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美国的冷战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冷战史研究一直是美国学术界最热门的课题之一。 1 996年初笔者曾撰文介绍苏联解体后至 1 994年美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 ① 。最近 ,笔者有幸在哈佛大学进行了一段时间研究 ,对 1 994年以来美国冷战史研究状况作了考察。现介绍如下 ,供学界同仁参考。一 对冷战的宏观性总结研究首先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学者对冷战进行了较全面的宏观性总结研究 ,撰写了一批关于冷战的通史类著作。早在 1 96 7年 ,美国著名学者路易斯·约瑟夫·哈利就出版了《冷战史》一书 ,详细总结了截止 1 96 0年代的冷战史 ② 。 90年代初 ,随着苏联解体 ,冷…  相似文献   

2.
关于冷战起源的新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冷战起源的新解释陶文钊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对冷战史的重新研究成为国际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美国华盛顿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还专门组织了一个国际冷战史项目,邀请美国、原苏联、欧洲、中国等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前往研究,并分别在美国、俄国、意大利、香港、...  相似文献   

3.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国内外学术界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从多角度进行了探讨。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一书中,将其归因于苏共自身能力与优秀品质的丧失。也有人从外部因素主要是美国1980年代实施的瓦解与颠覆策略进行分析,指出华盛顿的手所起的作用[参见尼基塔·克  相似文献   

4.
夏亚峰 《历史研究》2022,(1):185-205+224
里根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制定并实施了一套冷战战略。此战略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所谓“以实力求和平”,确立美国对苏联的实力优势地位;二是所谓“静默外交”,通过低调谈判,解决两个超级大国间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双管齐下,通过军备竞赛,企图拖垮苏联;利用外交手段,企图逼苏联就范。与此同时,里根政府冷战战略留下了后遗症,一是造成美国严重的财政负担,二是为后冷战时期世界动荡不安埋下种子。  相似文献   

5.
顾宁 《世界历史》2004,2(4):79-88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 1 991年苏联解体 ,世界处于美苏冷战的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段时期与苏联进行的教育交流经历了风风雨雨。教育交流是外交和政治关系的延续 ,中苏教育交流是中苏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在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 ,回顾冷战年代中苏教育交流的历史 ,必将总结出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中,我们注意到:“冷战”首先是由美国挑起,它以“抵制共产主义扩张”为借口,以反苏反共为宗旨,因此,人们往往只注意美苏关系的演进,却相对地忽略了美英关系,特别是邱吉尔在“冷战”起源中所起的作用。众所周知,邱吉尔是英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之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邱吉尔始终是英帝国利益的捍卫者。二战期间,他的帝国主义立场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均有表现,特别是战争末期和战后初期,他一直在煽动美国与苏联冲突,对美国发动“冷战”起着不可忽视的推  相似文献   

7.
宣传战是冷战时期美国在和平演变战略下运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具体实施上,以和平演变战略为其指导思想,目的在于运用各种宣传、交流等手段,使社会主义国家从内部发生演变。美国对苏联宣传战的实施,取得了巨大成效,对日后苏联的自行解体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苏联作为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成就。作为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一个可以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苏联的影响力可谓遍及当时世界每一个角落。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却在它即将迎来自己70岁生日时,黯然没入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其解体的原因引人深思。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苏联的解体原因及其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苏联的解体是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多个层次。本文章致力于在总结部分具有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发掘更深层次的问题,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找出其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9.
美国与北约对苏联的输油钢管禁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在军事领域遏制苏联的工具。然而北约亦曾被美国赋予经济冷战职能,于1962--1966年间对苏联实行了大口径输油钢管禁运。这一事实,长期以来没有受到我国学术界的重视。在国外,已有学对此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论冷战期间美国的“隐蔽行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建才 《世界历史》2005,8(5):56-66
“隐蔽行动”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主要战略之一,是服务于遏制大战略的一个重要子战略。冷战爆发后,面对苏联的激烈反击,杜鲁门政府很快制订了这一战略予以抗击。之后美国历届政府都继承实施了这一战略。随着冷战格局的变化,美国隐蔽行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作为美国冷战战略库中的一件重要武器和遏制大战略体系中的一根重要支柱,隐蔽行动战略的实施对促使苏东裂变、美国赢得冷战起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与扩张是美国国策的一条主线。“热战”、“冷战”与“冷和”则是美国基于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而对全球扩张的依序相循的三段路径。反法西斯战争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美国却是世界胜局的最大受益。二次战后初期以来,美国挑起“冷战”,以“经济分流”与“民主工程”令苏联解体,使自身处于一超独大的世界之位。在“冷和”条件下,美国对发展中国家推进“改造工程”,则是其对全球扩张的新目标。三内生互动的解读,有益于人们的深度战略反思。  相似文献   

