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在无锡老城区靠近西门的位置,坐落着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规整的房屋鳞次栉比,中式花园尽显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幽静,几间西式小屋则显示出近代江南住宅在建筑风格上的演变。这片建筑群是江南官宦宅院杰出的代表,被誉为"江南第一豪宅",而它昔日的主人就是晚清外交家、洋务运动先驱者之一的薛福成。薛福成的一生,让人唏嘘,这位满腹经纶、颇有韬  相似文献   

2.
编校说明 《薛福成藏札》原件,系其德嗣慈明先生裒集成册,全国解放后,由前苏南文管会辗转入藏于南京博物院。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晚清著名的政论家和外交活动家。1865年以副贡入曾国藩幕,1873年游李鸿章幕,办理外交,为时十年。1884—1885年间任浙江宁绍台道,受命于巡抚刘秉璋综营务,筹划布置海防,法海军侵犯镇海,他与守将共同御敌,法未得(?)。1888年任湖南按察使。1889—1893年任驻英法义比四国公使,应事机智,颇具业绩。  相似文献   

3.
18 94年薛福成与英国谈判、签署的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是其作为驻英公使期间所办的一件要事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条约中界务条款的评价褒贬不一。近年来 ,史学界对此条约的评价虽渐趋公允与中肯 ,但在某些问题上仍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中缅边界谈判的背景入手 ,主要围绕薛福成的观点进行分析、评论 ,以期对该条约及薛福成本人做出更加全面、公正的评价与理解。  相似文献   

4.
谢冬荣  石光明 《文献》2006,(1):73-81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同治间以副贡入曾国藩幕府,参与"剿捻"、查办天津教案等事宜,光绪元年以知州入李鸿章幕府,十年授浙江宁绍台道,十四年任湖南按察使,后出使英、法、意、比等国.薛福成纵览经史,好为经世之学,擅长办理外交.他一生著述丰富,<庸庵全集>收录了他所撰的<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海外文编>四卷、<筹洋刍议>一卷、<浙东筹防录>四卷、<出使日记>六卷、<续刻>十卷、<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十种书.  相似文献   

5.
薛福成与中英滇缅界务交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福成与中英滇缅界务交涉吕一燃薛福成于光绪十五年四月(1889年5月)被任命为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十六年正月十一日(1890年1月31日)离沪赴任,二十年四月十五日(1894年5月19日)卸任回国,总共度过了4年多的外交生涯。其间,在薛福成办...  相似文献   

6.
<正>在古城扬州运河畔的泰州路上,坐落着一座百年老宅——"吴道台府"。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杭州胡雪岩故居、无锡薛福成故居并称晚清江南三大名宅;是浙式建造工艺与扬州传统风貌的完美融合;见证了一个世纪以来,吴氏家族和吴家几代知识分子的奋斗和辉煌。近期,吴氏后人向扬州市方志馆捐赠吴筠孙殿试卷模考手书原件,将人们的目光再次引向这里,聚焦吴引孙、吴筠孙兄弟的人生轨迹和吴道台府曾经的辉煌,追寻那些被岁月带走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葱茏苍翠的叠嶂山麓,烟波浩淼的太湖之滨,又增添了一组新的建筑群。它场景壮阔,气势磅礴,将一千七百多年前群雄争霸,纵横捭阖的恢宏场面真实地再现在现代人的眼前。它就是中央电视台为拍摄八十集电视剧《三国演义》而兴建的大型电视文化景区——“三国城”,是中央电视台无锡“太湖影视城”继“唐城”、“欧洲城”之后对社会开放的又一影视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8.
马家庄秦宗庙建筑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1年至1984年初,在陕西凤翔马家庄发掘了春秋秦一号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占地近7,000平方米,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先秦高级建筑群。它的发现,无疑对探讨秦国建筑史、先秦宫室宗庙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这组建筑的性质、定名及建筑年代等问题,谈点初步看法。一一号建筑群的性质一号建筑群的总体部署,与史籍所载诸侯宗庙布局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9.
近代江西的教堂类建筑起初多以建筑群落的形式存在。经过多年的变迁后,目前保存完整的教堂建筑群已寥寥无几,大多仅保留经堂,附属建筑多被拆除。本文对江西余江区锦江镇天主教堂建筑群及江西现存主要天主教堂建筑群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建筑总平面布局方面,从锦江天主教堂建筑群入手,对江西各地的天主教堂建筑群的平面布局特点与建筑组合形式进行对比归纳。在建筑单体方面,着重选取了建筑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围绕不同的建筑组构要素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建筑群中西结合特点。从建筑平面功能上来看,建筑群的单体建筑与中式传统建筑十分接近,都是将矩形平面与外廊结合。从建筑结构上来看,建筑群的大部分建筑多采用穿斗式、插梁式木构梁架,属于传统的中式大木作做法。建筑材料大量运用本地盛产的红色砂岩和青砖,显示了外来文化冲击下本土建筑自身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始,中国展开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多种工业文明成果。由于修铁路耗资巨,占地多,引起的社会震动大,故清政府对修铁路迟迟作决定。中国虽已开关一段时间,但漫长的封建社会影响,使绝大部分国人仍昧于世界大势,习惯于用封闭的眼光看问题。他们不了解铁路在西方世界获得的巨大成功,只看到修铁路可能会引起的所谓种种问题而忧心忡忡。因此,向国人介绍世界形势,尤其是西方的铁路情况,乃扫除中国近代化道路上思想障碍所必需,薛福成为此出了力。薛福成(183-1894),江苏无锡人,字叔耘,号庸庵,著名的…  相似文献   

