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农旅融合的内涵和内在机理着手,主要分析了重庆市农旅融合发展的3种模式,包括一产基础延伸型、三产倒逼拉动型、特色资源开发型,并指出重庆市农旅融合发展存在农业产业延伸功能薄弱、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不足、农旅融合产品技术支撑较薄弱等方面问题,基于此,提出重庆市农旅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互助土族自治县依托区域优势和自然、民俗等资源优势,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的原则,通过品质建设、典型培树、服务优化、旅游富民、宣传推介五个重要环节,全县乡村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助推了乡村振兴.2020年,互助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8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4.3亿元.麻吉油嘴湾、卓扎滩、磨尔沟等...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是我国城乡融合、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大青山沿山乡村为例,重点研究生态资源保护背景下的乡村文旅五大发展策略,即“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旅游为核、产业为基、运营为王”,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用地集约利用和市场可达性评价方法,计算了兴化市各乡镇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农产品消费市场可达性并通过统计方法初步分析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农产品消费市场可达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2)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农产品消费市场可达性之间的秩相关系数为0.23,在α=0.05的置信水平上相关关系不显著,这说明县域尺度下农业用地集约利用与农产品消费市场可达性之间的空间模式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可达性-农业生产方式-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农业区位论模式。  相似文献   

5.
试论乡村聚落体系的规划组织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张京祥  张小林  张伟 《人文地理》2002,17(1):85-88,96
乡村地理学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枝学科,乡村聚落的演化是乡村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中,乡村的意义与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组织,以形成与区域宏观社会经济背景相匹配的聚落体系,对城乡区域空间的整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乡村聚落体系演化理论、规划组织理论。关于乡村聚落体系演化,本文提出了区域空间进程中的四个阶段:农业社会阶段、过渡性阶段、工业化阶段、技术工业和高消费阶段。文章还研究了国际上对乡村聚落体系组织的战略方法,包括职能地域一体化战略、选择性空间封闭战略、乡村城市发展战略。文章结合江苏的有关案例,重点论述了中心镇及中心村选建、设施配置、政策配套等内容,指出:①通过中心镇的建设实现乡镇合并、重组;②通过中心村的建设实现农业空间的集约化经营,推动城市化进程;③通过配套支撑体系来实现对乡村聚落体系优化的引导。提出了中心村选建的主要标准:①区位优势;②联系合理;③规模经济;④节约用地。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视域下,促进人文要素与乡村自然资源相结合,能够有效弥补现有文旅产业单一、吸引力不足的缺陷,带动山东省青州市乡村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本文首先深入剖析青州市目前发展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其次结合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模式,提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塑造区域乡村旅游品牌等策略,以期能够带动青州市乡村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以文促旅,以旅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以及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无疑成为了各农村地区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首要方式,而发展乡村旅游不能只依靠或借鉴一个模式进行到底,更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出具有该区域特色的乡村旅游模式。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简阳市"一乡一节"特色乡村旅游模式的分析研究,提出以"一乡一节"的乡村旅游模式对乡村振兴、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明庚 《旅游纵览》2022,(21):115-117
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旨在解决新时代背景下的“三农”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将会释放乡村经济的发展活力,进一步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本文首先分析梳理当前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梅桥镇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性提出整合当各项资源,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当地文化作用,实现以文促旅;重构乡村记忆,实现以旅促文;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引导社会团体进入等梅桥镇文旅融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乡村旅游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茶旅一体化开发是"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新路径、新理念和新产业形态,湘西州既具备优良的旅游资源和兴旺的旅游产业,同时也具备优质的茶业资源和广阔的茶业市场,湘西州茶旅一体化开发需顺应新形势,在开发主体确定、资源利用方式、产品组合方案、线路尺度设计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论公效兼容型的区域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效兼容型区域发展规划历来都是规划理论的中心问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公效兼容型区域发展规划的动机与社会功能,提出了编制公效兼容型区域发展规划的具体思路是:规划目标由注重"效率"转向效率与公平兼容并重;规划体制由集权制转为"契约制";规划程序由自上而下的指导规划转为自下而上或二者结合的上下推拉式规划;规划背景由"大政府、小社会"模式转为"小政府、大社会"模式;并筹建为规划决策服务的民间思想库。  相似文献   

