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时代初期,开始出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萌芽,例如狩猎娱乐的“苑囿”和观景祭神的“台”,但我们不能认为此是真正的园林,这其中还是把山水作为神秘的崇拜对象,还没有完全把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客体。真正完全的山水审美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东晋至南朝,整个汉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我国风景区的历史,就是一部山水风景的保护利用发展史,中国早在农耕文明的前期,就产生并形成了天下名山体系,名山从普通经济开发对象中被分离出来、保护起来,作为人们对大自然崇拜、祭祀、游览、审美、创作体验和探索自然奥秘等精神文化活动的胜地。这与中国当代的风景名胜区制度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3.
<正>在古代社会,由于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水平低下,思想观念里就经常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怀有崇拜之心,古埃及人也是这样,他们对圣甲虫的崇拜就包含在古埃及宗教中的自然崇拜之中。埃及地处非洲大陆东北角,在纵贯南北的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的特殊人文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滋养下,孕育出了举世闻名的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历经千年风雨直至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后才被伊斯兰文明所取代。作为古埃及文明核心的古埃及宗教包括三大主题,即"自然崇拜"、"法老崇拜"和"亡灵崇拜",圣甲虫崇拜则属于自然崇拜,也是原始宗教和迷信下的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4.
中国史前期人牲人殉遗存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牲遗存的考察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社会发展差异很大,原始宗教崇拜各有不同,表现在人牲的有无及其形式,当然也有区别。我认为可以把中国史前期的人牲分为三大类:(一)血祭地母;(二)猎头祭谷;(三)奠基牲。 "血祭"和"猎头",都与农业崇拜有关。前者流行于黄河流域,并为古代中国的统治王朝所继承;后者发生于长江以南,以后长期流行于南方越僚系民族间,并远播于东南  相似文献   

5.
李霞 《沧桑》2008,(1):222-223
元嘉时期文学出现了风气之变,盛极一时的玄言诗悄然退隐,山水文学勃然兴起。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文学的兴起与南朝刘宋时佛风的昌盛、审美文化语境由玄而佛、山水审美的自觉是分不开的。在审美文化语境由玄而佛的转换背景下,一方面,客体(自然山水)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自然界的山水开始成为审美客体,而另一方面,主体(士人)也获得的了真正的自由成为了真正自由的审美主体。面对自然山水所呈现出来的清新自然的美,诗人油然而生的是新奇、惊讶、倾慕之感,是自然山水的"自来亲人",是"神超形越",是宇宙生命之道的感悟。自然已经从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或作为比兴的媒介物变成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审美对象,山水审美走向独立自觉,山水诗的兴起也就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6.
本从天神类崇拜、地祗类崇拜、人祖类崇拜等方面,对高句丽自然宗教信仰对象进行了辨析。认为高句丽自然宗教信仰虽然具有一定特点,但却是源出于中原,变系于中原,高句丽人精神世界浸透着的是中华化的基本成分。  相似文献   

7.
三朵节     
正"三朵节"是生活在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别具风格的祭祀性节日,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三朵"是纳西族的本主神灵和最高保护神,传说是骑白马、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的战神,保护着纳西人的安全,深受纳西族人信奉。纳西族先民把对自然的崇拜、祖先的崇拜、英雄的崇拜等多种信仰集中在祭祀"三朵"上,通过这个节日,不断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除了祭祀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21,(8)
正溥儒青年时期已驰誉画坛,其"北宗"山水作品一经面世便引起巨大反响,被推举为"国画北派青绿山水正宗首座",但纵观溥儒的艺术历程可以发现,他的山水画并非只有被人熟知的"北宗"风格,而是经历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发展,存在着由"南"到"北",再到"南北"融合的转变过程,在两宋以来的传统山水法式中广收博取、纳古出新,开创出"南北兼容"的自家风范。  相似文献   

