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描绘的情景,过来人都经历。毛泽东逝世的消息,我是在铁路上听到的。时隔30余载,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1976年9月初,我与同宿舍的孙某到上海去玩,孙某是上海人,下放凤阳多年,始得招工。返回时,他在铁路工作的哥哥,把我俩托付给一位列车员,为我们省下了车票钱。车到蚌埠后,  相似文献   

2.
史彬是“二七”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1912年到长辛店铁路工厂当白铁工,当时年仅20岁。1921年下半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是长辛店铁路工厂的第一个党员。  相似文献   

3.
在李鸿章一生所致力的洋务事业中,铁路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1863年至1901年,他始终与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休戚相关。1890年代,李鸿章以北洋防务为核心目标,以“俄患日亟”为由,筹议和兴筑中国第一官办铁路一关东铁路;他凭借着个人努力和与海军衙门的良好关系,初步解决了筑路经费;他坚持“权自我操”,抵制外人对路权的干涉。甲午战争尽管打断了李鸿章兴建关东铁路的步伐,但其对铁路的认知与实践,为中国早期的铁路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1897年到1903年,俄国人化费整整6年时间,修筑了中东铁路。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加深了俄国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1923年,在铁路建成25周年之际,V·F·葛瓦里斯基的木材商行发表了题为《V·F·葛瓦里斯基在北满的木材商行》一文(1923年7月,哈尔滨),详细地回顾了与中东铁路的修建同步发展的木材开采业和商行的情况。早在修建乌苏里铁路的初期,V·F·葛瓦里斯基就从俄罗斯西南部来到中国。1898年,为了乌苏里地区造船工业,同时也为了在荒凉的波格拉尼奇诺—格里戈里耶夫斯基地区尽快建起住房,他成了当时最大的木材商之一。在修筑中东铁路的5年间,V·F·葛瓦里斯基一直在东线工作。这一时期,他的重要的活动,是于1902年和1903年,打通了众所周知的从石头河子到高岭站之间10~12码宽的隧洞,使中东铁路及时通车。V·F·葛瓦里斯基不仅是北满木材开采区商行的创始人,也是俄国野蛮掠夺东北森林资源的代表人物。这里,摘译《V·F·葛瓦里斯基在北满的木材商行》一文的部分内容,供研究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这篇出自于他铁路同事之手的文章,讲述了张国立当上“皇帝”之前的有趣经历。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的思想家中,梁启超较早地认识了开办铁路的重要性。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此间他先后发表了很多直接论述中国铁路的章,而学术界对这一问题鲜有论及,本认为梁启超铁路利权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不乏珍贵之处。  相似文献   

7.
朱少连,1887年3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竹花乡(今曲兰乡湘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04年进入衡阳城里一所中学读书,随后考上了湖北铁路学校。1912年,他在铁路学校结业,被分配到株萍铁路实习,之后当上了火车司机,成为我国早期有文化的铁路工人之一。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后,中国国弱民贫,民族危机日深。国内部分有识之士为救国救民,积极向西方探求真理。严复是"清季输入欧化第一人",旅欧的经历让他认识到了铁路对国计民生的巨大作用,因而在中国主张兴建铁路富国阜民。本文旨在分析严复铁路救贫思想的形成原因、具体内容,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彭敏,原名周镇宇。1918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新中国铁路和桥梁建设的卓越组织者、领导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党内的"红色专家"。抗日战争中,他在山西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后到延安学习。抗战胜利后,被派往东北,担任党领导的铁路队伍指挥员,从此和铁路桥梁结下不解之缘。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他组织并指挥东北的铁路抢修、维护工作,还转战华北、华中及大西南,既为接管全国的现有铁路系  相似文献   

10.
4月     
<正>1 1997年4月中国铁路第一次提速。提速主要在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进行。提速后,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到1398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到588公里。2 1827年4月英国画家威廉·霍尔曼·亨特出生。亨特16岁以后才接触油画,当时他一面画肖像画自谋生活,一面开始研究绘画。1845年,他进入皇家美术学院,与米菜斯和罗塞蒂开创了拉斐尔前派兄弟  相似文献   

11.
短短4年时间,他经历了从新人到成熟员工、从内地到海外的转变。与80后同龄人相比,他的成长几乎是跳跃式的,带着青春的憧憬和张力  相似文献   

12.
<正>《西游记》依托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就是后来人们广为传颂的唐僧取经的经历。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公元627年至649年),僧人玄奘为了弄清佛经教义,决心到天竺(印度)取经。他经历了千辛万苦,前后花了十七年时间(小说中说的是十四年),来往几万里路,终于到达印度,取得了  相似文献   

