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树沟门墓地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虎什哈镇虎什哈村东北的山梁上。以虎丰铁路为界,可分为东西两区。2017年9~11月,对虎丰铁路以西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18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有陶器、骨器、青铜及石质串饰等遗物数十件。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文化属性为玉皇庙文化。此次发掘进一步丰富了梨树沟门墓地内涵,为深入研究玉皇庙文化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
西咀墓地仅发现3座墓葬,皆为洞室墓,墓葬因破坏严重,殉牲情况不明。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特征来看,与以往发掘的新店子墓地、阳畔墓地文化面貌接近。是一处与西北杨郎文化存在交流的东周游牧文化墓地。  相似文献   

3.
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河北涞水张家洼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商周时期墓地并发掘墓葬10座。墓地布局有序,墓葬方向相近,但被盗严重。经考古学研究与测年分析,其中8座墓葬属西周早期墓葬,墓主可能与西周早期进入华北平原北缘的周人相关;另外2座属晚商时期围坊三期文化墓葬,填补了围坊三期文化在潮白河以西墓葬遗存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讷河二克浅墓地及其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克浅墓地发现于六十年代初,后经多次复查,认为属嫩江流域青铜文化遗存。为深入研究这类遗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85年秋季,黑龙江省博物馆对该墓地进行首次发掘。齐齐哈尔市文管站和讷河县图书馆派人参加这项工作。这次发掘,明确了该墓地的文化内涵,获得了一批重要资料,使我们对嫩江流域的原始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将发掘的主要收获作一介绍,并对二克浅墓地的文化遗存进行初步探讨。一墓地与墓葬墓地位于讷河县二克浅乡所在地村北,  相似文献   

5.
<正>随州叶家山墓地是一处年代相对集中在西周前期的曾国墓地。墓地共发掘墓葬140座,均保存完整并出土大量重要文物[1],因此该墓地自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2011年第一次发掘结束后,《文物》杂志就组织学者对墓地的发现进行笔谈[2],对墓地年代、墓葬性质及文化属性进行了讨论。2013年7月在叶家山墓地第二次发掘期间,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属下《江汉考古》也组织了一场讨论[3],专家们进一步讨论和明确了墓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5,(11)
2000年8~10月和2001年夏,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东大杖子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15座,出土器物近150件(套),主要为铜器,其次为陶器,另有少量玉石器等,按用途可分为容器、兵器、车马器等。就墓葬的总体性质而言,应属于北方地区青铜时代典型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即属于"青铜短剑墓"的文化范畴。根据出土器物判断,墓葬的年代应为战国早期前后。此次发掘为探讨辽西地区各类型青铜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中原燕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河套地区龙山时代的遗址中陆续发现了一些石峁文化墓葬,尤其是府谷寨山遗址庙墕墓地的发掘,使系统研究石峁文化墓葬成为了可能。本文系统梳理了石峁文化墓葬的资料,并对墓葬其进行了分类,进而分析了石峁文化墓葬殉葬女性、随葬猪下颌骨及墓地祭祀等葬俗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1年2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盐源县梅雨镇八家村被盗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残墓20座,多为竖穴土坑墓,部分墓葬的墓口覆盖有大石。墓葬内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陶器、铜器、铁器、铜铁复合器、绿松石、海贝等,其中陶器以双耳罐最为常见,铜器有剑、刀、矛、钺、镞和马具等。从出土的随葬器物来看,八家村墓地文化面貌比较一致,基本上集中在一个大的时期,推测其年代大致在西汉时期。八家村墓地反映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与西南夷考古中的滇、夜郎、邛等青铜文化相比,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同时它与周边同期的青铜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密切关系。它的发现为西南夷考古研究和盐源青铜文化探索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阳畔墓地是内蒙古中南部长城沿线地带发现的又一处东周时期游牧文化墓地,该墓地流行洞室墓、殉牲,并出土有青铜带扣、短剑、刀、管状饰、环等。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有相近之处,洞室墓与长城沿线西段的甘宁地区东周时期的墓葬存在文化、技术和人种上的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江川李家山1972年清理发掘27座墓葬、1992年发掘清理59座墓葬,两次共清理86座墓葬1,李家山墓地是石寨山文化墓地中墓葬材料保存相对完整、随葬器物所表现的墓主性别特征十分明显,对于认识和研究石寨山文化在葬俗方面的演变过程非常重要。李家山墓地相当部分墓葬人骨没有保存下来,即便保存下来的也没有进行体质人类学的鉴定,我们对该墓地墓主性别的判定是基于金莲山墓地的实践所得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江汉考古》2021,(2):30-38
隰县瓦窑坡墓地位于山西临汾市西北、吕梁山地南缘,200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17座,其中铜器墓11座。本文主要报道春秋晚期铜器墓M17,该墓出土铜、陶、玉石、漆木、骨器等约20余件(套),青铜礼器具有典型晋文化特征。这批材料对认识晋文化和晋国向北部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群刊撷萃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山戎文化考古队于1985年9月至1988年底在军都山南麓的大柏老乡古城村葫芦沟、西梁垙和靳家堡乡玉皇庙3处山戎部落墓地进行了七期有计划的发掘。出土的青铜器,均以发达的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和青铜削刀为典型代表,出土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近百件,青铜削刀130余件,既数量可观,且型式多样。在玉皇庙和葫芦沟墓地的晚期墓葬中还出土了少量尖首刀币。达3处墓地  相似文献   