9.
刘鹏 《中国土族》2012,(4):64-65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明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祀社与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复的民间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10.
西湖,本是一个山水实体,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在不断地演变中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景观,并且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中国人审美体验、审美活动的中心位置,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思绪和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1.
品读黄柏山     
平生所好 ,一是游山水 ,一是读文章。读文章乃职业需要 ,久而久之 ,渐成积习。游山水则出自天性。每次出差 ,总要抽暇寻访当地胜景 ,必身临体味方得满足。这种满足 ,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审美愉悦。依我的感觉 ,游览好山水与阅读妙文章的审美愉悦常常相通 ,亦即文章是案头山水 ,山水乃地上文章。好山水让人流连忘返 ,犹如妙文章让人爱不释手 ,心情思绪都会融入一种境界 ,灵魂会受到震动乃至净化。奇境若以粗游了之 ,则似好书未及细读 ,难免留下遗珠之憾。黄柏山称不上什么奇境。翻遍《中国名胜辞典》 ,也找不到它的名字。即使在平顶山市的版图…  相似文献   

12.
黄金盛宴     
《旅游纵览》2014,(11):1-1
<正>远古时期的人类对太阳充满了狂热的崇拜,在他们看来,只有太阳才能给人带来光明、温暖和幸福。而黄金散发着和太阳一样神秘的光芒,被人类当作太阳的化身,认为拥有了黄金也就拥有了太阳,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财富。这种观念始于古代红海沿岸崇拜太阳的闪米特人,而今延伸至世界各个角落。各种黄金、金色的景观、生物也因此深受人们的偏爱。本期杂志,我们以黄金为线索,为您推荐了多处迷人的金色风景。在深度  相似文献   

13.
冯俊学 《攀登》2005,24(5):150-151
山水风景作为审美客体,是一个形象丰富、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自然与人文相互渗透的景观空间,其所具备的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陶冶了人的情操,满足了人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而人在与大自然复杂的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需求构成了山水风景审美的特有内涵.  相似文献   

14.
《文史春秋》2013,(3):F0004-F0004
肖遥出生于秀甲天下的桂林,这方钟灵毓秀的山水陶冶着性灵,渗透入骨髓。书法就是写心、写自己,正如古人云:“书如其人,字如心画。”书法创作是心灵感悟和审美情感化的实践,是审美理想的描述过程。肖遥热爱生活,钟情山水,在“百侣曾游”桂林山水的过程中,常与文人骚客泼墨挥毫,字里行间洋溢出一种对山水的人文关怀,一种对山水的无限眷恋。  相似文献   

15.
韦克义 《文史春秋》2013,(11):F0004-F0004
肖遥出生于“秀甲天下”的桂林,这方钟灵毓秀的山水陶冶着性灵,渗透入骨髓。书法就是写心、写自己,正如古人云:“书如其人,字如心画。”书法创作是心灵感悟和审美情感化的实践,是审美理想的描述过程。肖遥热爱生活,钟情山水,在“百侣曾游”桂林山水的过程中,常与文人骚客泼墨挥毫,字里行间洋溢出一种对山水的人文关怀,一种对山水的无限眷恋。  相似文献   

16.
纳入信仰民俗的红、白、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色彩,每一种颜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审美功能。在审美活动中,人们发展了对色彩这一形式因素的敏感,每个民族对色彩都有民俗上的爱好以至崇拜,而在这种对色彩的崇拜中,不同的民族在认识上常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迷信之毒     
<正>近代中国,人们的科学知识相当贫乏,认为人死后或上天堂,或下地狱,仍然在另一个世界"生活";而且,由于现实生活中无法主宰和改变自己的命运,转而敬天信神,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虚幻的假想空间——神灵世界。神灵崇拜渗透到了大多数百姓的日常生  相似文献   

18.
杨宸君 《神州》2014,(5):215-215
现今,常被人们称之为"色彩的时代",从一个人身上的色彩,可以较为直观的表现出其自身魅力、修养、个性和审美情趣。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美甲艺术,提高审美情趣,把握色彩流行规律,增强色彩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中华遗产》2013,(8):70-71
随着人类与自然的不断亲近,山水由被顶礼膜拜的神祗,逐渐变为了纯粹的审美对象。古人的旅行活动不断深化着这种认识,进而催生了中国独特的山水文化。山水文学、山水画作为其中的代表,最能体现二者互为表里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宗教崇拜是戏曲的重要源泉。古代科学知识贫乏,人们对破坏原始农业、畜牧业生产,影响人的生命安全的自然现象不理解,常常将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人格化,认为冥冥之中,一切都有超自然的神灵在主宰。在敬畏心理的作用下,人们虔诚地载歌载舞,表达对神灵的无限崇拜,并希望以此取悦神灵,得到神灵的庇佑。一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