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德亮 《文物春秋》2022,(6):13-21+57
北辛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山东滕县(今滕州市)北辛遗址而得名。该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不仅使山东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年代提前千年以上,而且使该地区史前文化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利用田野发掘所获取的大量北辛文化考古资料,对该文化的考古发现、认识过程、地方类型、分期与年代、文化源流、相互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形态等学术问题进行了简述,同时也期望对北辛文化在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有所突破和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2.
一、北辛文化时期的制陶业东夷族的制陶手工业,就现有考古资料看,从北辛文化起,就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至于东夷制陶业起源于何时,至今未见出土资料,暂不可妄断。但北辛文化时期的制陶业,已不是发明陶器的初创阶段,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据北辛文化的典型遗址滕县北辛遗址发掘出土的陶器看,这个时期的陶器分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夹砂陶以砂质黄褐色陶为多,陶质稍软,火候不高。泥质陶以红色为主,陶色纯正。火候较高。主要器形有鼎、釜、深腹圜  相似文献   

3.
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主要分布在鲁中南的汶、泗河流域,并散见于山东其他地区,这一阶段是中国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展,农业社会建立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系统的植物考古浮选法,在山东定陶何楼遗址采集、分析了31份浮选样品,共获得1073粒(颗)炭化植物种子,包括黍、粟、大豆、小麦四种炭化农作物,其他可鉴定的非农作物炭化植物遗存还包括狗尾草,豆科的胡枝子、草木樨、藜、桑树子、芡实等。北辛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生业模式中,黍粟类旱作农业作物基本都是最为重要的农作物资源,其中又以黍为主导,稻米在大部分遗址中都有发现,说明其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大豆只在少数遗址中已经出现。这一时期果壳类植物遗存的发现相当普遍,其中何楼遗址出土的以芡实为代表的野生植物遗存最为突出,显示出采集类经济模式在北辛晚期至大汶口早期生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本区域并未形成同一时期中原地区庙底沟文化成熟的旱作农业体系,相对粗放且产量较低的黍依旧是最重要的农作物资源,一些遗址中采集类植物资源仍占有较大比重。此外,大汶口文化早期内部在不同区域也存在不一致的生业经济结构,更多地反映了遗址周边小环境而非文化本身对于生业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学报》2019,(1):63-108,中插1-中插4
<正>侯家寨遗址发现于1977年春天,是安徽淮河流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5至1986年先后进行两次共375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取得一批考古新材料。该遗址位于淮河中游地区,安徽省定远七里塘乡潘庄村袁庄自然村北侧约二百米处。青洛河流经遗址北侧,合肥至蚌埠铁路从遗址西六公里处炉桥镇经过,北三公里处为定远县城至炉桥镇公路,东距李巷村一公里左右(图一)。遗址文化层堆积深厚,内涵丰富。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角器、动物骨骼等  相似文献   

5.
穆林头遗址位于湖北省保康县马良镇紫阳村七组。2017年8月~2018年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保康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对穆林头遗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遗址文化层堆积丰富,出土了一大批屈家岭时期的文化遗存,为荆山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扁扁洞遗址和黄崖遗址是考古工经考古发掘,扁扁洞遗址发现了烧土面和灰坑等遗迹,出土了陶片、石磨盘、石磨棒等具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特征的遗物.黄崖遗址则仅采集了少量的兽骨,并出土了较多的陶片.以其陶片特征看,其年代与扁扁洞遗址相近.据扁扁洞内采集的人头骨碎片的14C年代测定数据,其年代距今9600~11000年.扁扁洞和黄崖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发现为探索山东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起源及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
青州龙兴寺出土背屏式佛教石造像分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了大批精美的佛教石造像,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从总体上看,这批造像为当地产石灰岩质,可分为单体圆雕和连  相似文献   

8.
祝延峰 《丝绸之路》2012,(18):101-1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物考古工作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考古遗址被发掘出来,位于山东的春秋古墓遗址因相继出土大量文物而进入公众视野。面对文物资源的稀缺性及贵重性,加强出土文物保护便显得特别重要。本文试探究如何更为有效地保护古墓出土文物。  相似文献   

