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三一处国库工地发掘了五座唐墓,年代早晚相递,器物组合不同,各有特色.墓中出土的瓷器、三彩器尤为精美,从器物胎、色、釉观察,应为巩义黄冶窑的产品,为北方白瓷及唐三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柯玫瑰 《收藏家》2007,(9):65-68
大明宣德(1426-1435年)后和成化(1465-1487年)前的近30年,即正统、景泰和天顺(1436-1464年)在瓷器鉴定时有被称为"明代中断间隙"(The Ming Interregnum),即大陆学者所说的"空白期"。像是已多有了解的宣德瓷器和明亮的成化产品,这三个朝代的瓷器因几乎从来没有年款,鉴定是多年的困难,为这问题,中国、美国、日本及欧洲的学者从不同观  相似文献   

3.
于陆洋 《收藏家》2014,(8):63-69
现时被称为“觚”的器物,其造型特征为:大喇叭形口,长身,细腹,斜坡状高圈足。除“觚”这一定名外,亦有“花觚”、“简花觚”、“凤尾尊”、“出戟尊”、“觚式瓶”等名,绝大多数的此类器物都出现一器多名的情况。事实上,对哪些器物可称其为“觚”,仍未有定论。  相似文献   

4.
毛晓泸 《收藏家》2003,(6):59-66
笔者最近在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技术研究所接待了一位江苏籍收藏者。他带来一批花巨资购买的釉上彩瓷器要求鉴定。这批器物表面的低温彩绘部份,都具有人们常说的所谓“蛤蜊光”现象。当他得知,鉴定结论全部为现代仿品时大感意外,从那双惊异和困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此结论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他告诉笔者,他是10年前开始从事古陶瓷收藏的,后来从一本有关古陶瓷鉴定的著作中获知,  相似文献   

5.
刘毅 《华夏考古》2003,(3):49-59
本文讨论了中国古代高温釉器物的起源、基本特征、产地 ,以及陶瓷器族群不同种类的界定与命名等问题。作者认为 ,陶器和瓷器从商周时期开始形成两个不同的发展序列 ,二者各自发展 ,互有影响 ,且时代越晚 ,其关系越疏远。二者的联结点是特殊的陶器———印纹硬陶。  相似文献   

6.
<正>到目前为止,我们仍未发现明代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年)三朝有官窑纪年款的器物,也未见有可以作为断代依据的纪年墓葬出土器物,使得"空白期"三朝瓷器的断代成为一个难题。尽管一些大型博物馆对馆藏的三朝瓷器都标注了具体朝代,但各个文博机构的看法并不一致,同样的器型、胎釉、纹饰特征,断代却各不相同所以,我们有必要作更为细致的比对研究,描绘出每个朝代的瓷器的最本质特征。一、从仿制元青花的实情出发寻找可靠的断代方法给"空白期"三朝器物断代的基本方法,耿宝昌先生  相似文献   

7.
作依据遂宁金鱼村南宋瓷器窖藏出土器物,探讨了浙江龙泉窑青瓷和江西景德镇青白瓷与东亚邻国日本、韩国之同时代传世瓷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燕云地区是辽金时期瓷业发展迅速且瓷器风格显著的区域之一,墓葬及塔基遗址等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瓷器产品,反映了当时独特的政治环境和文化面貌。通过梳理燕云地区出土的600余件辽金时期瓷器的资料可知,辽代燕云地区瓷业的兴起和发展,与其对唐末五代瓷业的承袭以及社会各阶层对瓷器的现实需求密切相关;瓷器产地和种类的变化体现出辽金时期朝代嬗变、南北对峙等政治环境对瓷业发展的影响;典型游牧民族器物的演变、消失,以及中原传统器类和制瓷工艺对燕云瓷业的影响,是辽金时期多民族文化互动交融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9.
重庆晒网坝一座晋代墓葬的发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省博物馆 《江汉考古》2004,1997(1):F002-F003
2002年秋,在重庆市万州区晒网坝村发掘了一批六朝时期墓葬,其中的六号墓保存较好,随葬器物较为丰富。六号墓共出土器物66件(套),瓷器55件,有碗、罐、盘口壶、鸡首壶等器形,根据瓷器特征,暂将该墓时代定为晋代。另外,墓中还出土了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征的金饰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河洛地区唐代瓷器的出土情况、器物类型、装饰工艺、窑口归属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蒋炳昌  黄玄龙 《收藏家》2007,(10):31-36
历史上风行的时尚器物,常常会随着朝代鼎革、后世习俗的改变而消失在悠悠岁月的长河中。明代扇坠的迷失就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12.
2016年7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九明湾村朱家堤湾发现的一座古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石室墓,出土了瓷器、釉陶器、铜器及铁器等10多件器物,另有铜钱700余枚。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应为北宋时期墓葬。  相似文献   

13.
婺州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在长达2700多年的烧造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从婺州窑制瓷工艺出发,详细介绍了婺州窑的胎釉以及装饰工艺的演变,系统总结了婺州窑大型器物的成功烧制、釉色特征、大量应用粉砂岩作胎、化妆土的使用以及乳浊釉瓷的成功创烧等五大成就。  相似文献   

14.
2016年7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九明湾村朱家堤湾发现的一座古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石室墓,出土了瓷器、釉陶器、铜器及铁器等10多件器物,另有铜钱700余枚。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应为北宋时期墓葬。  相似文献   

15.
高安元青花博物馆所藏的20件青花瓷器的造型、工艺、绘画和装饰等几个重要特征与国内外博物馆所藏的同类型器物相比对,有共性的一面。但由于其数量的优势,在器物质地上又给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个体特征,且这些体特征带来的变化,是建立在当时工匠的各自手法和窑火作用下才得以形成的独特身份信息,也是我们长期以来在研究鉴赏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永乐青花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它的精美雅致在其后宫廷用瓷和民间用瓷中起了典范作用。本文对永乐青花典型器物的总体状况,制作技巧的时代特征,胎、釉、钴料的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从继承传统、借鉴外域工艺到创新等方面,分析了它取得成就的根源,并对其艺术特点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吕成龙 《收藏家》2007,(11):27-30
人们耳熟能详的清代官窑瓷器一般均署"大清××年制"、"××年制"或"×御制"等朝代款或称年款。但在清末景德镇官窑瓷器中,有一类署"体和殿制"款  相似文献   

18.
董健丽 《收藏家》2022,(5):3-12
唐代是中国陶瓷蓬勃发展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器物种类繁多,造型千姿百态,釉色品种丰富,纹饰端庄大气,文化内涵多元。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器物计1534件,涵盖了各个窑口,各种釉色,使用功能齐全,日常用具、陈设用具、文房用具、宗教法器、丧葬用具、乐器、玩具等各种门类无所不包,直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述论,不妥之处,敬祈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博物馆馆藏丰富,历代陶瓷藏品突出,其中景德镇窑瓷器数量最多,所藏清代景德镇瓷器,自成体系,特色鲜明,藏品精美,涵盖每个朝代,不同时期的瓷器品种、样式均有,造型精巧,艺术性高。透过这些可以一窥瓷都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相似文献   

20.
北京平谷河北村元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10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河北村西发掘清理了23座古墓葬,其中元代墓葬5座,均为砖筑的圆形单室墓,墓道朝南,墓顶部均已坍塌。出土器物以瓷器为主,共31件,均为实用器物,器形有碗、碟、盘、四系瓶等,四系瓶均成对出土,摆放于墓室南部的东西两侧。5座墓相距不远,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相似,可能为同一家族的墓葬。从墓葬的砌砖多用残砖分析,墓主属于中下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