款、售与苏联橡胶、移民云南等方面对20世纪50年代云南农垦系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木 《文史月刊》2009,(5):19-20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在1950年2月14日签订了新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代替1945年8月14日苏联与中华民国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于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30年。自此,所有在雅尔塔秘密协定中,让中国人感到屈辱的不平等协定,都废除了。  相似文献   

15.
《澳新美同盟条约》是新西兰与非英联邦国家签订的第一个防务同盟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其外交和防务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冷战期间,它不仅加强了新西兰与美澳之间的外交和防务联系,提升了自身的防务能力,而且强化了新西兰参与地区性事务的愿望,同时与昔日对手日本的关系也不得不做出适时的调整。当然,必须强调的是,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新西兰对英联邦集体防御机制的信任,新西兰与英国传统的密切关系并未在根本上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6.
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界约》,这是中俄两国签订的第一个界约,也是中国外交史上与外国订立的最早界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170年后,沙皇俄国乘腐朽的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机,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瑷珲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美三个安全保障条约的比较刘士田靳利华二战后,日美两国签订了3个条约,即1951年9月8日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60年1月19日签订的《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1996年4月17日双方发表的题为“面向21世纪”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  相似文献   

18.
卫艳伟 《沧桑》2010,(3):122-123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1919年战胜国代表云集巴黎,共同协商战后的世界秩序,最后经过5个月的激烈讨论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希望能够世界和平,避免战争的再次爆发。然而,仅仅经过20年世界大战就重燃了。本文拟通过分析《凡尔赛和约》的两大部分,来重新审视一战后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基石的该条约与二战爆发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1871年(清同治十年,日明治4年),中日两国签订《中日修好条规》与《中日通商章程》,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中日两国筹议修好条规时,日本政府曾想以西方列强与中国的条约为蓝本,向中国攫取片面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不平等特权。这些要求使清政府大为吃惊和愤  相似文献   

20.
汪诗明 《史学月刊》2008,16(5):91-97
在澳日关系史上,1957年<澳日贸易协定>的签署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事件.它的签署是由诸多因素推动的.澳日两国较为悠久的经贸往来以及经济上的互补关系无疑是该协定签署的重要基础;战后逐步启动的政治交往为双方的经贸合作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氛围;而同期较为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又加快了这种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