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纯真博物馆的大门,将永远为那些在伊斯坦布尔找不到一个接吻之所的情侣们开放。"这是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获奖之后的首部长篇小说《纯真博物馆》中的一句话。帕慕克在小说的最后  相似文献   

2.
虽然帕慕克勇于介入社会事务,表达自己的看法,从不怯懦胆小,但在他心中,他最热爱的依然是文学,帕慕克从事从学创作30多年,"人示干过写作之外的任何职业"  相似文献   

3.
奥尔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讲述的是16世纪伊斯坦布尔的细密画艺术遭遇欧洲法兰克人绘画艺术冲击的故事。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大桥,可以看作《红》的故事缩影,也是帕慕克本人形象:不属于任何一边,又横跨两个大陆;不属于任何一种文明,而身居其外两者兼修。帕慕克大部分人生在土耳其度过,却在美国学习文学和写作,他对东方和西方的理解同样深刻。  相似文献   

4.
《世界》2009,(8):2-2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在中国持续热销.并由此在文学界和旅游爱好者中间引发了土耳其热。获奖作品描写400年前的伊斯坦布尔,国王苏丹秘密委制一本伟大的书籍,颂扬他的生活与帝国。四位当朝最优秀的细密画家分工合作,精心绘制这本旷世之作。此时离家12年的青年黑终于回到故乡伊斯坦布尔,迎接他归来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  相似文献   

5.
帕慕克终究还是因言获刑,在《别样的色彩》中译本出版后不久。这使我对这本书又多了种别样的审视和关注。 于译过此书后的两年,再通篇细细品味,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那如水粉画般静静研磨开来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土耳其著名作家、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就因持和丁克相同的观点,而遭到“侮辱国家形象”的诉讼,有报纸撰文骂他为“卑鄙小人”,图书馆里他的书被勒令全部下架1月19日下午1点,位于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希什利区的《阿戈斯报》门前依然人来人往。当53岁的记者赫兰特·丁克走出报社准备离开时,一名不明身份的歹徒突然向他连开数枪。丁克头部中两枪,颈部中一枪,倒在人行道上,当场死亡。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省白玉县盖玉区,由于受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的影响,存在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的世系群体,在当地被称为"帕措"。盖玉区的男人,无论年龄大小都是帕措成员。当地人依托帕措的保护,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会时而发生民间冲突,并主要以谈判方式解决,同时国家又在干预当地的民间冲突,因此,盖玉人处于帕措和国家的双重管制下。文章以笔者实地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为主体,呈现了帕措内部多起民间冲突与谈判以及国家干预的案例,分析了帕措、民间冲突以及民间谈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他是"文明冲突"理论的缔造者、孤独的强硬派、过去50年中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学家之一。他的著作提供了后续讨论所使用的词汇和结构……  相似文献   

9.
"文明冲突论"是亨廷顿借用库恩的"范式"概念提出的"文明范式",用新的世界性政治思维框架来分析世界政治的全新理论。然而,亨廷顿的"文明范式"更多的关注了世界政治的关系而忽略了"文明"的本质和进化的历史逻辑,将国家间的矛盾冲突归结为"文明冲突"。提出了"文明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以文明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战争最可靠的保障。"在梳理中华文明发展进化的历史逻辑时,很容易发现"文明冲突论"有悖于文明的本质特征。通过重新构架中华文明进化过程中的文明改型的分析框架,用新中国70年文明进步的历程去总结5000年中华文明传承的历史逻辑,诠释中华文明范式重建的现实意义,以期为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理论诠释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为维持"一超"霸权地位,美国的国际安全理论与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理论上,"终结主义范式"理论、"文明冲突范式"理论和"霸权稳定范式"理论在美国政府的决策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理论鼓吹大国之间和"民主"国家之间的冲突已经结束,现在的冲突,是异质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文明冲突"。为了国际安全,需要改造异质文化,消除"暴政",推行"民主"。为此,美国可以"先发制人",对"威胁"其国际安全的国家或其他行为体进行军事打击,以"结束世界上的暴政"。这些理论导致了美国的对外干涉、战争和冲突。这充分证明,在冷战结束后,不仅非传统安全因素威胁着国际安全,美国霸权主义更威胁着国际安全,需要充分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美国歌手兼诗人鲍勃·迪伦摘取了桂冠。他的获奖,使得多家博彩公司及一批自以为是的预测者大跌眼镜。一个歌者获得如此耀眼的荣誉,对于那些声名煊赫的作家说来,心中也许是颇为不平的。这次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者,又一次弄出个让世界可以充分议论的大"意外"来,这似乎再一次印证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扩张主义和仲裁主义这两种在美国同时流行的国际秩序观,既存在冲突,也有相容的一面。相应地,扩张主义者内部对仲裁的看法与反应也呈现出一些共性与差别,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文明"身份意识的影响与塑造。就差别而言,鼓吹"文明冲突"的阿尔弗雷德·马汉坚决反对仲裁,对"线性文明"进步持乐观看法的西奥多·罗斯福则有保留地支持仲裁,主张"文明国家"联合的李曼·阿波特甚至还大力宣传仲裁。但从总体上说,他们的"文明"身份意识都是封闭的、自我陶醉的和带着强烈优越感的,致使他们形成了对不同文化和发展程度的国家间关系的歪曲认识,从而也都无法真正前后一贯地支持和推动仲裁。  相似文献   

