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婕 《南京史志》2009,(8):20-20
盛夏里,几只蝉总在树上喋喋不休地聒聒,使匆忙的人听着心烦,使休息的人睡得不安。夏蝉是惹人厌的。  相似文献   

2.
河南商周青铜器蝉纹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玉蝉,而蝉纹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上是在商代.本文对河南商周青铜器上的蝉纹进行归纳、梳理,把他们分为无足蝉纹、两足蝉纹、四足蝉纹和变形蝉纹四种类别,并对该纹饰的有关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3.
陈伯希的梅花、明月富饶陈伯希的书画斋号是“若蝉”,我却较长时间以为是“苦蝉”。把篆字的“若”误读为“苦”,稍不经意就发生差错。老伯希说,若蝉,愿像蝉一样蜕两次皮,不断清理自己,去除世俗,餐露宿林,居高鸣远。非孤高也,实清心寡欲、志存高远也。他说,还有...  相似文献   

4.
玉蝉的分类与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蝉的分类与时代特征李玲图一红山文化玉蝉蝉,俗名“知了”,在人们心目中,蝉是性情高雅的昆虫。“蝉蜕于浊污,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正是有此寓意,人们生前往往将蝉作为佩饰佩戴在身上,死后将蝉随葬于墓内作为追求不朽获得新生的寄托。在各种玉制昆虫里...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在友人处见一人首蝉身型佩饰,该件器物长3.6厘米,造型为人首蝉身,其色绿中带黄。器物通体布满灰色斑点状沁,刀丁朴拙,包浆自然,沁色古旧可爱,初观之疑为魏晋风物,只是质地难辨,耐人寻味(图一、图二、图三)。友人称是古之蓝田玉,笔者搜牍检籍,略为之述。  相似文献   

6.
正夏夜,我站在阳台上抬头看着各种各样的星星,不禁想起了去年的那个夏天。那是盛夏的一天,我坐在奶奶家的院子里,听到蝉在那不停地唱着"知了,知了",虽然歌词都是"知了",但是这对蝉来说是非常完美的,蟋蟀听到了蝉的歌声,也不甘示弱,自信地唱了起来。"蝉哥哥,蟋蟀哥哥,你们唱得真好听,我们能为你们伴舞吗?"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哦,原来是萤火虫妹妹们在说话啊,你可不要小看她们,她们可是森林里的舞蹈冠军。蝉和蟋蟀高兴极了,  相似文献   

7.
夏日捕蝉     
正夏,是火热的,荷花开,蝉鸣,蛙叫,最有趣的是捕蝉了。"吱啦——吱啦"高高的梧桐树上,低低的小白杨上,到处都有蝉鸣,不同的树上不同的蝉一齐鸣叫,好像一支交响乐团的精彩演奏。我拿着几只准备装蝉的小盒子,在一排小白杨  相似文献   

8.
临风听蝉     
蝉,又名知了,是一种擅叫的昆虫。《辞源·蝉》中说:“于夏秋间出现,雄蝉翅后有发声器,幼虫居土中,自化蛹至成虫,为期约二年。既为成虫,交尾后即死;雌者产卵后亦死,生命不过两三周。”它体态隽秀,吟声悠扬,是我们儿时的朋友。 蝉的种类颇多。据我所见,至少有两三种。体量小者如枣,大者倍之;还有一种俗名“秋冷儿”的,体量如小者,或许也是蝉的一种。它们头顶两边,各长一颗白眼球,嘴上生着细长坚硬的胡须,身下有几双对生的腿,背上的翅膀透明而美丽,小蝉和大蝉身体均呈褐色,叫“秋冷儿”的则色如铜锈。它们躯壳坚韧,有…  相似文献   

9.
马腾 《东方收藏》2020,(1):38-40
中华民族对蝉的认识和喜爱由来已久,这从目前出土的文物,特别是玉器和青铜器上的蝉纹和蝉饰就可见一斑: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左右红山文化遗址就出土过几件造型抽象、线条简单的玉蝉。商周以来,青铜器成为重要的礼器和日常使用器具,蝉纹即是器物上雕刻的各色图纹中较为常见的装饰之一。汉代是中国玉雕艺术的极盛时代,玉蝉出土数量众多,雕琢工艺较前代更为精巧,主要特征是线条简单,棱角分明,刀刀见锋,有"汉八刀"之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玉器中的佩蝉、琀蝉与冠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玉器中的佩蝉、琀蝉与冠蝉宋彦丽蝉、俗名知了。虽说其貌不扬,又无什么惊人之举,但它的形象在古代玉器中却是屡见不鲜。据考古资料显示,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出土的遗物中己发现有玉蝉,此后历经战国两汉及至明清一直连续不断。可以说,它是玉器中出现较早,延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玉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汉代主要葬玉之一的琀蝉,在史前时期主要发现于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中,并且主要出土于瓮棺葬的底部,应该与某种丧葬仪式或灵魂观有关。汉代以前,“蝉”是楚文化地区的称呼,中原地区称为螗蜩、蜋蜩等,再给合楚地发达的巫文化、鬼神观念,推测中原地区的琀蝉,不仅其形态,而且其作为葬玉的功能,可能主要是来源于楚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玉器品种类别繁多,就其造型而言,可分为几何型和象形型。玉蝉属象形器,它早在红山化中就已出现。蝉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象征着“高洁”。玉蝉雕琢在各个朝代也是各有特色和讲究的。古代玉蝉的用途大致分为三种一、含蝉,含于死口中;二、貂蝉,饰于帽上;三、佩蝉,佩挂在身上。  相似文献   

