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我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曾国藩,创立了湘军,建立了令人瞩目的事功,官也越做越大。这与他个人能力、历史机遇密切相关。同时,他还有个一般人所不具备的职业技巧:善于与人沟通,喜欢与部属"谈心谈话"。曾国藩从28岁考上进士,到37岁官至侍郎(相当于副部长级),共用了10年  相似文献   

2.
正读曾国藩的各类书信,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是:此君对世道人心很有研究。说他是半个心理学家,并不夸张。曾国藩是个不甘平庸的人。做翰林时因为勤勉引起皇帝注意,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当礼部侍郎,他履行职责一丝不苟,深受皇帝器重;兼刑部侍郎,他严守律法,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叶,出了一个显赫于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风云人物,此公便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他文职任过吏部侍郎,武事更负盛名。咸丰年间,曾国藩奉圣命督办团练,编成湘军,后又率湘军与太平军转战于武汉及沿江各地,最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1811年生,比胡林翼、左宗棠大一岁。曾、胡都出生在地主家庭,都是进士出身。1838年,曾国藩考中进士后,长期担任京官,致力于程朱理学,兼攻古文,得到权奸穆彰阿的青睐,差不多在10年中间,由翰林院庶吉士超擢至侍郎。1852年9月,因母丧回籍守制,清政府命他为湖团练大臣帮办,这是他从办理团练到组织湘军的开始。胡林翼,字贶生,又字润之,湖南益阳人,1826年考中进士,46年出任贵州知府,组织团练,残杀起事农民。曾国藩办理团练时,曾向胡林翼讨教,这是曾、胡建立政治关系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1811年11月26日(清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南一个名叫白杨坪的偏僻的小山村里。他在世时,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曾屠户”、“卖国贼”的骂名。1853年1月,曾国藩以在籍礼部侍郎的身份任湖南团练大臣,编练湘军,从此成为太平天国最强劲的对手。曾国藩从一介书生,摇身一变而为一个军事集团的首领,指挥湘军四处征战,最终镇压太平天国,挽救了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这也使得他的名声威望达到顶点,一度官至直隶总督,成为清王朝最为倚重的汉族官员,死后被清廷追赠为太傅,谥号文正。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素以“知人善任”名世,其人才思想颇为完备,主要形成于十余年京宦期间,系统化并实践于创建湘军和与太平军的殊死较量时期。本文试就曾国藩人才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作些简略的探讨。一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乡下的地主家庭,自幼熟读经书,热衷科名。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留京任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十多年里,曾氏由翰林七迁升至侍郎,官拜从二品。在京期间,他积极留心人事,认真探究定国安邦之策,尤其注重人才问题,并逐渐产生了许多独特而深刻的见解。首先,他认为人才是转移世风的关键。在京十年,他目睹了“士大夫习于优…  相似文献   

7.
<正>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武昌人。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举人。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考取国子监学正,授内阁中书。主试官是当时任礼部侍郎的曾国藩,奇张裕钊之为文,极称赏,并告以文章利弊、唐宋诸大家文法及所应读文书典籍,与黎庶昌、吴汝纶、薛福成称严曾门四弟子”据闻钧天先生所著《张裕钊年谱》,咸丰二年(公元1852  相似文献   

8.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提到:“唯勤俭可以持久。”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任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曾氏后人人才辈出,长子曾纪泽精通诗文书画,在清代末年,他自己刻苦学习英语,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处理西北边境危机中,曾纪泽凭其斗志和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俄口中夺回了伊犁城,  相似文献   

9.
正同治六年(1867)九月十日晚,曾国藩与他的心腹幕僚及心爱弟子赵烈文(字惠甫)进行过一次长达数小时的密谈。当时曾国藩心情非常不好,决意退出官场,赵烈文却反复劝慰曾国藩不能息肩,并建议他把妻子儿女兄弟都接出来。曾国藩听后不仅打消了退出官场的想法,而且下决心把家人接到了金陵(今南京)。  相似文献   

10.
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堪称“学而优则仕”的典范。他本是湖南湘乡偏僻山区一家道殷实的寒门子弟。肩负祖、父两辈的殷切期望,他奋发努力,终于27岁中进士,点翰林,从此官运亨通,仕途发达。做京官时,他历任六部中除户部以外五部侍郎;后以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授大学士(正一品),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可谓位极人臣。由此成为当时及以后多少出身寒门青年学子崇拜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然而,曾国藩在居高位、享大名之后,却不愿后辈子孙步其后尘“学而优则仕”,而是希望他们保持耕读家风,做一个学而优的“寒士”。寒门士子“锐志…  相似文献   

