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前期各民族统一观念的历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在历史的进程中,也曾发生过短暂的分裂,温经过一个时期的矛盾、斗争、融合,又会出现新的统一,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总的说来,统一的历史,大大超过了分裂时间。所以。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总趋势。这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特点之一。与之相适应的是,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形成了各民族统一的思想观念。这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统~的政治观念,也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内聚力最深厚、最坚实的思想基础。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政治关系和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尽管有时也出现分裂和割据,但这种分裂和割据必定是暂时的,而多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则是长期的,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历史上各民族为了发展和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普陀宗乘之庙《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石碑就是我国各族人民维护与发展祖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见证之一。  相似文献   

3.
民族和疆域是中国通史编纂的基本问题。中国通史编纂是白寿彝先生一生最重要的学术事业。他对民族、疆域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论述,从而奠定了其主编中国通史的理论基础。他关于中国历史的民族理论可以概括为"四类范型,一个趋势"。四类范型指中国历史上的四类统一范式———各民族内部的统一、地区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全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多民族统一。一个趋势指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尽管民族关系是曲折的,但总的趋势为统一是主流,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越来越发展。在疆域问题上,他明确地说,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作为编写中国通史的地理范围,而对皇朝史观在疆域问题上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和批评。白氏中国通史是中国史学家在国际上建立自己的中国通史话语体系的标志性著述,反映了中国史学家对自己民族历史的爱护和自信。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多民族的历史,对多民族历史的撰述是我国史学史上的一个传统。我国的民族史工作起源很早。司马迁在民族史工作方面就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在他的《史记》中,关于民族历史的记载是很多的。他按地区的形式,分别写出北方、南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民族历史。在他以后的史学家,对民族历史也都有所撰述。虽然他们的思想,观点不很一致,对于民族历史的记载也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但民族史作为历  相似文献   

5.
《华夏地理》2013,(6):32-34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做过统一政权或地区政权都城的城市很多。统计各个时期的大小政权以及民族政权的都城有近300之多。上世纪20年代,学术界将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列为“五大古都”,30年代,又将杭州加入。这些古都之中,开封和杭州作为全国性政治中心的历史并不长。开封除作为诸侯割据政权和各朝陪都的数百年外,作为统一王朝北宋的首都只有167年,而杭州除了五代时期数十年的割据政权外,只做过南宋的“行在所”138年。但开封和杭州之所以作为重要的古都被铭记,不能不说是因为两宋的繁荣。在这3个世纪中,这两座城先后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6.
一、第一部大一统的皇朝史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大一统皇朝,《汉书》是第一部大一统的皇朝史。所谓大一统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效的统治;二是指全国性的多民族统一。大一统政权的出现有它的历史进步性。它可以为人民生活的安定提供较好的环境。它可以更好发挥政权的管理职能,协调经济和生产事业,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及道路交通等公共工程的建设。它也可以更好地协调民族关系,通过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的发展,由发展的不平衡达到相对平衡,共同把祖国历史推向前进。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这种进步作用体现得尤为明显。一统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自公羊学派大力阐发大一统之义后,一统更成了封建政治的首要问题。割据政权把一统作为最高追求目标,统一皇  相似文献   

7.
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我想就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样一个概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想谈三个问题。一个是统一规模的发展,一个是统一意识的传统,一个是“一”和“多”的辩证关系。我不能对这三个问题作详细的论述,只是把问题提出来,请同志们进行研究,作更进一步的探讨。关于第一个问题,统一规模的发展,我想提出我个人对于中国在统一问题上的历史的看法。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的规模有好几种形式。一种是单一民族内部的统一。春秋战  相似文献   

8.
清代康雍乾时期国力强盛,统一巩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安定,出现了历史上闻名的“康乾之治”。康乾时期之所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盛世,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毛泽东主席曾论述过康熙对中国历史有四个方面的伟大贡献,即统一了中国领土,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统一战线政策,’‘达到了以一项百的神奇效果”;奖罚分明的用人制度;勤奋好学的精神,“是最早的懂得向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知识学习的开明君主。”康熙在这四方面的伟大贡献,侧重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9.
白寿彝先生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武尚清民族与民族学研究是白寿彝先生学术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原理运用到中国民族历史实际的研究,对我国的民族科学、民族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我国平等友好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大的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也正昌这样的一个时期。这时周王室微弱,诸侯割据纷争,一些民族纷纷崛起,参与了中原的逐鹿,逐渐演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战国时,西方有秦,东方齐国,南方楚国,北方燕国,中部韩、赵、魏三国,此外还有鲁、中山、郑、曾等国,由于民族和地域上的不向,呈  相似文献   