13.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是文化部直属事蝉使是集文物保护、旅游开放、博物馆业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和文化产业发展五大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2年初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4.
1993年2月在江苏省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通过抢救性发掘,共发掘M1-M56座汉墓,出土木质文物74件,其中有木蝉4件,蝉长5.4cm,宽2.4cm,厚1.2cm,蝉头尾两处贴以金箔,无漆装饰,木质为棺木;本面罩一个,呈正益形,只有三面,另一面空缺放置死者头部,面罩顶宽50。m,在罩外面镶嵌不同形状的玻璃片,罩上下各镶嵌一枚玉壁和玻罚壁,木质为柏木。在罩内死者头底枕一木枕,枕前后壁镶嵌玻璃片,两头各镇一木雕虎头。为什么在古代墓葬的陪葬品中大量出现这些木质文物?为什么人死后一定要用木材做“寿植”,这除了木材有它特定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5.
<正>蝉,俗称"知了",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昆虫,但是在古代先民的心目中,它却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古代有大量吟咏蝉的诗篇。西晋文学家陆云在《寒蝉赋·序》中对蝉有如下的赞美:"夫头上有蕤,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取其容也。"因此,古人用美玉来雕琢玉蝉,寓意着品德高洁,象征着复活与永生。玉蝉是中国古代玉器中常见的  相似文献   

16.
许晓东 《收藏家》2011,(5):25-30
琥珀作为艺术载体在我国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余年前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1号祭祀坑中,为一枚心形琥珀坠饰,一面阴刻蝉背纹,一面阴刻蝉腹纹。上端有一凹槽,凹槽内有一圆穿上下贯通(图1)。其次是山西保德殷商时期遗址出土的琥珀珠。春秋战国时期的琥珀制品,见诸报道的仅数例。  相似文献   

17.
    
夏季蝉声鼎沸,天气越热,知了似乎叫得越厉害,歌声整齐划一,此起彼伏。据有关资料介绍,蝉的一生很不易,一旦在枝头孵化成幼虫,就要深钻入泥土,在地下呆4年之久,一直到爬出地面羽化成蝉,可生命期也不过5个星期。所以法布尔说,我们不要责备成年的蝉狂热地高声鸣叫,它在黑暗中孤独了几年,穿着皱巴巴的肮脏外套,如今它穿上标致的服装,长着堪与飞鸟媲美的翅膀。  相似文献   

18.
巴蜀青铜兵器上,主要在铜矛之(骨交)部,常可见到一种虫形图像符号。这种虫形图像符号往往被统称为蝉纹。其实,这是完全与蝉不同的另一种昆虫——螳螂的形像。 螳螂是一种大、中型昆虫,属昆虫纲、螳螂目。种类极多,达一千六百余种。是一种分布极广,凶猛的肉食性昆虫。在我国分布的主要有中华螳螂、班螳螂、薄翅螳螂与刀螂等种类,南北皆有分布。  相似文献   

19.
河北磁县下七垣出土殷代青铜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平 《文物》1974,(11)
1966年12月,邯郸地区在开挖民有渠南干渠的工程中,在磁县下七垣村南挖出一批殷代青铜器。当时,民工同志们把铜器的一部分送到邯郸市赵王城保管所,另一部分现存河北省博物馆。现将保存在省博物馆的11件铜器介绍于下。夔龙蝉纹鼎高24.4、口径11.8、腹深11.5厘米。口微敛,折沿,直耳,圆腹,圜底,柱形足。腹部有烟熏痕迹(图四)。纹饰:颈腹部有云雷纹地,上饰夔龙纹与蝉纹,足部有蝉纹和卷云纹,两耳外侧有变形夔龙  相似文献   

20.
李秀萍  姜涛 《收藏家》2006,(12):33-36
圆雕蝉(图1)青白玉,西汉(BC206-8年),高4.5、宽2.3、厚1.2厘米。圆睛凸起。敛翼,露背,并以发丝细线砣出翼脉。背面针嘴、三对蝉足、软腹,腹节俱全。首、尾间贯穿天地孔。形象逼真,极为写实。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所出白玉蝉极似,且质地、作工更胜于后者,实乃汉初蝉中上品。参见:1.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所出白玉蝉。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蝉,彩色插页二-3(W1:95),页17,《文物》,1998年8期。又见台湾《中国文物世界》第185期。2.傅忠谟:《古玉精英》,蝉,图72,页153,中华书局(香港),1989年。圆雕虎(图2)青玉,西汉(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