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枚辽代刺鹅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机 《文物》1987,(11)
在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辽开泰七年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中,驸马萧绍矩腰间的佩物内有一枚玉柄银锥(图版叁:6)。此锥有鎏金银鞘,锥鞘的式样与所佩的刀子之鞘基本一致。这把刀子大体仍沿袭唐制。在唐代,刀子不屈于武器的范畴。《唐六典·武库令条》所记作为武器用的刀,只有仪刀、(章阝)刀、横刀、陌刀四种,不含刀子。唐代壁画上的人物佩带的刀子,或于鞘外附有洁手的帨巾,说明它的用途大约与近代蒙古族随身佩带的餐刀相近。辽之刀子应不例外。此锥既与刀子配套,则亦应与饮宴有关,但一般饮食器  相似文献   

2.
记新见数枚削刀和原始刀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在山西、山东和河北一带陆续见到一些实用削刀和原始刀币。这些刀对于探讨实用刀削和原始刀币之间的关系以及货币的起源问题具有参考价值。现选择数枚简要介绍如下,以飨读者。一、削刀下面介绍的6枚削刀,根据其形状特点,我们暂且将其分为背直首翘式、背弧首翘式、背弧式三种。背直首翘式此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背部相对较直,刀首上翘(后仰)。山东德州发现一件(图一:1)。背直,首翘。色黑,绿锈。体大,重110克。柄部厚实。刀脊背下部与柄交接处宽厚,往刀首方向逐渐变窄。柄部正背中间各有一条线。柄与刀身衔接处呈一直线形。环厚,环孔小。通…  相似文献   

3.
《文選·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瑶。"有關"金錯刀"的解釋,筆者所見有以下三種:1.錢幣。《文選·張衡〈四愁詩〉》李善注引《續漢書》曰:"王莽造大錢,又鑄金錯刀,以金錯其文。"詩中美人與張衡互贈美好之物,錢幣世俗,殊爲不倫。2.佩刀。《文選·張衡〈四愁詩〉》李善注引《續漢書》曰:"佩刀,諸侯王黄金錯環。"又引謝承《後漢書》曰:"詔賜應奉金錯把刀。"按:東漢時錯金佩刀乃皇帝、諸侯所用,《續漢書·輿服志》:"佩刀,乘輿黄金通身貂錯,半鮫魚  相似文献   

4.
<正>"直刀"这一名称,在钱币收藏界一般统指刀形较为挺直的赵刀、中山刀、晋刀等刀形货币。直刀的种类并非十分庞杂,以铭文而言,就那么十多种。然而,它留给我们研究、探索的东西,从来就很丰富。笔者对直刀也不吝关注,偶有几点思考。一、"城白"刀铭文的思考"城白"刀(图1),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货币。这个论点一改原先"赵国直刀"论,在钱币学术界及收藏界得到公认。这个论点的确立,归功于一九七四年对中  相似文献   

5.
潜山县发现东汉铜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初,潜山县余并镇马道村村民在该村一古墓中挖得一件青铜尺,交余井镇公安派出所后即转交县文物管理所。经县文管所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发现该墓为砖室墓,墓内同出铜环首刀1件,灰陶罐2件,从墓葬形制及随葬物推断,此铜尺为东汉实用尺。铜尺全长23.3厘米,宽1.8厘米,厚0.2厘米。一端顶部及一截边缘微残。一端有直径为0.4厘米的穿孔,正面  相似文献   

6.
<正>麦不刀"吃板刀面,还是吃馄饨?"如同是梁山好汉的一声吆喝,让我想起了当年的面食"麦不刀"。迫不得已。水渐沸,面条未成。也许,"赶美超英"的出工号子太急,灶下的干柴热情万丈,而灶台上的面条还是一团面糊。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就有了急就章"麦不刀"。何谓"麦不刀"?一个字就是"赶"。既然铁锅等不得了,那我"面"也不在乎了——糊一糊,捏一捏,用刀那么一削,甚尔一劈,卟嗵卟嗵,奋不顾身,跳水,潜泳。于是,煮沸了,翻腾成浪里跳"麦  相似文献   

7.
祖国最古的医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四物鸟喙十分术十分细辛六分桂四分以温汤饮一刀(圭刀)日三再行解不出汗上面的译文和右边的照片、摹  相似文献   

8.
古代印章,是作为一种实用之物来制造的。在印章制造中,实用性是决定因素,而艺术美处于服从地位。秦汉印的制造虽然是以实用为目的,但也伴生着艺术创造。秦汉印的篆刻美,有着人们本能地按照美的规律制造实用物的成分,也有随着印工们审美经验的长期积累进行的有意识的篆刻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9.
赵雁平 《收藏家》2006,(8):10-16
中国玉器的发展历程,萌芽于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孕育、成长、嬗变、发展、繁荣、兴盛六个历史时期,为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玉器,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在商代,有属于生产工具、礼器和装饰玉器,如玉刀、玉斧、玉铲、玉璧、玉璜、玉琮、玉圭、玉璋、玉瑗以及单体动物的玉鱼、玉鸟、玉兽。商代礼玉是新石器时代玉礼器的传承和延续,它具有代表神灵的功用。工具类玉器大多并非实用,仅作象征之物。常见纹饰有饕餮纹、斜方格纹、弦纹、云雷纹。到了西周,大…  相似文献   

