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蔗糖制作技术与甘蔗产地文启古人嗜食甘蔗和蔗糖,制糖技术亦起源较早。甘蔗之吃法,除可直接斩断嚼食外,还可榨汁以器皿饮用,蔗汁经曝晒可制成蔗饴,如熬煎则能生产出砂糖和冰糖。宋玉《楚辞·招魂》有“柘浆”之辞,汉《郊祀歌》也有“泰尊柘浆”之句(《汉书·礼...  相似文献   

2.
留青竹刻是“常州三宝”(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之一,也称平雕、皮雕,是以竹子表面薄薄的一层竹青为雕刻对象。留青竹刻的笔筒、臂搁、匣盒、扇骨等器物雕刻方法不仅精巧,而且竹器外表色泽莹润,年代越是久远,竹肌颜色越是深沉,图案部分也越清晰突出。  相似文献   

3.
《湖南文史》2010,(1):36-37
“借花献佛”说的本是拿别人的东西送人情。它来自苏东坡和佛印交往的一段传说。 苏东坡的好友佛印,饱读佛经,超凡脱俗,可苏东坡却猜疑他不能够做到。一天,佛印去造访苏东坡,苏东坡设宴款待,十分的盛情。  相似文献   

4.
冀美俊 《文物世界》2007,(6):131-132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 傅山同时代人评价他:“学究天人,道兼仙释”,“博极群书,时称学海”。傅山自清代以来,以学问与人品,备受学界称颂。而其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堪称清初第一人,他不入流俗、勇于开拓。世人认为傅山为:“晋唐以下第一家”;“书法图书,皆超绝古今,世人咸知宝贵”;“萧然物外,自得天机”;“豪迈不羁,脱略蹊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中药名五彩缤纷,且具有丰富的文学性。宋朝文坛泰斗苏东坡,一天与其好友姜志之同坐品茶。姜志之说:“苏子,我们闲坐无聊,请各举这座中一物为药名。”苏东坡让姜志之先举。志之说:“君为药名。”苏东坡不解。“‘苏子’嘛!”苏东坡明白了。苏东坡随即说道:“君亦药名,不是‘半夏’定是‘厚朴’。”志之问其故。苏东坡答:  相似文献   

6.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小型的文艺形式。古今的一些文人学士都喜欢“对对子”。你出上联,我对下联,而且还流传下来许多对对子的佳话,但也留下了少许“绝对”。所谓“绝对”,是指有人出了上联,而无人能对出下联。现把所搜集到的古人“绝对”抄录于后,权当同读者在史林中漫步了一回。时至今日,还流传着北宋时王安石三难苏东坡的轶事。说的是王安石出的三个上联又偏又怪,苏东坡一个下联也没有对出来,虽然后来有高才者替苏东坡对出了前两个下联,但第三个下联至今也无人对出。这个上联是:“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北宋时,苏东坡在杭州邀一些文人学士同船游西湖时,一歌女手提一锡壶给苏东坡斟酒时不慎把锡壶掉到湖里。有人当即出了一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结果包括苏东坡在内的一船人谁也没对出下联,至今仍不见下联,成为“绝对”。明朝嘉靖年间,一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以“柳映池中,鱼钻鸟巢鸟戏水”征联择婿时,虽然去应对的不乏才高八斗的秀才,但却谁也没有对出下联。征联择婿者一气之下落发为尼,此联也成为“绝对”。据说在很久以前,一群秀才到广西桂林赶考路过漓江岸边的斗鸡山时,其中一位平素爱写对联者在一块巨石上写了一上联求对“斗鸡山上山鸡斗”后...  相似文献   

7.
1939年8月29日,在泗县北濉河边上的小湾村,迎面飞来密集的子弹射向江上青。江上青当即从马上倒在血泊中。当时称之为“小湾事件”。制造事件者是泗县反共地主武装。去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也正是江上青烈士殉难56周年,为了纪念这位“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最初的奠基人”(杨纯评语),中共泗县县委于8月29日这一天,举行江上青烈士铜像揭幕典礼。江泽民及其夫人敬献了花篮。一群少先队,分为男女两排,登上铜像前台阶上齐声朗颂挽歌。这首挽歌正是当年在泗县崔集召开的江上青追悼会由“抗演六队”舒焚、张君亮创作的。词曲充满了悲愤的…  相似文献   

8.
翟若涵 《南京史志》2023,(12):14-15
<正>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果要我在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选择一人同行,我想那一定是苏东坡。写得出“水光潋滟”的诗意典雅,写得出“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豁达幽默;既有“河豚欲上时”的率真纯粹,又有“不识庐山”的奇思妙理。他像一位饱经世事的老僧,又像一个元气淋漓的少年。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林语堂先生,为他写下了《苏东坡传》。  相似文献   

9.
在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有一片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凝重而神奇的土地。这就是——阿里。 噶尔位于阿里地区所在地狮泉河镇西南120公里处,是原西藏地方政府阿里总管府(通称噶尔本)所在地。噶尔是两个地方的合称;即“噶尔亚萨”和“噶尔昆萨”。“亚萨”指夏季居住的地方,“昆萨”指冬季居住的地方。由原西藏地方政府阿里总管府召集的一年一度的恰青在噶尔亚萨隆重举行,所以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赛马、射箭、马术、物交、收稅为内容的大型活动被史称为噶尔恰青。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一文中指出:“生活力指适应、改造现代社会生活该有的力量。”他将生活力分为五类,即康健生活力、劳动生活力、科学生活力、艺术生活力和社会改造生活力。结合当下时代发展和我园课程现状,我园将生活力归纳为“三力”:劳动力、互动力和创造力。本文中的生活力是指师幼在以“百雀驿站”为载体的课程中,能够适应一日生活,实现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人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熟练掌握自我服务劳动技能,并形成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倡导师幼教学相长,促进师幼科学探究和艺术审美的力量生长。  相似文献   

