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晚唐政治家、史学家、诗人李德裕卒于贬所崖州。有一些史学和文学书籍认为李德裕卒于849年。例如: 《中国历代名人辞典》(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组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李德裕条,记:[李德裕](787——849)。《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  相似文献   

2.
唐宣宗大中元年,宣宗、牛党等利用吴湘案判决中的小失误为吴湘翻案,说李德裕、李绅挟私报复,吴湘之案是一大冤案,而实际上翻案的目的不过是为迫害李德裕、李绅等找一个借口罢了,吴湘因贪赃和强娶而被杀,并不冤枉。  相似文献   

3.
“磨炼”是晚唐五代诗学的理论核心,这不仅体现为晚唐五代诗格中的具体理论阐述,而且可以从诗格著作群体以及诗格所举的诗例方面得到证明。晚唐五代诗格中的“磨炼”理论是对诗歌创作中字、句、意、格进行锤炼的全方位理论总结,是诗歌创作多方面要求的理论体现。  相似文献   

4.
牛李党争是影响唐代历史甚巨的一大公案,晚唐以来,学界对于这一公案一直聚讼不已,莫衷一是。为了解决这一历史公案,十几年前,傅璇琮先生曾为李党党魁李德裕编写年谱,有力地推动了牛李党争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辽海出版社最近推出的丁鼎先生的新作《牛僧孺年谱》(下...  相似文献   

5.
汪长林 《古籍研究》2001,(1):121-125,132
李德裕(787-850),唐代杰出的文武全才型人物。前人或谓其“唐中世第一等人物”(叶梦得《避署录话》卷三),“虽晁(错)、陆(贽)不及也”(王世贞《弁州山人稿&;#183;读&;lt;会昌一品制集&;gt;》):或称“其才不在诸葛下”(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卷九);或赞其骈文“雄奇骏伟”,诗歌“较白乐天、刘梦得不啻过三”(王士稹《池北偶谈》卷十七),甚至一时“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新唐书&;#183;李德裕传》),足见其“文学过人”(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上)。然而,因陷于党争,致使长期以来人们对李德裕的认识出现了不少的误解,直到当代,这种不良影响仍未完  相似文献   

6.
《沧桑》1993,(2)
温庭筠(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出身于官僚贵族家庭,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不过大约在其父亲时,家境已逐渐衰落。庭筠在幼年时即随家人寓居江淮一带,而且为时很久,所以他在诗中自称“江南客”,称到江南为“归”或“回”。一生四处浪游,很少还乡,游踪遍及大半个中国。温庭筠自幼才思敏捷,苦心学文,尤其擅长诗赋,能走笔成万言。在文坛上,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排行都是十六,所以当时号为“三十六体”。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晚唐科举,考试律赋,每篇八韵。这种赋  相似文献   

7.
“牛李党争”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牛李党争”这一影响中晚唐政局甚巨的历史公案中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新的考论,首先,文章认为两党之间的斗争并非什么士庶之争、科第之分与政见之争,而是由家族、师生、同门及个人恩怨等关系而形成的不同的官僚集团之间为争权夺利而展开的派系之争。其次,文章认为学界流行的“李德裕无党论”难以成立,实际上李德裕与李宗闵等同为党同伐异的党魁。此外,文章还对牛李党争的起因与李逢吉与牛李两党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灭佛首辅李德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山 《文史天地》2006,(10):42-47
李德裕,在唐王朝时历仕穆、敬、文、武、宣宗诸朝,在唐武宗时,位极人臣,走到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无法摆脱“党争”的政客。他在党争中发迹,也在党争中败亡。  相似文献   

9.
晚唐张读所撰的《宣室志》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笔记体志怪传奇集,其第四卷中有“韩愈驱鳄”一条:  相似文献   

10.
“伏准赦文”是晚唐行政中的一类特殊公文用语。这一用语在晚唐的使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刑罪处置以外的诸多领域,体现出唐代大赦职能出现变化以后,赦书“申禁”条令对晚唐行政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本文考察了这一用语出现的诸种场合,并进而对其行政意义加以分析,认为这是王朝政令运作的一种新的模式,具有十分特别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皇位的继承方式对国势兴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典型阶段,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从高祖李渊建国到哀帝时唐亡,历289年,非常明显地形成初唐、中唐、晚唐三个发展阶段。论国势,初唐强盛,中唐衰落,晚唐危亡。唐代国势的这种变化,除了各种原因之外,与唐代皇位继承方式的变化也很有关系。皇帝,是封建社会中最高权力的主宰者。《诗经·大雅》中说:“皇矣上帝”。皇帝  相似文献   

