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画拥彗管见仁华,旭东在山东、苏北、四川、陕北和河南南阳等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墓中,往往见到有持长柄扫帚者的画像。过去我们对持此物者,多称谓“拥彗门吏”、“拥彗小吏”或“拥彗奴婢”,并诠释为迎接宾客。其实,也不尽然,这要看持长柄扫帚者的穿戴形...  相似文献   

2.
据《长江日报》2009年5月5日载:地处汉口闹市的市传染病医院去年迁往东西湖后.原址内的“梅神父碑”面临拆毁。一批网友在汉网上呼吁留住这个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5月7日又载:记者从市文化局和市卫生局了解到.那块“梅神父碑”原本就有迁移保护的安排,这一历史遗迹肯定会得到妥善保护。但报载的“梅神父是谁?”对“梅神父碑”的前因后果则多有遗漏和缺实。本文特根据有关史料,就“梅神父碑”和梅神父事件作一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3.
一、找牛犊 由一名最小的孩子充当牛犊,其余孩子手拉手把他围在中间,再由一名孩子扮找牛犊者。找牛犊者装出什么也没看见,冲着孩子们喊道:“喂,看见牛犊了吗?”“你的牛犊什么样子?”孩子们反问。“我的牛犊上身是金做的,下身是银做的……。”“我们没有这样美的牛犊,只有一只全身是泥的脏牛犊”孩子们喊道。当找牛犊的孩子找到牛犊后,他要走进孩子们手拉手搭成的一个个门洞,去赶小牛犊。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天柱侗苗地区的巫教有“红坛”和“梅坛”两个门派。红坛属禅宗,以诠释、教化和念颂经文为主;梅坛则偏向操作表演和巫术感应。民间将红坛教派叫做“文教”,将梅坛教派称为“武教”。“文教”的活动内容有:为亡灵开路、印七、拜忏、踩灯、做牛角道场、玉皇会、千人会、万人缘、倒白虎、开财门等活动项目。“武教”的主要活动内容有“打老师”(又称“打邪家”即驱鬼)、偷魄抢魂、保胎、求嗣、送子、求雨、推寨(又称“洗寨”)、上刀梯、捞油锅、冲傩还愿。一般情况下,巫教从业人员都能身兼“文武两教”。  相似文献   

5.
长鼓舞是身挎长鼓表演的道具舞蹈,在朝鲜族中广为流传。《长鼓舞》是由《农乐舞》中的个人表演衍变而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舞台上“即兴对唱”的影响。《长鼓舞》初以男性独舞为主,后发展形成男女可表演的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多种形式舞蹈。舞具“长鼓”又名“枝鼓”,朝鲜族语称“卜”。木制,腰细中实,两端粗而中空,鼓腔大小不同,形成高低不同音色。另外,以铁圈为框,系有皮条或绳索,也可调整鼓的音高。有的用两手同时击打出各种不同节奏的鼓点;有的只持“鼓鞭”(尺许细长竹鞭)随乐舞蹈;有的一手持“鼓鞭”击鼓,另一手拍鼓…  相似文献   

6.
徐翠 《民俗研究》2013,(1):65-70
民间社火是昭君戏传播的重要民俗文化土壤,"扮故事"和"竹马"是社火游艺队伍中装演昭君故事最主要的两种表演形态。昭君戏与"扮故事"、"竹马"相结合,是故事内容与艺术形式双向选择的结果。"扮故事"和"竹马"等社火艺术装演昭君故事,是昭君戏舞台传播的一种延伸形态。  相似文献   

7.
舒娟 《南京史志》2023,(18):41-43
<正>兴化市实验小学前身为昭阳书院,坐落于海子池畔,创办于1899年,横跨三个世纪,至今已走过一百二十多年历程,是古城兴化唯一没有迁址的学校。一代代先生在此扎根,立言立行;一代代学子由此出发,负笈远方。书香一脉,根植水乡。近年来,学校注重搭建教师成长支架,锻造世纪书院“大先生”,形成“集大成、致众乐”的实小精神,即实小教师在学识上要做一名“集大成”者,在情怀上要做一名“致众乐”者。铸“大先生”之魂:坚守“持志养正”的教育初心  相似文献   

