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56年出版的《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书中将明代无锡华麟祥作为商人致富典型之一:"当明代正德、嘉靖时,无锡有三大富家,曰安国、邹望、华麟祥,人有日日金银用斗量之谣……"(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第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北京第2次印刷)以来,华麟祥这个名字便为治明史者,尤其是为治明清经济史者熟知。  相似文献   

2.
徽商及其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拟透过徽州商人的经营活动,从网络分析这个视角对中国明清社会加以考察。一、明末清初的徽商网络明代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徽商和山西商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财力最为雄厚的两大商帮。当时,这两个商帮的中坚力量都在从事获利丰厚的盐业。万历四十五年(1617),盐业纲运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有利于徽商对于两淮盐场的控制。此后,徽商  相似文献   

3.
微州在历史上与山西平阳、江苏苏州、福建泉漳、山东临清等地一样是商业资本发达的地区,到了明清时代徽商足迹几乎遍及全国.那么,为什么徽州商业资本这样高度发达呢?它有什么特色和作用呢?这些问题的探讨我认为对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也是有一定价值的.大家都知道商业资本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笔者因限于水平,仅限自己初步接触到的资料,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为了敍述方便起见,准备分三个问题来谈.一、徽州商业资本形成的条件和背景的分析徽州在明代已是一个著名的商业资本的中心地,徽商已形成一个集团遍布四方.张瀚说:"自安太至宣徽,其民多仰机利,舍本逐末,唱櫂转毂,以游帝王之  相似文献   

4.
高言弘   《广西文史》2006,(3):50-54
徽商是明清时期商业资本最活跃的典型,它与晋商成为南北对峙的两大商业势力,影响当时社会经济与政治。对徽商的研究已成为中国经济史的重要课题,这里简要论述徽商历史。  相似文献   

5.
张弘博士的学术著作《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和商业资本研究》(齐鲁书社 2 0 0 3年 6月出版 ,35万字 )通过对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和商业资本较为深入系统的考察 ,填补了这一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综观全书 ,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特点。其一 ,体系完善 ,结构合理 ,内容宏富。全书分 7章 ,主  相似文献   

6.
梁仁志 《安徽史学》2016,(5):131-137
准确判定商人身份,是商帮史研究立论的前提和基础。在以往的徽商研究中,对徽商身份的判定存在三个值得注意的普遍性问题:一是将"徽商之子"视作"徽商",其结果是对明清士商关系和商人社会地位变化的讨论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二是"徽商"概念扩大化,即将历史上的宁国商人等其他地域商人纳入徽商研究范畴,或将非徽商资料误为徽商资料,从而模糊了徽商研究的学术边界;三是将"徽商"与"徽州籍商人"等同起来,从而忽视了商人的自我认同,或将"徽商"概念推及长期与徽州几无联系的徽商后裔,从而无助于揭示徽商问题的本质。在今后的商帮史研究中,研究者应高度重视对商人身份的判定,严格恪守史学的求真原则和历史原则,同时也应注意制度与"人"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在明史学界同仁的努力下,1998年的明史研究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有开拓性的、高质量的论著层出不穷。学者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认真论证,许多问题的讨论更趋深入,不同的学术观点畅所欲言,明史研究领域繁荣兴旺。本年度所能见到的专著有栾成显的《明代黄册研究》(中国社科出版社)、范金民的《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王兴亚的《明清河南集市庙会会馆》(中州古籍出版社)、李自成结局研究课题组的《李自成结局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俞大猷研究》编委会编辑的《俞大猷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张明富的《明清商人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徽商主要指明清时期来自徽州府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新安郡)的商人。六县之中,又以歙县和休宁县的商人最为出名。徽商活跃于宋代,鼎盛于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的300多年内,与潮商、晋商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商帮”。其中,在鼎盛时期,歙县岑山渡盐商程氏家族迁居到江苏涟水并在涟水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神州》2012,(7):24-27
徽文化中,徽商始终是一个凝重的话题。徽商是指零散的徽州籍商人,徽商是指徽州商帮。徽商作为一种松散的商人帮伙,形成于明代中叶,公元1488年前后。徽商数百年的经营活动,给人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徽商是儒商,有山越先民遗存的质朴,东晋移民残存的隐逸和耕  相似文献   

10.
明代徽州地区之社会变迁牛建强明代中后期,徽州商人以其普遍参与的商业大军、无所不为的经营范围、巧妙灵活的经营技能、跨驰陆海的活动区域在商界树立了形象,产生了广泛影响。对于研究明代社会经济史者来说,徽商自然成为研究的对象,这不仅对弄清徽商集团本身,而且对...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的明清史研究在继续加深对东亚海域研究的同时,还在研究政治史领域中的秩序问题方面留下了值得注意的成果。其中特别是岩井茂树编《中国近世社会的秩序形成》(以下简称《秩序》)一书以“秩序”问题为中心,收录了十分优秀的论著。此外,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交流十分频繁,多元的、立体的研究使得2004年的明清史研究呈现出活跃的景象。以下按照“回顾与展望”的形式,只对2004年发表的研究论文做一个简要的概括,而单行本则留待日后由专家进行专门点评。明代的政治和军事。川越泰博《蓝玉党案与蜀王朱椿》(《中国史学》14)分析了由蓝玉之狱而…  相似文献   