11.
正曾国藩素以知人用人著称,在他庞大的幕僚机构中,赵烈文虽然位置不高,但却极具个性和特殊才华,以至于成了曾国藩晚年心里唯一可以倾诉的关门弟子。赵烈文(1832-1894,字惠甫,号能静居士,江苏阳湖人)第一次进入曾国藩幕府的时间较早,那是咸丰五年(1855),曾国藩最艰难的时刻,他困守南昌,幕僚大多远走。赵烈文姐夫周腾虎在这个时候向曾国潘推荐了他。曾国藩拿出200两银子作为聘资,此时赵烈文刚刚年满24岁。  相似文献   

12.
正近来,笔者阅读曾国藩的《茶余偶谈》,发现曾国藩也偶有失眠,尤其是在己未年(1859)十月,曾国藩失眠比较严重,此时的曾国藩已经48岁,那么他失眠都干吗呢?在曾国藩的日记中,他这样记录:"李申甫自黄州归来,稍论时事。余谓当竖起骨头,竭力撑持。三更不眠,因作一联云:‘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二根穷骨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是晚清一个颇具争议的悲剧性人物,阶级与时代的影响、传统与近代的争夺,造成了曾国藩的历史双层性格。他既是传道求仁的"理学家",又是杀人如麻的"剃头匠";他有保国保皇的政治忠诚,但迫于局势又不得不师夷西方;"自强御辱"的理想可以激励他成就内政方面的伟业,但天津教案中"力保和局"的现实却不能帮助他逃脱民族纠纷的大劫。曾国藩的矛盾思想和心态是那个政治与民族文化心理都很滞后的时代的产物。他的悲剧,是晚清士大夫阶层中有识之士的群体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明代以前的肖像画,大都采用先以淡墨线勾画、再用彩色渲染的传统画法。到了明代晚期,曾鲸开始在传统画法中融合西洋画法,画史称他“每图一像,烘染数十层,必匠心而后止”(《无声诗史》),使肖像画技法有了新的发展。继曾鲸之后,清代禹之鼎又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画家。禹之鼎字尚吉(上吉、尚基),江苏扬州人。清顺治四年(1647年)生,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卒,享年七十岁。初寓扬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肖像画起源甚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有不少士大夫画家专门创作,然自宋元写意画兴起后,文人渐渐不屑于从事肖像画,致使肖像画之创作始渐沦为民间画工的专业。明末清初,曾鲸(1564年-1647年)及其"波臣派"崛起,尤其是文人的互动与参与,促使着肖像画创作逐渐向雅致化方向发展(1)。事实上,肖像画的创作自古以来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其功能主要可分为规鉴性、祭祀性、宴赏自娱三大类,包括宫廷肖像、民间肖像、传记  相似文献   

16.
正读曾国藩日记可以知道,曾国藩二参李元度之后,由于湘军诸事顺遂,好事连连,曾国藩本人威望如日中天,李元度于是给曾国藩寄来一道《贺禀》,其中谈到了曾国藩参劾自己这件事。从曾国藩读过《贺禀》后的反应看,曾国藩二参李元度虽然刻薄寡情、出手狠,李元度却不怎么(也许是不敢)怨怪他,只是觉得曾国藩用词"不少留情"而已。  相似文献   

17.
正同治六年(1867年)六月十九日,曾国藩与赵烈文闲谈时,说官场交情离合有在情理,也有不在情理,为此他举了郭嵩焘与毛鸿宾、朱孙诒与刘蓉以及自己与沈葆桢、李元度、左宗棠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曾国藩说:"毛鸿宾早年在京城时,看到郭嵩焘的文章很有文采,就很想与他结交,后来毛鸿宾出任湖南巡抚,又屡次请他做幕友,等到毛鸿宾担任两广总督,朝廷发出寄  相似文献   

18.
正程恒生是安徽歙县人,在湘军干活,安徽中归属湘军者多,李鸿章就是。不过程恒生不是曾帅打到安徽后招的兵,早年便是曾国藩门生。程氏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拔贡,次年朝考,曾国藩即为阅卷大臣。古时也是蛮怪的,教你八九十年,不算老师;科考考你一回,他就是阁下座师了。小学老师给他揩鼻涕,提裤子,教他长达五六年,却未必有高中老师教他三年情谊深厚,何故?高中让他考上  相似文献   

19.
姚濬昌是同光年间桐城诗派的重要诗人。青年时期,他在曾国藩幕府曾客居过近五年时间。这期间,他在曾国藩的引荐下,曾师从西南巨儒莫友芝,在学术理念、文学思想等方面获益良多。此外,他还与曾国藩幕府中的诸多宾僚有所交游。总而言之,这段曾国藩幕府生涯对姚濬昌的人生发展、学术思想、文学主张及创作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青年毛泽东曾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他曾经说过:“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毛泽东出生时(1893年),离曾国藩去世(1872年)不过20年,曾氏“中兴名臣”的声名也尚未褪色,在韶山乡土文化中,曾国藩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毛泽东生于湖南,长于湖南,自然受到了曾国藩思想的熏陶,他甚至还主动地从曾国藩那里吸收“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