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56年9月,在党的七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提及中共中央核心领导层的人事安排时,提议邓小平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当场表示:"我还是比较安于担任秘书长这个职务。"毛泽东向邓小平也  相似文献   

2.
黄少群 《百年潮》2014,(12):9-13
正邓小平一生有"三落三起"的历史传奇,都和毛泽东有直接的关系。邓小平的第一"落",是在中央苏区时期,他被打成"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反党小集团"的头子,不仅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夫妻被迫离婚,而且差一点被开除党籍和"砍掉脑袋"。原因是他极力维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开罪了"左"倾临时中央的领导人。由于这段渊源,从遵义会议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重用邓小平,直至进入中央,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党和国家的  相似文献   

3.
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邓小平被当做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而被打倒.1972年,被软禁在江西的邓小平听到了林彪政变未遂、叛国出逃、折戟沉沙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激动,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叙述自己对林彪的看法.同年8月14日,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这封信作了批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长征期间任中革军委机关报《红星报》主编、中共中央秘书长、红一军团宣传部长。在长征路上,邓小平参加了遵义会议,亲历四渡赤水和抢夺泸定桥等战斗,和战士一起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邓小平女儿问他在长征中干了什么工作?邓小平回答说"跟着走"。邓小平一直"跟着"毛泽东走在长征路上。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学者持续不衰的邓小平研究中,关于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研究占有重要位置。可以说,这是日本邓小平研究的一个特点。日本的邓小平研究,起步早,成果多,而且有其独特的研究特点。下面,以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中心,就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历史地位,以及毛泽东时代与邓小平时代这两个方面,介绍和评析日本学者关于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研究。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历史地位日本学者关于毛泽东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比较研究,应该首推被日本人誉为日本的现代中国研究泰斗、毛泽东研究权威的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竹内实先生的论述。竹内实先生指出…  相似文献   

6.
刘金田 《纵横》2013,(12):17-21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是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坚定的共产党人。毛泽东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是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为共同目标奋斗的过程中,毛泽东十分器重邓小平,邓小平十分敬重毛泽东,总把自己看成是毛泽东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1975年年初至1976年年初,胡乔木因邓小平的关照曾有过短暂复出,任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后又因"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受到批判。胡乔木上纲上线地写了十八条揭发邓小平的材料,"想挽回毛泽东对他的信任"。注1无奈形势瞬息万变……参与1975年整顿1973年,邓小平复出任国务院副总理。1975年1月,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一生波澜壮阔,历经狂风暴雨,在政治上"三起三落",其中后两次更是在"文革"中被毛泽东点名打倒。"文革"结束,历史翻开新的一页,邓小平对毛泽东将如何评价?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国,又将如何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世人拭目以待!本刊特邀《历史决议(注释本)》编写者之一,著名党史专家萧冬连先生为您还原《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过程,再现交锋中的光与火。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个人的伟大实践都与湖北密切相关,而毛泽东、邓小平这两位历史巨人第一次相会也是在湖北,即相会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此后,随着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邓小平"三个字成为20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响亮的名字之一。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小平同志是一位伟人,在中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他的思想理论和不朽功勋指引和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宏伟目标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10.
李忠 《沧桑》2014,(4):71-72
邓小平对党的群众路线系列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深刻揭示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倡导的最根本的作风,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实现现代化,克服困难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关于群众路线系列论述对今天正在深入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仍有启迪。  相似文献   

11.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将来可按协商办法"解决香港问题的战略设想。全国解放前夕,解放军兵临香港城下,毛泽东权衡利弊,最后作出"暂不收回,维持现状"及"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决定。由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提出,后经周恩来归纳总结的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为日后邓小平主导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该文史料翔实,主题鲜明,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关系在维护"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毛泽东和蒋介石一直是默契的。到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和蒋经国成了两岸的对话人。1 977年夏,邓小平第三次复出,而当年5月,蒋经国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的两岸内战敌对状态出现了和缓气氛,开始对走向和平有了思考和动作。详情请看《邓小平和蒋经国在两岸问题上的趋近》一文。  相似文献   

13.
《炎黄春秋》2020,(6):85-88
1937年,美国新闻记者海伦·福斯特·斯诺历尽艰难,独自访问延安。在毛泽东和朱德帮助下,她得以见到许多中共要员和红军高级将领,但未能与已率部队前往云阳前线的任弼时和邓小平谋面。在她向毛泽东表达了想采访任弼时和邓小平的意愿后,毛泽东亲自为她写了一封介绍信。但当海伦到达云阳时,任弼时、邓小平已随大部队开赴太行山抗日前线。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海伦终于见到了邓小平,并将珍藏了42年之久的毛泽东的亲笔信交给了他。  相似文献   

14.
1992年9月28日,被毛泽东戏称为"靠乔木,有饭吃",被邓小平赞誉为"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红色理论家胡乔木在北京三○一医院与世长辞。而就在此前的7月份,他因癌症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之一."一国两制"构想孕育于20世纪50、60年代,周恩来对毛泽东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所作的概括即"一纲四目",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直接思想渊源.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到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认"一国两制"的构想,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阶段.1984年6月以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又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而且由理论变为法律、变为实践.  相似文献   

16.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再次出山。当时国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变化,都涉及到对毛泽东的政治评价:一种是“两个凡是”的观点甚嚣尘上;另一种则是呼应国际上“非毛化”思想对毛泽东全面否定。邓小平站在历史的高度,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维护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团结。详情请看《邓小平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一文。  相似文献   

17.
张金才 《安徽史学》2018,(3):96-102
邓小平和陈云对"大跃进"认识的相同点为:他们都希望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建设发展得快一些,但又认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他们起初都是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和支持"大跃进"的,后来看到"大跃进"运动中出现一些"左"的错误,思想认识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同点为:"大跃进"运动之初,邓小平表现比较积极,而陈云则相对冷静;对于毛泽东发动的"大跃进",邓小平是没有反对,而陈云是没有说话;邓小平后来多次谈到"大跃进"并进行反思,而陈云则很少谈及"大跃进"。邓小平和陈云对"大跃进"的认识存在不同点,其原因是:他们在"大跃进"运动中承担的领导责任不同;领导经济工作的思路不同;工作经历和在党中央的领导分工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邓小平侨务思想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纠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错误做法,重申和恢复了毛泽东、周恩来制定的正确的侨务政策,实现了侨务工作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上的拨乱反正;第二阶段,邓小平将华人华侨与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提出了一整套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赋予邓小平历史的重任 1974年国庆节刚过,毛泽东在武汉提出要筹备四届全国人大、酝酿国家机构人事安排。10月4日,毛泽东让秘书用电话告诉王洪文:毛主席提议邓小平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要王把他的这一重要人事安排告诉周恩来。10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传达毛泽东的“八月指示”,宣布:“中央决定,在最近期间  相似文献   

20.
鲁振祥 《百年潮》2004,(8):12-18
当"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之时,如何对待、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以下简称"评毛")问题,突出地摆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实际上,这是又一次提出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头,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以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识、气魄和客观公正的态度,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科学的评价.这是邓小平一生最伟大的功绩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以开创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