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木所具有的生命力与再生力量,使神树崇拜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信仰之一。印度吠陀神话、印度教神话中的"生命树",是长生不死想象的神圣之物。印度佛教将生命树意象融入"窣堵波"的建造中,使"窣堵波"信仰也彰显出再生与丰饶的意义。生长在须弥山、伊甸园、昆仑悬圃这些神话乐园中的"如意宝树",延续"生命树"永生不死的隐喻涵义,并凸显其如意变化的神奇功能。随着佛教的东传,出现于中国的"佛像摇钱树"则是在神树崇拜基础上,结合佛教信仰演变发展形成的神圣之物,兼具"生命树"永生不死与"如意宝树"所求皆遂的多重象征语境与神圣功能。从生命树到如意宝树再到佛像摇钱树,存在着人类神树神话想象嬗变的复杂过程,不仅可以窥视神树崇拜与信仰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而且可以领略潜藏其中的多重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陕西唐塔遗存考实及历史地理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佛教的全面中国化和鼎盛时代。与佛教理论发展同步,唐代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佛塔建造的高峰,由中国高台楼阁建筑与印度窣堵波结合的中国式佛塔遍及南北大地。由于建筑材料上的原因,唐代所建的大量木  相似文献   

3.
浙江丽水灵鹫寺现存的四座石塔,系南宋嘉定年间建造的窣堵波式小型石佛塔。石塔造型别致,雕刻精美,装饰题材丰富,时代特征鲜明,是佛教艺术和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代表之作。本文对灵鹫寺石塔的历史、现状、结构、制式、装饰及题记等作了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此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武惠妃石椁外壁纹饰的宗教内涵重新分析,认为其中的4幅"勇士神兽图"表现的可能是力士狮子的含义,它所表现的是犍陀罗佛教艺术中的护法者郝拉克勒斯和狮子形象的变体。石椁外壁的动植物纹饰表达着不同的生死信仰,共同组成了一幅佛教的涅槃之地——窣堵波的墓葬化表现。  相似文献   

5.
1906年12月17日,星期一马队于清晨5时许就出发了。7时许,我也出发去寻找窣堵波或烽火台去了。然而,瓦阳与努埃特则必须沿赴齐兰的大路而行。天气仍然非常阴沉,而且也很寒冷。刚出门,还刮起了一场冰冷的风暴。它将沙子刮到了人脸上,从而使这条路很难走了。我骑着自己那匹栗色的马,它很难让人骑上去,也不愿意留在原地。我根本不可  相似文献   

6.
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过程中的重要群体,而容揆则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个。与其他官派留美幼童不同,容揆在1880年因入教、剪辫、逃跑等事件,与“幼童出洋肄业局”决裂,因此避免了在次年与其他留美幼童一起撤回国内的命运,并在容闳的资助下顺利完成了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作为自由职业者,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容揆,却在美国排华盛行的环境中坚持传播中国文化,并尽力帮助当地华人社群。作为职业外交官,容揆在驻美使馆近半个世纪的工作中,亲历了许多重要的外交事件,同时也在侨务工作和留学生教育事业上颇有贡献。容揆的经历也具有其普遍性:以他为代表的留美幼童是这一时期中西交流的桥梁,他的经历也是官派留学生和外交官群体的典型写照。这些都反映出留美幼童在时代浪潮中的多重面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留美幼童双重人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美幼童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他们经历中西两种文化碰撞融合的阵痛成长起来,从而形成双重人格特征:既忠君报国、绝对服从国家需要;又张扬个性、追求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在他们的人格中既充斥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又不乏美国的时代精神;既体现着传统儒家思想的忠孝仁义,又反映了美国近代的民主平等价值观念。这一双重人格形成的两条主要路径分别为"本土情怀"与"西学开化",同时双重人格对留美幼童的命运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留美幼童中西合璧的双重人格特征,可以为我们今天在全球化大潮中寻求多元文化的积极交融提供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整体建筑中,除有亭、台、楼、阁、榭、庙宇、殿堂外,还可以见到雄伟挺拔、形态各异的佛塔。这些塔以其独特的风姿点缀着秀丽的避暑山庄和金碧辉煌的外八庙。 佛塔最早起源于印度,起初是为埋葬佛的舍利而建,后来随着宗教的发展,塔成了一种纪念性的建筑。佛塔的诞生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过历代工匠的加工创造,出现了许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建筑材料的塔。纵观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现存的四、五十座塔,都属佛塔,采用砖石、琉璃材料的较多,构造式样有楼阁式、窣堵波式、密檐式和过街  相似文献   

9.
夜深了,老鼠东东和西西一起钻进了屋子,两只老鼠长得像极了,都是小小的脑袋,四只爪子!不光模样儿像,肚子里也一样在咕咕叫哩!白天他们可不敢出来,只能缩在窝里不敢动弹,饿了一整天啦!现在,他们睁着贪婪的目光四处搜寻着食物,当然也不忘一边竖起耳朵听动静,万一有个风吹草动,好撒脚逃命啊!忽然,两只老鼠眼睛一亮,呀,瓜子!“吱吱”两只老鼠高兴得笑出声来,那瓜子仁多香啊!奇怪,两只老鼠都只伸了伸舌头,谁也没有挪动脚步,都趴在那里盯着瓜子,指望着对方先行动。原来,瓜子是放在一个黑黝黝的铁家伙上。这个铁家伙让它们猜疑、害怕了!所以两只老…  相似文献   

10.
拒绝遗忘     
历史不曾走远。贵州600年,总有些人让人惦记,总有些事值得回味,总有些苦乐悲欣不该遗忘。建省600年,对贵州和贵州人而言,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但并非贵州人和贵州历史的起点。今天之所以要来说"不能忘记的人",是因为我们正在"失忆"。这"失忆"之久远,其实何止600年!古罗马西塞罗曾说:"人若不知出生以前发生之事,则将永如幼童。"曾经有很多机会,听一些正襟危坐高堂论道者,放言贵州曾如何、现如何、当如何……其实,亦似幼童。  相似文献   

