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小晔  孙斌栋 《人文地理》2017,32(4):95-101
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城市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采用上海1996年、2004年、2008年制造业企业分街道就业数据,分析上海都市区制造业的空间格局演化,采用计量模型探究了制造业就业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上海都市区制造业就业空间格局已经基本实现了郊区化,并涌现出了稳定的制造业次中心;区位、交通、地价和政策因素对制造业就业格局的形成有着显著作用,而且这些因素的作用存在着显著的行业间差异性。为实现制造业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政府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和不同产业的特点,为不同产业选址布局提供相应的空间供给和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2.
以广州的76家星巴克门店为研究对象,借助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探讨分析了广州星巴克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观测尺度的空间分布模式、空间分布方向、空间分布热点区域以及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星巴克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凝聚的带状分布模式;②星巴克门店在空间上呈现东北-西南方向分布特征;③星巴克门店的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出由圈内向圈外密度逐级递减的圈层结构,其热点区域聚集分布在城市中心的商圈、交通枢纽以及中高端休闲消费人群聚集区附近;④城市的交通枢纽、商圈区位以及地价水平三个因素显著影响了星巴克门店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3.
杨青生  黎夏 《人文地理》2007,22(2):87-91
在珠三角的城市化过程中,中心镇的城市化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定量地研究中心镇的城市化对揭示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东莞市为例,运用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市域内1988-2004年的城市扩张过程,分析中心镇城市化对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结论:1988-1993年,中心镇的城市化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影响较小,城市主要沿道路扩张,城市在空间布局上相对松散;1993-1997年,中心镇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增强,城市以中心镇为中心的扩张非常明显,城市空间沿道路的扩张,基本形成了渐进扩散式的"点-轴"空间发展模式,形成沿道路和中心镇扩展的格局;1997年以后,中心镇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形成了"点-轴-集聚区"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城市空间扩展区在空间上更集中于中心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江苏省68个地级与县级市的城市地价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地价的诸多变量进行分析,发现城市集聚规模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对江苏省城市地价进行地统计分析,发现江苏省城市地价明显表现出区域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江苏省城市地价存在南北、东西两个方向上的梯度变化,运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得两个方向上的梯度值;江苏省城市地价整体有一定正相关性,但局域自相关性表现不强;地价以南京、苏州为高地价点,省内地价存在沿沪宁铁路与长江的高地价条带区域。结合因子分析结果对以上规律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5.
徐丹萌  李欣  张苏文 《人文地理》2021,36(6):125-134
本文以我国典型的老工业城市沈阳为例来分析其住房价格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机理。通过大数据方法获取该市1450个住宅小区的房价及特征数据,利用Kriging空间插值法模拟其房价空间分布格局,并从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和交通出行等方面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各因子对房价空间分布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沈阳市住房价格呈现出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且长白区域已成为新的价格峰值区。②特征因素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公共配套设施和地铁站对房价表现出较高的影响力,并对住房价格的作用程度呈现明显空间差异性。③受“强政府、弱市场”等的长期影响,政府调控下的城市资源分配不均衡成为沈阳等老工业城市住房价格空间分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城市居住空间的地域分异是城市社会分化最直接的体现。本文以城市的拆迁改造为独特的切入视角,以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调查获取了南京主城区所有街道近三年的拆迁改造数据,通过ArcGIS、SPSS等手段进行了数据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近年来南京市主城区的居住空间分异模式进行了总结。文章认为,南京主城区的居住空间目前已呈现结构多元化的雏形,居住空间结构为"圈层"与"扇形"相混合模式,有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产业空间分布的密度梯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波 《人文地理》2011,26(1):39-43
基于上海工商局的企业数据,本文采用密度梯度法,对不同产业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测算和比较,并探讨影响密度梯度的因素。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上海绝大多数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距离衰减形态,即离城市中心越远,密度越低;不同产业之间密度梯度差异很大,总体而言生活服务业梯度较大,生产者服务业次之,制造业最低;此外,就业规模较小和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产业密度梯度也较大。研究揭示了城市空间结构与其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联系,有助于更好地制定城市产业政策和规划政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长春市活动空间特征与社区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时空行为成为透视城市空间的重要视角,本文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研究长春市活动空间及其社区分异,轮廓性的揭示居住空间、就业空间和消费休闲空间的分布规律,从人地互动的过程与格局的视角认识城市空间。研究发现,居住活动对中心城区依赖明显高于就业和消费休闲活动,就业活动呈现多中心连片发展格局,近郊的欧亚卖场和郊区的净月潭成为人们消费休闲活动的重要选择。就业-居住距离和消费休闲-居住距离的社区分异显著,折射出三类活动空间关系复杂,由此感知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和社会空间结构。通过对社区分异的空间聚类分析明晰各地域自身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对长春的空间调整优化和居民行为引导提出建议,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9.
北京都市区就业-居住空间结构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二十年来,在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许多大城市的就业-居住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研究以北京都市区为例,建立北京都市区就业-居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北京就业-居住空间关系进行多尺度分析,在界定就业中心和居住中心的基础上,评价北京都市区的就业与居住平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就业-居住分离是当今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武汉都市圈经济社会要素流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都市圈城际经济联系与相互作用空间表现形式为城市间、城市-区域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经济社会要素流。基于城际功能集散效应影响量建立城市流模型:F=NE,揭示出:武汉都市圈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要素流强度空间差异明显,对外经济联系呈现显著规模等级分布,空间结构上已经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鞍形"圈层结构。通过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从实证角度分析得出:武汉成为圈域经济社会要素流集散中心,城际经济社会要素流不同程度表现出以武汉为中心的"等级放射状"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1.