12.
“诺维科夫报告”与冷战初期的苏联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伟 《世界历史》2006,2(2):29-36
1946年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撰写了一份题为《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报告,这份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联政府对当时世界局势的判断,对冷战爆发前的苏联对外政策产生了某种影响作用。中外学术界对这份报告颇为关注,本文认为如果把诺维科夫报告视为苏联在战后初期外交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同凯南的“八千字长电报”相提并论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3.
“冷战”作为概念最初是指美苏之间“不是和平的和平”的状态。到了1947年下半年,杜鲁门政府将与苏联的“冷战”对抗作为美国对外干涉的战略。20世纪50年代中期,冷战对抗延伸到亚非拉国家。冷战时期西方学者就已经开始研究冷战,关注的是冷战的起源和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与冷战两极对立一样,学者们有关“冷战”的界定和范畴的观点泾渭分明,针锋相对。冷战时期的西方学者主要依赖美国档案,从事以美国为中心的冷战研究。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之外的历史学家提出“冷战研究去中心化”的议题,希望不要仅仅从超级大国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冷战,提出强化对冷战时期超级大国对第三世界干涉的研究,这使冷战研究的地理范畴大大扩展,成为过去30多年冷战研究的一个热点。尽管有学者坚持认为,冷战是美国的国家项目,但事实上,冷战既是美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全球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许华 《百年潮》2006,(7):61-67
美国的苏联学是"冷战"的产物,它在美苏对抗过程中起到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逐步加深,美国越来越重视对自己"最主要的敌手"--苏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突然解体,它的解体既非外敌入侵所致,也非内部政变使然。关于苏联剧变,学者著述颇多,观点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在二战后没有很好地融入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浪潮中,反而背离了这一具有很强的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历史潮流,最终被历史所湮没。  相似文献   

16.
中东在美苏冷战中具有重要意义。中东的冷战可划为四个阶段:美国开始取代英法在中东的势力,苏联实现突破的努力失败;阿拉伯民族主义进入高潮,英法基本退出中东,美苏展开激烈角逐;英国彻底退出中东,苏联影响进一步增长,中东呈现不战不和局面;美国促成中东和平进程,苏联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衰落。冷战在中东的主要特点如下:中东是除东欧外非两大阵营国家唯一与超级大国苏联有陆地接壤的地区,是美国遏制战略的前沿阵地;中东是冷战的发源地之一;中东成为美苏激烈争夺的地区,双方各有自己的战略;中东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延绵不断,并与冷战相互交织,而后者对阿拉伯世界的影响有限;冷战与中东起伏不定的民族主义相互影响;中东在冷战中诞生了高度敌视西方的极端伊斯兰主义。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世纪交接的时刻,回眸一百年走过的历程,惊涛骇浪的历史给我们史学工作者展示一个道理:一个时期的史学重大思潮总是与时代的变动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历史观点对历史变动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认真总结这一百年来历史,对我们认识史学工作有关问题,对思考新世纪的历史与史学都是有意义的事。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发生大变动: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与80年代末苏联解体;中国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建立,并且在80年代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美国霸权主义的扩张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动荡。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但世…  相似文献   

18.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并经过反复讨论,制定出一项利用斯大林逝世的心理战略计划,力图充分利用斯大林逝世提供的机会和苏联权力转移的内在困难,实施心理战和隐蔽行动,以削弱苏联的力量和影响。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一计划不断发展,构成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内容。美国对斯大林逝世的反应和政策不仅体现了美国遏制政策的加强,也揭露了美国图谋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实质。它折射了冷战斗争的严酷性,美国对外政策决策的适时性与实用性;同时也表明心理战、宣传战是美国重要的冷战战略武器,它对苏东剧变、冷战结束起了一种累积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冷战宣传史研究的"文化转向"是沿着文化分析、国内因素考量和帝国视角三个方向行进的。学者们采用文化视角把美国对苏联东欧的心理战解读为向海外投射美国国家身份和文化;用组织文化和政治文化概念探讨宣传制度机构分合演变背后的根源,把冷战宣传解读为美国政治文化和"自由国际主义"外交理念的产物;借鉴后殖民视角,把冷战宣传解读为一种追求无形控制的"文化帝国主义"战略。推动这一转变发生的原因在于,学界并未仅仅把对外宣传视为对外部因素回应的产物,而是积极探寻其在美国国内和美国文化层面的历史根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术界在大力提倡冷战"国际史"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冷战"国家史"的方面,注意外交政策制定中的国内因素和动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关于美国对华经济遏制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旭平 《世界历史》2005,(1):102-108
美国对华经济遏制史是亚洲冷战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经济角度解读冷战时期美国如何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遏制以配合美国亚洲冷战战略,从而服务于其全球冷战战略。相对于亚洲冷战史中的政治对抗、军事对峙、意识形态对立等问题的研究而言,我国国内对冷战史中关于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战略制定及实施的研究则起步较晚。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学逐渐走出国门,我国学在利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内新解密的件和西方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在最近10年内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