8.
于冠礼 《文史博览》2009,(10):37-37
1951年春,全国展开第一次大规模镇压反革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毛泽东对杀人持特别慎重态度,他考虑到:要提出杀人就要首先控制数字、掌握界限的问题。4月30日,他在一则批语中写道:“在农村,杀反革命,一般不应超过人口比例千分之一,有特殊情况者可以超过这个比例,但须得中央局批准,并报中央备案。在城市一般应少于千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溯微 《神州民俗》2006,(12):46-48
图解:狮,哺乳纲猫科动物。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中国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绣球是用丝织品仿绣球花制作的圆球。古代视绣球的为吉祥喜庆之品。据《汉书一一礼乐志》记载,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狮子滚绣球”图案,来源于此。舞狮子为民俗喜庆活动,且寓意祛灾祈福。由绣球组成的图案又叫“绣球锦”、“绣球纹”等。  相似文献   

10.
郭静 《神州》2012,(21):244-245
随着声乐表演的舞台化,声乐表演开始演变为声音与舞台艺术的综合艺术门类。作为观众,更愿意看到“声情并茂、由心而发”的舞台表演。要得到观众的认可,就必须要做到声乐艺术与舞台艺术的完美结合,要做到“形神兼备”这样才能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1.
陈志平 《收藏家》2006,(3):38-42
黄庭坚是著名的禅门居士,他与丛林的广泛交游早已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是他与当时一些不甚知名的下层禅僧的交往却很少为人所知,本文旨在通过对黄庭坚传世名迹《华严疏》卷的考索,试图钩沉黄庭坚与佛教的一段历史渊源。今参照《华严疏》卷墨迹,录释文并标点如下:云门“抽顾颂”,衲僧眼皮重,眼皮七八量雷车打不动;打不动,“抽顾颂”,时念弥陀三五声,追荐东村李胡子生天,西山里孟八郎强健。福田院里贫儿叫唤:“乞我一文大光钱。”巽上人为华严作佛事,又持此轴来乞作小疏。予以为鹭鸶股上不胜下刀,可持此字去,有能以百千助缘事者与之,鲁直题。此…  相似文献   

12.
梅瓶的用途     
千舟 《成都文物》2006,(2):35-35
梅瓶最初为实用器,传世实物和古代绘画均可知宋代的经瓶即梅瓶,是盛酒器,它的这种功用一直沿续到元明时期。大多用于盛酒或其它液体物质。后来,逐渐把梅瓶作为陈设装饰品或冥器使用。如宋代磁州窑生产的梅瓶,其肩部开光内有“清洁美酒”四字。在其它一些梅瓶中,还发现有“醉乡酒海”字样。桂林窑址中也出土过一件肩部写有“清香好酒”字样的梅瓶残件。上海博物馆所藏两件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一瓶腹部书写“清洁美酒”,另一瓶腹部书写“醉乡酒海”,均表明了梅瓶的贮酒功用。从明代墓葬的出土资料得知,明代时梅瓶还常被作为冥器随葬,成为上层统治等级地位的标志和“风水”寓意的象征。清代梅瓶多为传世器,这应与梅瓶此时主要用于陈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岁寒三友”图瓷画鉴定刘静一在宋、元、明、清瓷器上,经常可以看到以松、竹、梅为题材的“岁寒三友”瓷画。“三友”一词出现很早,内涵历代略有不同。《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提出了对...  相似文献   

14.
放言自己“是中国管理水平最高的企业家”,“给自己打分,能和康熙、乾隆差不多”“我总结了自己的过去,归纳出几个字,做人要‘低调、自救、坚持’……”11月6日,在“北京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讲台上,一位小眼睛、黝黑壮实、一身深色西服的中年男人,操着浓重苏北口音的普通话开始发表演  相似文献   

