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扎什伦布寺,日喀则,西藏中西部。那里有一面巨大的画满壁画的墙,浸透了熏香和酥油的味道,画里描绘了香巴拉,一个未来的和平国度,和发生在末法时期的一场为了世界和平、消灭魔界的史诗般的战争。十一世班禅平时或住在北京,或住在扎什伦布寺,  相似文献   

2.
    
这条街依山傍水,顺河蜿蜒,河叫南明河。在被朝阳桥截断之前,街面上有祠堂,会馆,佛寺,神庙,基督堂,土地庙,三圣宫。记忆中,从街头走到街尾,不知时间为何物。我在家乡贵阳的时候,住在一条街上。来到北京以后,住在一幢塔楼里。这些年来,两地城市、街道、居住环境的巨变,亲眼目睹,亲身感受。  相似文献   

3.
钓书     
马卫 《文史月刊》2010,(9):45-45
你一定听说过钓鱼,可你听说过钓书吗? 这已是2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就读崇一中,和其他三名同学被分到一座小小的四合院内居住。四合院的几间房,一间是教师住,一间是实验室,一间是图书馆,一间堆放杂物,我们4人——李治承、尤奇贵、章少才和我,就住在杂物房和图书馆拐角的一间偏屋内。  相似文献   

4.
1950年1月,我任湘潭县委书记兼县长。 土改中有件事值得一提,就是当时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住在北京,但在湘潭老家有500多亩田产,他担心被划成地主,就亲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这封4页  相似文献   

5.
戏台对联     
住在北京,老友过往来访,把盏叙旧之余,偶尔也会去看一场京剧。 现在看京剧,一般都去建国门的长安大戏院,或者车公庄的梅兰芳大戏院,这两个场子,差不多每天都有戏。长安大戏院有十来年的历史,梅兰芳大戏院与中国京剧院在一条街上,大概也有五六年罢。在北京,它们都算是新场子。老一点的场子,像人民剧场,政协礼堂,这些年好像不大有演出了。  相似文献   

6.
在中南海的西北角,有一座名叫西花厅的院落,自搬进北京城以来,周恩来就一直住在这里。它也是总理办公室的所在地。 在周恩来的办公室里,曾经有这么一套特殊的台历,台历上记载了周恩来26年总理生涯的许许多多重大事情和日常工作、生活、起居…… 这套台历每年一本。在它开篇的第一个星期中,每天的  相似文献   

7.
“泡病号”的日子1974年,老伴李普和我从广东调到北京。李普在新华社北京分社任社长。北京分社没有宿舍。几经周折,好友张铁夫为我们找到了月坛北街五号楼的宿舍。月坛北街有一排新盖的五层楼楼房。按现在的标准,可说是简易房,而在当时就算不错的了。我们住在五号楼的四层。五号楼正对月坛公园的  相似文献   

8.
微博     
《南方人物周刊》2013,(34):17-17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房子比哪里都贵北京房价是美国四倍】100万人民币,在北京的东三环能买到—套25.5平方米的房子,在美国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却能买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去国外买房,对中国富裕阶层来说早就不是新闻了,他们关注更多是,去哪个国家、什么投资最有回报,以及怎么合理避税。  相似文献   

9.
已经很少有人再提起袁迪贵了。 在乐清采访钱云会事件时,我想找人来谈钱云会北京上访的那段生活,才知道有这么个人。村民说,这个人是温州永嘉人,年龄不小了,因为在北京常年上访,各方面都熟,人热心,钱云会到北京上访,就找他,吃住都很帮忙。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丝绸之路》2005,(3):68-68
外地景点比北京景点票价贵说明那些景点应该降价。而且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故吕是全国人民的故宫。怎么能北京市发改委说了就算呢?  相似文献   