12.
山西古代私家园林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山西古园的历史及现状山西很早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盛产煤、铁、盐,自古就有经商和贸易的传统。自先秦起,山西商人的足迹遍天下,到汉代,山西已与古罗马有贸易往来,由唐至明清,长城内外的商业大都由山西商人经营。明代晋商与徽商成为中国最大的两个商帮,至清更大盛,山西的票  相似文献   

13.
宗韵 《安徽史学》2006,(3):62-65
明清时期,受徽州商业经济的影响和家庭中从商父兄的引导,徽商子弟克绍箕裘者众.因而,商业教育成为明清徽商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将子弟缔造成激烈商战中应付裕如的商人,明清徽商着重从知识、素质、技能三方面对后继从业者展开全面的职业培训,以期为其很快适应市场和占有市场提供保证.本文对这一现象加以总结和研究,旨在揭示我国古代鲜为人知的经商家传,并为现代商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安徽与上海的关系,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解放初,再追溯到近代,进而追溯到明清时代。重温历史,可以增强安徽和上海的关系史的认识,从而加强安徽人与上海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以达到增进友谊,密切联系,扩大协作,共求发展的目的。明清之际,显赫一个时代的徽商(号称“徽骆驼”)对开发上海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徽商在上海地区的商业活动,不仅使自己积累起雄厚的商业资本,同时也对上海  相似文献   

15.
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清史料整理组编辑的《明清史料》乙编(1936年6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七本中,有一篇明代天启五年的《兵部题行<条陈澎湖善后事宜>残稿》。选编时由于只见到这件题行稿的后半部分,印行时便在篇首加了"上缺"两字(图一、二)。这个题行稿,是一份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文献资料,由于残稿短缺,所以,自发表以来很少有人引用。此残稿原件现存台湾。  相似文献   

16.
明清侨寓徽商子弟教育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徽商在经商之地侨寓的现象相当普遍,为子弟成名计,徽商及其子弟在侨寓地展开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教育成效卓著,教育与科举发展存在县份分布上的不平衡;徽商取代士而成为明清侨寓徽商子弟教育机构创办的真正主体;教育理念开放变通等。这既体现了明清的时代特色,也与商人教育的特点相契合。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代的徽商,素以经营盐业、茶叶、典当业及木业著称于世。然在明代中叶(嘉靖时期,1522—1566年),徽州海商不仅曾与闽之漳泉、广之潮惠、浙之宁绍海商相提并论,而且其名头比之闽广海商还要响亮,令人刮目相视。内陆山区的徽州商人何以能跻身于当时的海商之列,称盛一时呢?本文试图对这一历史现象加以解释,不当之处,祈望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85年第,1期上发表了刘建国、徐铁城《明代绢本南京(部分)府县地图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刘徐文),介绍了镇江博物馆所藏的明代绢本南京(部分)府县地图,并作了考证。其中对《徐州图》的研究似尚有诸多问题需作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 2 0世纪初至今 ,中外学者关于明清市镇经济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学术史角度全面总结已有的学术成果 ,指明有待完善之处 ,彰显今后的研究方向 ,对于促进明清市镇经济的研究不无裨益。一 明清市镇经济研究的阶段与区域明清市镇经济研究 60余年的学术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一 )开掘阶段 (2 0世纪 3 0— 5 0年代 )从严格意义上讲 ,经济史家全汉升首开中国市镇经济史研究之先河。他于 1 93 4年发表的《中国庙市之史的考察》①,以宋、明、清乃至现代中国庙市为研究对象 ,认为庙市乃定期市之一种。同年 ,日本学者加藤繁发表《清…  相似文献   

20.
也谈“贾而好儒”是徽商的特色——与张明富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华 《安徽史学》2004,(1):96-102
张明富先生认为"贾而好儒"不是徽商特色,而是明清商人的普遍特征.本文不赞成这种观点,指出:一,张明富先生的论证方法有问题,单纯的例证法不足以证明某个事物的基本趋势、基本倾向.二,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也得到了同时代人的认同.这一特色的形成,是与徽州这一特殊地区密切相关的.三,张文所分析的明清商人普遍"贾而好儒"的原因,从逻辑上说是不能成立的.四,儒家观念并非传统商人未能踏入近代门槛的主要羁绊,能否超越儒家思想的屏障也非中世纪商人与近代商人的最大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