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靖 《羊城今古》2006,(3):50-52
中国近代的教会学校是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西方列强侵华的历史紧密相连。其办学宗旨是培养能够取代封建士大夫的新型知识分子,使中国全面向“基督”开放。显然,其初衷是希望加强对中国的控制。而不是培养其异化力量。岭南大学作为近代中国建立的第一所教会高等学校,在中国教会学校发展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且由于身处岭南地区,其办学又有别于其它地区的教会学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上半叶,华中重镇武汉有教会学校十四、五所.这些学校的主办者虽争属不同的宗教门派,如圣公会、循道会、伦敦会等,但都属于基督教,都以《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为本在校内外传教布道,尤其注重将宗教活动与学校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寓宗教精神于教学和教育之中,潜移默化地灌输宗教意识和西方文化价值观.本文仅以笔者30年代前后在教会学校博学中学的个人经历和见闻,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爆发,西方列强为保护租界、铁路等,纷纷向京津地区增兵。革命后的1913和1914年,西方列强渐次撤退辛亥年所增派的军队。京津地区俄国首先提议撤兵,其他列强先是反对,后来在一战影响、各国的不断较量下,列强逐渐同意撤退驻华军队。中国局势渐趋稳定和中华民国外交部的交涉是各国撤兵的推动力,但在撤与不撤之间,西方各国自身的利益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孔祥熙(1880-1967),字庸之,号子渊,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上也曾置有较大家业,但到孔祥熙父辈时家道衰落,由于幼年丧母,靠其父在私塾教书的微薄收入糊口,生活日渐困窘。所幸得是,孔父饱读诗书,对孔祥熙的学习要求甚严,加之孔祥熙自幼入教会学校读书,期间又受中国启蒙教师刘风池的影响,形成了儒学与基督教义二合一的世界观,对孔祥熙后来在办学过程中能够中西兼并,思想开放奠定了基础。孔祥熙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1840年鸦片战争后,腐朽的清政府在西方炮舰政策下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中华民族推入了殖民地、半殖民…  相似文献   

5.
晚清在华传教士教育团体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在华传教士教育团体述评王立新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活动涉及各个领域,但其“影响在教育方面最强”①。这一影响不仅表现在教会学校的林立和大批人才的培养,而且还表现在从事教育的传教士组织教育团体,协调教会教育工作,试图以群体的力量对中国社会施加影响。鸦...  相似文献   

6.
北京政府为开征租界内华人印花税,与西方列强进行了长时间交涉,有抗争、亦有妥协,最终于1919年年底达成了《租界内华人实行贴用印花办法》,并拟于1920年1月1日起施行。但是,有令难行,北京政府拟于租界华商中开征印花税之举遭到了强烈抵制,租界华商在上海总商会和马路商界联合会的组织下,以负担过重、"华洋不能一律"为理据,拒贴印花税票,并借助工部局的力量,达到了抵制印花税的目的。在北京政府、西方列强与租界华商的三方博弈中,西方列强是真正的赢家,北京政府和租界华商都是弱者,租界华商只有借助西方列强的力量才得以拒绝印花税,得不到西方列强支持的北京政府没有达到开征印花税的目的,其权威再次受到挑战,工部局则成功地维护了其对租界的管治权。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的体育运动是通过西方教会学校和在华外侨由外国输入的。甲午战败后,就有人主张尚武救国,首先组织体育活动的是军事学校和教会学校。由于体育有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培养团队精神等作用,一时“体育救国”之说甚是流行,举行全运会自然成为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和“中华民国统一与中华民族奋发复兴的精神”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文史博览》2005,(10):52-54
近代中国的体育运动是通过西方教会学校和在华外侨由外国输入的。甲午战败后,就有人主张尚武救国,首先组织体育活动的是军事学校和教会学校。由于体育有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培养团队精神等作用,一时“体育救国”之说甚是流行,举行全运会自然成为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和“中华民国统一与中华民族奋发复兴的精神”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跻身殖民列强行列的日本为了获取更加可观的殖民利益,积极向西南太平洋地区扩张,逐步将势力渗透到南沙群岛,从而引发了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利益冲突。根据自身以及南海地区大国实力发展状况,日本南沙侵略活动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由最初的经济扩张逐渐过渡到武装占领,日本对西方列强的态度也由“平和”转向强硬。在南沙群岛的利益争夺中,西方列强企图利用国际法遏制日本的扩张,而日本则依靠大规模、长时段的殖民开发活动将西方势力逐渐排挤出南沙。日本在南沙群岛的侵略活动从根本上服务于其“南进”扩张政策。  相似文献   