13.
1962年,孙永福从长沙铁道学院桥隧系毕业,分配到郑州铁路局工体。为调查铁路桥梁的承重问题,他曾从郑州徒步武汉,一桥一梁地看过去,踏勘所得的技术文章使他崭露头角,当上了技术员。随后,他参加川黔,贵昆、成昆,湘黔,枝柳等铁路及援建坦赞铁路建设。1984年,43岁,调任铁道部副部长,主管全国铁路建设、计划工作,主持建成京九,大秦、南昆,衡广等万余公里干线铁路。2001年初,朱镕基总理提议,增补孙永福为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青藏铁路建设的日常工作,并在文件中正式任命他为“正部长级”;2001年6月29日,在青藏铁路开工典礼拉萨会场,吴邦国副总理向大家介绍孙永福:“这就是青藏铁路的总指挥。”五年里,孙永福以花甲之年,数十次上高原一线,像呵护婴儿一样呵护着青藏铁路建设者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在他的周密指挥下,青藏铁路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他自己在学术上也不断出新,2005年底,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正>一"草径已经开辟在这儿,我希望更有伟大的工程师,出来建筑铁路。"~(1)这是郭沫若在193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的终篇里所写的话。这意味着在他看来,他筚路蓝缕、艰辛奋斗所踏出的路,只是一个"草径",他期待着将来会有"伟大的工程师"沿着这条路来"建筑铁路"。时光已经过去了近九十年,在他踏出的"草径"上,已经修建好一条宽敞、坚固的铁路,这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1995年,安徽全省瞩目的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合九铁路全线开通,结束了皖西南不通铁路的历史,为安徽与华南地区的沟通联系开辟了直达通道。这项江淮儿女心中的"第一号工程",从1957年动议到1991年正式开工,历经几代人的心血。"合力修合九,合九赛京九",作为历史见证人,刘良启向我们讲述合九铁路从决策至开工的过程,透过他对合九铁路建设的回忆,我们一起聆听那个时代的澎湃声音。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亲陈永贵离开我们已经8年了。8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他的作风和品质,常常给我以激励和鞭策;他一生不平凡的经历,也常常在儿孙们中间相耳传颂着—— 童年血泪 我家祖籍是昔阳县巴州乡石山村。1914年冬,为了谋生,祖父带着全家来到虎头山背  相似文献   

17.
黄方毅 《百年潮》2002,(4):39-43
父亲黄炎培辞世三十七年了.他从一个前清举人,成为共和国开国时的副总理,可谓一生传奇.在旧社会,父亲长期埋头办学而不肯作官,两度坚拒不就全国教育总长;他靠发行股票、社会集资,主持修建了上海浦东第一条铁路;抗战后,他结识了周恩来等,开始了与共产党人的长期合作;他与毛泽东主席的延安谈话,被称作"黄氏周期率",至今被人不时提起,发人深思.他与孙中山结识,同袁世凯周旋,被蒋介石先通缉后引为上宾最后杀掉儿子.父亲与我共同生活了十九年.多年来,我一直着力父亲历史的追寻,虽然那段历史已经远离,虽然我国已跨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改革开放的新纪元,但父亲几十年中所经历的被捕、逃亡、通缉,历经艰难和曲折,始终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不改初衷、又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对于后人,对于在改革开放中从事新的奋斗的中华儿女,或许有所启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铁路是“现代工业的先驱”;李鸿章是中国铁路的创始人。李鸿章亲手描绘了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第一张蓝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及第一批钞路。在开创中国铁路事业的历程中,他曾与封建顽固派及外国资本集团进行过难能可贵的抗争,也留下了发人深省的教训……。铁路计划的酝酿李鸿章创建铁路的念头是由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企图搜取在华筑路权而引发的。早在1844年,外国商人就产生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企图——这年美国怡和洋行的档  相似文献   

19.
<正>1日省委书记王宪魁就哈佳铁路规划建设和松花江流域灌区建设等情况,深入到宾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方正县、依兰县和汤原县调研。王宪魁一行先后来到哈佳铁路宾西新站址、哈佳铁路方正县新站址、哈佳铁路依兰县新站址、木兰松花江大桥及引道工程选址等。调研期间,他沿松花江北岸一路驱车,深入考察松花江流域灌区建设情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见到张树栋先生,还是在2013年银杏落满整个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深秋时节,之前的精心准备以及同先生的先期沟通,让我们双方都对这个口述史项目充满期待. 先生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矍铄,回忆起往昔岁月,更是如数家珍.无论是他幼年生活的困苦与颠沛,还是解放初期他在大西南的学习与建政;无论是他在朝鲜战争上经历的生死与别离,还是他初到南大享受和平年代中的欢乐与欣喜,先生按照自己的思路,为我们回顾了他一生不平凡的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