10.
由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可知,古代的"七事",是衣前的一种多物件组合型佩饰,这种佩饰最初发端于北方游民族随身携带的实用小工具,大约在南北朝隋唐时期传入中原,被汉文化吸收,一度成为特定官员阶层的装束规范以及身份等级的象征。此后又衍生出"五事"、"四事"等,其形制日益丰富,使用范围趋广,从实用物逐渐变为装饰品。总言之,"事"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礼制以及先民审美观念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正>沂南汉画像石墓M1中室八角立柱南面中部绘有一"神人"形象,考古发掘报告对此描述如下:"其下一神人,赤上身,着短裙,佩长刀,赤足,力拔一棵大的上边有果的树"。从画像图案细节上看,所谓神人,一副西域胡人的特征,因此也可称为胡神人。乍一看,以上的描述和报告中拓片基本上是吻合的,但仔细看仍有几处不同:首先,胡神人直立,双手下伸合掌执物,而不是双臂环抱、弓腰低首要"拔树"的姿态;其次,胡神人脸颊上  相似文献   

12.
正二战之后,反思日本文化的学者有很多,却都敌不过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下文称本尼迪克特)。她在1946年出版的著作《菊与刀》中,以宁静淡泊的"菊花"和锋利凛冽的"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被认为是对日本社会的经典分析。如今,这个反思的行列中又增加一位——因写作《(日本人)》(读做"括号里的日本人")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2017,(15)
<正>8月9日,我国目前最大直径地铁隧道,即武汉地铁8号线隧道成功穿越长江。承担掘进的"楚天号"盾构机在此次越江掘进中,共更换刀具千余把,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常压下盾构滚刀、齿刀互换技术。"楚天号"长129米,重约3000吨。其中刀盘重约370吨,共有刀具215把,分为滚刀、齿刀、刮刀、先行刀、中心刀等类型,在掘进时对地层进行"磨、切、削"。  相似文献   

14.
齿柄式铜刀和联柄式铜刀不同,它一般不铸明显的便于把握的刀柄,而只在刀的柄部上端铸2~3个凸齿。显然,这种形制不是这类刀的完整形态。考古发现证明,这类刀的柄部,多用木质或骨质物为原料经反复地加工,制成相应的刀柄形状。如1965年8月,在沈阳郑家洼子青铜时代墓葬中出土1件完整的骨柄铜刀,刀的柄部“有3个锯齿状突起,刀柄由三个骨片组合成型。在锯齿处,固以绳索”,使骨柄和铜质刀身有机地结合成完整的一体。由此可见,这种刀的柄部  相似文献   

15.
傣族同盟会员刀安仁早年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但辛亥武昌起义后,未能参加九月初六夜的腾越起义。因此,起义成功后出任新建革命政权腾越军都督府都督的不是刀安仁,而是发动和领导这次起义的张文光。刀安仁在腾越"自称都督"不足一月,期间也无所谓对民主革命的"重要贡献"。蔡锷向南京临时政府状告他唆使永康刀上达"肇乱",鼓动土司闹分裂,谈不上"诬告陷害"。历史研究应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因为刀安仁是傣族,便罔顾事实,而凭空塑造其"高大上"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正我曾经写过《中国"货币"一词的初史》,刊登于《中国钱币》2016年第五期。主要观点是:中国古代属于货币性质的名称很多,如币、货、金、银、珠、玉、钱、刀、龟、贝、泉……等等。"货币"也是名称之一,不过出现的时间比较迟,不是在先秦。《汉书·食货志(上)》说:"《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  相似文献   

17.
彭海霞 《神州》2013,(9):167-167
有体物与无体物之区分源于罗马法。无体物与有体物又同时被涵盖于更上位的概念"物",物之上设有所有权。这样便使得"所有权"与"他物权、物权与债权"的界分无法存在,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与混淆。本文就试从所有权理念变迁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18.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群是一座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由商王朝直接设置和控辖的早商城邑,出土了大量的各类遗物。本文以埋葬环境、形制类比和文化背景为线索,重点对杨家湾PYWM11出土2件所谓"铜饰件"的功能与定名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认为它们应定名为"刀",是一对具有军权礼仪功能的兵器。此类梯形大刀虽与卷首刀同时出现,但并未像卷首刀那样持续延用到西周前期,似乎仅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9.
楚(我阝)陵君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12月,江苏无锡前洲公社前洲大队社员在高渎湾芦塘里,从一米多深处挖出三件带有"(我阝)陵君"铭文的铜器,同时发现的还有(匚也)、洗以及据称为"刀"和"剑"的铜器各一件。其中除"刀"和"剑"已碎折成数截当时即被抛弃外,其他各器经冯其庸先生抢救,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前些时候,我们有机会看到了这批铜器,承冯先生嘱代为施拓  相似文献   

20.
南方宋墓出土盘口瓶和多角坛的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随葬用品,大致可分为实用器和明器两种类型。实用器,如日用陶瓷器、漆器、铜镜、文具等,一般为死者生前喜好之物;明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为死人而设置的迷信压胜之物,另一种是反映死者生前生活情况的奴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