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建社会中的一夫多妻现象比比皆是,《红楼梦》作为封建时代的经典代表作品,这一现象更是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人物对一夫多妻现象的不同认知和行为体现,达到深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反映产生这一社会现实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2.
雨花石文化与红楼梦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作为我国的经典名著,多年来研究一直盛行不衰。民国时期,鲁迅就曾谈起读《红楼梦》的不同读法;毛泽东主席对《红楼梦》颇为喜爱,多年释读不倦。蔡元培、胡适等人则先后展开对《红楼梦》的研究,影响极大,终于在人文学科领域产生了红学这一专门的学问,终至于红学家辈出,代不乏人。前人从索隐、政治、文学、政治等角度对《红楼梦》作出了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雨花石文化与《红楼梦》关系上试作剖析。  相似文献   

3.
胡婕 《丝绸之路》2011,(4):76-77
本文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入手,探讨了《红楼梦》与《神曲》的文化特点,具体分析了两部作品的不同结构、不同宗教意识、人物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以及作品所体现的审美意识形态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樊志斌 《收藏家》2023,(12):67-82
本文基于文献考察,对“《红楼梦》文人绘画”的定义、特点、现存情况进行梳理。《红楼梦》在清代文人中传播广泛,现存相关题材的文人绘画数量较大,其创意、审美、技法等与一般版刻图录、年画、广告画多有区别,体现了《红楼梦》创作者的个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1928年,《文学周报》五卷二十五号刊载了郭绍虞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介绍〈歧路灯〉》。文章一上来就说:“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而不知道《歧路灯》,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与《儒林外史》的作者曹雪芹与吴敬梓而不知道《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这三部差不多同时的长篇著作,而显晦之不同有如此!这诚是近世小说史上一件不平常的事实。”接着,文章将《歧路灯》与《儒林外史》、《红楼梦》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歧路灯》亦正有足以胜过《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者在”。几个月后,朱自清又在《一般》第六卷第四号上发表了《歧路灯》一文,认为“《歧路灯》是中国旧来仅有的  相似文献   

6.
赵亮 《神州》2010,(10):12-15
四年来屡屡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终于登台亮相了。从演员的全球华人海选到导演、编剧的更换,再到公布定妆照、剧照直至正式开播,这部电视剧将近年来经典名著的重拍潮推向了顶峰。不只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成为导演们争相翻拍的重点剧集。同一时间四大名著被翻拍,2010年遂被称为“名著重拍年”,如何看待影视界的名著重拍现象?这背后究竟隐含着怎样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有幸先后搜集到解放初期出版的俞平伯著《红楼梦研究》、周汝昌著《红楼梦新证》和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在将近半个世纪之后,再来阅读这几部红学著作,不禁感慨系之。作为《红楼梦》研究史上最重要的著作,它们不仅影响了其后的红学发展,而且对广大读者也有重要的帮助。由于这套丛书是王耳先生(即文怀沙先生)主编的,且文先生先后为这三部著作,写有跋、代序和出版者说明,这就不能不重视文怀沙对《红楼梦》研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满族崇拜自然神祗,动植物神祗,并有浓厚的英雄崇拜情结。其中石、植物、女性都是满族崇拜的对象。《红楼梦》对于石、植物、女性同样具有崇拜情结。这说明《红楼梦》对满族神话有一种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9.
《儿女英雄传》和《红楼梦》具有众多相通之处,这在清代小说中是独特而唯一的。这除了《儿女英雄传》对《红楼梦》的有意借鉴与模仿之外,与它们的作者都是生活在北京的满族旗人不无关系。满族的民族身份以及由此而来的对满族兴衰、满族命运的关注正是《儿女英雄传》和《红楼梦》写作共同的源,主要表现在他们具有共同的满族文化背景、共同的八旗衰落的时代背景和共同的担忧八旗命运的心理背景。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宽政六年末(1795年初)传入日本的,而最早的日译诞生在将近100年后的1892年。这一年4月,森槐南在《城南评论》上发表了《红楼梦》第一回楔子部分的译文,题为《红楼梦序词》,署名“槐梦南柯”。这篇译文的产生并非偶然,它是在清朝首届驻日公使馆员们向日本文人学者大力推介《红楼梦》的背景下诞生的,同时也与坪内逍遥否定劝善惩恶的小说写作传统,提倡写实主义的日本近代文坛的变革遥相呼应。本文重点考察这篇译文的翻译背景、徒用底太、翻译风格、翻译目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凝聚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文化结晶的《红楼梦》 ,其深邃的内涵、独特的东方神韵 ,赢得了不同民族、不同肤色读者的喜爱和重视 ,使之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据统计 ,《红楼梦》已被译为25种语种、180种版本在全世界各国发行 ,她已成为各国学子了解中国乃至了解东方文化的必走门径。为实现这一切 ,许多中华学子殚精竭虑 ,前赴后继 ,功不可没。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威斯康辛大学终身教授周策纵就是其中之一。少年“红楼梦”周策纵1916年出生于湖南祁阳一个书香之家 ,童年即爱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十三四岁读初中之际 ,就有题咏《…  相似文献   

