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骑施原系突厥十姓部落之一,散居伊犁河流域。显庆三年(658年),唐朝在中亚广设羁縻都督府州,于突骑施部落设置过嗢鹿州和洁山两个都督府。乾陵六十四蕃臣石像群中有其首领"右威卫将军兼洁山都督突骑施傍勒"像。公元7世纪末,西突厥可汗不为诸部所服,呈现十姓无主的混乱局面。突骑施酋长乌质勒借机起兵,驱逐唐廷册立的阿史那斛瑟罗,控制了西突厥大部分领地。开元六年(718年),突骑施可汗苏禄又南下楚河流域,  相似文献   

2.
杜学书 《新疆钱币》2001,(2):19-19,21
突骑施钱是突骑施汗国的铸币。突骑施原系突厥十姓部落之一,散居于新疆伊犁河流域。公元657年唐朝灭西突厥汗国后,突骑施部落酋长乌质勒势力逐渐强盛,初建突骑施政权,在碎叶川和伊丽水设立牙帐,以碎叶城为“大牙”,以弓月城(今新疆伊宁市境内)为“小牙”。  相似文献   

3.
葛承雍 《文物》2013,(8):79-83
突骑施是7~8世纪盛唐时期活跃在西域的一个西突厥部落民族,与中亚粟特接邻并受其影响。突骑施曾在汗国22年统治时期内模仿唐"开元通宝"铸造正面为粟特文的方孔圆钱[1],作为东西方交汇产物的流通货币屡屡在新疆被发现,但在中原内地发现突骑施文物极少。2011年10月在西安西郊南村发掘的一座唐墓中,出土了胡人俑、跪拜俑、女侍俑等一批文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方《唐故突骑施王子志铭》墓志,其内容对研究西域历史、西  相似文献   

4.
乌孙古道     
任克良 《丝绸之路》2013,(13):32-33
乌孙古道位于拜城县境东部黑英山乡境内的博孜克尔格河谷,是古代南北疆的战略通道,贯穿天山南北的咽喉要道,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都想争夺这块宝地。汉武大帝为与乌孙结好对抗匈奴、隋唐时期西突厥控制天山统治塔里木盆地、唐代西征突厥及与突骑施汗国的交好等等,都是通过乌孙古道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就连前后汉众多使节、军士及自乌孙而下的公主、王子及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出土的吐鲁番文书,不仅为晋唐典制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且对于中亚史研究,也赋予了追寻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边际关系的珍贵凭证。吐鲁番文书中,突骑施记载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原来,当西突厥汗国于659年灭亡之后,8世纪崛起于碎叶川及伊犁河地区的突骑施,遂成为与西州紧邻的"邻藩"。在唐朝于中亚地区以"天可汗"名义领衔的防卫体系中,突骑施是西方的屏障。从文书中考见的突骑施与西州间金帛市马贸易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突骑施钱币在我国发现和出土的不断增多。研究和讨论突骑施钱币的文章也常见诸钱币杂志及网页。虽然关于突骑施钱币的许多问题还没有真正明晰。但对其出土发掘、历史背景、铸造者、铸地、流通时间、流通范围、流通中的作用、钱文的释读、版式版别等问题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突骑施钱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突骑施汗国钱币.传世数量甚少,出土也不多见.亦为古钱币中之珍品。突骑施钱曾出土于碎叶城附近.即今日楚河边的托克马克.在我国古丝绸之路沿线也有零星出土发现。中外学对突骑施钱币铭译读、铸行时间和铸造等问题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继续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突骑施是唐代曾经活跃在"丝绸之路"冲要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游牧部族。其最盛时期是在7世纪末到8世纪中叶,这一时期他们建立了一个地域广阔的汗国,活动范围东起天山东部,西面直到咸海之滨。在突骑施直接控制的地区内,有游牧部落,也有农业民族,还有商业人口。这个地区东有大唐,南有吐蕃,东北是后突厥汗国,突骑施既倚大唐为宗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1986年发表《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位置新探》一文的基础上,详检有关碎叶史事,从时空两方面综合分析,其绝大部分发生在哈密碎叶及其周围。巴尔喀什湖附近的碎叶,从乌质勒徙其牙帐以后,在整个四镇存在期间,一直是突骑施安身立命之处。裴行俭留王方翼于安西筑碎叶城,位于其东归途中的伊州(哈密),不可能在今新疆玛纳斯河以西。《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把王方翼筑碎叶城,放在焉耆都督府名下,是因为焉耆王龙嫩突在突骑施占据焉耆后隋唐军移徙伊州碎叶,该地曾长期作为焉耆都督府的侨置治所。“碎叶”(Suyab),突厥语意为两水交汇处,西域有多处以“碎叶”为地名,对有关史事必须具体分析,以免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初,在丝绸之路重镇、李氏文化发祥地甘肃省陇西县城,发现了一枚突骑施钱币。该钱方孔圆形,青铜质.形制酷似唐开元通宝.钱形规整.文字清晰.面文为粟特文.背饰一巨形弓月,通体生坑绿锈。钱径23.8,穿孔6,厚1毫米,重3.7克。细审该钱,在入土前背部已严重磨损,一边厚,一边薄,背廓略平夷,但背文仍清晰可见(如拓)。唐代与西域诸国在政治、商贸、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密切的关系,突骑施汗国历代均受唐王朝的册封,唐玄宗封苏禄为忠顺可汗,并将交河公主嫁给他。甘肃陇西县发现突骑施钱@苟世英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西郊大庆路西段发掘了一座唐墓。此墓为斜坡墓道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随葬器物有陶俑、陶动物、陶器等,还出土一合墓志。据墓志记载,墓主为唐突骑施质子光绪,葬于唐永泰二年(766年)。此墓的发掘不仅为研究突骑施的兴衰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也为研究唐代中央政府与西域部族的关系提供了新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笔者新近获得一枚钱币-汉粟双体“开元通宝”钱,圆形方孔,青铜所铸。内外有郭,径26mm,穿6mm,厚约2mm,重4.5g。该钱正面为“开元通宝”四个汉字,背面为粟特文,由四个单词组成,直译为“天(圣)的突骑施可汗钱”或译为“强大的突骑施可汗钱”。现将该钱刊出供广大泉家鉴赏,并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3.
钱伯泉 《新疆钱币》2001,(3):6-7,F003
今年年初,我购得一枚突骑施铜钱,此钱直径26mm,穿径5mm,厚约2mm,重4.6g(含锈)。正面文字深峻清晰,笔画比常见的突骑施铜钱要瘦削圆润。背面满为硬锈,从锈面较浅和碰掉硬锈的底面看,有缘有廓,但无常见突骑施钱背的族徽或部落标记。数年前,我也曾收藏一枚铜钱,直径26mm,穿径5ram,较薄,厚度仅1mm,重2.2g。正面有缘有廓,钱文围成一圈,虽然不甚清晰,但从字形和轮廓看,既非回鹘文,也非阿拉伯文和察合台文。  相似文献   

