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自由主义的正义观与权利是相互关联的,社群主义认为,自由主义的权利观必然导致原子主义。在批判自由主义的权利观的危害性的同时,社群主义指出自由主义的权利观的非现实性,并提出了自己的权利理论。  相似文献   

2.
张玉广  刘旭阳 《神州》2011,(14):119-120
20世纪80年代,社群主义提出了要重视社群的价值,它在西方政治哲学界伴随着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中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强调公共利益和善的优先性,提倡由自由主义权力政治向社群主义的公益政治转变,反对自由主义所坚持的个人主义,因而其在伦理学、政治学和道德哲学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玉广  刘旭阳 《神州》2011,(7):119-120
20世纪80年代,社群主义提出了要重视社群的价值,它在西方政治哲学界伴随着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中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强调公共利益和善的优先性,提倡由自由主义权力政治向社群主义的公益政治转变,反对自由主义所坚持的个人主义,因而其在伦理学、政治学和道德哲学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黎航宇 《神州》2014,(15):230-230
要准确详尽地阐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必然绕不开三个话题:东方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关系、自由主义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杨红 《丝绸之路》2021,(1):125-132
"study account"是当下网络中一个小众而高粘度的网络社群.其成员多为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学习经验是该社群互动的主要内容.本研究通过网络田野调查的方式,观察该虚拟社群中个体的互动策略和活动.个体出于成就动机加入学习社群以实现对创造性自我的追求,形成了工具性取向和互动性取向两大类的交往策略,并在互动的...  相似文献   

6.
1983年,安克斯密特出版《叙事的逻辑》①,提出了叙事实体理论。以此为起点,他加入到当代西方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的讨论,并逐渐成长为这一阵营的领军人物。他在论著中提出的诸多观点新颖而激进,学界对此褒贬不一。澳大利亚筹伯大学的麦卡拉  相似文献   

7.
施泽东 《丝绸之路》2010,(10):87-89
本文以分析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的基本脉络为基础,从理论、政策实践、意识形态及国民生活四个层面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同时,对新自由主义曾经的价值与意义、走出“主义”的迷雾及扭转以新自由主义为取向的政策实践三方面内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逻辑起点的确定,为方志学的理论研究找到了一个出发点,形成贯串学科理论的主线.方志学要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设定自己的逻辑起点,并通过理论研究实践来检验这个逻辑起点的设定是否正确.逻辑起点与本学科基本理论有密切联系,通过设定逻辑起点的讨论,对基础理论研究也可起到推动作用.革命导师确定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的方法论给我们以重要启示,马克思正是从商品分析开始,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学科逻辑起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杜立克 《史学月刊》2004,5(8):79-84
自由主义首先是一种政治思潮,其次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再次是某种政治制度和管理原则的总和。自由主义是古代西欧明的创造,于近代形成为体系,并蔓延到东欧国家。俄国自由主义大体上是从外部引进的,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类型和派别,其中最重要的是立宪主义。俄国自由主义在实质方面与西方自由主义相同,但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困难重重,缺少相应的社会环境。俄国自由派脱离人民,成为一种“少数人的运动”,并且由于诸多原因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0.
《中华遗产》2007,(1):17-17
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它的主要任务是改造我们的思维。儒家社群主义认为,人格意义和德性来源于社群的历史传统和共同活动,普遍主义的道德观是不成立的。它对个体讲共同价值,对整体社会则保持特殊性。儒家社群主义强调“道不同不相与谋”,主张多元的道德观和文化观。这种儒家社群主义,就  相似文献   