9.
考古遗址出土的大豆遗存主要是炭化的大豆粒。本文通过对现生大豆标本形态特征的观察、大豆粒的炭化实验、鱼化寨等重点考古遗址出土炭化大豆的检验,建立了科学的考古出土炭化大豆遗存的鉴定标准和方法,依据豆粒、种皮、子叶(豆瓣)和尺寸四个方面的特征及变化,准确鉴定考古遗址出土大豆遗存。本研究发现,判别考古遗址出土的栽培大豆与野大豆,种皮的特征及其被炭化后的变化最为有效,其次是子叶的特征及变化。而豆粒的尺寸大小仅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活 《文物》1961,(12)
山东潍坊市西南十公里白浪河龙山文化遗址,是1960年春天发现的,面积约二十四万平方米,目前只重点发掘了一千九百平方米。出土的文物共一千多件。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省博物馆选出了这批文物中的主要部分,在济南市趵突泉公开展览。这个遗址上层是商代文化层,下面是龙山文化层。这对研究商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关系又多了一份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湖北监利县柳关和福田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九七三年底,湖北省开挖洪湖防洪排涝河和兴筑主隔堤工程,在监利县柳关和福田发现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省、地、县文物考古专业人员对这两处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柳关和福田遗址都是在新开的防洪排涝河河底发现的,遗址文化层的高程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一) 在我国古代,猪很早即成为人类一种主要的肉食家畜。大量地下考古发掘出的遗物和文献记载,都证明了我国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家猪驯养的历史,而且各个时期的文化层中出土的畜骨,以家猪骨骼占绝大部分。这些资料为我们研讨我国古代家猪的饲养情况提供了宝贵的依据。早在距今九千年以前的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早期文化层中,发现了较多的猪牙和猪颔骨。原鉴定报告认为甑皮岩猪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淮安市博物馆藏5件青莲岗遗址出土玉石器的年代和文化属性进行考证,并结合青莲岗遗址文化层和多年考古研究成果进行相关问题探讨。分析结果显示,这5件玉石器属于青莲岗文化晚期遗存,玉石器的原料产地可能为宁镇和北方地区,其中玉斧在现有青莲岗文化遗存中不具有普遍性,但体现了较高的文化等级和工艺制作水准。  相似文献   

14.
试论点将台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点将台文化是以江宁县点将台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一、点将台文化的发现和分布范围点将台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56年发掘的南京安怀村遗址,其后在南京太岗寺遗址亦有发现,但囿于当时的认识,大多归入了湖熟文化的范畴.1973年发掘了江宁县点将台遗址.遗址分为上、中、下三个文化层,中文化层属早期湖熟文化,下文化层属于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即点将台文化.这是第一次从考古地层学上对点将台文化遗存与湖熟文化遗存进行划分,由于早期湖熟文化地层叠压在点将台文化地层之上,从而证实了点将台文化在时代上早于湖熟文化.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藤花落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首次发现了大型红烧土堆积、偶踢类动物足迹和稻作遗迹等,对研究北辛化时期黄淮地区古代聚落居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是分布于宁绍平原、杭嘉湖平原上的两支原始文化.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和河姆渡文化的确立是浙江史前考古的重大收获之一.对河姆渡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1973年,第一次发掘河姆渡遗址后认为“河姆渡遗址有四个相继叠压的文化堆积,在文化面貌上,第三四文化层有别于我省以前发现的任何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一个完全新颖的文化类型,因此我们暂将其命名为‘河姆渡文化’……第二文化层的时代和面貌相当于嘉兴马家浜和吴县邱城下层,第一文化层相当于吴县邱城中层和崧泽中层墓地”.这一认识在考古界、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尚有坚持此论者.1977年冬到1978年春的河姆渡遗址的第二期发掘,修正了以前的看法,认为“河姆渡遗址四个文化层的器物共性较多,有它统一的风格,但在某些器物上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说明了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河姆渡  相似文献   

17.
1982年商县紫荆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荆遗址位于陕西省商县城东南约七公里处,紫荆村附近的丹江南岸第二级阶地上。该遗址于1953年发现,1977-1978年商县图书馆、西安半坡博物馆等单位进行了首次发掘。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遗址文化层的堆积及其内涵,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于1982年4-7月,再次进行了发掘。参加发掘的教师有王世和、张宏彦,工作人员贾麦明和七九级考古专业学生20名。发掘区紧接第一次发掘区的南边,共开5×5探方15个,发掘面积375平方米。发现的遗迹有房址2座、窖穴60多个、陶窑2座、墓葬16座,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等。现将发掘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文博》2012,(5):3-13
<正>豆腐村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城南侧,地属豆腐村的大庄自然村(图一)。遗址区文化层堆积序列明显,共分4层:现代耕土层、唐宋文化层、秦汉文化层和战国秦文化层。《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4期发表了《秦雍城豆腐村制陶作坊遗址发掘简报》,重点介绍了④层下战国秦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一、张营遗址发掘概述张营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昌平区南邵镇张营村东,东依孟祖河(现已干涸),西邻东沙河,蟒山在其北约5公里。遗址为1984年文物普查中发现。1989年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昌平县文物管理所进行抢救性试掘,确认遗址的文化年代属夏商时期,特别是其出土的铜耳环、蛇纹鬲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①。2004年3月至5月,为配合基建,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昌平区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张营考古队再次对张营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1300平方米②。遗址自上而下可分为五层堆积。①~③层为晚期文化层,出有近代砖石、汉代瓦片、…  相似文献   

20.
一遗址的发现与调查花碗坪遗址位于广东省台山市上川岛, 2002年7月笔者在第一次调查后立即向台山市博物馆汇报,并在《中国文物报》刊文报道。此后又进行过多次调查,在海滩暴露的文化层中采集了大量瓷片标本。现将遗址概况和出土器物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