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代黄金制品的南北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论在古代文献还是考古学上,迄今还没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黄金制品被发现。中国早期的黄金制品出现于青铜时代.目前所见资料中最早的一例。要数1976年在甘肃玉门市火烧沟遗址的墓葬中出土的黄金制品。有黄金制作的“鼻饮”和齐头合缝的金耳环,与彩陶、石器、青铜器和银  相似文献   

2.
刘启瑞 《钱币博览》2009,(4):37-37,33,F0004
黄金.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开发利用的贵重金属之一,素以“金属之王”著称。古往今来.黄金多被充当一般等价物,作为货币流通。世界上许多国家将黄金作为重要的储备物资,以备不时之需。拥有黄金,一直被视为财富和美好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许正 《文史月刊》2014,(2):52-57
1948年底,蒋介石将退守台湾的战略提上了议事日程。他密令将"中央银行"上海金库里的黄金秘密抢运到台湾。从1948年12月起到1949年5月,数百万两黄金被源源不断地从大陆运到了台湾。国民党政府究竟运走了多少黄金?这些运到台湾的黄金、银元及外汇是如何使用的?1949年之后大陆还有多少黄金库存?诸多事体,说法纷纭,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黄金最常见的形状是长方形,俗称"金条",古代流行的形状则多种多样。先秦时,人们喜欢把黄金做成饼形和方块形,前者称为"饼金",有圆形和不规则形;后者叫"金版",每一版上加盖十几个到二十几个印记,故又称"印子金",使用时就割下一块。到汉代,黄金被铸成麟趾形和马蹄形,每枚重约一斤,称"麟趾金"和"马蹄金",这种金子后代仍时有发现,据《梦溪笔谈》,北宋就有人挖出过。  相似文献   

5.
<正>自古以来,金饰品和各种金制用具因其华丽的色泽、精湛的工艺造型、稀缺的资源、易于保值流传等原因,备受人们的喜爱。据现代考古发掘,发现早在商代黄金制品已有使用,此后的历朝历代墓葬中均有金质文物出土,证明我国先民很早就熟练地掌握了黄金材料的制作工艺。本文将介绍几件宁夏银川市平吉堡姚氏墓出土的清代金饰品。宁夏银川平吉堡农场在平整农田时发现了墓葬,墓表面被破坏,从墓中出土的器物和墓志铭确定该墓为清  相似文献   

6.
<正>黄金的使用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纪前后的西亚和埃及古王国时期,而中国黄金制品的最早发现是在夏商时期。在岁月的洗礼中,中国古代金器经历了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碰撞,见证了中西方多元文化的交融,展示了不同地域、民族的审美意识、生活情趣与观念信仰,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黄金艺术。2018年9月20日至11月20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国内40家考古文博单位,共同举办了《金色记忆—中国出土14世纪前金器特展》。这是目前国内时代跨度最长、合作规模最大、展品最为丰富的原创金器特展,本  相似文献   

7.
1976年,铁道兵建设南疆铁路,在阿拉沟修建鱼儿沟火车站时,发现了一大批古代墓葬。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对墓葬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在发掘的80多座墓葬中,有4座墓葬前所未见,其中一座墓葬的规模之大,黄金数量之多,重量之大,前所未有,震惊全国,震惊世界,被人们称为"黄金大墓"。这座震惊全国的黄金古墓,深度超过7.1米,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期金银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和白银是稀少、珍贵的金属,分布较广,常以自然形态出现,有引人注目的色彩和光泽,比其它金属更容易发现。因此,金银可能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金属。黄金白银进人人类社会生活后,逐渐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各个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中国出现文字后,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就有了“金”字,(图一)但当时的“金”字并非专指黄金,更主要是指铜。黄金与铜的区别在春秋中期逐渐明确,战国时期文献中的金字多半是指黄金。银在早期文献中称“白金”,故出上的甲骨文、金文乃至战国文字中都没有“银”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  相似文献   

9.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黄金迈上了非货币化道路,其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丧失。尽管黄金在制度层面被取消了流通货币地位,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黄金一直在执行货币的储备功能。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的加剧,黄金的国际储备功能再次引起各国关注。  相似文献   