11.
赵晓红 《攀登》2008,27(5):39-41
和谐社会的构建既需要作为主体的个体积极主动“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同时又需要个体作为客体相互尊重、共同分配和享有社会发展的各项成果。社群主义的“德性”教育思想为和谐的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构建开辟了一种重要视域,他们在修正“自由主义”思想过程中,提出重新倡导个体生存的集体的和社群的价值意义,并试图把“美德”作为整个社会生活价值体系的核心,使得“美德”成为导引人们实践的内在力量,不但成为个体成就人生的内在力量,也成为组成个体融入社会的一种和谐的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世界城市跨国空间研究的分野与合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  薛德升 《人文地理》2017,32(5):69-75
世界城市内部多种跨国要素作用形成的跨国空间已经成为一类新空间类型和客观存在。在跨国经济、跨国社会、跨国文化、跨国主义生活方式等跨国要素的交互作用下,跨国空间的形成发展、演绎逻辑表现出多样化分野。具体表现为:跨国空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化、不同类型的差异以及全球化时代"资本"和"生活"的博弈,地方和空间的割裂与相互渗透等。在此基础上,对跨国空间的研究理念、形成机制和价值体系三方面却存在着合流的趋向,共同指向了全球化时代国家管治模式、自由主义生活方式以及软性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徐太军 《沧桑》2009,(1):133-134
本文旨在梳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传统中的廉价政府理论脉络并对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审视。笔者认为西方自由主义廉价政府理论彰显了自由主义者倡导的理性和逻辑对政府构建理论的要求,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问题对政府构建的影响。由于这两个异质性方面的角力,资本主义社会构建廉价政府的前途晦暗不明。  相似文献   

14.
逻辑起点是一个逻辑体系的开端,是整个逻辑体系赖以形成、得以展开的根基,它贯穿整个逻辑体系的始终,孕育着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并决定着这个逻辑体系的内在框架和层次结构。在对逻辑体系和党群关系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把鱼水关系确立为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具有重大意义。从一般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三个方面,都可以为"鱼水关系是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提供深厚的理论依据。始终保持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鱼水关系"具有挑战性,需要牢牢把握其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5.
自由主义是西方社会的主要思潮之一,在发展过程中虽流派众多,却有着一以贯之的基本特征。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引进自由主义思潮的先驱人物,其自由思想主要源于西方,在引进的过程中结合晚清社会语境做了一定的修正,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自由主义思想。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基本特征的把握,在比较视野下探究梁启超的自由主义思想,认识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天生就有一列的基本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关系和的需求、受尊重和自尊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寻这些需求并达到满足是一个人的正当权利。其中,我实现属于人类较高级的需要层次。它“可以归入人于自我发挥和完成(Self-fulfillment)的欲望,也就是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说成是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那个人,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切”[1]。简单地说,“自我实现”是一种人的自我发挥和我完善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自己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向。显然,“自我实现”是以人本主义为根…  相似文献   

17.
一门学科,确立恰当的逻辑起点,对于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从正确的逻辑起点出发,可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地展示学科丰富的内容,也才能构筑起该学科理论体系的骨架.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宣称,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支起整个宇宙.而科学理论如果有了一个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并可演绎成体系的逻辑起点,那么它就能以此为基础构筑起知识大厦.科学史表明,任何一个已形成理论体系的学科,都是有逻辑起点的.如遗传学的逻辑起点是基因,普通化学的逻辑起点是化学元素,有机化学的逻辑起点是碳氢化合物,生物学的逻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军事哲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老子以"道"为本体的非战观思想作为其军事哲学的逻辑起点;以"天道"为依据的制胜观作为其认识论路径;提出了"人道"主义的战争价值观作为其军事哲学的终极关怀。本文试图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观三个方面挖掘老子的军事哲学思想,阐释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必须看到,人文精神、德行主义的弘扬,是克服现代社会弊端的有效途径,而孔子提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思想,体现了儒家内在价值观念,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倡导的价值观念。"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是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提出的观点,"古"象征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今"则象征着孔子所生活的年代的社会现实,也就是被称为"礼崩乐坏"的社会。所谓"为己",即自我完善或称自我实现,是自我的一种内在价值显现,指学习是以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作为目的的,而与之相对,"为人"则是指学习是以得到他人、社会主流观点的欣赏和赞美作为目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伍德罗·威尔逊对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在诸多的研究和争论中,似乎可以发现存在两个截然相对的威尔逊:一个是并不忌惮单边使用武力的新帝国主义者;一个是强调多边主义的自由国际主义者。学者们或是认为确实存在两个威尔逊,但经历了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变;或是认为前者才是真正的威尔逊,而后者仅是前者的伪装。就事实而言,威尔逊的帝国主义逻辑更应被归类为家长式帝国主义,而非新帝国主义。这一逻辑同自由国际主义的逻辑一直贯穿威尔逊的整个执政过程。尽管两种逻辑的施行对象大为不同,但因二者始终并存威尔逊身上,且皆以推进自由主义生活方式的扩展为其目标,所以仍可视为只存在一个威尔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