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石红 《文物世界》2006,(5):42-48
梅瓶是唐以后古代南北瓷苑中常见的一种器皿,特征是小口,短颈,腹修长,近底处微外撇,全器成修长优美的S形曲线。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关于梅瓶,一说以为是容酒的器皿,又称为“酒经”或“经瓶”。宋人赵德麟《侯鲭录》卷三记载:“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口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馈人牲,兼以酒置,书云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焉。他境人有游于斯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束带迎于门,乃知是酒五瓶为五经焉。”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两件磁州窑梅瓶,上书“醉乡美酒”和“清沽美酒”,可知宋代时梅瓶确是用于盛酒的。  相似文献   

2.
晓闻 《成都文物》2006,(2):18-18
所谓梅瓶,是造型为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一种瓶式,因其瓶体修长,故亦称“经瓶”。由于口小只能插一梅枝而得名梅瓶。梅瓶的品种自唐创烧以来,作为一种传统的瓶式,各时期均有多个窑口烧造出品种丰富的器物。五代越窑梅瓶的特点是一般偏矮,长颈,多小口外卷,底部较小。宋代的磁州窑梅瓶是当时典型的名贵品种。宋代梅瓶形体修长秀丽,小口外翻,短颈瘦肩,圈足细小。元代梅瓶丰满圆润,清秀挺拔,肩部溜圆,比宋代丰满,圈足比宋代放大,外撤。明代梅瓶,颈部细、直而较长肩部超宽渐平直,圈足更大。至清代肩部更加平直,因形状造型比例不当,给人以不谐调、不完整的感觉。各时期的梅瓶造型中,元明梅瓶的造型尤为精巧,更胜一筹;尤其明代梅瓶的烧造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3.
梅瓶源流考     
梅瓶是我国古代瓷器中一种独特的器型,其主要特征是小口、短颈、丰肩、修腹、窄胫。本文试图从名称、功用、形制的演变等方面去阐明梅瓶自唐末出现以来的发展演变轨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各个时期梅瓶的形制特点、主要功能及梅瓶在整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丁步平 《南方文物》2014,(4):212-214
<正>在中国古陶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种传统陶瓷器型的产生、发展与演变,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古陶瓷文化的宝贵资料,"梅瓶"就是其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类,以其历史悠久,窑口众多,造型独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一、梅瓶的起源"梅瓶"一称始于清代,至迟在清代末期已经出现。如清末民初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中指出:"梅瓶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窄,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丰富多彩,单就器型而言有颈短口小、腹瘦肩丰、千般妩媚的梅瓶;有曲线曼妙、身姿清挺、丰满与纤细合一的玉壶春瓶;有溜肩、筒身的灯笼瓶;有形似锤布棒槌的棒槌瓶……而将军罐则因其盖似将军的头盔、其形似武将巍然屹立而得名。将军罐器型丰满,直口丰肩,腹下部渐收,通体浑圆,附宝珠顶高圆盖,是明清时期较为盛行的器型之一。将军罐为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始烧,至清顺治时基本定型,器型由较为矮定型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清康熙时期,将军罐大量出现,广为流行。除了延续顺治朝造型外,康熙朝还出现了将浑圆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颈部的新造型,这种造型自腹至足有明显的收敛,近足处向  相似文献   

6.
梅瓶的用途     
千舟 《成都文物》2006,(2):35-35
梅瓶最初为实用器,传世实物和古代绘画均可知宋代的经瓶即梅瓶,是盛酒器,它的这种功用一直沿续到元明时期。大多用于盛酒或其它液体物质。后来,逐渐把梅瓶作为陈设装饰品或冥器使用。如宋代磁州窑生产的梅瓶,其肩部开光内有“清洁美酒”四字。在其它一些梅瓶中,还发现有“醉乡酒海”字样。桂林窑址中也出土过一件肩部写有“清香好酒”字样的梅瓶残件。上海博物馆所藏两件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一瓶腹部书写“清洁美酒”,另一瓶腹部书写“醉乡酒海”,均表明了梅瓶的贮酒功用。从明代墓葬的出土资料得知,明代时梅瓶还常被作为冥器随葬,成为上层统治等级地位的标志和“风水”寓意的象征。清代梅瓶多为传世器,这应与梅瓶此时主要用于陈设有关。  相似文献   

7.
苏洪济 《南方文物》2000,(4):54-57,64
青花梅瓶是青花瓷器中最富于形态美的一个品类,它们都有一个基本近似的外形:小口短颈,丰肩敛足,从大体上来看,它就象一个古妆美女,削肩而蜂腰,上大而下小,有亭亭玉立之感。可以说,这就是所有关于青花梅瓶的、人所皆知的共性。然而本文要谈的,则是一些人们不太注意到,但又事实上确实存在的青花梅瓶的共性。  相似文献   

8.
略论青花梅瓶的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花梅瓶是青花瓷器中最富于形态美的一个品类,它们都有一个基本近似的外形:小口短颈,丰肩敛足,从大体上来看,它就象一个古妆美女,削肩而蜂腰,上大而下小,有亭亭玉立之感。可以说,这就是所有关于青花梅瓶的、人所皆知的共性。然而本文要谈的,则是一些人们不太注意到,但又事实上确实存在的青花梅瓶的共性。 一、纹饰结构上的共性   纹饰是青花梅瓶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首先我们必须知道,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的青花梅瓶都是有其纹饰共性的。笔者认为,这表现在装饰手法上,都有一个“单数结构”的共同趋向。所谓“单数结构”,即是…  相似文献   