12.
墨竹画究竟源出何时何地,画坛至今尚无定评。不过,画史上保留的两则传说,则往往被研究者们引为参考。一是《张退公墨竹记》其云:“墨竹者,肇自明皇,后传萧悦,因观竹影而得意,故写墨君。”二是《图绘宝鉴》(卷二)中云:“李夫人,西蜀名家,未详世胄。善属文,尤工书画。郭崇韬伐蜀得之,夫人以崇韬武弁,常郁悒不乐。月夕独坐南轩,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挥毫濡墨,模写窗纸上,明日视之,生意具足。或云,自是人间往往效之,遂有墨竹。”笔者认为,唐玄宗(685-762年)创墨竹并传萧悦说不足以信。因为,花鸟画至唐代才开始成为独立的画种,晚唐张彦远作《历代名画记》时,是将竹石归于“花鸟”门的;一直到了北宋《宣和画谱》,才从花鸟门中分出“墨竹”门(另分有“鸟兽”、“花木”、“果蔬”门)。这说明,墨竹画的诞生当在晚唐至北宋之间,而在盛唐。如果作为一代风流天子的唐玄宗创造了墨竹画,张彦远是不可能不予以记载的。  相似文献   

13.
杜牧在黄陂     
与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并称为“小李杜”的诗人——杜牧,是晚唐诗坛杰出的代表人物,曾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美妙诗篇。“停车坐爱枫林  相似文献   

14.
吴振华 《古籍研究》2001,(4):117-121
李商隐是晚唐最杰出的诗人。他既代表晚唐又超出晚唐。然而,对这样一位注重诗歌的审美特质,以毕生精力发掘和表现自己的心灵的情感世界的抒情诗人的接受和研究,自唐末李涪的“无一言经国,无纤意奖善”的恶评,到今天将他置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流大作家的行列.竟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十一个世纪!由于社会政治气候、文化艺术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对李商隐的研究,形成极不正常的“钟摆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一、安史乱后唐代社会中的严重问题从唐穆宗李恒时代开始,到唐宣宗李忱时代为止,几十年间,在唐王朝中央政府的官僚群中,曾出现了一部份以李德裕为首的和另一部份以牛僧儒为首的朋党倾轧。李德裕党排斥牛僧儒李宗闵、李宗闵牛僧儒党反过来排斥李德裕,大家互相诋毁,朝廷亦不能辨其是非曲直,文宗李昂曾叹惜说:「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李德裕牛僧儒为什么针锋相对的互相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晚唐五代的“地子”进行了讨论。论者多认为 ,归义军时期敦煌文书中的“地子”就是“地税” ,按田亩征收 ;而敦煌文书中的“地税” ,当为依据田地面积划定户等之产物 ;因此 ,归义军时期的地税为户税之代称。笔者认为 ,“地税”的范围广 ,“地子”的范围小 ,“地税”中除了“地子”外还有官布、税草和税柴。作为“地税”中交纳粮食的部分———“地子”是据地交纳的。农民常常租种土地 ,“地子”原则上是由土地拥有者交纳 ,并非由租佃人 ,即土地耕种者交纳。“地子”的税率约为亩税 8升。  相似文献   

17.
穆渭生  侯养民 《文博》2001,(3):35-36,34
“李白太原识子仪”与“子仪疏救李太白”是流传千余年的友情佳话。然而,此事却是出于晚唐人的伪托,又经宋代以来史家文士傅会渲染,遂如“孟姜女哭长城”一样流传浸广。虽然早已有学者辨明此事,但还有些历史读物一仍其伪。本文所叙,乃拾取前贤牙慧,并对论据稍事引申,兼正《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地名一误。  相似文献   

18.
“霞中雪”?“火中梅”? 景德镇众瓷家来宁搞展销,我闻讯去观光。只见以大中型美瓷唱主角的瓷展中,一件高不过50厘米、宽不过20厘米瓶呈蘑菇状彩瓶格外抢眼。卖家说她名日“梅花雪”,是艺术家研制的新品,极有收藏价值。 啊!“梅花雪”,多么有诗意的  相似文献   

19.
墓葬壁画中“备茶图”题材多流行于宋、辽、金时期,唐墓中则较为罕见,分布地域以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区为主。西安东郊白杨寨晚唐墓M1373发现有“备茶图”题材壁画一幅,为目前所见最早,在西安地区更是首次发现。本文以新发现的“备茶图”壁画为例,通过对其内涵的分析,对墓葬中“备茶图”出现的社会背景、早期发展脉络、后期的变化与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福泉市城内西南隅有福泉山,山形奇绝、云水澄清,元末明初建有高真观,是贵州著名的道教圣地,历有“藜峨(福泉)道院冠黔南”之誉。福泉山相对高度高不过三十米,大不过三十亩,“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福泉山之所以名播华夏,是与道教著名人物、武当内家功开山鼻祖张三丰真人于洪武末年在山后“结茅为亭、朝真礼斗,候诏飞升”的八年时间分不开的。张三丰真人在福泉山留有大量的经诗丹诀、诗词歌赋;有手书楹联及自画像;有修炼的“礼斗亭”;与卫指挥、隆平侯张信经常下棋的“对奕石”,有手植的桂花树,万历枯死数年又显迹救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