11.
论仿生学在休闲农业旅游设施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休闲农业旅游设施设计中引入仿生学概念,不但可使农业资源永续利用,还能设计出更多有趣的作品以增加多种游憩机会,这对于游客审美品质与生态观念的提升必能大有助益,休闲农业亦可朝着可持续经营的方向发展。在阐述仿生学与休闲农业旅游概念以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休闲农业旅游设施仿生设计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并尝试从结构、功能、形态和色彩仿生等方面,对休闲农业旅游设施进行仿生设计与应用,以供后续研究者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城市化成为汤口镇城市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基于社会学视野考察黄山市汤口镇旅游城市化发展特征并探讨其机制。发现伴随旅游业发展,汤口镇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旅游业占主导的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居民收入主要来自于旅游业,居民就业主要向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集中;居民的居住条件、生活习惯和邻里关系呈现城市社区特点,居民的经营理念、教育观念和生活态度等思想观念发生很大转变,显现出城市居民的特点;居民的社会角色向现代企业家转变;汤口镇城镇性质和职能也由农业社区向旅游社区演变。而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资源禀赋、政府的推动以及居民的积极参与等是汤口镇旅游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刘玉  刘彦随  郭丽英 《人文地理》2013,28(3):114-120
以2008年3项乡村地域功能态和2000-2008年3项功能的增长势作为指示指标,利用Matlab软件的SOFM程序进行环渤海地区乡村地域功能分区,为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功能协同的乡村地域空间格局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修正最终划分为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生态保育三个主导功能区,并细化为13个功能亚区。经济发展主导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边、渤海沿线以及交通干线附近,是区域的经济核心区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其功能定位是保持经济技术领先优势并优化空间布局。粮食生产主导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平原集中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但经济发展缓慢;围绕主导功能定位建设高产、稳产、高效的"大农业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生态保育功能区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区,优先保障生态建设与修复的土地需求,生态唯先的组织生产、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南京都市圈"东山—茅山"样带作为研究区域,基于乡村产业POI数据,利用圈层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乡村产业及其多样性分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农旅、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开始在乡村布局,在近郊区和乡镇中心周边组团集聚、沿交通放射布局特征明显,总体上呈现"距离衰减"趋势,且不同产业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分类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5.
周文丽 《人文地理》2013,28(3):148-153
文章以甘肃省农村居民为个案,基于甘肃省526位农村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对西部典型地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考察。研究表明:甘肃省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观念落后,消费意愿不够强烈,出游频数较低,年均旅游消费支出相当有限,偏好与亲友结伴出游,出游时间主要集中于农闲时间,出游目的主要以探亲访友和观光游览为主,出游选择的交通工具主要为汽车和火车,亲友介绍是其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与东、中部较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有所不同,可自由支配收入及旅游产品价格依然是影响甘肃省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乡镇地域多功能性评价与主导功能定位——以金湖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乡镇发展正面临着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下的功能再定位,客观评价乡镇地域多功能性是科学确定乡镇主导功能的关键。从县域视角,乡镇地域具有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社会保障、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选取表征各功能强弱的"态"指标和反应功能发展变化趋势的"势"指标,构建了县域乡镇地域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单项功能位评价模型、多功能综合多维评价模型和主导功能判定的四象限分析模型。以金湖县为例对各乡镇的多功能性进行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确定了各镇的主导功能。  相似文献   

17.
郭连文  张妍  徐虹  张行发 《人文地理》2022,37(5):171-182
乡村振兴背景下,谋求适合乡村内生式发展的有效治理路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权威善治视角,探讨陕西省袁家村发展旅游以来治理结构演变过程与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地方权威主义治理主体扮演“决策者”“引领者”“代理人”等多重角色,并在旅游发展不同阶段发生角色变迁。(2)乡村旅游目的地治理结构从单一主体向“双轨”治理演化。其中,利益相关、产业规模扩张和制度安排为其演化提供了动力与保障。对现实的启发是,发挥好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协同互动作用,将有利于实现目的地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MCDA的乡村旅游开发布局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找科学的方法,研究乡村旅游业在区域空间的合理布局,通过旅游业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能够很好的发挥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宁波市为例,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充分考虑旅游资源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性和周围已经开发旅游区的基础上,研究建设新农村为需求的"市场导向、有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不很便捷"地区优先发展乡村旅游业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以建设新农村为需求的乡村旅游业空间布局可以带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多准则决策分析是乡村旅游业空间总体布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Australia's rangelands are experiencing a post–productivist transition at a tempo comparable to Western Europe's, but in contexts that ensure marked divergence in impulses, actors, processes and outcomes. In Australia's most marginal lands, a flimsy mode of pastoral occupance is being displaced by renewed indigenous occupance, conservation and tourism,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land ownership, property rights, investment sources and power relations, but also with structur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fugitive income streams. The sharp delineation between structurally coherent commodity–oriented regions and emerging amenity–oriented regions can provisionally be mapped at a national scale. A comparison of Australia with Western Europe indicates that three distinct but interconnected driving forces are propelling the rural transition, namely: agricultural overcapacity; the emergence of amenity–oriented uses; and changing societal values.  相似文献   

20.
赵楠  冯健 《人文地理》2016,31(6):29-38
在空心村整治过程中,地方政府普遍重视通过土地整理和迁村并点实现用地集约,而忽视对村庄内部村民居住生活空间的优化。本文以邓州市桑庄镇8个村作为调研区域,对当地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归纳出空心村背景下乡村居住生活空间的形态变化和利用模式,分析其反映出的乡村生活中的矛盾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乡村居住生活空间的重构思路,为空心村整治过程中乡村社区的重建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