10.
周军 《文史精华》2012,(4):45-52,1
1949年,中国的命运走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关口。在这河山变色、乾坤易主之际,万般无奈的蒋介石加快了退守台湾的战略实施,密令将“中央银行”上海金库里的黄金秘密抢运台湾。从1948年12月起到1949年5月.数百万两黄金被源源不断地运出。至今60多年过去,当年国民政府究竟将多少黄金挪到台湾,这些运台黄金、银元及外汇的用途和流向到底如何,1949年之后大陆还有多少黄金库存,诸多事体,说法纷纭,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1.
王秀玲 《收藏家》2008,(10):9-18
黄金是稀有贵金属,具有亮丽的色彩和光泽,耐腐蚀,延展性好。由于它在自然界中存在较少,开采也比较困难,加工复杂。所以一般人很难大量使用黄金制品,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帝的生活用品才大量使用黄金制作。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正>@清青草:贵刊第23期《蒋介石运走了多少黄金》一文介绍了运往台湾的黄金的经过和数量,也提到这批黄金在台湾发挥的重要作用,那么这些黄金在台的流向如何,有无一些资料可以提供。值班编辑:运台黄金被用作新台币的准备金。1950年,台湾的最大宗支出是军费,正是这些黄金折合成新台币,用于70万大军的薪饷。另外台湾《联合报》3000两黄金的开办费亦是从这笔巨金中支取的。1950年前后,运台黄金中的200多万两流入台湾民间,提供了公教人员和士兵的米粮,应对了军队的薪饷及军火、汽油等的补给。一个人  相似文献   

13.
《中华遗产》2009,(5):13-13
埃及考古人员在首都开罗南部的拉洪金字塔附近发掘出数十具四千年前的彩绘木乃伊,其中有4具第二十二王朝(前931年至前725年)时期的木乃伊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最美木乃伊,这些用亚麻布包裹的彩绘木乃伊色彩依旧鲜亮。据介绍,古埃及传统上用绿松石、红土和黄金着色,彩绘木乃伊有可能就是这种传统着色法的杰作。  相似文献   

14.
黄金、白银自古就被视为珍宝。这是因为黄金拥有天然的美丽、优雅的光泽,具有富丽堂皇的魅力;白银纯净悦目的色彩,象征纯洁无暇的高尚情操。加之它们耐腐蚀,利于分割,很早就被赋予了货币的职能。另一方面,它们又有较好的延展性,尤其是黄金,1克黄金可拉成2公里长的金丝,非常适宜制作具有精细工艺的饰品和器皿。在自然界,黄金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以单质形式存在,所以黄金多来自冲积层中的金片及砂金。白银多与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不同时期的古代墓葬中相继发现了一批黄金面具,这和文献记载青藏高原古代部族中所流行的为具有高贵身份的死者制作"金鼻银齿"用以覆面的情形十分相似。但进行考古学的观察可以发现,这些黄金面具的形态不尽相同,可以分为"整体型""拼合型"、"复合型"等不同类型,各自所蕴藏的文化意义也可能存在差别。这些黄金面具和古代中亚、西亚地区流行黄金面具的习俗之间,有共性也有特性,但很明显都是通过"高原丝绸之路"发生的相互联系,东西方文明在青藏高原交流与交往,使得青藏高原的黄金面具同时具有东方和西方丧葬习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1502年,哥伦布正指挥着三艘又破又小的船只,焦急地颠簸在一望无际的大西洋上,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接近美洲了,他发现了一个后来被称为新大陆的地方,虽然他坚信这个地方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印度和中国,却一直没有找到马可波罗所说的遍地的黄金。目光短浅的西班牙王室似乎已经对他失去了信心,  相似文献   

17.
安徽寿县李三孤堆出土了一套完整的楚国砝码和两件铭文为"王"的衡,其中,楚国砝码自铭为"贤子之官环".建国以来出土的楚环数量较多,但是从它们的重量关系往往难以发现其内在规律,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时楚国的量制造成很大困难.这套环自铭为官环,可以看做是国家的标准衡器.楚国是较早使用黄金的国家,楚国的黄金是计重货币,它和铜货币有一定的兑换关系,可能有子母相权的关系.若抛开表面的锈蚀物,这套环显示出成比例递进关系,与那两件有"十分"刻度的王衡就可以配套使用了.  相似文献   

18.
西安西南郊的鱼化寨北石桥,西汉初属京兆尹长安县,武帝时圈在上林苑范围内。1974年4月至1975年6月,在这里的旧(氵皂)河河床发现西汉马蹄金四枚和麟趾金二枚。这些金币集中在几米的范围内,距今地面深约10米,可能是古代就沉没在河道内的。出土时金币外锈结着两厘米多厚坚实的黑土,看不出是黄金,因此有一枚竟被弃置  相似文献   

19.
黄金南美     
唐甜甜 《世界》2014,(10):34-99
在南美大陆,黄金是人类沟通自然的媒介。在高原大湖、山顶故国和丛林部落,到处都隐隐散发着充满危险诱惑的金色光芒,有国王涂满周身的金粉跳入湖底为湖神献上黄金、也有为黄金苦苦探索的飞行员无意中的地理大发现……  相似文献   

20.
肖曼  王凯摄影 《中华遗产》2012,(12):108-121
700年传下的琉璃色 1492年8月,意大利热那亚的水手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开始了著名的探险旅程。他的目标是中国,而且和中国的一件物品有关——据说,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大汗国,那里非常富有,连屋顶铺的都是灿灿的黄金。最终,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他却没机会看到他向往的中国,屋顶上铺的不是黄金,而是金黄的琉璃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