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云梦秦墓陶器年代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以来,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云梦城郊、楚王城遗址西侧的睡虎地、东郊龙岗等墓地发掘了近百座秦墓。其中,睡虎地七号墓下葬年代为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1]:十一号墓葬为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2];龙岗六号墓葬为秦末(秦二世年间)~[3]。这些纪年墓葬的发掘,为该地区秦墓提供了断代的标尺。云梦在春秋战国时期原为楚国故地,楚人战国中期在云梦城郊筑城建国,志书称“楚王城”~[4]。公元前278年为秦军攻占在此设置安陆县城,其中心西移,隶属南郡。那么,云梦这批秦墓出土陶器的文化特征是什么?它主要是继承楚…  相似文献   

2.
格拉纳达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省的北部,背靠苍翠的内华达山,古城就在三座小山脚下,大自然赋予该城浓浓的绿意。北面一条秀丽的山溪从两座风景如画的山间穿过,阿尔罕布拉宫和阿尔拜辛住宅区就分处这两座小山之上。阿尔罕布拉宫是摩尔人留在西班牙的伟大艺术宝藏中的精华之作,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之称。它是摩尔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天才的缩影,是阿拉伯文化的完美表现,是《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中才能找到的梦幻世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河南楚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学上的楚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古代楚人所创造的一种有自身特征的文化遗存,别的一些族属或国别的遗存,只要与其文化面貌特征基本一致,也应该纳入楚文化的范畴。楚文化是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的一种先秦区域文化,它同东方的吴越文化和西部的巴蜀文化一起,被誉为盛开在长江流域的三  相似文献   

4.
楚文化研究的新进展──评马世之《中原楚文化研究》张得水楚文化是因楚人和楚国而得名的一种先秦区域文化,它同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一起,并称为盛开在长江流域的三朵区域文化之花。然而,荆楚北疆同辽阔中原毗连,当楚文化刚刚发轫之时,便同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结下了不...  相似文献   

5.
楚式镇墓兽是东周楚墓中的一种典型的丧葬明器,质地多为漆器,形制有单头、双头、变形龙面式、变形人面式等,是先秦楚文化区别于同期其它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始见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中期,在目前已出土镇墓兽的300多座墓中,虽然由于年代早晚镇墓兽在形制上略有  相似文献   

6.
河南汉代画像砖的出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强大的封建帝国,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由于社会的相对稳定,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汉代艺术继承了先秦的理性精神,并与楚文化的浪漫情调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故无论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楚国以其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近十几年的楚文化考古的新发现,不断赋于楚国历史以新的韵味,激发人们对它产生日益浓厚的兴趣,使之很快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线,不仅在中国历史学界受到高度的重视,而且也越来越吸引着海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对楚文化的研究已从原来单  相似文献   

8.
新都战国木椁墓(以下简称新墓)是目前四川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年代较早、规模较大、出土遗物较丰富的一座墓葬,它体现了多种文化因素,对于研究巴蜀文化与其相邻文化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这一墓葬出土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重视,已发表不少文章,着重探讨了它与楚文化的关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对新墓是一座“比较典型的楚文化墓葬”这一观点,未敢苟同,并试作以下论述,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9.
淮汉之间——周代的一个文化交错地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为了考察楚文化与其它区域文化的联系,我对周代的文化交错地段——尤其是与楚文化关系密切的文化交错地段格外关注。这篇小文所要介绍的,是我对周代淮汉之间这个文化交错地段的认识,希望能得到《中原文物》读者的指教。首先要说明:何以称“交错”?何以称“地段”?交错,似乎也可以称交接,但称交接容易  相似文献   

10.
柳隐溪  于汐  金陵 《中华遗产》2008,(9):90-103
荆州,楚文化的发源地。它上承中原,下纳蛮夷,在灿烂的华夏文明中独放异彩,其影响之广,几乎难有其他区域文化能出其右,荆州博物馆可说是这部煌煌楚文化的缩影。它超过十三万件的文物馆藏,记录下了以凤凰为图腾的楚文化的雪泥鸿爪,可究竟谁才是它的镇馆之宝?本文将带你走进荆博,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1.
黑虎女神     
虎是丛林中最勇猛的动物.它那美丽的皮毛,矫健的身躯、震山撼岳的威仪,无不令人神往。崇拜虎,或以虑为图腾的部族部落.在整个人类的原始时期相当普遍。虎与狼(犬)是丛林狩猎部族最常见最重要的图腾物。虎崇拜,在北起甘责南抵滇黔的整个横断山区的部落为普遍。在这一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出自古氏羌系之各部族中,即有古代的巴.当代的白、彝、普米、拉袖、纳日及傈僳中一支等部.以虎为图腾,或宗白虎,或祖黑虎。虎之为图腾,在西南诸族文化,乃至整个华夏文化中,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华夏的龙虎丈化之根,即植于古氏羌龙虎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2.
冯好 《江汉考古》2007,(4):53-60
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楚文化车制与中原文化车制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了楚文化车制的地域特点与发展历程,认为楚文化车制的基本特点是独创性与延滞性并存,认为成熟的楚文化车制形成于春秋早中期。本文也初步分析了楚文化车制研究对于古代车制研究、对于深入探索楚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15,(2)
<正>1996年,成都市青白江区跃进村汉墓M5出土了两件形制比较特殊的陶器座[1],均为泥质灰陶,模制组合而成。其中,虎熊龙凤座塑于一长方形陶板上,中央站立一虎,虎背上蹲坐一熊,熊头上立有一鸟,作展翅欲飞状;两侧各塑一条龙,作立身上爬状,通高56.5厘米(图一、二)。另一件龟蛙斗拱座,底层为一龟,龟背上立一蟾蜍,蟾蜍背上塑一斗拱,斗拱中  相似文献   