11.
赵洪容 《风景名胜》2010,(11):42-43
即便是贵为女皇的武则天,也没想到,有一天从西安到洛阳看一场牡丹花事,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从这个角度来讲,科技的发达,让我们今天的每一个普通人,都享受到了昔日帝王们都没能享受到的待遇。  相似文献   

12.
乘愿而来各有所归──未中签幼童皈依佛门多穷1995年11月28日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举行的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金瓶签掣仪式,其中两名未中签的幼童阿旺南追和贵桑旺堆,如今怎么样了呢?最近,记者在扎什伦布寺了解到了这两位幼童的现况。阿旺南追聪明过人,活...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说到此行昆士兰雨林所见到的珍禽异兽之前,脑海中最先闪过的却是菌类和蕨类。没错!生命从诞生直至进化到人类这种高智能的物种,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我们今天看着周边的生物大都习以为常,而一些貌似原始的生物反倒让我们觉得无比奇异。由于澳大利亚四面临海,是完全独立于其他各大洲的大陆,所以生活在此地的动物也有别于其他地方,世人皆知的袋鼠、考拉等都是如此。但实际上澳洲的奇异动物远不止这些,像针鼹、  相似文献   

14.
深白色 《风景名胜》2016,(9):119-129
想到下午茶,总要联想到过往的英国淑女,她们可不能像今天的曼哈顿女郎那样喝着马提尼大放厥词.她们更多的是用小勺搅动精美瓷具中的奶茶,也许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微妙的言语,就可能像艾略特在诗中说的那样,搅动她们的宇宙. 在经典的英国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穿着考究的女人们戴着白色蕾丝手套,端着印有漂亮花纹的瓷茶具出现在下午茶的聚会中,这正是最早流行于英国贵妇之间的社交方式,考究到骨子里.  相似文献   

15.
于波 《沧桑》2004,(Z1)
塔,是佛教的一种建筑物。公元前5、6世纪时,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释迦牟尼死后,弟子们将其遗体火化,火化后的遗体结成了许多晶莹明亮、五光十色、击之不碎的舍利子,弟子们就修建了用于保存和埋葬释迦牟尼“舍利”的一种半圆球形状的坟墓,也就是今日所说的塔。所以,也将塔叫做佛塔。后来凡是有名分而“德行”又较高的僧人,死后火化的遗骸大多建墓塔放置。古印度的塔有两种:一种是埋藏舍利、佛骨等的“窣堵波”,属于坟冢的性质;另一种是所谓的“支提”或“制底”,内无舍利,称作庙,即所谓塔庙。公元1世纪的东汉时期,随着佛教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6.
马爽 《神州》2013,(1):189-189
翻开关术发展史,艺术走过后现代,技法的呈现上出现了多元化。而装置艺术则作为当代艺术呈现上的一个重要部分,以一种更为深刻和新颖的形式继续着对艺术的呈现。毫无疑问,装置艺术和架上艺术一样,都是技法忠诚于观念的行为。是技法的一种,目的只在于表达,或者说是为了更贴切的表达。而不再是为了颠覆传统艺术,或者说是完全占领整个当代艺术,没有任何的象征性。就像流派之分都是为了在艺术的传达上有更好的效果和人们时于艺术认知的更新一样,当代的装置艺术是艺术发展到今天的其中一种产物,但绝对不是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可以说是当代重要的艺术技法的呈现。但不可取代其他任何艺术呈现。也不是当代艺术中某些人看来的某种趋势。我认为,对于装置艺术,我们还是越简单的来看越好。装置艺术之所以被人们认可,就是它的直观,简单,深刻。运用好其特质才是艺术家选择用装置去传达的初衷。  相似文献   

17.
郑奕 《东南文化》2016,(4):94-99
时下,我国博物馆针对幼童(0—6岁)阶段的教育项目相对较少,还常常与小学阶段的混合,不具备足够的契合度,也未从幼童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未发挥博物馆展览、展品展项等资源优势。幼童早在通过语言和书本学习之前,是通过实物来探索世界的。博物馆作为藏品库,需要拓展他们手动探索馆内实物的机会,帮助其理解自己以及身处的世界。史密森早教中心自1988年起,即开始为幼童提供早期学习体验。它作为将早教实践与博物馆学习糅合的全球典范,其核心的"基于实物的学习"、在熟悉物与非熟悉物之间嫁接桥梁以及超越实物聚焦概念等的理念与实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范晓航 《南京史志》2014,(12):16-16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多美的句子,纳兰性德的名气或许比不上其他文人墨客,但这句清丽的词却像幽香一样,久久萦绕于心,挥之不去。 第一次见你时,你6岁,那样的纯洁与天真,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我们不在一个学校,却像姐妹一样。  相似文献   

19.
玄武湖游船     
正"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到玄武湖游船。我们吃着冰激凌,哼着小曲来到玄武湖。我们选了一只蓝色的电动船,里面还有一个小桌子,漂亮极了,我第一眼就看中了它。开始分工,我是舵手,爸爸是副驾驶,因为要教我怎样开船,而妈妈充当游客,今天就看我的了。一切准备就绪,  相似文献   

20.
三千年的时光流转,早已把一个王朝的辉煌埋入地下。古史浩渺,我们今天面对的更多是冰冷的文物,残损的遗址……但当我们把它们拼接在一起,我们还是被祖先创造的文明所震撼,我们就像“寻根”一样,在其中寻找到某种心有戚戚的熟悉基因。也许,我们对他们越了解,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才更加透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