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观应(1842—1992)同近代许多著名的买办商人及改革派人物如唐景星、徐润、孙中山、容闳一样,都是广东香山人,这是中国近代最早与西方接触的地区之一。郑观应幼读诗书,且曾一度参加考试,惟“年十七,小试不售,即奉严命赴沪学贾,从家叔秀山学英语”。秀山为一买办,观应旋入英商宝顺洋行供职,宝顺倒歇后,仍留沪经商,历任和生茶栈、和生祥茶栈、公正轮船、荣泰驳船公司等职,皆与洋行业务有关。  相似文献   

2.
郑观应17岁从中山到上海“学贾”,其后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洋行的买办。37岁为北洋大臣李鸿章札委津沪电报局总办,并在上海创设机器织布局、造纸局、船坞、开垦公司、壕利公司等实业。至39岁李鸿章札委为轮招商局会办;45岁为开平矿务粤局总;56岁任汉阳铁厂总办;66岁任粤汉铁路总办。①郑观应先于1869年捐官“员外郎”;1870年捐官“郎中”:1879年捐官“道员”。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早年在湖南韶山家乡时读了很多书,但他那个年代,即二十世纪初期,所读的极大多数的仍是中国传统文化书籍:  相似文献   

4.
郑观应(1842—1922)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等。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维新派思想家,中年在澳门定居。曾当过买办,历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会办,汉阳铁厂和粤汉铁路公司总办等。创办过贸易、航运等企业。主张“商战”,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力主君主立宪,实行君民共主的西方上下两院的议会制。其提出“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学习原则,设立“议院”。  相似文献   

5.
6.
郑观应与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发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在众多中国近代史与中国近代思想史著作中,都被作为早期改良主义思潮代表人物之一而加以历史定位。如果转换一个视角,就会发现,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郑观应名副其实地是一位从事近代实业开拓、经营、管理的实业界前驱;在中国启蒙运动发展中,郑观应又名副其实地是一位最先全面触及启蒙思潮各项基本问题的启蒙运动前驱。  相似文献   

7.
郑观应作为近代著名的爱国思想家和实业家,他一生为追求中国自强、致富,为振兴工商和改革社会作了不懈的努力。他毫无疑问是中国近代倡导和实践民主改革的先驱之一。他的著述如《救时揭要》、《易言》、《盛世危言》和《盛世危言后编》等已成为中国近代改革思潮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我们了解郑观应思想的重要根据。近年,不少学者对上面的著述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位近代思想家和实业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角度。  相似文献   

8.
郑观应的妇女观是郑观应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体上包括了"劝戒溺女","禁止缠足"和"兴办女学"三项基本内容.郑观应的妇女观虽然谈不上成熟,但是对于了解当时历史条件下社会妇女状况和妇女解放的思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郑观应的妇女观的阐析,探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林刚 《岭南文史》2002,(3):23-27
鸦片战争,列强入侵,中国面临着一个数十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变局,中国传统的冷兵器远不敌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屡战屡败,丧权侮国。向来行之有效的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章典制度、思想观念,在资本主义工业为后盾的列强武力打击下,在解决中华民族生死攸关问题上一时全然失效。正如李鸿章所说:“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  相似文献   

10.
张磊 《岭南文史》2012,(3):32-36
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堪称“两异性相搏、相射、短兵紧接而新陈嬗代之时也”[1]。郑观应同孙中山有过颇为密切的交往,相互切磋探讨“救国之策”。他们的交往和友谊虽然未能持续长久,但却含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他们的交往和友谊并不是偶发的。两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郑观应出生于兼具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经营的家族,幼习八股,应童子试落第,旋即“赴沪学商务”[2]。孙中山生而为“贫困之农家子”[3],  相似文献   

11.
12.
13.
郑观应别署罗浮待鹤山人,其诗集亦以《罗浮待鹤山人诗草》命名。罗浮,道教名山也;山人,郑氏自谓也;待鹤,等待仙鹤飞来驾之而去也。郑氏笃信道教,甚望得道成仙,故有此名号,复以此名为诗集名。另有《罗浮待鹤山房谈玄诗草》一集。两诗集虽然基本同名,但主旨却大异其趣。古人谓“诗言志”。两诗集皆言志,前者言入世之志,即“治国平天下”之道;后者言出世之志,即修行炼仙之道。  相似文献   

14.
15.
由澳门历史文物关注协会、澳门历史学会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郑观应周——郑观应诞辰一百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圆满举行,取得巨大的成功,今日隆重闭幕了!  相似文献   

16.
郑观应(1842—1922),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著名爱国企业家、思想家。主要代表作《盛世危言》,刊行于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在当时流传颇广,影响很大。其最显著的建树,除为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立言、争取政治权利,力倡发展民族新式工商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外,就是明确提出风靡一时的“商战论”,是当之无愧的十九世纪末中国“商战论”的主要代表者。  相似文献   

17.
伍国 《岭南文史》2005,(4):41-44
伴随着反复的帝国主义侵略和内部动荡的中国近代历程,其实也是一个中国人民族国家观念逐步形成、发展,和深化的构建过程,作为沿海口岸商人,实业家和启蒙思想家的郑观应该(1842-1922),不仅是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倡导者、实践者,更加是晚清中国知识界世界和民族国家观念产生根本巨变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思想的主体部分确立于19世纪中后期的70和80年代,介于19世纪中叶魏源的初步介绍和后期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激进变革思潮之间,是一种相对温和、理性的思想。本文拟对郑观应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作粗略探讨,借以管窥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主义思潮的脉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郑观应(1841—1920)是近代史上比较复杂的人物,当过洋行的买办。兼任洋务官僚,又是民族资本家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曾先后在英国的太古公司和洋务派举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担任要职,长期“客游四方,日与异国人相接,较早接触西方法律文化,实现了法律意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意识到:徒袭西方“皮毛”的洋务运动难以富国强兵。他以爱国自强为基础,以西法为参照系,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改良思想,并且开始涉及对传统政治法律制度进行改良的根本性问题,促进了西方法律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清末修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管林 《岭南文史》2001,(3):33-35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以魏源为代表的一批地主阶级有识人士,从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出发,要求改革吏治和向西方学习,萌发了最初的改良主义思想。洋务运动的兴起,把向西方学习从口号变成了实际行动。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逐步发展。这期间,通过京师同文馆等机构出版翻译著作,驻外使节、出访考察使团、留学生等介绍情况,使有些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所加深,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到了中国同西方的一些差距。他们提出在不改革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对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从而形成了以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郑观应的女子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他批判残害女性的陋习,认为女子和男子一样应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主张兴办女学,学习内容以传统女学为主,兼备西学.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郑观应始终无法跳出旧有思想的桎梏,对女子教育思想的认识上还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