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从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狂人日记》和《随感录》以后,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闯将。但《新青年》杂志却一度是没有报酬(不计稿酬)的,投稿都是义务的。  相似文献   

2.
张同乐 《安徽史学》2003,6(2):80-85
《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配方通过对《新青年》与现代化载体转,现代政治化转型,现代化理化转型,现代化的价值观转型的探讨,进而对《新青年》与现代中国化形态转型作整体性分析,研究《新青年》对现代中国化转型的久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佚名 《文史月刊》2014,(2):40-40
鲁迅是我国第一批积极使用和推广标点符号的知识分子。要说起来,汉语中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最早是在1918年5月号的《新青年》杂志上出现的,在此之前,标点符号还没有从国外引入中国。说起标点符号在中国的推广使用,这里还有一段历史。当时,陈望道是在中国推广标点符号的第一人,他在1918年5月,用文言文写了《标点之革新》一文,发表在《学艺》杂志第3卷上。接着,1918年5月号的《新青年》杂志就响应了陈望道的号召,在该期《新青年》杂志上,除了全部用白话文外,还采用了新式的标点符号。不久,陈望道又写了《新式标点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首卷名为《青年杂志》),并非一创刊就名扬天下,但它却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中间又经历了什么?今天我们重新拾起那些碎片,尽可能“重返”五四前后的历史现场,“还原”《新青年》的历史本相,去辨析百年前那些“青年们”的梦想,去怀念那些不甘为时代裹挟勇于为梦想而奋斗的人们。  相似文献   

5.
1915年9月15日,由上海群益书社印制发行、陈独秀主撰主编的《青年杂志》正式创刊。《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从1918年1月第四卷第一号开始,这本由陈独秀一人主编的普通刊物,转型为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陶孟和、沈尹默、胡适轮值编辑的同人刊物,并且很快成为全国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想类刊物之一。由《新青年》杂志直接启动的文学革命加思想解放的白话文运动,为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五四运动提供了通俗易懂的话语工具、写作范本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就开始重视党的理论研究工作。1923年6月起,党中央将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刊,成为中共中央最早的理论刊物。第一次国内革  相似文献   

7.
子明 《炎黄春秋》2009,(9):40-45
1995年初,笔者写了《梁启超与五四运动》一文,其宗旨之一就是切割(作为学生爱国运动和国民外交运动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本文的宗旨,则是在此基础上,对于“新文化运动”进行深入剖析。五四没有“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现在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说法,指的是“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彭明在《五四运动史》中写道:“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为标志。《新青年》是在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的。”周策纵在《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中认为:新文化运动始于“新知识界领导人1917年云集于《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其实,一直到五四运动爆发,后来所谓“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  相似文献   

8.
石樵 《中华遗产》2010,(10):80-89
1915年6月,正在日本东京忙于协助章士钊编办《甲寅》杂志的陈独秀,接到好友告知妻子生病的信后,立刻打点行囊,乘船回国。不久,《新青年》创刊。陈独秀为杂志撰写了《本志罪案签辩书》一文,主张将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艺术等一并革除,  相似文献   

9.
1918年3月15日,《新青年》杂志六大主编中的钱玄同和刘半农,共同导演了一出双簧戏:钱玄同假“王敬轩”之名,在《新青年》第四卷第3号上“通信”专栏发表了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对主张新文化的人进行攻击;而刘半农则以《新青年》记者名义,在《新青年》同期的编辑回信部分刊发了长达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对王敬轩所提出的观点逐一加以驳斥。钱刘二人导演的这出双簧戏,引发了新旧两派的激烈论战,震动了五四运动前中国的思想界和文学界。  相似文献   

10.
新的一年到了。《炎黄春秋》编辑部要我为杂志写一篇新年祝词。于是,写下这样一个题目。两大口号,就是科学和民主。这两大口号,是《新青年》提出来的。这个杂志原名《青年》,1915年创办,到现在正好90年。它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创刊号上陈独秀写了一篇《敬告青年》,就提  相似文献   

1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青年杂志》第一卷张涛《新青年》是现代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最重要的杂志。它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每月发行一号,六号辑成一卷。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始改称《新青年》,后来再版时第一卷亦题名《新青年》。《新青年》第一卷为陈独秀...  相似文献   

12.
胡文立 《纵横》2011,(1):59-60
胡适生于1891年,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糜,学名洪驿。1904年到上海进入新式学堂。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赴美国留学,这时他改名胡适,字适之。在美国先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学习农业,后改学文,再又转学于哥伦比亚大学,在名教授杜威门下学习哲学,获得博士学位。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夏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人《新青年》编辑部,与陈独秀、  相似文献   

13.
陈情 《文史月刊》2006,(1):28-32
毛泽东一生倡导体育运动。他第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就是关于体育的。1917年4月,他在著名的《新青年》杂志第三卷第二期上署名“二十八划生”发表论文《体育之研究》,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重要论点。  相似文献   

14.
江小蕙 《纵横》2010,(12):59-60
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早年留学日本,初学医,后弃医从文。辛亥革命后任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不久即随政府迁京。自1918年开始以鲁迅为笔名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阿QJE传》、《孔乙己》等大量作品,并先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编委会,创办《语丝》、《萌芽》等刊物,大力支持进步刊物的创办活动。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的9月     
《华夏人文地理》2004,(9):18-19
《新青年》 出版 1915年9月15日,留日归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2卷改称《新青年》),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反对旧道德、旧文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学,抨击封建主义文化。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  相似文献   

16.
张家康 《文史春秋》2010,(10):37-42
<正>陈独秀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任北大文科学长时,钱玄同已执教于北大。他们因《新青年》而相识相交,后又都是《新青年》同人。钱玄同自称是《新青年》  相似文献   

17.
名人的笔误     
鲁迅的短篇小说《风波》,最初发表在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中有一处写小孙女六斤打破一只碗,第二天六斤的父亲七斤把这只碗拿到城里去锔时,由于缺口太大,被锔了十六个铜钉,但到了小说的结尾处却写成六斤“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  相似文献   

18.
郭若平 《百年潮》2007,(11):66-69
陈独秀与周作人都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人物,两人有过一段很密切的合作时期,这就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也就是周作人参与陈独秀主持《新青年》杂志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1923年6月,从苏俄归国后的瞿秋白任《新青年》季刊的主编,着手筹备《新青年》的再次出版发行。这是瞿秋白主编的第一份党的刊物,至1926年终刊,《新青年》季刊刊载了大量以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党的科学理论为目的文章,这些文章背后体现了瞿秋白新闻思想的雏形,是他日后创办党刊、党报的思想基础,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神州     
《神州民俗》2008,(4):5
1919《新青年》提倡男女公开社交;1978中央批准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1980宪法删除“四大”;1992《红太阳》在全国热销;1998中国政府取缔传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