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12年5月14日,我国著名古建筑保护与研究专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专家、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文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罗哲文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罗哲文,1924年4月出生于四川宜  相似文献   

2.
郑欣淼先生于2002年10月受任文化部副部长兼故宫博物院院长,在此后的十年中,全面主持故宫博物院各项事务。他以其严谨和执着典守故宫十载,完成了十年古建修缮和七年文物清理两项重大工程,奠定了新世纪故宫博物院发展的坚实基础。他还建立了国际博物馆之间战略性和模式化的合作关系,打开了两岸故宫之间交往的格局,开创了故宫博物院发展的新局面。本文对郑欣淼先生在故宫博物院十年的工作做了细致的梳理和记述,这为后继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1998年5月25日上午10时50分,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历史档案和古文物学家,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顾问单士元先生因心脏病突发不治,于北京协和医院溘然辞世,享年91岁。 单士元先生的一生,是为我国文博事业辛勤耕耘、成绩卓著的一生,是为实现故宫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中国古代陶瓷、钱币、碑帖研究和鉴定专家汪庆正先生,于2005年10月22日9时55分因病逝世,享年75岁。汪庆正,男,汉族,江苏苏州人,生于1931年11月6日。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对文物兴趣浓厚。1949年2月至1952年7月当他就读东吴大学司法系、会计系时,就已开始对中国货币进行专题研究。1952年9月,汪庆正参加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工作,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新中国的文物与博物馆事业。他先后担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办事员、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图书整理部业务组组长,上海博物馆徐森玉馆长的学术秘书、上海博…  相似文献   

5.
专门委员会是故宫博物院的一个非建制的常设机构,依照《故宫博物院组织法》要求而设。民国时期,专门委员会大致历经1929年的初建、1934年的调整及1947的重建三个阶段,聚集了一大批中国当时最著名的文史及古物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他们参与故宫文物的审查鉴定,明清档案的整理刊布、清宫典籍的清点出版、文物展览的策划筹备以及古建库房的修缮营建等工作,为推进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保护及学术研究做出突出贡献。本文以这一时期的专门委员会为线索对故宫博物院学术史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指出专门委员会的设立与发展,坚持了新生故宫博物院的社会性、开放性,即"公"字精神,既是"学术为天下公器"理念的反映,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管理"公共财产"原则的体现。专门委员会是适应故宫博物院未来发展需要的有益探索,不仅积累了从故宫实际出发的学术研究的特点与方法,丰富了故宫学术的内涵,而且以专门委员会为主导的故宫学术成果成为学术故宫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张忠培先生于1987-1989年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在管理上的变革。自入院任职之初,张先生即将宫廷历史、宫殿建筑、古代艺术作为构成故宫博物院特色的三项重要内容,明确了博物院的发展方向。在具体举措方面,张先生恪尽典守之职,始终视保护古建筑和文物的安全为博物院的生命,为此着力解决破坏性开放,重新确定保护范围,积极交涉存留南京文物。为谋划长远发展,他尤其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完善学术建设,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故宫博物院的全局性发展制定了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7.
1914年2月,古物陈列所正式宣告成立,它是我国第一座国立博物馆,建成之后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一直发挥着国家博物馆的作用。古物陈列所归并故宫博物院的接交工作是1941年9月l日正式开始进行的,并成立了交接委员会,于1949年3月完成。本组史料即是行政院、内政部、古物陈列所及故宫博物院关于古物陈列所归并故宫博物院并改隶行政院领导的来往文书。  相似文献   

8.
<正>黄鹏霄(图1,左1),字鹏笑,广东新会人,1895年生,1925年至1949年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曾在文献馆与总务处任职。1949年6月离职。在故宫任职期间,他参与了清室善后委员会的物品点查、明清档案的整理、文物南迁的押运、出版物的发行等工作,著有《故宫清钱谱》一书,成为清钱研究之圭臬。他亲历故宫廿五载,见证了故宫博物院从建院到北平解放的整个历史。长期以来,黄鹏霄的身世及在故宫的工作经历并不被人了解,相关资料少之又少,零星可见的也仅只言片语。本文钩沉资料,为其勾勒一个大致轮廓,对《故宫清钱谱》的学术价值做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著名古建筑专家,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王璞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6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 王璞子同志早年入中国营造学社做研究生、著有《中国建筑》、  相似文献   