11.
李根清 《炎黄春秋》2014,(5):59-64,58
内勤1964年底,我从北京到上海担任林彪内勤的时候,林彪住在徐汇区太原路的一座房子,那里的内勤有两个人,一个叫刘文儒,一个叫屈真。我去了以后,与刘文儒一起照顾林彪,还为林彪抄写读书卡片,渐渐地林彪也找我记录他口述的一些东西,誊抄他报送毛泽东、中央或中央军委的信件、公文稿等。  相似文献   

12.
我有过一个月的网站从业经历,也算"IT"(挨踢)了一次。那时我住在北京一条"幸福大街"。每天早上6点起来,图的啥?咱又不爱看日出。主要是那个点坐公交到最近的地铁站,一般耗时20来分钟,算是北京公交的"非典型"速度。  相似文献   

13.
冬季,许多人都喜欢呆在温暖的家里,住在高层建筑里人更是这样,他们往往不让孩子下楼活动,生怕孩子被冻着,其实孩子“不怕被冻着反怕被焐着”,对于  相似文献   

14.
怀念中行     
张道梁 《纵横》2008,(9):57-59
中行离去两年多了。我时时想念他。和中行相识于20世纪40年代。我是杂志编辑,他是作者。日子一长,建立了友谊,有了私人来往。他住在北京什刹海北岸鸦儿胡同14号广化寺后院,我住西四北小红罗厂,这个大院以前是顾颉刚的禹贡学会,和广化寺相距不远,我有  相似文献   

15.
戴逸 《北京文史》2000,(1):12-14
宣南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我们把范围收缩,可以作一篇“清代宣南的士文化”文章。清代历经268年,会试将近百次,每次都有几千知识分子到北京来,住在北京宣南来应试的知识分子非常多。清代士文化怎么写?抓什么?我觉得是否可以考虑写士文化中的典型,至少可以提出三个典型。  相似文献   

16.
我和何雨珈约在前门大栅栏见断,她在电话里说,约个折中的地方吧,正好想进城看看。我住在通州,她住在丰台,前门大街就是折中的地方。北京很大,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约人在折中的地方见面是常态。  相似文献   

17.
京城的浮萍     
关于老北京的选题,在前期的讨论中,我负责的题目是:胡同里的外地人。原本想要采访的是现在生活在胡同里的外地人,以及生活在无环以外的北京人。茌采访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人,有在胡同里居住的外地人,也有住在五环外的北京人,虽然他们并没有全部出现在我的文章中。  相似文献   

18.
来函照登     
《百年潮》2002,(10)
编辑同志:《百年潮》2002年第8期刊有王秉默先生作《梁漱溟与陈铭枢的佛缘》一文,叙述两人长达数十年的友谊,说他们相识于南京支那内学院,(未说明具体时间)第二次相遇则是在北京,(说明时间在1924年)并在这时认识了与先父住在  相似文献   

19.
我的文缘     
高春秋 《文史精华》2011,(Z1):41-45
缘,器物的边沿,引申为原故、因缘、缘分.我这里所说的文缘,统指我与画、字、文三者的缘分,以及因此而与我结缘的人. 一 到北京开会,又一次住在了锥把胡同,也许是河北省办事处老总有意无意的安排,我又住进了1号院102室.有几年没来这里了,漫步于走廊,环顾这小院,触摸着熟识的中式门窗,悠悠往事如大海波涛在眼前时涌时现.是啊!云卷云舒弹指间,春去秋来又一年,记得第一次到北京,还是1973年的初冬……  相似文献   

20.
崔佳  恒伟 《旅游纵览》2008,(3):36-37
<正>春节过后,距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越来越短了。中外游客们也开始摩拳擦掌,想在奥运会期间到北京观赛、旅游。据奥组委和北京市旅游局估计,奥运会期间北京将接待50万至55万境外宾客和225万至258万国内观众。那么,这近300万中外游客,奥运期间住在哪里?吃些什么?北京的交通有能力运输这么多的游客吗?本刊在衣食住行四方面帮你支个招,以期对您的奥运之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