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成立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及其后的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两者均简称为中财委)是中共中央在建国前后,为适应各大解放区财经统一需要,顺利实现由革命战争到经济建设的转变,所采取的一项重大组织措施。中财委在中央人民政府中有着重要位置,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组织实施中共中央、政务院一系列重大财经方针和政策的重要领导机构。本文从中财委机构的前身、成立过程、组织构成和人员、工作机制的确立四个方面,对该组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1949~195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党和政府为了繁荣经济,促进各地城乡物资的交流,在全国各大区、省、市、县、区举行了多次物资交流大会。它既是沟通城乡的一个平台,也是经济交流的一个渠道,对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始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从 194 8年 9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逐步统一财经工作 ,到194 9年 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正式决定建立 ,经过筹备 ,于 194 9年 7月 12日正式成立。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是由原中央财政经济部与华北财经委员会合并成立的 ,简称“中财委” ,由陈云任主任、薄一波任副主任。中财委成立后在短短两个月内 ,在稳定当时的金融物价、统一财经管理、调整工商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为建国初期财政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4 9年 10月 2 1日 ,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 ,5年后 ,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撤消 ,其职能被国务院相关部委和直属机构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陈云领导的中财委策划并指导召开了各项专业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各项专业会议研究了新中国经济工作的战略布局,确定了新中国经济恢复与发展的蓝图,并将<共同纲领>在财政经济工作方面规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具体化.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要构建"城乡互助"的新型城乡关系,城市性质和中心任务的根本变化以及农村和农民的基础地位都要求城市工商业必须"面向农村"发展。为使城市工商业"面向农村"发展,党和政府主要采取了城市工业"面向农村"生产、组织城市工业品下乡、收购推销农民剩余农副产品、加强工农对话交流等措施。这些措施对恢复和发展城乡经济、巩固新生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波 《百年潮》2012,(9):13-19
正第一次面见周总理第一次见到敬爱的周总理,是我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局工作的时候。1950年初的一天晚上,周总理召开会议,讨论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和稳定市场物价的问题。会前,总理办公室通知中财委,要整理一份京、津、沪等八大城市的主要物资库存和主要商品价格等方面的材料。当时中财委计划局局长宋劭文同志,把这件事交我来办,要我把材料整理好经他审核后直接送给周总理。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文化整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兰勇  陈忠祥 《人文地理》2006,21(6):45-48,39
早期的城乡隔离制度造成了我国现存的城乡文化"二元结构",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城乡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必须进行城乡文化整合。本文就城市化过程中,影响城乡文化整合的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了各因子对城乡文化整合进度的影响强弱排序;并且提出了通过加强小城镇的建设来推进我国的城乡文化整合,其中主要包括加快发展小城镇乡镇企业和发展小城镇文化产业。笔者认为,发展小城镇文化产业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大小城镇文化教育及科技投入。第二,立足提高小城镇人口的文化素质,增加文化整合的底蕴。第三,建立城市帮扶小城镇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城市文化的扩容和普及。第四,拓宽融资渠道,建设小城镇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为弄清情况,科学决策,时任中财委主任的陈云三次到江南农村调查。在调查中,陈云坚持唯物辨证的调查研究观点和方法,收集到当时中国农村真实资料,弄清了问题症结所在,为科学决策,克服当时困难提供了科学依据。陈云农村调查思想对于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城乡关联发展与文化整合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曾菊新  祝影 《人文地理》2002,17(4):6-11
本文对城市化的内涵进行了新的诠释,指出城市化应是城乡关联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城乡文化的整合。在这个基础上,本文对城乡关联发展研究的理论动态作了详细的评析,并指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城乡网络化关联发展研究。城乡关联发展是城市化不可回避的发展态势,这为城乡之间的文化整合创造了前提条件。城乡文化整合是城市化在城乡关联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体现了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共享文明的根本目标。本文还对城乡文化和城乡文化整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黄陂县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经营门类不断拓宽,分布地域遍及城乡乃至市区,有的居民前往省外的一些市县开店设厂.黄陂个体私营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回顾黄陂县个体私营经济恢复发展的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地理分布特征、绩效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浙江区域块状经济这种新型的产业空间集群组织形式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经济现象,而且特定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及资源压力和市场竞争条件下产生的必然经济运动的结果,是浙江人在培育市场经济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成功发展模式。在中国的浙江,全省86个县、市中有85个县、市拥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块状经济地理分布特征。按其成因和地理位置可将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概括为:环杭州湾平原区位型、浙东南沿海"温州模式"型、浙中金衢盆地资源匮乏开拓型和浙西南地方资源开发型等四大特征分区;对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块状经济运行绩效的研究表明,区域块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地域空间模式,对于提高区域工业的竞争力、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浙江市场的繁荣、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探讨了基于中小企业与大市场成功对接的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形成机制,提出了中小企业的集群成长及其与市场的成功对接是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区域块状经济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代的苏州,交纳赋税最多,负担最重,是全国最为突出的赋税钱粮重地;丝绸、棉布及加工业和书籍刻印等大宗商品生产极为发达,木器制造加工业独步全国,玉器雕琢、绣作、裱褙作、漆作、乐器、铜铁金银器加工业等极其精巧,是举世闻名的商品生产加工中心;大规模输出当地大宗商品,输入各种原材料,转输全国物资并平衡整合市场,是全国物资的流通转输中心;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布设密集,银钱流通量巨大,较早行用洋银,金融结算手段较为先进,吸纳周围城镇的资本,货币周转获利较快,是高度发达的银钱金融中心。从当时苏州的经济总量、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来看,其中心都市的地位远在另一工商城市杭州之上。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和军队,在中国这块辽阔广袤的地理舞台上,演出的一幕打倒国内外反动派,解放和建立新中国为目标的胜利活剧。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国情"。又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相似文献   