10.
《故宫博物院院刊》复刊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出版《院刊》,院内同志们欢迎,文物、博物馆、历史和考古界等方面的同志们支持,也是许多国外朋友一直盼望的。建国以来,故宫博物院做了不少工作,在接待观众、维修古建、举办陈列展览、整理过去  相似文献   

11.
从1935年国民政府的北平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工程实施处.经日本侵华时期到抗战胜利后的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古代建筑、文物博物馆研究所.中国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古文献研究室,直到1991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成立,几代专家伴随这些机构的变迁和中国的古建筑保护事业走过了70年。罗哲文先生回忆了50年代参与的几件调查与维修大事。  相似文献   

12.
故宫博物院有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和上百万件珍贵文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古建筑和不同质地的文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究其原因,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素。特别是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人数日益增多,势必带来新的损坏。此外,由于故宫地处北京中心,城市环境污染自然也会影响到这些古建筑和文物,而在古建修复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涂料、颜料等,也增加了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成份和浓度。为了研究故宫所处环境的特点,探讨空气污染物可能给  相似文献   

13.
如今回忆起60年前那段往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早在1948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为筹备接收北平的文物、博物馆、图书馆工作,经上级批准在河北良乡成立文物部,尹达任部长,高山(王冶秋)任副部长,于坚、罗歌等人任联络员。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进城后,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王建纬同志,因车祸经抢救无效于2003年6月2日不幸去世,享年56周岁。王建纬同志,男,汉族,广东南海人,1947年15月出生,1965年在渠县川剧团参加工作,198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16月至1995年12月在渠县文管所工作,1985年任所长,1986年任渠县博物馆馆长,1996年调至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文物》编辑部任编辑。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59,(10)
上海市为了貫彻中央保护文物的政策,自1951年起,即开始了废铜中文物的抢救工作。当时由华东文化部組織人力,获得历代古铜器三万多斤;并設立了文物整理仓庫。1952年秋,这一工作由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負責,开始在市內主要废铜仓庫进行工作。1954年中央文化部指示上海市文化局、文管会等,搶救西安运沪废铜中文物,在上海冶炼厂工作了两个月,发現商周铜器等重要文物多件,为配合生产进行工作的开始。以后文化局即指示上海市文物整理仓庫,以废铜搶救工作作为經常任务,并配备专亚干部到各处工作。这样,工作逐漸由突击转为經常,由被动转为主动;范围也由上海冶炼厂、重工业部上海仓庫等逐漸扩大到全市各废品回收站,至1955年,因任务益重,由文物仓  相似文献   

16.
为保护濒于毁尽的善福寺藏传佛教建筑,2002年至2003年,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政府和旗民族宗教、文化(文物)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辽元古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古建筑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善福寺古建筑群址基础,进行了全面技术勘测与相关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四川省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研讨会精神,普及古建筑消防管理法规,提高消防技术,促进开放寺庙、教堂的防火安全管理,重庆市文化局、民族宗教事务局、公安局消防支队于3月16日至20日,在市中区罗汉寺内联合举办了“重庆市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培训班”。 培训班共开设了《文物管理工作》、《宗教古建筑工作》、《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  相似文献   

18.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退休老干部、古建筑维修专家、副研究员丁安民同志,于1991年6月25日晨3时40分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与世长辞,终年63岁。丁安民同志是我省蕲春县人,1950年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调省从事文物工作,先后在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湖北省文物管理处、湖北省博物馆连续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三十多年。丁安民同志在工作中一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一丝不苟,全省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59,(6)
北京市北京市的文物调查工作北京市自1958年1月起展开全市文物调查工作至1959年2月结束,进行了十一个区的普查,共调查登记了七千四百四十五个文物单位,其中寺庙二千四百九十七座、古建五百五十七座、墓葬六百二十五处、石刻三千四百九十五个、艺术文物一百二十四个、考古遗迹三十五处、革命文物三十六件、其它七十六个。从文物分布看,规模宏大的寺庙、王府、古建多集中在城区。明清两代墓葬多分布在海淀区,会馆多集中在宣武区。门头沟、昌平、周口店  相似文献   

20.
由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主办、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承办的“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于1993年12月7日至10日在北京中国农业博物馆召开。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大会共收到论文67篇,代表了现今中国馆藏丈物修复、保护技术的水平。7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郑思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马自树,中国丈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会长白鹤文、原国家文物局长孙轶青、文物学会副会长罗哲文、庄敏、谢展生、古建园林委员会会长单士元,玉器委员会会长杨伯达、文物摄影委员会会长王露、民间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