11.
<正>“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这是苏东坡离开黄州回到朝廷后,在《武昌西山》中深情吟诵的诗句。这两句诗,因反映出对武昌(指古武昌,今鄂州市)的深情眷恋,在北宋元祐年间曾引起轰动,掀起争相次韵热潮,朝野“能文之士多在其间”(苏轼《与王文甫二首》之二),形成近千年追和的不绝盛况。它也是苏东坡与鄂州结下浓密情缘的生动缩影。  相似文献   

12.
晏建怀 《文史春秋》2012,(11):62-64
一个人的胸怀,在两种境遇下可以一览无遗:一是极乐时,二是极悲处。极乐时得意到忘形,那是小人;极悲处沉沦到厌世,那是俗辈。苏东坡大才粲粲,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尤其遭遇“乌台诗案”,深陷“文字狱”,几次濒临灭顶之灾,九死一生。面对这种人生极悲,苏东坡的心态女,何呢?  相似文献   

13.
<正>已故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古陶瓷专家张浦生先生,生前长期从事青花瓷研究,从大量的实物标本观摩中总结出“一看青,二看花”的鉴定要诀。所谓“看青”就是看青料,包括苏麻离青、平等青、石子青、浙料、珠明料等,看青料即可判断一件古代青花瓷的大致年代。以下是其具体内容:元青花是进口料,亦有国产色灰蓝。苏泥麻青为永宣,铁锈疤痕是特点。成化使用平等青,发色淡雅釉滋润。晚明回青石子青,青花发紫印象深。明末清代用浙料,发色优劣各不同。康熙最好珠明料,青花五色留芳名。  相似文献   

14.
赵迎庆 《文物世界》2007,(6):124-128
傅山(1607-1684年),初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真山、公他等。生于山西阳曲西村(今太原市尖草坪区西村)一个书香世家。是我国17世纪的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15.
苏堤春晓     
“西湖窈窕三十里,柳丝含烟拂湖水。”正是“湖上春来似画图”的旅游旺季,我随纷至沓来的游人,来到西湖苏堤玩湖赏春。苏堤,为被十三世纪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推崇是“世界最美丽华贵的天城”杭州增色不少。九百多年前,这湖中长堤上站着一位被贬的官员、他就是北宋元柏四年(公元1089年)出任杭州知县的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横溢的才思是因西湖的美景油然而生,还是因谪居而有所感怀?思索着他筑起的长堤,我常想到苏堤上去寻找诗人沉思时留下的行踪。终于有机会游西湖,步苏堤,伫立堤上,我仿佛听见苏东坡吟诗的声音在西…  相似文献   

16.
苏东坡性格开朗,语言幽默,即使失意之时,也是谐语迭出. 元祐年间,辽国使臣来宋,宋哲宗派苏东坡负责接待、陪伴.辽使久闻苏学士的鼎鼎大名,便绞尽脑汁,想出个题目难一难他. 这天,辽使搬出半副对联:“三光日月星”,请苏东坡对出下联.这半副联出自辽国,流传已久,号称“绝对”.辽使以为苏东坡会被难住.  相似文献   

17.
新春伊始,常州“徐氏刻竹世家”,在前几年出版《徐素白竹刻集》、《徐秉方竹刻集》、竹刻留青第一家》之后,又推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本竹刻人传记———《徐秉方刻竹人生》。此书作者为高进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万字,配有精美资料图片百余幅,装帧典雅,用纸考究,印刷上乘,她一经问世,便受到全国工艺美术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徐氏刻竹世家这四本专著的陆续出版,形成了留青竹刻的艺术展示、研究以及刻竹人成长经历的一个大系列,这无疑是对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特别是对竹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竹刻家用刀塑造传世神品,生活用不凡…  相似文献   

18.
《南方人物周刊》2010,(17):95-95
物我合一 宋朝诗人苏东坡和秦少游,才华都很高,又很自负,经常在一起淡学论道,互不相让。 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吃饭时,正好看到桌上有一只虱子。苏东坡就说:“这个地方好脏,竟然有虱子,不知是谁身上的垢秽变成虱子的!”  相似文献   

19.
传说从前,有个叫青克拉年的妇女,怀第一胎时非常高兴,祈祷能生个儿子,怀孕到九个月时,天天等待分娩。可是,一天天地过去却没有生的动静,一直怀了三年。一天,青克拉年的肚子阵阵作痛,还有说话声:“妈妈,妈妈,我到底从哪里出来?”“有生自然有路。”青克拉年回答说, “妈妈,不能这么说,我跟别人不同。青克拉年的肚子疼得很厉害,忍受不了,生气地说:“我怀你三年已经够苦的了,你要出来就赶快出来,莫叫我再受这桩罪了。”“妈妈,我要从膝盖上出来。”  相似文献   

20.
青海“史前”的铜铃刘宝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铜铃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青铜乐器,考古发掘中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銮铃、执铃、饰铃等几种。青海“史前”的铜铃实际上是指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卡约文化的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青铜铃,其中也包括所谓“唐汪类型”的墓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