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统治时期(1558—1603)英国的外交政策在英国外交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英国外交从传统模式向近代演变的一个转折时期。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夏继果同志在其专著《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外交政策研究》(商务印书馆1999年8月出版)一书的前言中指出,在16世纪后期“弱小的英国能在法国和西班牙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并赢得了发展的时机,除了明智的国内政策外,还需要切实可行的外交政策作保障。  相似文献   

2.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是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试论述伊丽莎白的国内外经济政策与外交的良性互动——均势外交政策为经济政策的稳步推行赢得和平的环境;对外力主和平使得远征贸易和海盗掠夺畅行无阻;对内减少王室开支,对外力避战争,以缓解财政压力——是造就这段辉煌历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试论伊丽莎白一世的婚姻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都铎王朝的末代君主,本文对其在位期间闻名于世的婚姻外交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文章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的经济政治总体形势,此为其婚姻外交的坚实之根基;第二部分阐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所处的国际地位和背景及外交政策总体目标,此为女王开展婚姻外交的直接动因;第三部分分析伊丽莎白一世的个人素质和独特经历,此构成为女王婚姻外交的必要先决条件;第四部分论述女王婚姻外交的辉煌成果;最后部分总体评价女王婚姻外交之得失作为文章的收尾。本文试图阐明:女王的婚姻外交之实施本质上符合其外交政策总目标,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及其不朽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9年的宗教措施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影响。1559年的《至尊法令》恢复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至今仍然是英国国教会最重要的组织原则。1559年《统一法令》规定的公众祈祷书,经过1662年议会的修改,一直是英国国教会唯一的法定祈祷书。 1559年的宗教措施对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宗教事务是伊丽莎白一朝政治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伊丽莎白女王对此作过十分明确的简述:“有一件事是  相似文献   

5.
伊丽莎白一世继位之初,英国国内天主教与新教势力斗争激烈。以玛丽斯图亚特为首的天主教狂热分子时刻挑战着这位年轻的女王,激进的清教徒也不甘示弱,要求改革国教,甚至取消女王宗教首领的头衔。伊丽莎白一世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审视着国内动荡的局面,并最终通过其天才性的宗教政策确立并完善了英国国教——安立甘教。通过这个强大的英国教会以及她独有的政治手段维护了英国政权的稳定,为一个伟大的日不落帝国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无不是海盗的行径。伊丽莎白这只"凶狠的老母鸡"可谓海盗之母。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主之一,而且以女子之身为了国家的统一与强大而终生不嫁。伊  相似文献   

7.
英国"王权至尊"的权力结构,决定了神学教义变革的政治性解决方案。教职会议或主教在"至尊的王权"邀请下,以普通法的方式参与了对神学教义的定义。爱德华六世与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政治环境,为神学教义革命的释放提供了机会。爱德华六世时代产生的《公共祈祷书》与《四十二信条》,将英国国教会神学教义改革演绎成了一场革命。经历玛丽一世的天主教政策之后,伊丽莎白一世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爱德华六世时代的革命性举措,使英国教会在神学教义与礼拜仪式方面兼具路德教与加尔文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王,君临英格兰长达44年有余,大体相当于16世纪后半期(1558—1603年)。16世纪,特别是它的后半期,是英国社会变化剧烈的时期,这个国家正向着近代化的道路迈进。 16世纪英国农村发生明显变化。这一时期出版的许多农书记录了提高生产技术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封建社会的一位著名君主。她自1558年加冕,至1603年谢世,执掌英国王权前后几乎达半个世纪,对英国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长期以来,不少名流、学者对伊丽莎白一世大加称誉。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先生称赞她说,“这位淑女在女性中独赋才学,既使在男性君主中亦很少见。”英国历史学家罗斯则把她同莎士比亚并列,  相似文献   

10.
刘祖熙 《世界历史》2004,22(2):47-56
波兰传统文化由贵族文化演变而来。贵族文化的核心是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民主自由是波兰传统文化的第一特征 ,它产生于 1 6世纪建立的独特的贵族民主制。波兰是一个开放的国家 ,开放文化是波兰传统文化的第二特征。波兰是一个民主的国家 ,奉行宗教平等政策 ,宗教宽容是波兰传统文化的第三特征。贵族民主制的极端民主和自由 (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 )造成了无政府主义 ,这是波兰传统文化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1.
不妨宽容     
宽容像一首温馨、和谐的歌,把真诚、善良和美好注入人们的心田;宽容像一场滋润大地万物的春雨,涤荡人际间的冷酷、隔阂和伤害。专横从来容不得半点宽容。宗教曾经使人类历史度过了一段最黑暗最恐怖的时期。中世纪教会的专横和暴虐,制造迫害,扼杀自由。它残忍地审判所...  相似文献   

