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赓熙伟 《旅游纵览》2013,(8):112-113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下梅村和茶有着不解之缘,其兴衰皆因茶,明末清初,晋商以下梅村为起点开辟了从福建武夷山区至中俄边境的买卖城恰克图约4500公里的万里茶路,据《崇安县志》载:"康熙十九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三百艘,转运不绝。"由此下梅村因茶而兴盛,并在乾隆年间下梅成为崇安最大的茶市,盛极一时。然而,鸦片战争后,由于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吴梅村生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卒于清康熙十年(1671).汤显祖去世时,吴梅村虚龄八岁,前者是江西临川人,后者是江苏太仓人,而且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自遂昌弃官归家后,再也没有到过吴地,在汤显祖生前,吴梅村应该没见过他,两人似乎联系不到一起去,但两人之间却有师承关系,即汤显祖是吴梅村的师祖,这其中有个关键性的人物就是李明睿.李明睿是汤显祖的学生,又是吴梅村的老师.一个人求学,一生可能有很多老师,古今皆然,如果泛泛地讲师承关系,意义似乎不大,但汤显祖与李明睿的师生关系、李明睿与吴梅村的师生关系,都非比寻常,吴梅村虽然没见到汤显祖,但了解他和汤显祖的这层关系,对深入研究吴梅村其人、其文应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梅村四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又号鹿樵生、灌隐主人,江南太仓州人。复社领袖张溥弟子。通经博古,于诗文、戏曲、书画无所不精,诗尤工丽,堪称有清二百多年间最杰出之诗人。所作歌行,风格独特,足备掌故,号日“梅村体”。一生著述甚丰,有《梅村家藏稿》《绥寇纪略》《太仓十子诗选》等。  相似文献   

4.
<正>闽北一行,印象深刻的不是武夷山的大川大河,花鸟怪石,也不是大红袍飘逸而出的醉人茶香,而是下梅村村落中祠堂、古井、旧巷那古香古色的老街,流水和风情,以及山护村屯,水养邑人,山环水抱相对封闭安宁的古村神韵。下梅是一座古村落,距离武夷山很近,但却常常被人忽略。下梅村位于一条名叫梅溪的河边,因为处于梅溪下游,故名下梅。据说,当年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常往返于上梅、下梅,观村野农家、山冈田塍梅香飘逸,留下了"晓登初移屐,寒香欲满襟"赞美梅香的诗句。下梅村人按照阴阳五行,在村  相似文献   

5.
<正>闽北一行,印象深刻的不是武夷山的大川大河,花鸟怪石,也不是大红袍飘逸而出的醉人茶香,而是下梅村村落中祠堂、古井、旧巷那古香古色的老街,流水和风情,以及山护村屯,水养邑人,山环水抱相对封闭安宁的古村神韵。下梅是一座古村落,距离武夷山很近,但却常常被人忽略。下梅村位于一条名叫梅溪的河边,因为处于梅溪下游,故名下梅。据说,当年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常往返于上梅、下梅,观村野农家、山冈田塍梅香飘逸,留下了"晓登初移屐,寒香欲满襟"赞美梅香的诗句。下梅村人按照阴阳五行,在村  相似文献   

6.
<正>6.万里茶路的金钥匙在走进下梅村之前,我曾经在网上读到过一段如诗一样的文字,那是关于下梅村的:那些青山和旧舍,微笑着的斑驳的记忆在那发黑的屋瓦下,在那狭长幽深的弄堂中,在那静谧深沉的流水中,在那古老石雕的纹路里,在那孤独而迷茫的石桥上,散发着属于时光、属于记忆独有的馨香。  相似文献   

7.
叶君远 《文献》2001,(3):170-176
吴梅村与瞿式耜是至交好友,他曾为瞿式耜写下过两首七言歌行.《梅村家藏稿》卷五十八《梅村诗话》介绍了这两首歌行写作的缘起:  相似文献   

8.
《南京史志》2011,(2):3
位于伯渎河畔,江南第一古镇的梅村,在深厚的吴文化底蕴沉淀和现代教育的交汇融合中,孕育了一颗璀璨的明珠——梅村实验幼儿园。她创  相似文献   