12.
烟雨朦胧 峥嵘若现——曹雪芹身世与族属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学”研究二百多年来,很少有人从民族文学角度研究《红楼梦》,很少有人旗帜鲜明地说《红楼梦》是满族文学的不朽名著。 关于《红楼梦》的题材,“红学”界的认识大体可分二类。 一类,不承认《红楼梦》写的是清代中期的社会,认为只是写个别人的闲帐。于是就产生“明珠”说、“纳兰”说、“顺治”说、“傅恒”说、“张勇”说、“和珅”说,总之是写一家之事。这一类之中有另一极端,认为《红楼梦》就是写雍乾时期的政局史,全书主干是“排满思汉”的民族思想。于是用猜谜的方法,猜测那些所谓影射,抨击《红楼梦》中的人和事,《红楼梦》中的人和事是实有所指,更有站在排满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刘秀娟 《神州》2013,(8):2-2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结晶,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举世公认。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可说是文学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对《红楼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批判与否定,而忽略了其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继承与创新。本文将《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与才子佳人小说中佳人形象进行比较,从中探究一下两者的异同及才子佳人小说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书微讯     
正《红楼梦》(注解本)(全二册)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一百二十回完整故事本"程甲本"为底本,审慎准确,不随意改动底本文字,使得这一版本成为研究《红楼梦》的宝贵资料;为了让读者能完整地阅读文本,本书采用回后注的方式,注释约有3600条,详尽丰富,避免繁琐的考证。另外,本书还包括《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事迹表,勾勒人物性格,把握情节主线;《红楼梦》诗词曲赋索引;《红楼梦》研究主要著述一览表,列举"红学"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的繁荣,尤其是戏曲文化的兴盛,是《红楼梦》改编与演出的前提之一。清代《红楼梦》戏曲的改编与演出以北京、扬州、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主,北京与扬州是道光之前戏曲文化的中心。从现有资料可知,《红楼梦》传奇的改编与昆剧的演出主要以这两地为主。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江南文化中心,光绪年间《红楼梦》昆剧在上海上演。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清代《红楼梦》粤剧《黛玉葬花》等文词雅训,对"鄙俚"的粤剧影响深远,粤剧红楼戏在思想内容、方言使用上有明显的岭南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程伟元与《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雷 《文物》1976,(10)
在《红楼梦》的版本史和研究史上,程伟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但很少有人重视和研究他。这种奇怪的现象,是由一个历史性的误会造成的。长期以来,人们误解了程伟元为他主持校印的《红楼梦》所写的序言,误认为程伟元不过是一介书商,他印《红楼梦》无非是为了图利,于是有关他的一切  相似文献   

17.
周思源,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红楼梦学刊》编委。主要著作有《周思源看红楼》、《周思源正解金陵十二钗》等。一本《红楼梦》,成就了一门"红学"。从饮食到服饰、从建筑到诗词……红学专家们从《红楼梦》中读出了几乎涵盖社会所有领域的内容。然而"管理"在红学领域,还是个新鲜的词汇。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毕节市博物馆收藏有晚清女诗人曹太夫人的《红楼梦百合诗》,是作者用蝇头小楷写的四张条幅,准备做成诗屏,因此也称为《百花诗屏》。作者选择了《红楼梦》中的九十九个女性和一名男子(贾宝玉)为题材,一人配一种花名,每人每花皆赋诗一首,对这一百个文学人物作了细致独到的品评。  相似文献   

19.
一、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角《红楼梦》里众多的人物中,主角是贾宝玉。既然是以宝玉为主角,那么这小说的主线就只能通过这个主要人物去探索,去分析。有人说《红楼梦》的主线是表现贾府必然衰亡败落的过程,由盛而衰的经历。但这显然和作者把宝玉当作主人公来写的目的是游离的。因为贾府的败落或由盛而衰,宝玉并非关键人物。贾府既不由他而盛也不由他而衰。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第五回,在十二钗图册及其题词后面,曾写贾宝玉听到《红楼梦曲》共十四支。除了作为引子的首曲和尾曲外,中间有十二支。这十二支的后十支咏谁,是很清楚的,红学界没有异议。这十二支的前二支,即《终身误》和《枉凝眉》咏谁,颇有分歧。笔者也略陈管见如下。我认为,要正确理解这二支曲文的内容,要坚持这样两个互相关联的原则。一是要抓住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创作主旨,因为《红楼梦曲》是在正册题词之后,对十二钗的命运作进一步抒情咏叹。曲文既概括了她们的终身,又抒发了作者(有时以贾宝玉的身份)对她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