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李鹏飞 《沧桑》2009,(6):24-25
明代中后期,白银开始成为通用货币,整个社会对白银产生了迫切而巨大的需求。由于中国白银产量有限,所以向海外寻求白银就成为当时获取白银的重要途径。而这一时期,海禁的解除、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的东来贸易,使中国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而海外的白银也因此大量流入中国。  相似文献   

2.
白银地区是中国北方岩画的重要分布地之一,白银黄河岩画是古代中国北方地区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白银黄河岩画具有明显的北方岩画特征,均为凿刻方法制作,图像内容以动物、人面像居多,风格较写实,多反映狩猎、畜牧、游牧生活,数量较多,种类繁复,凿刻方法、年代各不相同,反映了白银地区先民们的真实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在研究与保护中,要讲好黄河故事,讲好岩画故事,不断充实和丰富白银地区的黄河文化内涵,让公众多方位、广视角地了解白银,从而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在郑和下西洋之后,全球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显现象是,国外的白银源源不断地大量流入中国,并一直持续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与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关系?国外白银何以持续不断地流入中国?国外白银大量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本拟略作论述。限于篇幅,中讨论的时间范围主要为有明一代。  相似文献   

4.
唐代银饼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以前,白银的计量多用斤、两等重量单位,也有用白银的地金形态“铤”为单位者,问或还有以“饼”为计量量词者,使我们知道其时白银的地金形态亦有饼形。如: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齐王芳)》:“赐银千饼,绢千匹,以光宠存亡,永垂来世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世界银价上涨,大批日、朝、台人分别以日本、朝鲜、台湾为基地,通过各种巧妙方式将中国白银走私出口。美国的白银政策和国民政府的对策、日本的军事和外交压迫,使白银走私屡禁不止,白银大量外流破坏了中国金融秩序,引发恐慌和经济危机。日本在白银走私中虽然也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但仍无法掩盖其侵略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一天,朱元璋坐在宫殿之上,仔细查阅着各地呈报上来的财政账目。突然,他在一本账册中发现了一个非常细微的问题:一本账本上"十万两白银"被人为地改成了"五万两白银",也就是在"十"上加上3笔便成了"五"。朱元璋看后倒吸一口凉气,一字之差便使国家面临亏损五万两的危机。同时他也暗暗佩服改账目的人,如果不仔细查看,是很难发现的。是谁胆子这么大,竟敢擅自修改政  相似文献   

7.
刘婷 《世界历史》2004,(5):83-91
白银生产是殖民地美洲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 ,围绕白银的生产和流通 ,形成了不同层次的白银经济圈。白银经济圈不仅对美洲内部的殖民地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且是形成不平等世界分工的一个重要条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在榨取美洲财富的基础上 ,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本文以美洲最重要的白银产区之一———安第斯地区为例 ,分析白银经济圈给这一地区带来的严重影响 ,探讨拉美后来边缘化、依附性发展的早期症结所在。可以说 ,白银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 ,是造成拉美欠发达状况的一个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8.
肖生禄 《丝绸之路》2009,(14):30-32
明清是白银地区儒家文化的奠定时期,也是白银地区文化的成型时期。文章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试图为人们提供一个理解白银地区文化发展迟缓的理路.从而为未来文化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西藏白银     
作为和青稞、酥油一样承载藏文化传统的物质材料之一,在藏族生活与文化中,白银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自白银成为贵重金属以来,在人类生活中就扮演了重要角色,藏族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当你把视线投向大西北,目视到甘肃省省会兰州的同时,有两个颇具魅力的字眼——“白银”也会随之映入你的眼帘。白银,毗邻省城兰州,是甘肃省的能源、化工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白银位于黄河上游,地跨103°33’——105°34’N与35°33’——37°38’E,下设三县二区,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478平方公里,截止1992年底,总人口为1,498,23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0,857人。  相似文献   

