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魏洛阳永宁寺塔复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阳永宁寺塔是北魏历史上最著名的建筑物,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重要的建筑物之一。本期刊发的钟晓青的文章,根据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对永宁寺塔做了复原探讨。  相似文献   

2.
与同时期龙门古阳洞、宾阳洞和巩县石窟等相比较,北魏永宁寺木塔出土的塑像尽管由于雕造时间早晚或材质的原因,表现出一些内容和形象上的差异与变化,但寺窟主要构造、造像形式、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却是基本一致的,它们展示了北魏都洛以后佛教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一个高潮阶段的所有重要特征,代表着这一时期佛教造像内容与风格的主流.由此得出结论,北魏时期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继承传统且逐渐丰富的过程,其都洛时期主要造像风格与内容题材渊源于北魏建都平城时期的寺窟造像是毫无疑问的,但同时也存在着汉文化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创立的王朝。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创建的都城,不仅继承了前代中原王朝以太极殿为核心的宫城居中的都城制度,而且也结合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多民族与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在都城外围修建了规模空前的外郭城和众多里坊,其三重城圈的都城形制对中国古代后续王朝的都城形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该城址近六十年的考古工作和文献资料,对北魏洛阳都城内城的墙垣、城门、街道格局和重要建筑分布进行了复原研究。  相似文献   

4.
5.
公元386年,拓跋鲜卑日渐强盛,统一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为了巩固其政权,北魏孝文帝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将国都从山西平城(今大同)迁到洛阳,使洛阳地区成为北朝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6.
有关北魏洛阳城市水利的史料,集中在《水经注》、《洛阳伽蓝记》、《元河南志》三部史籍中。但因记述简略含混,行文又缺乏连贯与系统性,文字或有错误,所以不便于我们详究其情;而有关的考古材料又相当缺乏,也使我们失去了必要的线索。因此,目前对于北魏洛阳的城市水利,只能言其大概,求其轮廓。北魏洛阳的城市水利,基本上是前朝水  相似文献   

7.
8.
卢青峰  张鸿亮  严辉  李继鹏 《文物》2012,(12):38-51,1
2009年3~8月,原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朱仓村清理了一批北魏时期的墓葬,其中在朱仓遗址区发掘北魏墓15座,在朱仓东段发掘北魏墓8座。23座墓葬均为中型或小型墓,依据墓室形制分为方形单室砖券墓、铲形或方形单室土洞墓、刀形单室土洞墓三类。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种类有人物俑、动物模型、日用器以及灶、井、磨等模型,此外还有瓷器、银器、铜器、铁器等。  相似文献   

9.
略论北魏首都洛阳的工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拓跋氏,是我国北方鲜卑游牧民族,公元386年,拓跋珪乘苻秦淝水战败之机,建立了魏国,又于398年定都平城。后来经过拓跋嗣、拓跋焘的长期经营,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北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个长期受汉族影响的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他认为首都平城鲜卑族旧势力影响很大,不利于进行改革;同时北方的柔然族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南下,给平城造成很大威胁,因  相似文献   

10.
严辉 《中原文物》2004,(5):40-42
魏故河涧太守郭君墓志于2001年在洛阳市纱厂西路出土.墓志记述了北魏著名建筑师、洛阳永宁寺的建造者郭安兴的重要事迹.本文根据墓志资料结合历史文献,对郭安兴和永宁寺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永宁寺是北魏时期崇佛建寺之风达到鼎盛的标志之作。据《魏书·释老志》记载:“肃平熙平中(公元516年),于城内太社西,起永宁寺。灵太后亲率百僚,表基立刹。佛图九层,高四十余丈,其诸费用,不可胜计。”但是,这座苦心经营的皇家寺院仅仅辉煌了短短18年的时间,便于孝武帝永照三年(公元534年)毁于一场因雷电引起的大火,直到1980年前后考古工作者对塔基进行科学发掘,这座长期不为人知的艺术宝库才重现人间,向世人展示其迷人的风采。 永宁寺出土的遗物十分丰富,有各种泥塑作品、壁画残块、建筑材料及其它遗物。其中…  相似文献   

12.
沈天鹰 《文博》2004,(6):92-95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一唐诗中吟景咏物的经典名句,让史学家读来,更道出了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侫佛建寺的一段史事.众所周知,佛教是源于古印度的外来宗教,自东汉末年起植根中土,后经约三百年的日益传播,至南北朝时,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佛教终由星星之火成长为燎原之势,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建筑、美术、音乐等诸多艺术门类成为宏扬佛法、承载信仰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北魏洛阳时代"是隋唐盛世出现前夕的重大历史转型期。墓葬作为当时社会信息的载体,不断积累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成为探索洛阳时代历史原貌的重要媒介和手段。本文从随葬品、墓葬形制、墓葬图像三个方面进一步系统总结了洛阳地区墓葬文化的特征,以寻找洛阳时代四十年间墓葬文化发展的转折点,建立起一个参照系;并通过洛阳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全面把握洛阳时代墓葬文化的特点和演变趋势,进而讨论由此产生的其对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超杰  连颖俊 《文物世界》2010,(4):37-39,28
<正>北魏晚期,在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自平城迁都洛阳前后,洛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开窟造像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龙门石窟的开凿,同时在洛阳城的周围,还有很多中小石窟的开凿,共  相似文献   

15.
译者按本文作者系韩国汉城国立大学东洋史学系朴汉济教授。原稿于1990年发表于汉城《泰东古典研究》第6辑。同年作者在应邀赴日本东京茶之水女子大学任短期研究员期间,接受了该校教授穴洼添庆文先生的部分意见和建议,对原文进行了删改,而后由该校博士研究生尹素英...  相似文献   

16.
北魏洛阳里坊制度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考察全部已知的北朝墓志 ,结合有关文献记载 ,认为北魏洛阳里坊数以《魏书·世宗纪》之 32 3坊的记载最为近实 ,里坊名称已知 92里 ,以选取反映儒家文化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及其褒义词作为里坊命名的基本原则 ,里坊的管理者是洛阳令及下辖文职官吏 ,其管理制度是魏晋南朝向隋唐过渡的桥梁 ,洛阳现存的乡、里名称 ,反映出其地方基层行政组织承袭晋制而向隋唐变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洛阳孟津北陈村北魏壁画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津北陈村北魏王温墓东壁壁画保存较好,并出土彩绘陶俑等各类文物87件。  相似文献   

18.
北魏洛阳外郭城形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魏洛阳城由内城和外郭城组成。内城是在东汉、魏晋旧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形制和范围,经考古勘查证明,基本与魏晋故城相合。外郭城为北魏新筑,因未进行考古勘查,文献记载仍有许多问题不够明晰,所以有必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庄浪县出土北魏石造像塔程晓钟,丁广学1974年。甘肃省庄浪县良邑乡李家咀村农民在平整打麦场时,在村东离宝泉寺旧址不到百米的地方。挖出了四块石造像碑。解放前曾出土过一块。加在一起共五级,恰好构成一座完整的造像塔。通高1.76米。平面正方形,底边长43厘...  相似文献   

20.
北魏洛阳令更替频繁,史料记载相对较少,依据相关材料,将现存可考的北魏洛阳令及其职掌作了考证,对于我们分析和探讨北魏政权的整体框架,明了北魏政治的区域特色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