10.
当近代西方殖民列强东来的时候,它们面临的是一个走向衰亡的明王朝和一个崛起的清王朝。上升时期的大清帝国,特别是其康雍乾盛世,国家生命力旺盛。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还是荷兰、英国,都无法阻止其繁荣昌盛。然而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轮番兴起,由于各种内部因素,如中国封建王朝自然经济的发展规律,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皇权压制下海商集团的命运,大清帝国反而逐渐耗尽了国家生命力,终于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并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庇护,西方的教会纷纷来汕头创办教会学校。特别是在1925—1939年间,也就是爆发非基运动到汕头沦陷这段时间,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汕头的青年学生响应全国的非基运动,开展大规模的反基督教和收回教育权的运动。同样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教会学校在转型后走上各自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近代美国在华教会学校(教会中、小学)经历了初创、发展、衰落等阶段。最初的美国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他们必须为基督宗教的传播另寻途径,经过阵痛的思考作出了"办学传教"的选择,并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美国教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了自身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管理、课程设置等。美国教会教育在中国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立完整的与中国教育并列的教育体系。教会学校既是在中国教会教育的肇始,又是在后期教会大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胥猛 《黑龙江史志》2012,(17):7-8,15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为了更好地攫取在华利益,接连向晚清政府提出设立电报的要求,采取诱导恫吓、修改条约、擅自架线等各种手段侵蚀中国的电报利权。面对西方列强的种种要求,中国电报局总办盛宣怀,运用谈判策略与技巧,与列强折冲周旋,为维护和收回电报利权作出了大量贡献,做到了"权自我操",为中国电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俄国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后,西方国家对俄国实行围堵,列宁寄希望在西方列强联合阵线的最薄弱环节——中国身上寻找突破,以求从西方列强的联合阵线上撕开一个裂口,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破俄国政权被国际孤立的危险,消除俄国政府东西方同时受敌之危难困境。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被迫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与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但在签约过程和条约内容方面却有不同之处。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不遗余力地进行修约谈判。经过40余年的努力,日本完成了修约的任务,彻底实现了关税和法权的自立和独立,与西方列强建立起了平等的国家关系。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成功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欺凌,其邮政机构的成立和邮票的发行也被深深地烙上了西方列强的印记。本记述了近代中国从大清邮政曲折成立到北洋时期北京的邮政总局被撤销的经过及近代中国早期邮票的发行年代、种类、数量等情况,反映了近代中国邮票发行的概况。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2015,(1)
<正>中国古代数学曾创造过许多辉煌,不仅有刘徽、祖冲之、沈括等著名数学家,数学发展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到了近代,我国社会制度更迭,列强侵略以至于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的近现代数学,是从学习西方、跟随西方的道路上重新起步的。在这一进程中,那些留学西方,学成归国的科学家功不可没,因为我国现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不仅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而且是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民主思想非常丰富。一陶行知从小家境清贫、自幼同情农民疾苦。他就读的崇一学堂和金陵大学都是教会学校,或多或少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教育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他深受辛亥革命影响,接受了孙中山民主主义革命思想。陶行知于1910年秋进入金陵大学时,辛亥革命浪潮已经兴起,他信仰孙中山的三民  相似文献   

19.
<正>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就凭借着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掠取的特权,扩大对中国的贸易,但由于这时的西方列强还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加上其本身的生产力并没达到完全的机器  相似文献   

20.
埃及学是由拿破仑军事远征和西方列强对外扩张催生的产物。它的建立和发展见证了埃及沦为殖民地的全过程。在英法等国收集文物、争夺考古发掘特权的过程中,诞生于殖民时期的埃及学经历了在欧洲列强文化中成长以及在夹缝中生存的不寻常历程,而西方学者语境下的埃及学所构建的古埃及历史与文化,使得现代埃及人处于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