11.
明代白银货币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民间与官府、白银与纸币和铜币的博弈中造就的。白银在民间的普遍使用与供给的大幅增长共同促进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从民间开始的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冲击着明代的货币制度,最终政府不得不以法令的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明代中国产银数量虽有所提高,但远不足以满足货币化的需求。明政府被迫开放海上贸易。在贸易顺差与套汇的双重作用下,巨额海外白银流入国内,满足了不断扩大的白银货币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白银自唐以后进入中国货币领域并逐渐发展成中国古代最重要、最受欢迎的贵金属称量货币,不仅与中国社会本身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关,还与对外交往等外来因素的刺激有直接关系。一唐以前的白银唐以前,中国并不以白银为货币。司马迁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明确规定珠、玉、龟、贝、银、锡等只用作器饰宝藏,不用作货币;春秋战国时期的银贝、银铲布以至汉武帝发行的所谓"白金三品",都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白银货币。进入唐代,白银的社会地  相似文献   

13.
1937年10月。晋西北大地秋意浓重,树叶已开始枯黄,山峦也因枯草的覆盖而呈现出黄褐色。天气在逐日变凉,萧条之气开始弥漫开来。  相似文献   

14.
正早在19世纪20年代,日本加藤繁先生在他的著作《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中就探讨过唐宋白银货币化问题,他认为白银在唐代上层阶级已发挥货币机能,至宋代扩展到社会全体,白银作为货币的作用也更加发达。但因当时考古发掘资料的限制,部分论断参考实物不足。之后,彭信威、汪圣铎、高聪明、王文成等国内学者从史料和实物出发,对唐宋白银货币化作了不同阐释。随着近些年唐宋银铤的不断发现,为开展白银货币研究提供了新的珍贵实物资料。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以银铤(饼)实物为视角,考察唐宋白银的货币化问题。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万历援朝御倭之战,是全球化开端时代东亚史上首次大规模国际战争。明代白银货币化是全球史的一部分,张居正改革之后,明廷财政与白银密不可分,明朝财政体系处于由实物和力役为主向白银货币为主的急剧转型之中,却突如其来地遭遇了一场不在本土进行的对外战争,这一战争是对明廷财政的极大挑战。本文尝试以白银货币为中心,剖析战争财政问题,从战争发展过程考察明廷财政的战争投入实态,揭示这场战争明廷财政的白银投入粗估达到2000万两以上,对这场战争取得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末白银存量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明末兴盛的对外贸易,以及因之流入的大量白银,对中国产生了一些重要影响,例如明政府在16世纪中期后税收的货币化、政府支出的大幅成长、东南沿海经济之更繁荣等。另一方面,西欧和中国的贸易,对推动西方朝向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到底有多少白银在明季流入中国,并没有完整的记录。虽然过去许多学者做了估计,国内一些从事明季中国海外贸易主题研究的学者,在其著作中也引用了一些白银输入量的估计数据来佐证当时贸易的盛况,但欠缺全面而有系统地计算与推演,并从未与中国自产白银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因此无法得知海外流入白银占…  相似文献   

17.
清末银两汇价波动与外债偿付(1901—191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清一代,始终实行银两制度,银两是国内外商贸往来或债务清算等的主要流通支付手段.由于中国白银产量不多,为了满足币材需要,必须不时地从国外输入大量白银,银两价格不能不受世界市场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清代,白银是主要货币之一,清政府的收入、支出、储备绝大部分使用白银。由于我国白银流通历代相沿,都由民间自由熔铸银锭,不像铜钱熔铸由国家统一管理,各地银锭形式、成色、平砝颇有差异,造成了许多复杂问题。而白银流通中的混乱情况,既使官吏役胥有机可趁,苛剥百姓,也给清政府严密财政制度带来一些困难。本专题史料选自  相似文献   

19.
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一书批判"欧洲中心论",强调了亚洲(尤其是东亚的中国)在世界近代早期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对《白银资本》进行重新思考,对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浅显地表达个人的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20.
肖生禄 《丝绸之路》2011,(22):58-59
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城市转型战略的实施,在白银市得到很大发展,有力地提升了白银城市形象,使白银文化生态得到很大改善;但同时要看到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努力克服,从而使旅游业更好地促进白银市良好文化生态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