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非洲,有着美丽富饶的土地,勤劳勇敢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虽然这个大陆同中国相隔千山万水,可是,在很早以前,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就开始往来和相互了解,建立起了友谊。我国古籍中有关非洲的记载,就是这种友好关系的见证。本文打算将我国古籍中记载非洲的一些主要著作,作一概略介绍,希望能够为探讨中非交通史提供一点线索和资料。  相似文献   

2.
曹琳 《黑龙江史志》2011,(19):27-28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世界各地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的推动下,孔子学院应运而生。非洲的孔子学院根据当地的特色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非洲的孔子学院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化在非洲的传播,加深了非洲人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了中非人民友谊的长远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郑家馨 《世界历史》2006,(1):111-112
非洲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曾出现过“往热点靠”的现象,如几年内撰写和出版五六本大同小异的《曼德拉传》,4本关于非洲明的作。其后研究非洲同行曾分别拟出研究非洲几个重点问题:殖民主义在非洲统治后果的评价、非洲民族主义问题、非洲国别史专题、中非关系史等问题。2000--2004年基本上未出现“往热点靠”,重复研究的现象减少。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和非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1998年成立)在引导、推动和调节非洲研究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华夏人文地理》2014,(4):16-16
我们准备好接纳移民了吗?在中国的非洲人与在美国的中国人之间的确有相似之处,但对于非洲人来说,适应中国社会和文化却有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5.
本刊专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逯春明在世界最大的疟疾疫区非洲,源自中国的青蒿素类抗疟药,曾经历过冰火两重天的巨变:开始无人相信,诊所拒之门外;后来众人崇拜,患者争相服用。为什么它会有这样的经历?它对非洲究竟有怎样的影响?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逯春明。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9月16日至19日,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在江苏徐州举行。会议由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主办,江苏师范大学亚非研究所、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和深圳大学高级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的非洲史学科建设、中非关系、民族国家的分裂和整合、对殖民统治影响的再思考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一、中国非洲史研究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4月19日至20日,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年会暨"非洲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历史变化研讨会"在位于金华的浙江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浙师大)召开。会议由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承办。此次会议由来自近四十家部委、科研高校单位、出版媒体机构和工商界企业的一百二十多位代表与会。一、中非关系2014年适逢周恩来总理访非五十周年,关注中国与非洲在经济、文化领域和非政府层面  相似文献   

8.
非洲,这个和中国远隔重洋的大陆,由于罗马帝国富庶的东方诸省的经济中心亚历山大城,中国古籍所称的大秦乌迟散城,早已在古代名扬中国了。《魏略》曾详细的记录了从波斯湾和美索不达米亚通往埃及亚历山大城的水路和陆道。当时非洲的著名物产像乳香、没药、乌文木、椰枣和蓝宝石都不断运到中国。但直到七世纪为止,我们还不  相似文献   

9.
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代丝绸之路 ,曾对人类的进步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本文从促进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等问题着眼 ,揭示了这条路线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1371—1435年)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从明永乐三年(1405年)到明宣德八年(1433年),在前后近三十年时间内,郑和率庞大船队七次出洋,"涉沧溟十万余里",足迹遍及亚非三十余国,最远曾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江苏的南京、太仓等地曾是郑和居住和活动的地方,留存着不少有关郑和的文物遗迹。令年正当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我们根据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普查资料,将有关郑和在江苏的文物遗迹作一概要的整理和  相似文献   

11.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东、东南接阿尔及利亚, 南邻西撒哈拉,西濒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守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摩洛哥是非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曾先后受腓尼基、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支配和占领。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788年建立了摩洛哥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帝国。从15世纪起,又遭受过西方列强的入侵。在漫长的岁月里,来自欧洲的文化和非洲的传统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明,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正>一提到非洲的古代文明,人们总与埃及等北部非洲国家联系在一起,南部非洲好像从来就是蛮荒之地。然而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现,昭示了这里曾有过高度发达的黑人文明。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今,大津巴布韦遗址仍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石头城建筑群体,也是非洲最著名的古代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13.
郑和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位世界知名的航海家和杰出的友好使者。他在明朝年间曾七次出使西洋,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至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岸.开创了中外航海史的一大壮举。为增进中国人民和亚非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往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非传统法律文化是在各自环境中独立生成的,却呈现出集团本位的共同倾向,在法律观念和法律实践中,都压制个体意志和利益,强调社会和谐。两者在集团本位上各有特色,与中国传统社会相比,传统非洲不存在成文法和国家本位,祖先崇拜及富宗教性。然而,无论中国还是非洲,在现代法治进程中都不能脱离和忽视传统法律文化,应积极汲取自身有益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非洲之间很早就开始了友好交往。笔者曾写过一篇短文,介绍了古代到过非洲的中国人(载《今昔谈》1982年第6期)。这里再来介绍一下古代到过中国的非洲人,以作为续篇。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约在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亚洲西部的安息国(今伊朗)曾派遣使臣到中国来,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汉书·张骞传》中也记载了这件事,只是将“黎轩善眩人”写作“犛靬眩人”。“黎轩”与“黎轩”读音相同;据考证,就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眩人亦称幻人,也就是善于变戏法的魔术师。这位魔术师虽然没有留下姓名,但可以说是从非洲来到中国的第一个杂技艺人。到了唐代,随着中西陆路和海上交通的发展,到中国来的非洲人便日益增多了。《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咸亨至开元年间,室利佛逝国(在今印  相似文献   

16.
一代伟人周恩来,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在曾被称为“黑暗大陆”的非洲觉醒之时,踏上了这块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本文以翔实的史料,披露了总理一行出访非洲十国的行踪,再现了伟人叩开世界大门的风采。  相似文献   

17.
论文运用非洲华人报刊以及当地资料,分析了华人皈依天主教、基督教的过程和原因,认为华人教会的设立、华人神父的努力、克里奥家庭、实用主义和种族歧视是华人皈依的主要原因。非洲华人的多种宗教信仰同时并存。这些信仰不仅没有产生冲突,反而互相渗透。非洲华人一方面逐渐皈依基督教、天主教,另一方面仍然保留着中国人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与宗教习俗,同时华人的传统宗教——佛教在非洲的传播也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因此,华人在宗教信仰和典礼礼式上互相融合,表现出很强的杂糅性,宗教信仰与文化价值观相通甚至等同是华人信仰的一个特点。华人中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两者互相融合的情况有各种表现,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可以等同的现象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下半期,南北美洲一些新老殖民者曾先后窜到中国掠去大量契约苦力,称之为“苦力贸易”;实际上是以暴力掳掠我国劳动人民强迫签定劳动8年的契约,送往目的地公开拍卖,成为开发殖民地的契约奴隶。这完全是非洲奴隶贸易的翻版。在强制性的  相似文献   

19.
瓷器是中国的重要发明,又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西方学者的心目中,中国的瓷器被视为“世界文化的窗户”。诚然,中国陶瓷早在汉、唐时期,经古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道”流传到埃及、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给那里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美的享受,但是,中国瓷器给世界文化以最广泛、深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非洲史学者出版学术专著8部,学术论文和评述文章116篇,选题涵盖政治、社会、思想文化、国际关系和经济等诸多领域。虽然一些原本从事非洲史研究的学者纷纷转向现实问题,我国非洲史研究的成果数量总体上有所减少,但研究成果的质量稳步提高,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