14.
正开元十年(722),唐玄宗出于笼络突骑施可汗苏禄的目的,将阿史那怀道之女册为公主与之联姻,不过,这位公主的封号究竟是金河公主还是交河公主,至今仍是一桩学术公案。1903年沙畹在《旧唐书·突厥传》一节中,于"金河公主"下出注  相似文献   

15.
李林 《新疆钱币》2007,(3):47-48
2007年夏的一天,在喀什钱币市场发现一枚珍罕的唐代突骑施汗国汉、粟二体文钱。笔者以善价购得,并向钱商盘问出处,钱商说是出自喀什市附近农村一维吾尔族农民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交河公主作为蕃臣女被册为和亲公主嫁于突骑施,被唐廷用以延续阿史那氏在西域的统治权威。但这次和亲并没有建立起双方长久的稳定关系,因互市贸易而爆发出来的矛盾冲突也宣告了唐朝旧西域政策的失效。  相似文献   

17.
甘肃,为文物大省。彩陶汉简石窟寺,列居全国之首。金石碑刻,亦俯拾皆是。正由于多,则常为人所忽视。“文革”中期,我下放礼县劳动,目睹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颂所书“赵世延家庙碑”一座,形制宏丽,纹饰精美,书法绝妙;如此680年前的珍贵文物,却形同废石,被半埋于县郊农田中,任风吹雨打,无人过问,为识者所痛心。1992年秋,复因公去临洮,慕名“哥舒碑”前往南大街参观。该碑总高近八米,碑座碑身碑额皆为巨石凿成,巍然矗立,雄伟异常。而令观者啼笑皆非的是,这样一座名闻(?)迩的唐碑,却尴尬地被“围困”在几家居民院落里。碑座下堆放着横七竖八的烧柴棍棒,还兼做了一头铁链拴着的恶犬的狗窝——呜呼!可怜的“哥舒翰”! 哥舒翰,世居安西(今新疆境内),为突骑施族(属西突厥)哥舒部  相似文献   

18.
两枚突骑施钱笔者在泉友处见两枚突骑施钱(如拓)。钱币文字清晰、字口深峻、红绿锈相间。其中一枚径4.42、穿0.5厘米,重4.5克。(《甘肃金融·钱币研究》1993.1乾琰)两枚突骑施钱@乾琰...  相似文献   

19.
对突骑施粟特文钱的探讨周延龄,任拴英ADISSCUSSIONONTHETURGISHCOINWITHSOGDCHARACTERS¥ZhouYanling;RenShuanyingAbstract:ThetranslationoftheSogdchar...  相似文献   

20.
《文博》2016,(1)
阿史那怀道墓志,记载了志主阿史那怀道的世系、历官及生平事迹,对研究唐代西突厥世系、西突厥可汗名字以及唐与西突厥的关系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墓志入手,对录文异文进行了辨析,并对志主世系及生平等问题进行了简单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