15.
资讯     
《风景名胜》2012,(3):176-177
南京:国际梅花节 南京植梅与赏梅的历史悠久,自六朝至今不衰。尤以中国四大梅园之一的梅花山为最佳。持续到3月18日的南京国际梅花节期间,南京将以“梅”为主题,以花为媒,以“梅”会友,举办各种文化旅游、商贸及经贸洽谈活动。  相似文献   

16.
二人转是一门综合艺术,尽管表演形式不同,却说、唱、扮、舞等均包括在里面.它以"千军万马,全凭咱俩"为特征,既说又唱,又扮又舞,跳进跳出地表演,通过叙述兼代言两种表现方法来完成剧本赋予的任务.其中,舞蹈作为构成二人转美学特征的重要元素,对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表达思想情感,推动情节的发展以及独特的风格体现等,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对二人转表演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略论青花梅瓶的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花梅瓶是青花瓷器中最富于形态美的一个品类,它们都有一个基本近似的外形:小口短颈,丰肩敛足,从大体上来看,它就象一个古妆美女,削肩而蜂腰,上大而下小,有亭亭玉立之感。可以说,这就是所有关于青花梅瓶的、人所皆知的共性。然而本文要谈的,则是一些人们不太注意到,但又事实上确实存在的青花梅瓶的共性。 一、纹饰结构上的共性   纹饰是青花梅瓶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首先我们必须知道,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的青花梅瓶都是有其纹饰共性的。笔者认为,这表现在装饰手法上,都有一个“单数结构”的共同趋向。所谓“单数结构”,即是…  相似文献   

18.
“大公报号”滑翔机是中国第一架滑翔机。当抗战刚进入第三个年头,1939年10月20日,在祖国的大西南的成都,“大公报号”滑翔机首次正式飞上天!这一天,在成都隆重地举行了“大公报号”滑翔机献机仪式暨飞行表演。出席大会的有戴季陶、陈立夫等。陈立夫在大会上讲了话,他高度赞扬了《大公报》对中国航空事业所作的贡献。驾机表演的是中国滑翔第一人,时任滑翔训练班主任韦超。时隔不到一个月,即11月18日,“大公报号”滑翔机运抵陪都重庆,在珊瑚坝机场举行飞行表演。那天,山城重庆,“万里晴空,薄有雾气”。“山城的每一…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日:“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引申而为大官及庶官之称,又引申而为职事之称。其后三者各需专字,于是史,吏、事三字于小篆中截然有别.持书者谓之史,治人者谓之吏,职事谓之事。此盖出于秦汉之际。而《诗》《书》之文尚不甚区别。”(《观堂集林》卷六《释史》)观殷人卜辞每以史((?))或吏((?))为事,如“(?)王事”之事,或作史,或作吏,是殷时尚无事字。又以吏  相似文献   

20.
今年二、三月间,桂林博物馆邀请耿宝昌、张浦生等四名瓷器鉴定专家对馆藏的300余件明代梅瓶(其中60余件为陶梅瓶)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这批梅瓶数量大,品种多,且较集中地出现在桂林,实属罕见,堪称为“国之瑰宝”、“桂林一绝”。为了充分发掘这些梅瓶的深层价值,展现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桂林博物馆将于今年11月下旬推出“靖江藩王遗粹──桂林博物馆珍藏明代梅瓶陈列”,并出版《靖江藩王遗粹》图集,详细介绍桂林博物馆珍藏的明代梅瓶精品,届时还将召开“2000年桂林中国青花梅瓶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编辑出版这次研讨会的论文集《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六辑)。 “靖江藩王遗粹”陈列展出80余件明代梅瓶精品。《靖江藩王遗粹》一书由桂林博物馆编写,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叶文程教授专程到桂林博物馆考察梅瓶并为此书作序。书中挑选约120件梅瓶,图文并茂予以介绍。该书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预计11月中旬公开发行。 “2000年桂林中国青花梅瓶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以及桂林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协会、桂林博物馆等单位承办,研讨会将于11月下旬在桂林举行,会期4天。研讨会邀请境内外与会代表约160人,会议主题是研究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