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节传 《世界历史》2004,(1):101-110
开始于 1 96 0年的中加小麦贸易起因于三年困难时期 ,最初并未做长期打算 ,仅为能度过饥荒 ,但不久却变为长期贸易。这是周恩来提出的“以贸易为触角 ,先开展贸易关系 ,进一步发展外交关系”的思想的运用。以小麦贸易促进两国恢复正常贸易 ,并进而促进了政治关系的缓和 ,最终实现建交。在中加小麦贸易的过程中 ,周恩来还利用小麦贸易以及中加关系的改善来促进缓和中美关系 ,特别是利用小麦贸易中与加拿大前农业部长阿尔文·汉密尔顿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 ,请他来调解中美关系 ,不仅促进了中美贸易的恢复 ,也促使中国重返西方贸易市场。因此 ,中加粮食贸易对中国无论是政治或经济意义都很重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中加小麦贸易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0年中国首次从加拿大进口粮食度荒,并由此改变此前的粮食自给自足现状。中 加小麦贸易不仅可以巩固粮食安全、促进农业改革,也可使中国重返加拿大与西方市场,使外贸渠 道多样化,同时还促进了中加建交、打破美国的封锁孤立政策。  相似文献   

3.
蔡成喜 《百年潮》2002,(11):68-72
自1960年8月周恩来总理提出贸易三原则以来,中日贸易以友好贸易的形式在逐渐发展.但这种贸易形式的政治色彩比较浓厚,对于没有日本进步团体介绍,没有被指定为友好商社的企业,中国是不与之进行贸易的.为拓宽中日贸易渠道,实现双方重要商品的长期综合交易,1962年又诞生了备忘录贸易.它与友好贸易一起,成为60年代中日贸易的"两个车轮".  相似文献   

4.
中国通过与加拿大的经贸交往、资源合作,会让自己的影响力在美国的后院真正扎根  相似文献   

5.
一、贸易趋势 自中东铁路修筑以来的30余年里,北满经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中东铁路通车后,俄国人担当着经济开发和领导责任,为其独占和排他势力的时期。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忙于战争,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后,日本掌握了北满进出口贸易的支配权时期。3.“中东路事件”或“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期。4.“满洲事变”后,“哈尔滨事变”、满洲建国,建设事业陆续开始,特别是昭和十年(1935年)三月接收北铁(中东铁路)以来,日本资本得以强化确立以至现在。  相似文献   

6.
清初前往中江与朝鲜贸易的主体是盛京将军辖区内凤凰城、岫岩和新城(今属辽宁省辽阳市)八旗驻防官兵与满族商人.中江之名源于鸭绿江下游的三条水道之一,於赤岛恰好位于西江和小西江之间,故又被称为中江,贸易市场即设在於赤岛上.中江贸易始于万历二十年(1592),是应朝鲜方面要求设立的,后金天聪年间仅有两次交易,自顺治三年(1646)起恢复,存在长达230余年之久.盛京满族与朝鲜的中江贸易以公市为主导,采取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具有明显的互补性,满足了两国边民的物资交流需要.  相似文献   

7.
蔡成喜 《百年潮》2002,(6):47-50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中日两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两国贸易只能以民间形式进行.1955年中日第三次民间贸易协定签订后,两国贸易往来渐趋频繁,至1957年,双边贸易额已达11400万美元.但日本岸信介政府上台后,对中国奉行"政治上敌视,经济上捞一把"的错误政策,致使双方关于第四次民间贸易协定的谈判出现了波折.特别是1958年5月,日本政府在长崎纵容暴徒侮辱中国国旗,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政府被迫宣布中断对日贸易.进入60年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日本池田内阁对华政策的调整,周恩来总理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中日贸易三原则(即政府协定、民间合同、个别照顾),打开了中日贸易的僵局.友好贸易就是在该原则指导下最直接的成果.所谓"友好贸易",是指所有愿意发展对华贸易的日本商社必须对新中国持友好态度,只有经过有关部门认定的日本友好商社才能同中国外贸部门开展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8.
小麦金黄     
总是向往田野,此乃本性,绝非做作.蜗居这个小城多年,似乎还没有建立感情,觉得自己始终没有归属感,仓皇失措,如落叶,飘浮在空中,找不到来时的路.田野便成了梦境中的企盼.回归田野,仿如回到故乡,亲切感油然而生.或许这是一份与生俱来的情感,乡村田野就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在泥土地里长大的孩子本就依恋田野,水泥筑就的城市,冰冷生硬,没有泥土的芳香,无法容纳泥土情怀,家与故乡无法与街道、楼房建立情感连接.回家的感觉还得回到田野,回到乡村.  相似文献   

9.
清末至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汉口各行业的最初组织,举其大者有所谓八大行帮,即盐行、茶行、药材行、粮行、棉花行、油行、广福杂货行、纸行等等.八大行原列纸行,后因牛皮业日盛,进而列入八大行之内,其实已轶出八大行了.每行多者数百家,少者亦数十家,然有部帖之老行,还不逮此数.如盐行凡10余家,年贸易额约 400—500万两  相似文献   