13.
反山M12再思--良渚遗址群显贵者墓葬个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期“史前文化”专栏,选登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向明先生的《反山M12再思--良渚遗址群显贵者墓葬个案的研究》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朔知先生的《皖西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变迁》。良渚遗址群以及位于遗址群中部的反山墓地对于良渚文化、长江下游地区史前历史乃至中国文明化进程研究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能够碰到并发掘出这样一个墓地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反山M12再思--良渚遗址群显贵者墓葬个案的研究》一文作者方向明先生虽不是反山墓地的发掘者,却是墓地的整理者和新出版的《反山》报告编写者。同时也是很多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者以及《瑶山》等重要报告的编写者,对于反山墓地乃至良渚文化的墓葬制度有很透彻的了解并发表过很多相关论文。而本文对出‘琮王’的反山M12的个案研究,特别关注的是墓葬中随葬器物放置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及其与已经朽坏有机物质之间的联系,试图复原这些器物原初的存在状态,因而对于了解反山墓地以及良渚文化的埋葬制度、礼仪文化和社会制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反山墓葬保存状况十分不理想,一些有机物甚至是人骨、象牙器具等都已朽烂殆尽,发掘的时候由于是第一次遇到良渚文化这样大型的墓葬,基本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因此尽管发掘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很难将随葬品最原初的状态完全恢复出来,因此就特别需要本文这样参照其他相关材料对原始资料的‘再发掘’。  相似文献   

14.
凉城县水泉战国墓地最早发现于二十世纪80年代,2008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对之进行了全面的钻探和发掘,共发掘墓葬27座,编号为M1-M25、M28、M29①。该墓地与以往发掘的毛庆沟较晚阶段②和饮牛沟墓地③的文化面貌和内涵相  相似文献   

15.
孙家石滩家族墓地,位于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东洞乡)西部,上坝镇的西北部。2005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中一处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3座,均属魏晋时期的砖券墓葬,出土器物93件(组)。这几座墓葬的发现对我们进一步研究西北地区在两晋时期的文化习俗以及时代分期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出版的<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一书,发表了几处很有价值的鲜卑墓葬,其中就包括了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的七郎山墓地.该墓地共发掘了20座墓葬,这处墓地在墓葬形制和葬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其实发掘者也意识到该墓地的特殊性,认为其中墓葬形制、葬式等方面的习俗应源自于西部,墓地的主人们与西北部族或方族之间在考古学文化上存在亲缘关系;但最终对墓地的定性是.  相似文献   

17.
2012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新郑市冯庄水库东岸进行了文物钻探,发现大中小型墓葬数十座。在发掘的19座大中型墓葬中,12HZXTM1414是铁岭墓地西北缘一处墓地中级别最高的墓葬。该墓重要铜器被盗一空,从残留的青铜鼎、盘、编钟、编磬等可知为大夫或士一级墓,其所出的陶器对铁岭墓地陶器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至11月,为配合湖北省荆门220千伏南桥输变电站工程建设进行了龙王山新石器时代墓地考占发掘,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共发掘清理大溪文化至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墓葬203座,出土器物逾万件,质地有陶器、玉器等。这批墓葬的规模及随葬品数量的多寡不一,显示当时的社会分化情况已十分明显,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时期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史前文明进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1976年6~11月,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玉门火烧沟墓地进行清理,发掘总面积2520平方米,共清理四坝文化墓葬312座,出土陶、玉/石、金属、骨、木质文物近两千件(套).火烧沟墓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四坝文化最大的一处墓地.该墓地的发掘为深入研究河西走廊青铜时代的社会和文化及早期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物质资料.  相似文献   

20.
四方塘墓地是铜绿山也是中国矿冶考古首次发现的与矿冶遗址有关的墓地,本文通过四方塘墓地与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位置、年代关系,分析墓葬及随葬品的文化特征,认为四方塘墓地应该是当时矿区内不同级别管理者的公用墓地。墓地的文化面貌春秋中期以后以楚文化为主,兼有当地吴越文化因素。四方塘墓地的发掘,为中国矿冶考古、楚文化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