9.
《梅村诗话》以记叙明清之际的诗人事迹为主,萦旋着吴伟业史家的意识和诗人的心绪,借章引句的诗话形式以说史、存史,在清初诗话中别具一格,受到读重视。本只就《梅村诗话》的一些献问题,开展讨论,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0.
林梅村先生对一幅据称从日本回流的手卷进行研究,判定其为明官方于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间绘制的原名为"蒙古山水地图"的明朝宫廷用地图,并在其同名专著《蒙古山水地图》一书中对该图性质、绘制年代、绘制者等做了一系列判定。本文认为,林梅村先生对该图性质的基本判断不能成立,其最主要原因在于明嘉靖前期蒙古诸部主要驻牧、活动范围在长城沿线以北而不是嘉峪关以西,明嘉靖时期人对当时蒙古各部方位皆有比较清晰认知且有密切互动往来,绝不至于将嘉峪关至天方之间遥远广大的区域当作"蒙古山水"来绘制地图。该图所示地理范围在明朝大致被统称为"西域"而非蒙古。除此之外,林梅村先生关于该图绘制时间、该图其他版本、绘制者为谢时臣等判断,也都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1.
《吴梅村年谱》冯其庸、叶君远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吴梅村是明清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七言歌行延续唐人古风的优良传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一座丰碑。冯其庸、叶君远这两位先生,积十余年之功,穷搜博引,编纂成这部厚重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分别对处于不同经营模式下的古村落——福建省永定县洪坑村、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和安徽省黟县西递村的社区参与问题进行研究,在剖析其现状的基础上,以社区参与机制为视角,从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激励机制四个维度对三种不同经营模式下的社区参与作比较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0月,建瓯县南雅镇梅村农民在梅村以西1公里的蚯坑山东北面山腰处,距地表0.1米深处挖出一件甬钟。县博物馆闻迅后即派员前往征集,并对出土地点进行了初步调查。现介绍如下。甬钟双范合铸,甬呈圆筒状,上端残,中空,与腔体相通,有干,干上纹饰锈蚀不清。平舞,弧于。钲部分别饰枚9个,分三行。枚呈圆锥状,篆间饰凸双线云雷纹。通  相似文献   

14.
铭安是清末同治、光绪年问东北大员,对于东北政治化均有重要影响.本旨在扼要说明其对于该时期东北学之贡献——出资刊刻《阅莒草堂遗草》和《九梅村诗集》。  相似文献   

15.
惆怅兴亡系绮罗——吴梅村戏曲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梅村的戏曲艺术创作以荒诞梦幻的手法,着意历史兴亡的沉思和反审,在对世变的透视中,盘郁着作家自我精神无法超越自我存在、个体能力无法抗拒社会现实的摧心捣骨之痛;“幽愤慷慨、寄寓极深”(1),真挚深刻地表现了易代之际正统人的独特心态,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我们认为:吴梅村的艺术创作中暗伏  相似文献   

16.
商周之际,地处关中周原(今陕西宝鸡岐山扶风一带)的周人一支,由太伯、仲雍率领,长途跋涉到达吴地,史称“太伯奔吴”。从唐人之说,吴在今无锡梅村一带。传说太伯在梅里开凿沟渠,后人称为太(泰)伯渎(伯渎河、伯渎港)。太伯渎为梅里一带沟通水道,全长约87里。后人考证,其线路是以梅村为中心,西北经太伯桥通往无锡,东南经鸿山通往苏州,民国著名水利专家武同举认为,这是中国最古的运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纪念瑞典著名学者斯文赫定在中国的探险活动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于1989年7月1日邀集中国有关学者就举办斯文赫定国际学术研讨会问题进行会商。参加会议的有:王嵘(西域艺术研究会)、杨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邢玉林、阿拉腾奥其尔(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林梅村(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瑞典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17,(6)
吴梅村诗文辑佚成果可观,但还有未开拓的盲区。现有辑佚成果来源文献类型很广,包括诗文选集、诗话、地方志、尺牍书札集、族谱、文人笔记、文人私撰史书、道观志、存世书画墨迹等,然而佛教文献却一直未进入研究者视野。从目前习见的佛教丛书中即可辑得吴梅村佚作五则,包括佚诗一首、扁联一副、佚文三篇。可以借之扩大对吴梅村交游范围的考察,补充其年谱编撰的材料,了解他对诗禅关系的看法。明清文人涉佛者极多,佛教文献对文学研究意义重大:不仅是文献辑佚的资源库,可补传记、文集记事之阙,帮助研究者观察文人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多种面向;也是理解文人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准确把握其文学思想意蕴的重要资源。明清佛教文献的编撰与刊行数量可观,存世者不少,如能有效利用,对明清文学研究的多维开展必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淞沪会战后,以无锡梅村为代表的江南东路地区经历了社会秩序从崩溃到重建,进而重构重塑的历史进程。其间本地民众、地方党组织及新四军正规部队先后于不同时段参与其中,交互扮演了各自相异的历史角色。民众最初依靠宗族、血缘等关系,借助保甲、团练等组织,以“自卫保家乡”为号召创建各类武装系统,走上“半军事化”道路。中国共产党上海地方党组织在东路沦陷近一年后进驻梅村,依托其组织优长、理论优势,以灵活的统战策略嵌入以民众武装为支柱的地方权势结构中,力图重构以“抗战”为主题的基层秩序框架。1939年5月,新四军第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名义东进,在梅村与地方党组织相互配合,在共同作战中对地方武装展开正规化整训,强化基于“抗战共识”的地方新秩序。但限于敌后复杂的斗争形势,“江抗”在收编民众武装过程中未能妥善处理各种内外矛盾,被迫率领包括民众武装在内的所有部队仓促西撤。此举不仅破坏了作为沦陷区支柱的地方武装系统,还导致东路的秩序重建出现重大波折。  相似文献   

20.
正谈到祖国惊人的巨变时,怎能不联想到我们村庄的变化呢?我的村庄在黄河北岸、中条山下的山西省芮城县南卫乡,名字叫东岩西村。这个名字里有"东"字,还有"西"字,太令人费解了。村中的老年人说,"先有龙岩寺,后有岩西村"。意思是说,龙岩寺建立在前,岩西村成立在后。那座颇有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