以2009-2017年南京市“一主三副”商品房社区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GIS地统计分析中的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一主三副”住宅价格空间分布进行模拟和估计,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社区属性、商业区位、交通区位、服务区位和景观区位等类型变量对住宅价格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南京市房价总体上呈现主城向副城递减的中心外围模式,“一主三副”住宅价格空间结构呈现出同心圆和扇形融合的混合模型。②中心位势对主城住宅价格影响相对下降,对副城影响相对提升,交通位势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住宅房龄、绿化环境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由主城向副城递减,山水景观的影响由长江沿岸向外围递减。③主副城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具有空间异质性,其中主城受距CBD距离、住宅建筑年代和绿化率的影响较大,而副城主要受距地铁站距离、距景观资源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持续年份住宅数据、利用空间热点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11年以来长春市住宅价格分布的空间分异现象和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分布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近年来长春市住宅小区存在向内填充与向外扩散并进,圈层扩展和扇形放射融合的演化趋势,其中西南-东南扇面是居住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②2011年以来长春市住宅价格呈现出以南部为指向的扇面增长的空间特征,高价住宅街区由点状分布到片状扩散。通过半变异函数和冷热点聚类分析方法指出,长春市住宅空间的南北分异现象显著,住宅价格的低值与高值聚类以铁路为界线存在显著的空间隔离;③就POI数量而言,住宅小区周边银行保险、医疗、住宿、休闲娱乐数量对住宅价格产生较强影响,同时以上因素作用效应的空间差异性同样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POI大数据的老工业区房价影响因素空间分异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采集沈阳市铁西区2017年住宅、工厂、地铁站等兴趣点数据的基础上,将工厂距离、房龄以及住宅密度三个变量与传统变量共同参与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房价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全区范围内,房龄、住宅密度、公共交通、公共配套设施等对房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工业企业等对房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新老城区对比来看,所筛选的影响因素与房价的相关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平稳性,具体表现在工厂距离、公交密度、商场距离等因素在新老城区的正负影响差异,以及住宅密度、地铁站距离等单向影响因子回归系数的强度渐变;从研究方法来看,基于POI与GWR集成分析,可以有效克服房价实时更新慢、准确度低及数据清洗困难等传统难题,从而为构建和发展新数据环境下的经济地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刘旺  张文忠 《人文地理》2004,19(3):6-11
住宅作为城市的重要职能和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一直关注城市居住和相关理论的研究。本文在全面阐述西方居住空间研究的理论、方法、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有关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展望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While the land use-street network nexus is well acknowledged, evidence for the one-way impacts of land-use patterns on street accessibility is still inadequate. The measurements of land-use patterns and street accessibility lack systematic knowledge. Their empirical correlations also lack geographical variability, constraining site-specific land-use practices. Therefore, this study overcame the aforementioned limitations by examining the two-level spatial models to formulate accessibility-oriented land plans, using a well-developed Chinese city as an example. Firstly, two landscape metrics—Euclidean Nearest-Neighbor Distance (ENN) and Similarity Index (SIMI)—were used to quantify the intra- and inter-land-use configurations, respectively. Both city-level and local accessibility were measured using spatial design network analysis. Performing both 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an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models, results identified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f inter-land-use patterns on two-level street accessibility. An exception was that land-use configurations within residential and industrial regions were irrelevant to street accessibility. We also found GWR was a better-fitting model than OLS when estimating locally-varied accessibility, suggesting hierarchical multiscale land-use planning. Overall, locally heterogeneous evidence in this study can substantialize land use-street network interactions and support the decision-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place-specific accessibility-oriented land use.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84、1997、2003、2006年4个时相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盐城城市工业、居住、公共服务用地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三种功能用地的完整性、集聚性和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984-2006年盐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集聚、分散、再集聚三个阶段,同时演变中存在"工业围城"、城市中心区的工业和居住用地比重偏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用地现状图等数据,借助ArcGIS软件,采用斑块聚合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等研究方法,对1995-2013年长春市居住与工业空间演进的耦合性进行了测度,发现: ①长春市居住、工业与城市用地分布的“离散化”趋势明显,其中居住用地的斑块聚合指数波动幅度较大;②从居住与工业用地“中心-外围”分布特征来看,三环以内居住与工业用地呈现明显的“逆协同”演变规律,二者的用地密度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③从居住与工业用地格局演进来看,二者布局的耦合度呈下降趋势。从成长路径依赖、政府调控引导、市场经济驱动、科技创新带动、空间主体的决策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居住与工业空间演进耦合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效应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格局演变受到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及历史发展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是反映人地关系的"真实写照";通过梳理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空间分布、结构体系、景观格局及其驱动机制,进一步归纳总结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反馈效应及其研究内容框架。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和归纳总结法,从农户生计转型、乡村社会关系重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景观生态等方面梳理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效应研究的5个核心问题。从资源效应、环境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5个方面构建其互馈效应体系和研究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住宅市场的空间分异逐渐受到学界关注。本文以西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2003年至2009年区内住宅资料为基础数据,分析了西安市主城区住宅空间结构的动态演变规律,并从城市规划视角对住宅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做以探究。结果认为:西安市主城区内住宅空间结构呈现出数量上向轴线和板块集聚、价格上向多核均衡演变的趋势。住宅空间结构的演变受城市规划的空间战略、产业布局、交通建设和设施配套等影响较大。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引导住宅结构逐步优化,使之从单一极化结构向多极多层次的网络化均衡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