10.
当中国开始抗击日本侵略之际,加拿大推行绥靖政策,同时采取一定的战备措施。直到抗战初期,中加两国关系处于低层次水平上。加拿大参战之后,随着中加公使级外交关系的建立,两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亦得到确立。加方对国民党军队的评价不高,但坚持军事合作,向中国提供对日作战的情报和作战物资援助。中加军事关系与政治关系密切相关,其发展相互对应;军事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行;合作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是加拿大向中国提供军援;欧德澜的个人作用相当突出;但中加军事合作的影响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1.
1943年,由于中国产棉区多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国民党部队军用被服供应十分困难,国民党政府遂决定向沦陷区寻找出路.此事由在重庆的青帮头子杜月笙出面,向上海进行了一系列幕后活动.由于蒋、汪、日三方各有所需,最终达成了谅解与互助的物资贸易关系.在这之前,这种关系虽已存在,但只是局部的、零星的.自此之后,蒋、汪、日贸易大联合便...  相似文献   

12.
清韩中江贸易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韩中江贸易始于清太宗天聪二年、朝鲜仁祖六年。它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时间段,即中江开市阶段、中江互市阶段与栅门后市阶段。中江开市始于“江都和约”签订后皇太极的逼勒,其基本范型是在时间、地点、人员、交易品种与数量固定的条件下进行贸易;中江互市则出于朝鲜国王李的恳请和清高宗弘历在政策上的松动,这期间的贸易具有了某些自主与自由的性质;栅门后市,其媒体为朝鲜贡使等的频频介入。中江贸易变易迟滞,走过的是一条艰辛的途程,这主要源于清韩地缘经济的制约和藩属关系的藩篱。光绪末季签订的《中韩通商条约》显现了两国贸易关系的新格局,只因它过于晚产,以致无法摆脱他们共同面临的困厄的政治命运的钳制。本文试图就以上各点略加阐释  相似文献   

13.
1905年,我时年15岁,因家景清寒,经邻舍介绍到上海日商东亚公司西药房学徒.翌年,由于得日人津村岩吉的提拔,带到日本东京充津村顺天堂西药房学徒,并允许我半工半读.两年卒业后,升为正式店员4年.1911年夏天,因患病回国,适逢辛亥起义,避居汉口日本租界.因我懂得日语,认识了斋藤洋行老板斋藤作五郎,得进该行充华籍职员经手生漆业务20余年.兹今就解放前汉口生漆对日贸易之情况,仅凭记忆所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蔡成喜 《百年潮》2001,(11):26-33
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贸易开始于1950年. 1949年底,日本中日贸易促进会给新中国的贸易部长发出信件,要求与新中国合作,发展中日贸易.1950年2月,中国贸易部副部长沙千里复电表示,欢迎中日贸易促进会来中国洽谈贸易.3月15日,盟军总司令部决定准许日本同中国进行贸易.这样,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暂时中断的中日贸易又逐步恢复起来,到1950年底,中日双边贸易额达470万美元.然而,就在中日贸易刚刚起步之时,朝鲜战争爆发了.10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2月6日,盟军总司令部决定中止中日贸易,并对新中国实行全面的"封锁禁运",刚刚起步的中日贸易又告中断.  相似文献   

15.
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清前期在粤海关进行的对外贸易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凝聚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既展现着精美的工艺,也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象.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并且开创了一个被称为罗柯柯的艺术时代.同样,欧洲文化也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得以传播.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批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西方的医学、商业文化也都不同程度地被中国同行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常县宾 《江淮文史》2021,(2):130-144
皖西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徽省境内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与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和鄂豫边革命根据地不同的是,皖西革命根据地盛产茶叶,茶业贸易是根据地主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对根据地巩固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世界粮食贸易〔1〕在过去20年中迅速增加(表1).尽管大部分粮食贸易在世界富国之间进行的,但第三世界的进口增长更快,特别是收入居中的国家.世界大部分国家粮食生产十分接近自给,谷物贸易一般只占总产量的一小部分.大出口国集中在五个国家(图1).每个出口国出口量小于总产量,而有相当数量的进口国的进口量却大于  相似文献   

18.
一 1956年苏日两国发表了《联合宣言》,恢复了邦交,第二年签订了两国间通商条约,此后双方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七十年代日本在苏联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贸易中的第一、二、三位中间徘徊,日本对苏联的贷款占第一位。苏联为了解救其经济困难,增强其争霸实力,急于开发西伯利亚,力图把它建成战略要地,建成既可西进的后方,又可向亚太地区扩张的前哨。当然更可以威胁和这一地区相毗连的中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19.
唐王朝统治西州时期,粟特人大量聚集于吐鲁番,他们依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语言优势,在西州地区立足并从事商业活动.西州的粟特人长期从事着三种贸易活动,即丝绸之路上的长途贸易,西域各绿洲之间的短途贸易,以及代表唐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间贸易.其商贸活动主要分为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官方贸易包括入贡贸易和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则种类繁多.同时,粟特人的贸易活动与整个西州社会紧密联系,对西州乃至整个西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香港与两广的贸易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时期香港与两广的贸易关系极为密切.广东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潮汕地区和粤西南地区,以及广西的北部湾地区、桂西南地区和西江流域依凭13个口岸与香港展开了繁密的贸易往来.不同地区的洋货进口结构略有不同,而土货出口结构则差别极大,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此外,新辟口岸分流效应使原有的贸易路线发生转移,商路的变迁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