11.
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在规划布局、建筑群防卫、祠庙设置、基础处理等方面均有鲜明的地方特征,被称为"闽南建筑大观园""小故宫"。本文对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更加合理规划、保护和利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民权一词,在西方同于民主,均叫democracy。在中国,民权首见于出使西洋的郭嵩焘日记。1878年,他判定"西洋政教"",民权常重于君"。之后的黄遵宪、薛福成,从东邻日本转引民权说,而在日本,民权就是民主的译文。  相似文献   

13.
薛福成(1838.4.12─—1894,7.21),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①。祖父薛锦堂,旧父薛伉,都是秀才。其父薛湘,字晓敏,亦写作晓帆,道光二十五年进士。与李鸿章有同年之谊。曾任湖南安福知县,组织团练,与刘坤一、江忠波联络,与太平军作战。有著作②,受知于曾国藩门下③。其长兄薛福辰(1832-1889),字抚屏,别号时带。出身举人,曾任天津知府、山东济东道④。次兄薛福同。四弟薛福保(1840-1881),字季怀,出身秀才,先后人曾国藩、阎敬铭、丁宝帧幕府,官至知府。著有《青萍轩文钞)、(青萍轩诗钞)⑤。五弟薛福祝④。六…  相似文献   

14.
<正>南京总统府建筑群位于六朝宫城遗址。历经明代王府、两江督署,天朝宫殿、临时大总统府、国民政府等署衙府邸。1871年曾国藩重修督署,奠定了总统府建筑群现在的基本格局,其后几度改建,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建筑群这一难得的历史痕迹。"轴线"是中国建筑布局的中心,"总统府"建筑群就有八条轴线贯穿其中。通过建筑群中的这八条轴线,既能把握到建筑脉络,也能感悟出历史痕迹。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的识人之誉在当时是有口皆碑的,薛福成曾经放言:“曾国藩知人之誉,超秩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  相似文献   

16.
从18世纪60、70年代开始,随着洋务运动兴起,在中国思想界出现了象王韬、容闳、薛福成、郑观应、陈炽、何启、胡礼垣等一批思想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地位并不显赫,多少接触过西学,有的还从事过外文、近代报刊和企业的创办工作。正是从自  相似文献   

17.
晚清政府与罗马教廷的外交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81-1892年,以李鸿章为主的清政府官员,一致主张联络罗马教廷,废除法国保教权,稳定中国基督教局势。总理衙门采纳这种主张,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却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扰而未能成功。1892年后,清政府官员对联络罗马教廷的主张发生分化。陈其璋等人建议继续实践,而薛福成等人则认为不能将解决中国教案问题的希望寄托于罗马教廷,主张另辟蹊径。总理衙门的意见与薛福成等人相似,自1896年后放弃与罗马教廷建交通使的计划。19021906年,吕海寰等官员发起建议联络罗马教廷的新高潮,但清政府未予采纳。  相似文献   

18.
拉加里王宫     
这座曾经无比辉煌的建筑,叫“甘丹拉孜”,亦称拉加里颇章。它是拉加里王宫现存建筑的主体部分,位于整个建筑群的东北面,主要有王宫、拉康、仓库、广场和马厩等一系列建筑单元构成。此建筑群北临河谷,东侧是一条人工壕壑,整个建筑群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30米,总面积近1.6万平方米。无疑,在该建筑群中,悬崖上的拉加里王宫最引人注目。半个多世纪前,拉加里王朝彻底消失,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最后一代贵族与庶民,如今能寻找到的已经不多了。  相似文献   

19.
这座曾经无比辉煌的建筑,叫“甘丹拉孜”,亦称拉加里颇章。它是拉加里王宫现存建筑的主体部分,位于整个建筑群的东北面,主要有王宫、拉康、仓库、广场和马厩等一系列建筑单元构成。此建筑群北临河谷,东侧是一条人工壕壑,整个建筑群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30米,总面积近16万平方米。无疑,在该建筑群中,悬崖上的拉加里王宫最引人注目。半个多世纪前,拉加里王朝彻底消失,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最后一代贵族与庶民,如今能寻找到的已经不多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建筑群基址规模这一概念出发,对文献与考古资料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探讨,既注意到建筑群基址规模随时代发展而逐渐缩小的趋势,也注意到建筑群基址规模可能是一个规制性的问题,即在大约相近的时代,同等级别的建筑群,如宫殿建筑群,其基址规模也是大体相当的。而同一时期建筑群中,等级较高的,其基址规模也比较大,因而,基址规模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不可替代的等级符号性建筑要素。从这一概念出发,本文对《周礼·考工记》中的王城规划思想做了分析,得出了更为接近古人记载的王城规划图式,并依据文献史料,发现金中都宫殿、元大都宫殿、明中都宫殿,甚至明南京圜丘坛,都采用了周回9里30步的基址规模尺度,此后的明南京、明清北京又沿袭了明中都宫殿的基址规模。而这一规制可以上溯到宋西京洛阳宫殿、宋汴梁金明池琼林苑,乃至隋唐洛阳宫城、北魏洛阳宫城的基址周回长度和基址面积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