14.
As the biggest tax payer in China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uzhou was the most prominent center to provide tax, money and grain for the country. It was known for its commodity production of silk, cotton, and printed materials. Suzhou’s wood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industry were also unrivaled. Meanwhile, Suzhou was famous for jade carvings, embroidery, mounting, lacquer,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other processing industries of copper, iron, gold, silver, etc. As a world-famous center of commodity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Suzhou exported the local commodities and imported various kinds of raw materials. Suzhou was also a transportation center in China, transporting goods and material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balancing the marke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as banks and exchange shops were established in Suzhou as well, where the circulation of silver and copper coins was voluminous and the use of foreign silver coins started early. With advanced financial settlement methods, Suzhou absorbed the capital from towns and cities nearby, profited from high cash turnover, and became a highly developed financial center. As far as the economic aggregate, commodity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were concerned, Suzhou was a far more advanced urban center than Hangzhou which was another industrial and financial city.  相似文献   

15.
对1984年以前社队企业发展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队企业是乡镇企业的前身,是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在农村出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新生事物。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集体副业、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它们是中国社队企业兴起的基础。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后,社队企业大规模出现。但由于“左”倾思潮的影响,社队企业一直步履维艰。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社队企业才开始快速发展,并为新时期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社队企业已成为历史名词,但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社队企业的历史地位不容忘却。  相似文献   

16.
采用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对2005-2010年间中国191个城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对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外开放水平对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影响不明显;城市间的产业关联对信息服务业发展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表明城市间物质层面的相互交换并没有对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产生应有的正效应,而相反城市间的信息流动和知识溢出对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袁媛  伍彬  古叶恒 《人文地理》2015,30(1):70-77
中国城市社会经济转型与重构背景下,城市贫困空间特征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以西部城市重庆为例,探讨贫困空间的分布、演变和影响因素,并兼论与东部城市的异同。研究显示,在重庆市层面,贫困空间分布差异扩大,都市区得到较大程度改善,渝东北偏远县城则逐渐恶化。在都市区层面,贫困空间分布非均衡性较强,与老城区、工业及其配套居住区耦合。这种特征受到"体制"和"市场"因素的系统作用,体制因素是历史空间继承、早期住房政策与分配制度、城市规划对保障住房的布局引导;市场因素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内城选择性更新等。根据西部城市的贫困特征,反贫困政策应该重点促进都市区局部地区和偏远辖县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正在由国家层次向地方层次纵深,而各国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放权,也使得地方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日本是与我国开展地方性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国家,其载体主要是友好城市。在全球化和地方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中日地方间交流与合作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地方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向前发展对中日双方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人口城镇化不是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绍风 《人文地理》1998,13(2):24-28
人口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哪种提法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人口城镇化必然要求较大规模的人口乡→城异地迁移,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更强调人口的就地转化。人口城镇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只适用于部分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大部分现有的农村是不可能工业化、也不可能城镇化的。所以,作为未来的发展方针,必须提人口城镇化,而不是农村工业化或乡村城镇化。并且,人口城镇化还肩负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等多重使命,需要作出系统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20.
“离土不离乡”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初期提出的一项总战略,其实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没有空间迁移的情况下进行产业转换。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空间迁移与产业转换之间的关系,指出在乡镇企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的今天,应适时调整这项战略,变“离土不离乡”为“先离土后离乡”,即引导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向中小城镇集聚,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与集聚经济效益,并由此而完成乡镇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