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滕王阁,人们脑海中可能马上会浮现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的滕王阁,坐落在现今的南昌市,隋时称豫章郡,唐代改为洪州督都府,故王勃的《滕王阁序》全名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古人惜墨如今,这里王勃为什么加“洪府”两字呢?难道只是为了强调滕王阁的所在地?事实并非如此。原来,在四川阆中还有一个滕王阁。  相似文献   

2.
王勃《滕王阁序》(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可说是一篇千古名,它使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李元婴于公元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在南昌所建的一座临江高阁穿越历史时空而名满天下。阁以传,自唐至今,滕王阁经历了29次重建,每次重建,《滕王阁序》都成为人们  相似文献   

3.
唐才子王勃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精美绝伦,文采辉耀古今。然千百年以来,对于王勃作序的年龄却争讼不休。序文中所提及的“童子”“、三尺”等概念极易使人误解王勃当时尚未成年,也就是“十三、四岁”。笔者试图从“童子与终童”、“三尺与职官”“、《滕王阁序》与《上百里昌言疏》等文章的前后相继性”三个角度来考证此序文作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王勃时年26岁。  相似文献   

4.
王勃风送滕王阁,是一桩百世佳话,佳话后面,另有一件千年糗事。 佳话主人公自是王勃。王勃26岁,省父,途经南昌故郡,恰逢诗人盛会,洪都新府设诗歌擂台,举征文大赛,参赛人当场试笔,组办方当场亮分,王勃脱颖而出,撰就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夺得魁首。  相似文献   

5.
灵秀水之道     
《华夏地理》2013,(11):26-29
公元675年也就是唐高宗上元二年重阳节,青年诗人王勃本准备乘船到交趾探望在那里做官的父亲,没想到船过马当时遇阻,结果中原水神以风相助,船头一掉南下鄱阳湖,日行七百里到达赣江边的洪州。当时洪州都督阎伯屿正携文武官员欢宴于重建的滕王阁上,一方面庆祝重阳佳节,另一方面是想请人现场作文记述重修滕王阁盛事。不速之客王勃正好赶上宴会,阎伯屿知王勃才华,就请他作记,王勃欣然提笔,即刻成文,留下千古名作《滕王阁序孰不仅当时令满座宾客大惊,今天读来依然让人惊叹不已。因此,滕王阁也名闻天下。  相似文献   

6.
余泉锋 《神州》2011,(30):82-84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是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临川赞美的千古绝唱。人杰地灵的临川,素被称为"才子之乡",例如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等,就是临川古代才子群中的佼佼者。在这个才子辈出的江南鱼米之乡,有  相似文献   

7.
正滕王阁因王勃撰写《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被后世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可是世人对修建阁楼的"滕王"却知之甚少。滕王阁其实就是因滕王李元婴而得名的。李元婴何许人?来头着实不小,他是唐高祖李渊最小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亲弟弟。史书记载他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同时又精通音律,善画蝴蝶,有《滕王蛱蝶图》传世,颇具艺术才情。李  相似文献   

8.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它不仅在五言律诗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同时在骈文方面更是技高一筹。他的骈文杰出代表是《滕王阁序》,无论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艺术特色方面都显示出他的卓越才华,于典丽之间见真情,在整齐之中显变化,代表了唐朝骈文创作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9.
唐代才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赞江西“人杰地灵”,从此,千古流传。宋元明三朝,直到清前期,承绪晋唐风,人才济济,群峰竞秀,繁星满天,中原历经战乱侵扰,北人多次南迁,江西乃尝逐渐成为中国化南移的重心所在,成为中华化的重要之区。并对民族化作出重大贡献。千余年来,号称“献之邦”,“人杰地灵”之区。  相似文献   

10.
<正>江西南昌,在大江大湖的哺育下,咀含两千余年英华,不仅得到了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之"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优美描写,更在现代史风云中以八一起义而获得"英雄城"的光荣。南昌悠久的文明于2015年冬天再次令世界惊叹,湮灭了两千年的西  相似文献   

11.
文苑集粹     
《沧桑》1993,(2)
越南《文艺》周刊第29期发表该国学者太允晓的考证文章:《王勃死于何处》。文章记述了作者偶然发现中国唐代文学家王勃的祠庙遗址和瞻仰王勃父子塑像的经过,并断定王勃于公元676年重阳节前后在今越南中部的兰江入海口附近罹难,从而为解开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文章说,1986年7月30日,太允晓在宜静省宜禄县宜海乡意外地发现了王勃祠遗址。王勃之父王福曾任交趾欢州(今越南宜安一带)剌史。王勃是位孝子,又喜游山玩水。一次,他带领7名家人乘坐帆船,利用重阳节的顺风,渡海直奔欢州。快到海岸时,突遇风暴,船沉人亡。尸体和帆船残骸漂至同龙江(今兰江)会通口。  相似文献   