13.
余秋雨 《世界》2006,(8):12-17
作为一个中国文化学者就产生了一种质疑的责任。我当时朦胧地从理论上感觉到,亨廷顿先生在强调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的时候,好像掩盖了文明和非文明之间的冲突。这个掩盖不仅仅是理论疏忽,因为在实践上,它有可能把别的文明看成是非文明,这很危险。  相似文献   

14.
神州博览     
穆沙拉夫呼吁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和平相处1月,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第三十四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呼吁国际社会不要接受文明冲突论,并呼吁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和解。穆沙拉夫注意到世界上的主要政治冲突都有伊斯兰的卷入。穆沙拉夫说,不管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分歧,它们都不应该导致两种文明冲突。他说:"两种文明应该共同解放。如果我们要使整个人类受益,那么各个人种应该和平相处。贫富之间必须进行互  相似文献   

15.
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20年,他来到中国作了一年的讲学,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作了大量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他以自己特有的睿智、远见和洞察力,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文明作了深层的分析、透视,站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评析了中西文明的特征、优劣和价值。他当时在中国各地的演讲以及回国后不久就出版的有关中国的著作(后来结集为《东西方文明比较》),受到我国进步人士的热情欢迎和赞赏。孙中山先生称他是“唯一了解中国的外…  相似文献   

16.
史书动态     
正《文明给谁看》内容简介本书汇集了著名美国文明史专家钱满素关于"文明"这一主题的代表作品。全书分为"文明的活力""不被打搅的权利""错位的怪诞"三辑,涉及历史、政治、社会、文学等诸多方面。作者指出美国文明发展活力的源泉,分析美国建国前后的思想基础和制度建设,介绍美国黑人与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讨论"历史终结论"与"文明冲突  相似文献   

17.
正五四运动时,陈独秀有段惊人的名言:"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这种"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他一生体验过5次,而1932年在南京老虎桥监狱服刑,  相似文献   

18.
华夏文明是由两大不同类型的区域性文化融合而成的。由于这两大区域性文化在内在精神上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决定了它们之间的融合必然会充满了冲突与纷争,同时也决定了由这两大区域性文化所融合而成的华夏文明必然是一个在其自体内部存在深刻矛盾的文明,而所有这些冲突、纷争与矛盾也就构成了涿鹿之战背后的历史真相。就此意义而言,我们可以说,涿鹿之战实际上是一个内含着华夏文明发生、发展及其内在特质等多重历史信息的神话符号。  相似文献   

19.
马细谱 《世界历史》2008,(2):139-144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不同文明之间即将发生文明冲突这一概念以来,文明的冲突与对话问题便一直为世界各地的人们争论不休.我们说,亨廷顿的这本书称得上是一部巨著,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冷战结束和两极世界格局解体后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框架或范式.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外交》季刊1993年夏季号发表他的《文明的冲突?》一文,在国际学术界引起激烈的争论,①亨廷顿本人亦在《外交》季刊冬季号再发表《不是文明,又是什么?——后冷战世界的范式》一文进一步作出申辩。国内不少学者对亨氏的所谓文明冲突论也发表了严肃的评论。②1996年亨廷顿又在《外交》季刊冬季号上发表一篇题为《西方文明:是特有的,不是普遍适用的》的新论文,③对他的文明冲突论的观点作了部分修改,但仍坚持其基调。看来对文明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的讨论,还将继续进行下去。笔者同意国内学者的基本观点,即亨氏的文明冲突论的结论有失偏颇,且有为美国当权者谋划称霸世界策略之嫌,但亦感到亨氏对文明与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在学术上有其独到之处,而在现实国际关系中,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具有重大潜在影响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理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以及他最近观点的发展,进而就文明对国际关系中的冲突与合作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