11.
唐代时期是中国同意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统治者采用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客观上使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统一,促进了唐代的经济文化上的繁荣昌盛,政治局势上的安定和睦。中国历史上唐代的民族政策理念"和"的概念对后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坚持民族原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现有的五十多个民族和历史上已经消亡了的那些古代民族,都生长繁衍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各自都有一定的历史过程,都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而各民族之间又不断地发生过综错复杂的关系。我们伟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就是在经历了悠久而曲折的民族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正确阐述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自然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是白寿彝先生六十多年关于民族、宗教的论述的选集。其中有不少文章我过去是读过的,有的还不只一次地读过,得到教益,写过文章。感谢师大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论集》,为我系统地、再二次学习先生的民族和宗教的理论和思想,提供了条件。系统读了《论集》的体大思精的论述,我的感受是先生在民族理论上的研究不断开拓,日日新,又日新。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归结为三个方面,也就是:民族史教育思想,民族史理论和民族理论。这三者又是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整体。贯穿其中的是先生对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热爱,对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辩证发展的前途充满的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由中央民族大学金炳镐教授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研究》是一本较为全面的反映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历史过程和理论发展的研究专著。全书共三卷,110多万字。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我国民族自治区(内蒙、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以及多民族省份云南的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过程和理论发展过程。回顾了党的民族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斗争策略、成败经验,分析和总结了由工作实践引发的理论发展。三卷本中,“内蒙、宁夏”为第一卷,“新疆、西藏”为第二卷,“广西、云南”为第三卷。这五个民族自治区和一个典型的多民族省份,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重点地区也是党的民族工作发展比较完整的地区,同时,也是现在和将来党的民族工作的重点地区。《研究》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为研究阶段,回顾、论述了上述自治区、省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建国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新世纪阶段党的民族工作。从地域上看,本书的研究范围包括了我国主要的民族地区和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省份;从时间跨度上看,有几乎一个世纪。《研究》一书,力图把握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5.
三、隋唐至五代时期战事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和经济文化繁荣昌盛时期。隋朝虽然结束了政权林立的大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但又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很快灭亡。李渊建立了强大、统一的唐帝国后,封建制度日趋完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被削弱,再度形成分裂割据局面陷入了“五代十国”割据势力争夺的战火之中。  相似文献   

16.
自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李雄称成都王,刘渊称汉王,至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统一北方为止,在中国北方及西南地区先后出现了賨、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族和汉族建立的十六个割据政权。这些各自独立的国家此兴彼替,割据称雄,长达一百三十余年之久,历史上称为十六国时期。对于十六国时期的史学状况,及其在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历来在史学界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研究者甚少,在史学研究领域中是个薄弱的环节。此期的史学之所以被冷淡,  相似文献   

17.
四十年来我国史学发展中一个规律性现象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四十年来我国史学的发展,也象社会历史的发展一样,走着曲折的路,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在笔者看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开始于新中国的成立,大致结束于“反右”斗争,即1949年到1957年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史学发展的基本情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占领了史学阵地,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历史研究成了史学界的共识。史学领城特别是中国古代和近代史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问题,但长期以来却由于一些理论上的问题没有正确认识而未能很好展开研究。我国各族加入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是自古如此,而是有一个过程、时间,有早有晚,方式也各不相同,而以各族和我国中央皇朝建立政治上的臣属依附关系作为加入之始。多民族国家在民族结构。社会结构上必然是多元一体。多民族国家按其本身发展规律而产生阶段性.形成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分期。  相似文献   

19.
满族是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她活动于中国历史舞台的近三百年间,与其他兄弟民族共同为建立巩固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下面遵循历史发展过程,简略加以阐述。 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建州五部、长白山三部、扈伦四部,以及东海等部女真人,形成几个较大集团。各部间战争频仍,处于分裂割据局面。此时,明王朝已经走向衰落、腐朽,对东北地区的这种局面无法控制。统一东北地区女真各部,历史地落到当时在政治上、经济上比较先进的建州女真及其首领努尔哈赤的身上。  相似文献   

20.
张云 《中国西藏》2001,(2):63-6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漫长的古代历史时期,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明,而在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各族兄弟又共同承受了历史的不幸与屈辱,并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存亡和复兴赴汤蹈火,英勇奋争。今天,发掘各族人民友好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