12.
回民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时期政府对回民的管理政策经历了某种转变。清政权建立之初,康熙、雍正为拉拢民心、巩固政权,清政府对回民一度采取较为宽容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乾隆前期仍沿袭前代的传统宽容政策,直至后期清政府对回民的管理政策猛然发生骤变。本文简要阐述并拟图分析乾隆时期清政府对回民管理政策转变的原因、过程以及其产生的历史影响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哈布斯堡君主国是16世纪20年代哈布斯堡家族世袭领地奥地利与匈牙利王国、波希米亚王国联合形成的政治组合体。当斐迪南一世(1521-1564年在位)继任奥地利大公并开始创建中欧哈布斯堡君主国的时候,面临国家内部分裂割据、外部奥斯曼帝国入侵和国内外宗教纷争的严峻挑战。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斐迪南一世加强维也纳宫廷的中央政治和军事机构建设,增强对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控制,进行统一国内的财政和税收的改革,并采取灵活而务实的宗教政策维持国家的政治统一。尽管斐迪南一世的改革因同贵族妥协而存在局限性,但它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哈布斯堡君主国从封建性王国联合体向近代领土国家转变奠定了基础。因此,斐迪南一世是哈布斯堡君主国的奠基者和该君主国中央集权化进程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4.
评19世纪英国的牛津运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建军 《世界历史》2007,1(6):22-33
19世纪上半叶后25年是英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重要时期,是一个许多方面都在经历重大变革的时期,表现之一是英国从传统的认信国家转向接受宗教多元化原则的现代国家。爆发于该时期的牛津运动,在抵制政教分离和宗教多元化趋势的同时,更以其对宗教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等时代精神的批判和向古代基督教会传统的回归而成为一场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5.
明代内地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萨满信仰及民间宗教性活动在宗教生活中角色各不相同,国家宗教政策也因应其差别而有不同。原本来自南亚的佛教虽然深深溶入了中国文化中,但其与经典儒家思想的冲突始终没有平患。明中叶以后,受皇室宗教活动加强的刺激,佛教与儒家的矛盾尖锐起来。这种矛盾促使部分士大夫强烈反对寺院修建并发表辟佛言论。明朝政府对藏传佛教政策与对汉地佛教政策有同有异。其重要差异之一是,明朝对藏传佛教政策与对西部边疆政策紧密相关,而对汉地佛教政策则于周边关系政策基本无关。此外,部分士大夫以藏传佛教为“番教”,认同程度逊于内地佛教。明朝一些皇帝因喇嘛多擅长某些“法术”,对其有特殊兴趣,并因而导致士大夫针对相关政策的批评。道教起源于本土民间信仰,在明代与儒家士大夫的冲突比较和缓。但明朝君主中信奉道教者多,既影响到国家政治,也影响到士大夫与君主的关系。士大夫在反复重申儒家原旨的同时,对道教的批评也日趋尖锐。伊斯兰教在社会生活中相对封闭,在明代政策中大体上表现为一个民族政策问题而不是一个宗教问题,基本与国家以及其他社会成分相安无事。明中期以后,天主教再度传入中国,当时士大夫寻求改革,明朝对天主教大致宽容。明代流行对不同宗教兼容并取倾向,民间宗教性信仰、习俗多样而活跃。明朝政府将民间宗教基本看作民俗,一般无干预,对视为“陋俗”者加以排斥,在涉及秘密社会活动时则严厉禁止。明朝宗教政策之基本精神,一在信仰自由主义,二在保持国家政治世俗性质,三在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集中体现这些政策精神的仍是儒家政治社会理念并倚赖士大夫群体的努力。其变动因素和矛盾来源,则一在诸教向国家政权机关的渗透,二在皇室特殊化行为,三在民间泛神论多元信仰倾向,四在部分士大夫的信仰综合主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育源于独立之前的殖民地时期。清教在美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普及宗教理念,服务宗教使命奠定了这一时期基础教育追求的目标,成为其原动力。造就教会高级人才,培养牧师队伍,催生了美国早期的高等学府。教派众多,繁荣了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也迫使各个学院逐步放弃教派门户之见,实行宗教宽容与开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宗教办学宗旨日趋式微,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培养各方面需要的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导理念和实践。在此过程中,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教育逐步完成了从宗教走向世俗,从出世走向入世的过渡,孕育出自由平等竞争、独立自主、多样化办学的特色,对后来美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导向性影响,成为当代美国教育本质特征形成的滥觞。  相似文献   

17.
赵轶峰教授所著《明代国家宗教管理制度与政策研究》于2008年2月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丛刊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正文14章,加上导言和结论,合计37.7万字,是系统研究明代国家宗教管理制度与政策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8.
论文分析阐述了阿根廷移民政策的历史演变以及中国人移民阿根廷的历史及特征。阿根廷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移民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自由开放时期、相对趋严时期和相对包容时期。阿根廷移民政策的历史演变呈现出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相结合、开放与限制相补充、宽容与歧视相交织的特征。阿根廷移民政策的变化对中国移民的移民人数、移民来源地、移民方式和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等层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阿根廷已成为中国移民的新兴移居国。中国移民成为阿根廷的第四大外来移民群体;中国移民的来源地、在阿根廷的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均出现相对集中的特点。近年来,阿根廷华侨华人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也开始积极地融入当地社会。如参与当地公益事业、与当地人组建家庭、参政议政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史学强调玛丽一世统治时期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剧烈冲突不同,修正史学注重研究由玛丽一世策动、枢机主教雷金纳德·波尔实施的一系列天主教重建计划。修正史学在将玛丽一世塑造成天主教护教者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带有根本性质的重要问题:英格兰主权国家借宗教改革之势而确立,宗教纷争因宗教改革而形成你死我活之势,在这样的时代大环境之中,君主应当承担起何种责任?传统的理论要求君主维护共同体的利益,新的时代又要求统治者维护国家主权与社会和谐。用这样的标准加以衡量,玛丽女王的统治是将一己的宗教信仰强加给整个社会、将家族私利凌驾于英格兰共同体利益之上。  相似文献   

20.
正一、建立内务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俄罗斯最为困难的历史时期之一,用兵常态化。1792年俄罗斯结束了与土耳其的长年战争后,参与了两次瓜分波兰,以后又卷入旷日持久的拿破仑战争。1801年,亚历山大一世继位,但手段不太光彩。为极大地动员国内外资源应对复杂的形势,亚历山大一世决定进行国家机构改革。1802年9月8日,国家共建立了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