12.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它不仅在五言律诗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同时在骈文方面更是技高一筹.他的骈文杰出代表是<滕王阁序>.无论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艺术特色方面都显示出他的卓越才华,于典丽之间见真情,在整齐之中显变化,代表了唐朝骈文创作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3.
上海嘉定秋霞圃,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取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而名。秋霞圃居上海五大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之最。园内古树参天,奇石嶙岣。奇姿多态的假山,有的如卧牛、似跃马,有的如绵羊食草、乌龟缩头……园内所藏“米汁囊”石,则更见奇特,令人生爱。  相似文献   

14.
王勃因写下《滕王阁序》而名震文坛,更因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获得了“神童”的美誉。凡读过初中的人,恐怕都知道这段文坛佳话。然而,清末封疆大吏张之洞,十一岁就写出了文笔优美的《半山亭记》,却遗憾地鲜有人知。清道光二十八(1848年)年,兴义府(今安龙县)知府张钱捐资在加高安龙抬提堤面的同时,于招堤北端金曼山上涵虚阁旁增建了一座石木结构的“半山亭”。堤、事竣工后,是年七月十六日,张在半山亭上大宴宾朋。席间,张邀请群僚著文纪之。宾朋们个个摩拳擦掌,欲显身手,拟著文或作诗以纪其事。这…  相似文献   

15.
潘春辉 《沧桑》2010,(5):211-212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高校历史专业的工具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熟悉并了解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课时减少、学生古文基础较弱、兴趣较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了几点建议,如拓宽学生知识面、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等。  相似文献   

16.
黄德宽 《史学集刊》2003,(2):102-104
隶定古文始于汉代。伪孔安国《尚书序》对隶定古文的起因有明确记述。《序》曰:“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序录·注解传述人》所记大体本此,并指出壁中所得之书有《礼》、《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博士孔安国以校伏生所诵,为隶古写之。”陆氏又于卷三之《尚书音义》上注曰:“隶古,谓用隶书写古文。”这些记载基本反映了“隶定古文”这个概念的由来。楷书通行之后,以楷书转写古文也称为“隶定”,所以一般学者所称的“隶定古文”实际上即指用隶书或楷书笔法转写的古文。“隶定古文”虽然是始于用隶书写定的孔壁先秦古文典籍,但是真正的孔氏隶古定体经书我们已无缘见到。传世的隶定古文情况相当复杂,有的是后人据传抄古文而隶定,有的是由隶古定本辗转流传而来,有的则是来自对新发现的古文资料的隶定(如汲冢古书),也有的是取自后人所仿写的古文的资料。历代字书、韵  相似文献   

17.
王宁 《收藏家》2009,(1):27-32
宋代洪州属江南西路,治所南昌地处江西鄱抚平原,赣江、抚河依城流过。王勃《滕王阁》赞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史记》卷106《吴王濞传》载:“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天下亡命者铸钱。”K太平寰宇记》也说:“南昌山,在县西三十五里……吴王濞钱之山,时有夜光,遥望如火,以为铜之精光。”  相似文献   

18.
刘小凡 《丝绸之路》2022,(4):99-104
中国古典诗歌的吟诵为古代文人所特有,以其兴发感动的独特作用,为表达内心情感的有效工具,吟诵被认为是诗歌创作的本质和基本要素。在经历了唐代中期诗人“苦吟”的高度发展之后,成为古代文人所普遍使用的读书方式。但在中国语言文字改革之后,变成了一种濒临灭绝的小众文化,现在是被文学和音乐学领域致力恢复的一种古文表达方式。它与现在所谓朗诵不同,也与文人的歌唱不同,是以其不需记谱,通过依照汉字声调与腔调的结构而创作吟诵调的方式,和见字即能唱的即兴表达特点,而构成的一种为古代文人特有的读书方式。本文依照文人吟诵文化的演化过程来论述其特点和性质,探析吟诵如何成为古代文人所特有的一种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9.
杨天宇 《史学月刊》2006,(8):101-110
《仪礼》在汉代有今、古文两种本子.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也对今、古文异文作了校勘,或从今文,或从古文.郑玄兼采今、古文的一条重要义例,就是从本字不从通假字:有从今文本字而不从古文通假字者,亦有从古文本字而不从今文通假字者,因为本字更能贴切地表达经义.遍索《仪礼》中郑玄从今文本字不从古文通假字之字例,凡90条,而一一考辨之.  相似文献   

20.
<正>羊自古便是与华夏先民朝夕相处的好伙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动物。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云:"羊,祥也。"吉祥的礼俗中常用羊做牲,羊也因此而成为吉祥、福祉的象征。中国古代甲骨文中象征美好的"美"字,就是呈头顶大角的羊形。同时在中国民俗中,"吉祥"更是多被写作"吉羊"。马踏飞燕去,转眼又到了中国农历的乙未生肖羊年,为此笔者特择选世界各地馆藏的中国古代名家羊画若干,略作分析,在弘扬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