9.
梅瓶,小口,短颈,丰肩,收腹,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以其优美的造型和浓郁的艺术格调深得明代上层统治者的亲睐,成为明代上层统治者等级地位的标志与“风水”寓意的象征。随着朝代更叠和时势变迁,如今所能见到的明代梅瓶已不多。据统计,目前桂林博物馆收藏有明代梅瓶250余件,桂林靖江王陵博物馆等桂林其他文博单位收藏有数十件。  相似文献   

10.
梅瓶探识     
梅瓶探识刘涛梅瓶是中国陶瓷中一个典型品种,其自身演变有一个从实用器到花瓶和陈设品的过程。一般认为,梅瓶始见于宋代。当时似称“酒经”、“经瓶”,是用来盛酒的。《陶说》转录宋人赵德麟《候鲭录》云:“陶器有酒经。晋安人盛酒,似瓦壶之制,小颈环口修腹,凡馈人...  相似文献   

11.
梅瓶种类繁多,器型多变,纹饰精美,题材多样,文化内涵丰富,可谓是明代制瓷业的一个缩影。我们对梅瓶形制、色彩、器型、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研究,不但可以见证明代制瓷业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兴衰,梅瓶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时代文化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瓷器类型中,有一种小口、丰肩的瓶子,约定俗成为梅瓶。其源来自民国时期许之衡所撰《饮流斋说瓷》。书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这一定名,使其成为古代花瓶。史料证明,这与生产它的本来用途是不符的。宋代赵令畦在《侯鲭录》卷三载:“陶人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馈人牲兼以酒。”置书云:“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焉。他境人有游于是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焉,束带迎于门,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新野县樊集公社于湾村、五星公社汪庄村两社员,先后于劳动中各掘得宋代梅瓶一件,都及时主动上交县文化馆收藏,得到了表扬和奖励。梅瓶系宋代民间瓷窑创新之作,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体瓶。有青釉刻花的,有素面无纹的,尤以白地黑花者为佳。白地黑花梅瓶是宋代磁州窑系产品,具有朴素生动的民间艺术风格。于湾村出土的梅瓶(图左)通高48.5、腹径20.5、口径5厘米,口沿剖面呈三角形,外部通体施乳白釉,釉上花如黑墨。汪庄村出土的梅瓶(图右),通高41、腹径18、口径3.5厘米,口沿剖面亦为三角形,通体白釉,釉上黑花略带褐色。两瓶均属河南地区瓷窑制品。  相似文献   

14.
梅瓶的造型特点是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底足纤巧,给人一种轻盈的美感。所以叫梅瓶,据说因其口小,只可插一枝梅花,供文人雅士案头清玩,这恐怕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梅瓶的起源始于宋朝,宋瓷的造型讲求挺拔、俏丽,梅瓶最能体现这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梅瓶的功用原本是盛酒用的,  相似文献   

15.
赖金明 《收藏家》2007,(12):13-18
梅瓶是指一种造型特征为小口,短颈,丰肩,上腹浑圆肥硕,下腹内敛,暗圈足、矮圈足或平底的器物,其体态修长,造型优美,独具美感,非常引人注目。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瓷梅瓶数量多,近百件,  相似文献   

16.
<正>青花人物梅瓶梅瓶是汉族传统名瓷,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其不朽的艺术价值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此青花人物梅瓶高42.5厘米,口径6厘米。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口部圆浑厚实,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肩部向上抬起,特别丰  相似文献   

17.
1959年,在杭州市半山机械厂发现一乾隆时期墓,墓内出土了几件造型端巧,制作工艺精湛的紫砂器和一件蓝釉金饰云龙纹小梅瓶。这些器物现均藏浙江省博物馆,从各地收藏情况看,传世紫砂器为数不少,但有纪年物旁证(此墓原出墓志一方,上有乾隆年号,原物已散失),年代较为可靠的出土物尚不多见。为给研究者提供有益的材料,现将所出的紫砂器和蓝釉金饰云龙纹小梅瓶一同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8.
乾隆朝是中国瓷器烧造达到极盛的时代,特别是这一时代的官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品种和制作的精美著称于世。壁瓶在乾隆时期非常流行。壁瓶,又称“轿瓶”,在明代时已出现。乾隆时期的壁瓶,从纹饰来看,无论是釉上还是釉下的彩绘,或者是堆塑、镂空、雕刻、贴花等工艺,都是非常讲究装饰工艺的,这里介绍的几件官窑器物均有严谨的构图和工细画面,尤其是乾隆时期还常以御题诗句配合画面,器型也多样。下面介绍广东省博物馆馆藏乾隆时期的几件壁瓶。1.乾隆黄地粉彩开光诗文壁瓶器高21、口径8.1、底径7.7厘米。整器呈扁形,敞口外撇,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区出土宋、明梅瓶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瓶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文物,宋墓中开始出现,造型特点一般为小口、短颈、丰肩、腹下部渐内收、平底或矮圈足。我在南京市博物馆工作期间,因常接触到梅瓶,对其稍有留意。孔繁峙先生《试谈明墓梅瓶的使用制度》一文(见《文物》1985年第12期)发表后,加深了我对梅瓶关注的程度。我收集了南京地区出土的大部分梅瓶的资料,并作了一些笔录,对梅瓶的种类、用途及其葬俗有些肤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在故宫博物院陶瓷馆第三层室里陈列着一件清代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瓶。此瓶系清代景德镇御窑厂所烧制,是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典型作品。瓶高26.7、口径8.9,底径儿厘米。圆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瓶身略仿明永乐梅瓶式样,只是口部稍大。通体施白釉,釉中微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