14.
虎座鸟架鼓     
《文史月刊》2014,(2):F0003-F0003
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乐器种类。 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呜凤中间,一面大鼓用红绳带悬于凤冠之上。通体髹黑漆为地,以红、黄、金、蓝等色绘出虎斑纹和凤的羽毛。全器造型逼真,彩绘绚丽辉煌,既是鼓乐,也是艺术佳作。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凤与虎的组合形象中,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反映了楚人崇鸣凤、向往安详的意识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宣汉罗家坝巴文化墓地中规格最高的墓葬M33,实际上是两座具有打破关系的墓葬,被打破者为船棺合葬墓,出土器物受到了楚文化和蜀文化的影响,墓主人有可能属于巴文化的王者或高级贵族。  相似文献   

16.
麦克  严冰  飒秦  李强 《旅游》2006,(10):14-23
乘高大魁梧的冰原雪车去哥伦比亚冰原,探索那400座终年不化的冰河秘密;在峡谷中徒步或攀岩;乘皮筏去冲击瀑布;泡在温泉中看雪山,看得动情就租上雪板,乘上缆车去雪山做一只飞鸟,“飞”累了又泡在温泉里看雪山…… 绵延3000英里的落基山脉将全身最美的部分都无私地呈现给加拿大:冰河,峡谷、瀑布、温泉、雪山。 刘以林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共鸣之:“赚钱者,钱赚到多少为够?为官者,官当到多大为止?做学问者,学问做到哪为佳境?”由此看来,该放弃时则放弃,才能享受一只飞鸟的快乐,才能领略到落基山脉的神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在近年来的傩戏、傩文化研究热中,学者们发现了从七千年前长沙市南托遗址中彩陶灌上的刻绘直至今日少数民族的民间工艺,在神灵、神巫、神物和神器的顶部多绘饰有三尖或艺术化的三尖高冠,且以长江为中心向四面放射分布,而呈南密北稀的状况。这一文化艺术现象的符号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我认为三尖或三尖高冠符号源于原始人对人的崇拜,它既是火的符号,又是火神的符号,其后火的符号又复合于太阳符号之中,有着丰厚的民俗背景和多层的信仰内涵。再者,始从原始巫和原始首领戴三尖冠为其神性象征,既而三尖或三尖符号作为光明、净洁和除邪恶的象征成为巫傩文物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符号,对三尖火形及火神形象符号的研究还能破译我国文化中的某些未解之谜,并为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虎贲"一词始见于《尚书》的《牧誓》、《立政》篇,指军中猛士尤其是周王的近身卫士。西汉平帝时更名宿卫的期门军为虎贲,为后世所沿袭。目前已知的商周金文中并无"虎贲"一词,但有"虎臣"与之相类。虎臣一词又见于《尚书·顾命》及《诗经》的《常武》、《泮水》篇。伪孔传以为虎臣即虎贲氏;郑笺称《常武》之虎臣乃一职官,《泮水》之虎臣泛指威武如虎的武将。有学者认为虎贲由虎臣分化而来,乃虎臣之一种。1窃以为虎臣当即虎贲,名称变换而已。  相似文献   

19.
王玉曌 《神州》2012,(27):29-29
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楚文化中,有很多经典的艺术造型,本文正是从研究这些经典造型出发,来挖掘隐含在这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的文化特征。楚文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轨迹成就了绚烂艳丽、熠熠生辉、耐人寻味和品评的楚文化。  相似文献   

20.
楚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对于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虽然始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但当时的研究,主要是对一些盗掘品的揣摩之上,所得结论难免郢书燕说。真正科学的发掘楚文化遗物,则是建国后才得以进行的,迄今已清理大、中、小型楚墓四千余座,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楚文化遗物。这些出土地点、位置可靠,年代、墓主身份较为明确的遗物,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和研究兴趣。不少学者著书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